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的“太平洲”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xi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5、16世纪的人类地理大发现时期,航海家无疑是当时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人们尊崇的。哥伦布飘洋过海,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绕过了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发现了印度洋和通往印度的航线;麦哲伦成功地进行了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的球体……然而,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却始终没有被找到。在这些伟大的航海家之后,欧洲人纷纷扬帆出海,去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几个世纪的海上探险,他们并没有找到他们梦寐以求想寻找到的“南方大陆”,却在太平洋中发现了几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珊瑚岛和火山岛,这些岛屿有的有人居住,有的则荒无人烟。令这些发现者感到迷惑不解的是,这些岛屿尽管相互之间距离十分遥远,但却有着相同的文化和共同的语言,居民也拥有类似的习俗并崇拜同样的神祗,有着共同的人种外貌特征。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分布在广袤的太平洋诸岛上的居民是驾着一叶扁舟,越过浩瀚大海随时保持接触和联系的吗?但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曾经提出,大西洋中有一块沉没了的陆地,那就是曾经一度繁荣昌盛的文明古国大西国,也被称为亚特兰蒂斯。这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既然大西洋中有一块沉没了的陆地,那么,比大西洋大得多的太平洋中是否也有一块沉没了的陆地?那上面是否也曾有过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亦或许现在那些如珍珠般点缀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只不过是往日大陆沉没后的遗迹?
  这个假设太有意思了,因而吸引了许多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和探险家的目光。即使在今天,那些航行在太平洋海域中的许多船长都是带着这个问题而扬帆远航的,被人们称为“澳大利亚的哥伦布”的彼得洛·基洛斯则干脆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成功地“引进”了澳大利亚许多大学的课堂。
  最早提出太平洋中有一块沉没了的大陆假设的是法国著名航海家和科学家迪蒙·杜尔维尔。他在两百年前航行并考察太平洋诸岛的时候,有意识地搜集了很多古老物证,并经过与土著人广泛接触,他开始越来越坚信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太平洋中有一个比亚特兰蒂斯大得多的沉没的大陆,他将其命名为“太平洲”。后来,人们又不断地通过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地质学等学科研究并用卫星遥感等探测技术,提供了各种新的证据,使得这一“假设”变得不再仅仅是一个“假设”。
  其实,在太平洋诸岛上生活的土著人有许多古老的传说都与“太平洲”有关,而且这些传说同神秘的复活节岛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在19世纪中期,有两位杰出的进化论者——达尔文的亲密战友阿尔弗莱德·罗素·华莱士和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共同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生活在太平洋诸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人和密克罗尼西亚人应该是同一大洋人种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应该曾经居住在某一块完整的大陆,后来由于某种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四处漂泊,定居在太平洋各岛。
