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再单提听话、说话,而是综合起来提“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言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信息交流形式有听说(口语)、读写(书面语)两大类。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把握“口语交际”这一概念蕴涵的深刻含义,是搞好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保证。提口语交际,与单提听话、说话有着很大的不同,既体现着观念的更新,更具操作性,有利于提高语文听说教学的效率。
一、着眼互动,因文设境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是面对面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是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在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应着眼互动,依据交际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情动而辞发”,产生交际欲望,乐于交际,自主交际,习得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教学中,可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发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真实,说得具体,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教《买文具》,怎样让学生自己学会买文具呢?可先引发学生的生活需要:“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一两次没带文具可以向同学借,应应急。可要是自己没有这种文具,学习时又要用,该怎么办呢?”再创设三个生活情境使学生回到生活,在生活中交际,在交际中生活。一是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尝试交际;二是凭借录像、道具,进行实践交际;三是拓展生活情境,进行求异交际,与同学一起进行口语交际,这样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学会了交易的生活技能,更丰富了生活经验,为“学会生存”奠定了基础。
2.眼动耳动口动手动心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部分口语交际内容是指向景物的。在进行以景物为内容的口语交际时,应以观察、想象为基础,因为即使是可感、生动的外界景物如若少了学生自身的形象感知、内化,口语交际也只会是苍白无力的。而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低年级儿童的动作思维占优势。在教学中,要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的情境,使之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进而由感生情;真正心动,在动中认识事物,在动中思考问题,在动中帮助交际。如:教《秋天里》,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创设了三种情境:①走进秋天,亲身体验;②开展竞赛,合作贴图;③看图引思,分享趣事。随后,虚拟“秋天”,让学生以“秋天,我想对你说”的形式吐露真情。这样,学生在多种多样活泼有趣的情境中,真正地做到了眼动、耳动、口动、手动、心动,不仅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而且在关爱自然、关爱社会中学会了人文关怀。
3.人事景三位一体。图画故事和情节故事有时也作为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话题。这类口语交际内容都是出示一个不完整的故事,将话题蕴含在故事中,要求将故事补充完整,或续情节,设置悬疑,使交际内容具有模糊不确定性,为发挥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应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考虑学生思维、表达的承接性,抓住故事的三要素(人物、事件、场景),创设三位一体的故事情境,使学生感到真切,达到交际目的。如:《小兔运南瓜》一课的口语交际,教材上只有开头、结尾两幅画图,至于小白兔用什么办法运南瓜,书上只有一幅空白图。在课堂上,教师在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的前提下,创设了三个情境:①走进故事,置换角色。②设置场景,各抒己见。③人物表演,完善故事。而后选出几个小组戴上不同角色的头饰,分别按故事情节表演。学生在一个个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饶有兴致地进行口语交际,既培养了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综合素养,又张扬和发展了个性。
二、凭借情境,互动交际
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听懂对方的交流信息,而且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这就需要凭借情境实现互动交际。
1.让学生会问答。一问一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际形式。在低年级口语交际课中,如何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如何让对方把意思说清楚,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如《买文具》一课中“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尝试交际”的环节,可创设“我去买文具”的交际情境,让买过文具的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其他小朋友提问,促使他(她)把话说清楚。学生学会了问答,不但能使交流可持续发展,而且能使口语能力得到提高。
2.让学生学会商量。商量,是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出谋划策,互相提议、补充的一种口语交际方式。让低年级的学生会商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创设好商量的情境;二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培养一批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虚心、乐学的小组长。如:《秋天里》一课中“开展竞赛,合作贴图”的环节,教师让小组合作把课前准备的图片贴成一幅美丽的秋天风景图,商量先贴幅什么图,再商量贴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商量,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自然、流畅,并“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让学生会辩论。在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辩论,指出对方观点的不合理性,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如在《小兔运南瓜》一课中“置换场景,各抒己见”的环节,教师创设了“小白兔的记者招待会”的情境,一部分学生扮“小白兔”,一部分学生扮“记者”,就“小白兔用什么办法运南瓜好”这一话题展开辩论。生1(扮记者,面对生2):“你刚才说可以把南瓜侧着身子滚回家,我有不同意见。你想,如果一路上地很平那还行,如果路不平就滚不动。”生2:(扮小白兔):“这个办法省力又方便,要是路有点不平,在滚不动的地方不是可以搬一搬吗?”生1:“这样的话,那个南瓜颠来颠去保管要颠烂掉。”“就算颠不烂,小白兔这样弯着腰滚南瓜也不会省力,而且时间长了,还要腰酸背痛。”生2:“你也太小看小白兔了!”由上述片段可以发现: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辩论,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障碍,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交际情绪也越来越高涨。这样做,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组合的准确性、快速性都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其幼小的心灵深处也埋藏一颗“民主、平等、言论自由”的种子。
