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随着计算工具的飞速发展和电脑等计算器的广泛应用,数学教学中对于烦琐复杂的计算、口算的要求已有很大降低,但是对估算的要求却反而提高了。这与估算在当今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
那么,什么是估算?估算是指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质量等或算式的结果迅速作出大概的推断或估计。估算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关,学生是在计算中涉及合理猜测、对运算结果范围的估计以及灵活运算等活动,估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工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对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的重任,因此,老师在平时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加强估算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 估算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生估算能力的掊养不是简单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逐步推进,这与我们教材的合理安排是一致的。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让他们估一估西瓜和橘子谁重谁轻,两个人比一比谁高谁矮,一些简单算式的结果中有“几个十”等;中年级的学生我们让他们估一估简单图形的面积,乘法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如:82×49的结果大约是4000等;高年级的学生,我们让他估一估物体的体积、容积,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如众数、中位数对一些实际情况作出判断等。只有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估算的知识和形成良好的估算技能,应用于生活。
二、 要注重估算与口算、笔算的适当配合
估算与口算、笔算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笔算、口算是估算的基础;另一方面,掌握一定的估算能力之后,又有助于笔算、口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小学数学教材从一年级起,特别注重口算、笔算与估算能力的培养,注重在口算、笔算能力培养的同时,穿插估算教学。例如:在一年级下册(苏教版)中,教学“两位加一位数(进位)”的同时,让学生估一估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几十多”等;三、四年级教学面积计算时,估估图形的面积;高年级学习体积、容积计算时,估估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等。这样通过笔算、口算来提高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通过估算的学习,促进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使学生的整个计算能力都在逐步提高。
三、 估算的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
学生的特点是对于直观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容易接受与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尽量直观形象。如在教学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估一估购买一些物品要多少钱,大约要带多少张10元的;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估一估邻座同学的身高,课桌的长和宽,在操场上估一估旗杆的高度,在家估一估床的长度等;学过重量单位后,估一估同学的体重,书包的质量,一桶水的重量,也可估一估自行车的重量等;教学物体的面积时,让学生估一估一块草地的面积,估测一下教室的地面和墙壁的大小,方形饭桌面的大小,自己房间的大小;教学物体的体积与容积时,让学生估一估一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水桶的容积,再自己动手量一量计算一下等,这样做到有估有算,对照比较。
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属于后天的反映,学生获得的估算知识和能力是在行动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估算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估算习惯。一个人在日常活动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远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的同时,要教育学生把估算的知识和能力运用于教学实践,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如:进入一间陌生的房间,估一估房间的面积;看见一幢高楼或一棵大树,估一估它的高度;看见一个漂亮的鱼缸,估估鱼缸的容积;见到生活中熟悉的人,估一估他们的体重和身高,等等。只有这样,学到的估算知识和能力才能得以在实践中巩固,同时又指导运用于生活实践。
五、在估算教学中,要注意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根据小学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数学教学的实际,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要注意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这样更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如:根据估算的最高位(或最低位)进行估算;利用近似值进行估算;利用已有的实践经验估算,等等。此外我们在估算教学时,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化、转换、补偿的估算策略。例如:在估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我们要利用转化或补偿策略,使之成为规则图形,再去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地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教师要努力挖掘课本中和生活中的估算素材,结合教学内容搞好估算教学。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虽然没有专门章节,但只要我们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挖掘,细心推敲,就不难发现估算素材是十分丰富的。
应当指出,估算决不是瞎估乱猜,同样要讲算理,要作有根有据、合乎情理的思考和估测,既要有口算、笔算的基础,又要有生活、生产方面的实际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实际又接近准确计算的结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东双沟中心小学)
那么,什么是估算?估算是指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质量等或算式的结果迅速作出大概的推断或估计。估算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关,学生是在计算中涉及合理猜测、对运算结果范围的估计以及灵活运算等活动,估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工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对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的重任,因此,老师在平时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加强估算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 估算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生估算能力的掊养不是简单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逐步推进,这与我们教材的合理安排是一致的。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让他们估一估西瓜和橘子谁重谁轻,两个人比一比谁高谁矮,一些简单算式的结果中有“几个十”等;中年级的学生我们让他们估一估简单图形的面积,乘法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如:82×49的结果大约是4000等;高年级的学生,我们让他估一估物体的体积、容积,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如众数、中位数对一些实际情况作出判断等。只有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估算的知识和形成良好的估算技能,应用于生活。
二、 要注重估算与口算、笔算的适当配合
估算与口算、笔算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笔算、口算是估算的基础;另一方面,掌握一定的估算能力之后,又有助于笔算、口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小学数学教材从一年级起,特别注重口算、笔算与估算能力的培养,注重在口算、笔算能力培养的同时,穿插估算教学。例如:在一年级下册(苏教版)中,教学“两位加一位数(进位)”的同时,让学生估一估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几十多”等;三、四年级教学面积计算时,估估图形的面积;高年级学习体积、容积计算时,估估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等。这样通过笔算、口算来提高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通过估算的学习,促进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使学生的整个计算能力都在逐步提高。
三、 估算的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
学生的特点是对于直观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容易接受与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尽量直观形象。如在教学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估一估购买一些物品要多少钱,大约要带多少张10元的;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估一估邻座同学的身高,课桌的长和宽,在操场上估一估旗杆的高度,在家估一估床的长度等;学过重量单位后,估一估同学的体重,书包的质量,一桶水的重量,也可估一估自行车的重量等;教学物体的面积时,让学生估一估一块草地的面积,估测一下教室的地面和墙壁的大小,方形饭桌面的大小,自己房间的大小;教学物体的体积与容积时,让学生估一估一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水桶的容积,再自己动手量一量计算一下等,这样做到有估有算,对照比较。
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属于后天的反映,学生获得的估算知识和能力是在行动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估算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估算习惯。一个人在日常活动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远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的同时,要教育学生把估算的知识和能力运用于教学实践,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如:进入一间陌生的房间,估一估房间的面积;看见一幢高楼或一棵大树,估一估它的高度;看见一个漂亮的鱼缸,估估鱼缸的容积;见到生活中熟悉的人,估一估他们的体重和身高,等等。只有这样,学到的估算知识和能力才能得以在实践中巩固,同时又指导运用于生活实践。
五、在估算教学中,要注意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根据小学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数学教学的实际,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要注意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这样更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如:根据估算的最高位(或最低位)进行估算;利用近似值进行估算;利用已有的实践经验估算,等等。此外我们在估算教学时,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化、转换、补偿的估算策略。例如:在估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我们要利用转化或补偿策略,使之成为规则图形,再去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地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教师要努力挖掘课本中和生活中的估算素材,结合教学内容搞好估算教学。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虽然没有专门章节,但只要我们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挖掘,细心推敲,就不难发现估算素材是十分丰富的。
应当指出,估算决不是瞎估乱猜,同样要讲算理,要作有根有据、合乎情理的思考和估测,既要有口算、笔算的基础,又要有生活、生产方面的实际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实际又接近准确计算的结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东双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