  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太平洋土著居民当初就是居住在沉没了的大陆上,所以,现在一些生活在太平洋岛屿上的居民尽管与海为伴,却并不熟悉航海,例如塔斯马尼亚人、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和美拉尼西亚群岛海域纵深处的黑皮肤居民等。
  一些国际著名的地质学家,如奥地利的爱德华·休斯、俄罗斯的卢卡舍维斯基以及法国的埃·奥托等,也都支持“太平洲”的假设,卢卡舍维斯基甚至还绘制了一副“太平洲”的地图,它的位置就在今天斐济群岛与复活节岛之间。
  动物地理学家也赞同这一观点,因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新西兰和地处太平洋中部的马克萨斯群岛上有大量淡水鱼。而在四周都是一片汪洋的斐济群岛和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则栖息着无法越过千里大海的巨蜥。在远离大陆的萨摩亚群岛、汤加群岛等地,也生活着蜥蜴和蟒蛇、蛙类。太平洋诸岛上还有各种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世纪所特有的昆虫、蜘蛛、软体动物和蝴蝶。如果没有陆路把这些岛屿同大陆连接起来,这些动物是根本不可能越过大海来到这些零星的岛上的。植物地理学也不甘落后,他们以波利尼西亚诸岛生活着亚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的植物,夏威夷群岛同时具有北美洲、澳大利亚、波利尼西亚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及南极的植物群落为证,来说明太平洋中曾经存在过广阔的陆地,这一陆地应足以将这些地方联系起来。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动物地理学的奠基者曼兹别尔汇集了前人研究的有关“太平洲”的资料,于1923年出版了《浩瀚的海洋之谜》一书,全力支持这一观点。第二年,新西兰人类学家麦克米兰·勃劳乌出版了《太平洲之谜》一书,全面论述了“太平洲”的存在。
  勃劳乌认为,复活节岛就是太平洲的遗迹,那里曾经生活着具有高度文明的居民,但他们不幸在一场灾难中全部死去了。复活节岛上的居民关于陆地沉没的传说,象形文字和独特的宗教以及复活节岛上好几条延伸到海边就中断了的道路等,都说明了复活节岛曾经下沉过。
  勃劳乌断言,复活节岛是“太平洲”的墓地,“太平洲”的居民只有在过节或举行宗教仪式时才来到此地;“太平州”的贵族死后就葬在这里,岛上的第一个统治者是霍多·玛多阿。岛上那些巨大的石雕像高傲得紧闭双唇,两眼下凹,耳垂拖得特别长,显出一副不可一世的神情,这正是那个文明古国的统治者们的尊容,也是毁灭了的古文化的遗迹。复活节岛的独特宗教和礼仪,也是那沉没了的文明古国的古代遗风。
  有人提出,加罗林群岛东部的波纳佩岛是“太平洲”的首都,它在复活节岛以西数千公里。那里有巨大的建筑群,被称做“海上威尼斯”。后来“太平洲”消失在大洋波涛之中了,只有这个王国的首都和陵墓所在地,即波纳佩岛和复活节岛等还露在海面上,没有被淹没。
  早在上个世纪,当一些西方航海家远涉重洋踏上波纳佩岛时,他们就被岛上的神奇景象惊呆了——一个矩形的由玄武岩构成的宏伟建筑群,总面积达18平方公里,又高又厚的围墙里面,分布着广场、坟地、古堡和庙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纳恩·玛多勒综合体。它规模之宏伟,气象之壮观,实为世界罕见。石墙的厚度达6米,25吨重的大石块巍然耸立在20多米高的古建筑上。在一个巨大的人造平台上,至今还残留着纳恩·塔那赫古堡的遗迹,由巨大的石块筑成的围墙依然屹立在那里。这个古堡占地达8500多平方米。除它以外,纳恩.玛多勒还有80座各种各样的建筑物。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奥勃勒契夫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说,“太平洲”的多山部分,即现在复活节岛所在的海域,曾经是一片广阔的低地,上面居住着文化水平很高的人民,他们建造了壮丽的庙宇和埋葬国王的金字塔。后来,当地球上的气候变暖、冰期结束的时候,冰川融化,海水上涨,淹没了这块陆地,有的地方还刮起了大风暴,发生了大地震。面对这巨大的灾难,人们就匆忙地雕出了神情严峻的巨大石像,并把它们整齐地排列在海边,以阻挡海啸的“进攻”,拯救临近的城镇和村庄。但海水无情,还是吞没了他们的国家,只有复活节岛幸存下来了。那个王国中的居民绝大多数都被淹死了,只有少数人逃过了这场灾难,迁居到别处去了。许多年过后,新的居民又来到了复活节岛,他们对岛上的雕像和历史自然就一无所知了。