一、着眼互动,因文设境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是面对面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是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在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应着眼互动,依据交际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情动而辞发”,产生交际欲望,乐于交际,自主交际,习得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教学中,可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发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真实,说得具体,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教《买文具》,怎样让学生自己学会买文具呢?可先引发学生的生活需要:“在生活中我们偶尔一两次没带文具可以向同学借,应应急。可要是自己没有这种文具,学习时又要用,该怎么办呢?”再创设三个生活情境使学生回到生活,在生活中交际,在交际中生活。一是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尝试交际;二是凭借录像、道具,进行实践交际;三是拓展生活情境,进行求异交际,与同学一起进行口语交际,这样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学会了交易的生活技能,更丰富了生活经验,为“学会生存”奠定了基础。
2.眼动耳动口动手动心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部分口语交际内容是指向景物的。在进行以景物为内容的口语交际时,应以观察、想象为基础,因为即使是可感、生动的外界景物如若少了学生自身的形象感知、内化,口语交际也只会是苍白无力的。而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低年级儿童的动作思维占优势。在教学中,要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的情境,使之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进而由感生情;真正心动,在动中认识事物,在动中思考问题,在动中帮助交际。如:教《秋天里》,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创设了三种情境:①走进秋天,亲身体验;②开展竞赛,合作贴图;③看图引思,分享趣事。随后,虚拟“秋天”,让学生以“秋天,我想对你说”的形式吐露真情。这样,学生在多种多样活泼有趣的情境中,真正地做到了眼动、耳动、口动、手动、心动,不仅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而且在关爱自然、关爱社会中学会了人文关怀。
3.人事景三位一体。图画故事和情节故事有时也作为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话题。这类口语交际内容都是出示一个不完整的故事,将话题蕴含在故事中,要求将故事补充完整,或续情节,设置悬疑,使交际内容具有模糊不确定性,为发挥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应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考虑学生思维、表达的承接性,抓住故事的三要素(人物、事件、场景),创设三位一体的故事情境,使学生感到真切,达到交际目的。如:《小兔运南瓜》一课的口语交际,教材上只有开头、结尾两幅画图,至于小白兔用什么办法运南瓜,书上只有一幅空白图。在课堂上,教师在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的前提下,创设了三个情境:①走进故事,置换角色。②设置场景,各抒己见。③人物表演,完善故事。而后选出几个小组戴上不同角色的头饰,分别按故事情节表演。学生在一个个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饶有兴致地进行口语交际,既培养了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综合素养,又张扬和发展了个性。
二、凭借情境,互动交际
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听懂对方的交流信息,而且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这就需要凭借情境实现互动交际。
1.让学生会问答。一问一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际形式。在低年级口语交际课中,如何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如何让对方把意思说清楚,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如《买文具》一课中“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尝试交际”的环节,可创设“我去买文具”的交际情境,让买过文具的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其他小朋友提问,促使他(她)把话说清楚。学生学会了问答,不但能使交流可持续发展,而且能使口语能力得到提高。
2.让学生学会商量。商量,是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出谋划策,互相提议、补充的一种口语交际方式。让低年级的学生会商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创设好商量的情境;二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培养一批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虚心、乐学的小组长。如:《秋天里》一课中“开展竞赛,合作贴图”的环节,教师让小组合作把课前准备的图片贴成一幅美丽的秋天风景图,商量先贴幅什么图,再商量贴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商量,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自然、流畅,并“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让学生会辩论。在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辩论,指出对方观点的不合理性,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如在《小兔运南瓜》一课中“置换场景,各抒己见”的环节,教师创设了“小白兔的记者招待会”的情境,一部分学生扮“小白兔”,一部分学生扮“记者”,就“小白兔用什么办法运南瓜好”这一话题展开辩论。生1(扮记者,面对生2):“你刚才说可以把南瓜侧着身子滚回家,我有不同意见。你想,如果一路上地很平那还行,如果路不平就滚不动。”生2:(扮小白兔):“这个办法省力又方便,要是路有点不平,在滚不动的地方不是可以搬一搬吗?”生1:“这样的话,那个南瓜颠来颠去保管要颠烂掉。”“就算颠不烂,小白兔这样弯着腰滚南瓜也不会省力,而且时间长了,还要腰酸背痛。”生2:“你也太小看小白兔了!”由上述片段可以发现: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辩论,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障碍,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交际情绪也越来越高涨。这样做,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组合的准确性、快速性都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其幼小的心灵深处也埋藏一颗“民主、平等、言论自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