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单481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刚等科研人员以自选系辽124为母本,以辽1660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特征特性
1. 植株性状 幼苗叶鞘和叶缘均为紫色,叶片绿色,苗势中庸。成株叶片数22~24个,株形半紧凑,株高334厘米。花丝红色,雄穗分枝数15~19个,花药黄色,颖壳绿色。
2. 穗粒性状 穗位152厘米,穗长17厘米,果穗锥形,苞叶较长,每穗籽粒18~22行,籽粒黄色、马齿形,百粒重34.1克,出籽率80.7%,籽粒容重701.6克/升。穗轴红色。
3. 品质性状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籽粒品质检测结果显示,含粗蛋白11.36%、粗脂肪4.2%、粗淀粉72.34%、赖氨酸0.25%。品质好,达到优质普通玉米水平。
4. 抗逆性 综合抗性好,经2009~2010年连续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中抗茎基腐病。植株抗干旱、抗倒伏,耐瘠薄能力较强,保绿度好。
5. 生育期 多年的田间实地观察与调查情况表明,在辽宁省境内春播生育期为12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丹玉39早熟3天),约需活动积温2850℃,属于晚熟玉米品种。
二、产量表现
据多年多项多点试验,其高产性较为突出。
1. 院内品比试验 2006~2007年参加院内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9.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9.7%,产量差异极显著。
2. 省区试预备试验 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预备试验,平均亩产769.4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9.3%,8个试验点全部增产。
3. 省区域试验 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43.2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6%,在19个试验点中有17个点增产。
4. 省生产试验 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2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21.7%,在所有的试验点全部增产。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与整地 要选择保水保肥、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地势平坦和灌排方便的微酸性至中性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块种植。播种前精细整地,耕翻20~25厘米,耙碎土块,整平地面,做到土壤疏松、上虚下实,清除残茬,为播种和保苗创造良好条件。
2. 选种与播种 要选用籽粒饱满整齐、发芽率在95%以上的优良种子,并应充分晾晒。在辽沈地区及其相同生态区,一般应于4月下旬播种。清种、间作、套作均可。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播深4厘米,覆土均匀,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以利于土壤保墒和出苗。
3. 间苗与定苗 要适时早间苗、早定苗,以防止幼苗相互拥挤而争光、争肥、争水,为其正常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空间。通常在3~4片叶时就要间苗,在5~6片叶时即可定苗。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亩要选留生长健壮、整齐一致和无伤无病的优质幼苗3500~3800株。
4. 除草与培土 要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除草为辅。在播种后至出苗前,可用乙草胺或2,4-D异辛酯等化学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在植株封垄前要及时完成2~3次铲耥,每次作业间隔7~10天,最后1次中耕深度为10~15厘米。这样既可铲除杂草又可培土防倒。
5. 施肥与灌水 在整地时每亩要深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和磷酸二铵10千克做底肥,在播种时要施用三元复合肥10千克做种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要分别追施尿素10~20千克。在生育期间特别是在抽雄期至灌浆期,倘若土壤缺墒而又天旱无雨,则必须及时灌水。
6. 防病与治虫 一定要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这样既能杀灭多种病菌又能防治多种地下害虫。防治蚜虫选用乐果;防治黏虫,应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喷杀,将其消灭在3龄之前;防治螟虫,应在大喇叭口期将3%呋喃丹颗粒剂投入到心叶内。
7. 去雄与扒皮 当雄穗从顶叶抽出40%左右时,每隔1行(或1株)将雄穗割掉(地边的几行和地头的几株暂不去雄),待授粉结束后要及时割除全部雄穗,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虫害,还可增产5%~8%。在蜡熟期要将玉米皮(苞叶)全部扒开,以促进早熟增产和降低籽粒含水量。
8. 收获与晾晒 植株基部叶片干枯凋萎,中、下部叶片变黄下垂,果穗苞叶变为黄白色而又干枯松散,籽粒基部出现黑质层、乳腺完全消失、坚硬而有光泽、用手指甲掐之无凹痕时为完熟期,此时收获最为适宜。收获后要将果穗放置在地势较高和通风向阳的场所进行充分晾晒。
四、适宜种植地区
多年的试验、试种、示范与推广情况表明,辽单481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不仅适宜在辽宁省境内种植,而且也可在无霜期超过130天,活动积温达到2850℃以上的全国各地春玉米产区开发推广。