  前苏联海洋地质学的权威人士、海军少将祖鲍夫于1949年也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复活节岛是“太平洲”中的“圣地麦加”,其他各岛的居民都要定期到那里去朝圣。在这些岛屿和复活节岛之间,曾经存在过广阔的陆地,不过现在它们沉没了。
  人们在复活节岛周围的海域中,发现了许多水下山脉和广阔的水下高原。“太平洲”传说的支持者认为,这些水下山脉和水下高原都是曾同复活节岛相连的陆地,这块陆地一直延伸到太平洋中部,后来才沉入到海底。
  赞同“太平洲”观点的人还举出了波利尼西亚的神话传说,例如关于洪水的传说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在土阿莫土群岛上流传的一个传说中,沉没的“太平洲”被称为豪岛,并且讲到了豪岛居民祖先的故事:
  豪岛有三个神祗:瓦吉阿·努古、塔涅和顿加罗阿。瓦吉阿·努古创造了大地、天空和生物,塔涅把瓦吉阿创造的平坦大地抬了起来,而顿加罗阿则创造了一个叫齐基的男人,又用齐基的肋骨造了一个叫希娜的女人。齐基和希娜相亲相爱,生儿育女。没过多久,这块空旷的大地上就住满了他们的子孙。后来,这些人开始作恶捣乱,触怒了造物主瓦吉阿。他决心要狠狠惩罚这些不安分守己的人们,于是就吩咐一个叫拉塔的人造了一条大船,船名叫“帕巴帕巴·依赫努阿”。拉塔和他的妻子、儿媳和三个儿子上了船,突然间,瓦吉阿神霆大发,大雨从天宇的最高处倾盆而下,淹没了整个大地。瓦吉阿神愤怒地把天门柱击断,风把缚住它的铁链刮断,挣脱了铁链的束缚,直向大地袭来,大雨便成了洪水,大地上汪洋一片,土地被淹没了。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们统统葬身在洪水之中,只有拉塔一家躲在船里,逃过了这场灾难。600年后,大水退去了,拉塔从船中走出来,同时得救的还有走兽和飞禽。随着时间的推移,拉塔的子孙又住满了这劫后的土地——太平洋诸岛。
  人们一看就知,这同《圣经》中关于洪水的故事是多么相似啊!但科学家们却异常肯定地认为,波利尼西亚群岛上所有关于洪水的传说都有许多现代波利尼西亚人所无法理解的单词,这些单词太古老了,早已不再使用了。仅仅保留在这些传说中,而且,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著居民也都异口同声地说,这些传说早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有了。
  夏威夷的一些古老传说也讲到了太平洋中曾有一块很大的陆地,它北起夏威夷,南到新西兰,西止斐济群岛,东到复活节岛,叫做卡·霍乌波·卡涅,即“卡涅太阳国”(“卡涅”是波利尼西亚伟大的生命与光明的神塔涅的夏威夷读法)。后来,发生了一场叫肯·阿卡·希涅阿列依的大洪水,淹没了整个大陆,只剩下一些山峰还露在水面上,这就是现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卡涅太阳国”的绝大多数居民都淹死了,只有少数人在聪颖异常的魔法师努乌的帮助下逃到了世界各地。
  一直致力于研究“太平洲”的英国历史学家尼克·布莱科曾于上世纪80年代向世人公布了他的“重大发现”,只不过他给了“太平洲”一个名字——穆国。因为“太平洲”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他宣称找到了穆国,并详细介绍了自己寻找穆国的前后经过。他说自己发现了沉入太平洋海底的“穆国年鉴”,年鉴上写着:一万五千年前,当穆国遭难后,它的一部分居民侥幸获救了,后来,他们把穆国的高度文明带到了埃及和两河流域及美洲大陆。他写道:
   “在穆国时代,陆地的分布是十分奇特的。那时北极是一块巨大的陆地,它从北极大陆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出去,格陵兰岛以前曾是这块大陆的一部分。当时地球表面还没有形成现代陆地分布的格局,地球上一条宽宽的陆地把赤道包括进去了,并一直向南延伸出去,澳大利亚、新西兰,大洋洲大多数岛屿都包括在这个大陆中,这个半月形的大陆刚好同北极的星状大陆相对称。”