(作者联系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路84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邮编:110161)
一、特征特性
1. 植株性状 幼苗叶鞘和叶缘均为紫色,叶片绿色,苗势中庸。成株叶片数22~24个,株形半紧凑,株高334厘米。花丝红色,雄穗分枝数15~19个,花药黄色,颖壳绿色。
2. 穗粒性状 穗位152厘米,穗长17厘米,果穗锥形,苞叶较长,每穗籽粒18~22行,籽粒黄色、马齿形,百粒重34.1克,出籽率80.7%,籽粒容重701.6克/升。穗轴红色。
3. 品质性状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籽粒品质检测结果显示,含粗蛋白11.36%、粗脂肪4.2%、粗淀粉72.34%、赖氨酸0.25%。品质好,达到优质普通玉米水平。
4. 抗逆性 综合抗性好,经2009~2010年连续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中抗茎基腐病。植株抗干旱、抗倒伏,耐瘠薄能力较强,保绿度好。
5. 生育期 多年的田间实地观察与调查情况表明,在辽宁省境内春播生育期为12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丹玉39早熟3天),约需活动积温2850℃,属于晚熟玉米品种。
二、产量表现
据多年多项多点试验,其高产性较为突出。
1. 院内品比试验 2006~2007年参加院内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9.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9.7%,产量差异极显著。
2. 省区试预备试验 200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预备试验,平均亩产769.4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9.3%,8个试验点全部增产。
3. 省区域试验 2009~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43.2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6%,在19个试验点中有17个点增产。
4. 省生产试验 2010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2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21.7%,在所有的试验点全部增产。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与整地 要选择保水保肥、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力均匀、地势平坦和灌排方便的微酸性至中性壤土或砂质壤土地块种植。播种前精细整地,耕翻20~25厘米,耙碎土块,整平地面,做到土壤疏松、上虚下实,清除残茬,为播种和保苗创造良好条件。
2. 选种与播种 要选用籽粒饱满整齐、发芽率在95%以上的优良种子,并应充分晾晒。在辽沈地区及其相同生态区,一般应于4月下旬播种。清种、间作、套作均可。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播深4厘米,覆土均匀,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以利于土壤保墒和出苗。
3. 间苗与定苗 要适时早间苗、早定苗,以防止幼苗相互拥挤而争光、争肥、争水,为其正常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空间。通常在3~4片叶时就要间苗,在5~6片叶时即可定苗。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亩要选留生长健壮、整齐一致和无伤无病的优质幼苗3500~3800株。
4. 除草与培土 要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除草为辅。在播种后至出苗前,可用乙草胺或2,4-D异辛酯等化学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在植株封垄前要及时完成2~3次铲耥,每次作业间隔7~10天,最后1次中耕深度为10~15厘米。这样既可铲除杂草又可培土防倒。
5. 施肥与灌水 在整地时每亩要深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和磷酸二铵10千克做底肥,在播种时要施用三元复合肥10千克做种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要分别追施尿素10~20千克。在生育期间特别是在抽雄期至灌浆期,倘若土壤缺墒而又天旱无雨,则必须及时灌水。
6. 防病与治虫 一定要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这样既能杀灭多种病菌又能防治多种地下害虫。防治蚜虫选用乐果;防治黏虫,应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喷杀,将其消灭在3龄之前;防治螟虫,应在大喇叭口期将3%呋喃丹颗粒剂投入到心叶内。
7. 去雄与扒皮 当雄穗从顶叶抽出40%左右时,每隔1行(或1株)将雄穗割掉(地边的几行和地头的几株暂不去雄),待授粉结束后要及时割除全部雄穗,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虫害,还可增产5%~8%。在蜡熟期要将玉米皮(苞叶)全部扒开,以促进早熟增产和降低籽粒含水量。
8. 收获与晾晒 植株基部叶片干枯凋萎,中、下部叶片变黄下垂,果穗苞叶变为黄白色而又干枯松散,籽粒基部出现黑质层、乳腺完全消失、坚硬而有光泽、用手指甲掐之无凹痕时为完熟期,此时收获最为适宜。收获后要将果穗放置在地势较高和通风向阳的场所进行充分晾晒。
四、适宜种植地区
多年的试验、试种、示范与推广情况表明,辽单481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不仅适宜在辽宁省境内种植,而且也可在无霜期超过130天,活动积温达到2850℃以上的全国各地春玉米产区开发推广。
(作者联系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路84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邮编:1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