  “在地球的远古时代,曾经存在着许多方面都超过了我们的文明。在许多重要的生活领域里,穆国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而我们才刚刚开始触及到这些领域。巴比伦、波斯、埃及、尤卡坦半岛上的玛雅以及秘鲁、智利等地的古代文明,都是世界上这一最早文明的遗迹,即穆国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折射。我们地球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不是出现在别的地方,而是在已经不幸消失了的穆国大地上,在石器时代以前很久,这一大陆上就存在着发达的文化。在这个高度繁荣昌盛的穆国沉没之前,人类还是文明的,但在它沉没后,人类就开始了可悲的退化,除了靠本能制造一些简陋的石器外,什么也不能制造,于是,后人花费了大量笔墨而大书特书的石器时代便开始了。”
  关于穆国的社会生活,布莱科写道,穆国共有6400万居民,他们个个美丽如仙,有一双大而温柔的黑眼睛,头发又黑又直。在他的笔下,沉没的“太平洲”——穆国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其他文献
顶岗实习学生(以下简称“实习生”)在酒店行业的服务岗位占了一定的比例,一般占总员工数的百分之几到几十不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实习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不甚满意,学生也有意见,酒店愿意接收实习生,但在实施层面亦会出问题,而培训及管理实习生的主要是酒店基层及中层管理人员,为了分析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必要了解酒店管理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态度。  一、调查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以问卷的
小个子、肌肉结实、圆脸,一双炯炯有神、狡黠的眼睛,满脸的胡子,嘴里经常叼着一支香烟,头戴一顶圆顶礼帽,手拿一根手杖,这就是阿尔班·米歇尔(1873—1943)。米歇尔先生(人们是这样称呼他的)什么都管,从审阅书稿到管理人员,他把出版社看作是一个人的身体,什么都要关照到。米歇尔还是位美食家,但极力回避社交活动。米歇尔十分喜欢打猎,这是他除了出版事业外的惟一爱好。米歇尔曾说过,“我像爱护家人一样爱护我
一张波澜不惊看不出表情的脸,一双深邃冷静不动声色的眼。  看完德国电影《窃听风暴》(获2007年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张脸和这双眼总在我的眼前晃动,我感受着主人公毫无表情的面容所掩盖的心灵的巨大悸动,感受着影片对正义战胜邪恶、人性艰难复归的默默讴歌。  主人公魏斯勒是民主德国国家安全局情报处的秘密警察,他忠于职守,深陷的眼窝,永远面无表情地注视着对方。他具有高超的窃听、审讯等技巧,工作中
萨福其人    出生于公元前612-630年之间的萨福是古希腊文明为人类捧出的一轮明月。她作为仅有的几位上古时期的女诗人的名声绝不逊色于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男性诗人,并且被视作女性主义写作的奠基者。  据说萨福出身自一个贵族世家,小时候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享尽了富足奢华的生活。却因为家族卷入一桩反对执政王执政的逆案,而在青春年少之时被放逐西西里岛。在流寓期间她得以与一富裕的西西里男子完婚,还生有一个女儿
难以评述的“隔离墙”    1998年5月,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期间,面对长城感慨地说:“以色列也需要这样巨大的墙来保障它的人民的安全。”当时,站在他身旁的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回答说:“能给以色列人真正安全保障的是和平,而不是混凝土墙。”  然而,以色列的领导人却并未听取朱总理的劝告,2002年6月沙龙领导的以色列内阁以25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修建“隔离墙”的计划。那投唯一的一张
1916年一个冬夜,乔奇登上从英格兰驶往法国的“苏塞克斯”渡轮。当时欧洲战火纷飞,这趟持续5小时的旅途很可能也不轻松。旅客几乎塞满整艘船。好在当晚的穿越海峡之旅很顺利。但两个月后,“苏塞克斯”被德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白色笔状物划过苍穹  截至1916年,美国对欧洲战事一直袖手旁观。因此对于像乔奇这样的美国人来说,战争是遥远的。但那个冬天他被派往法国,搜集盟军医院、救护车路线和医疗站信息。作为一名
提起法兰克福,在当代思想文化界,在学术界,人们首先会想到“法兰克福学派”。它的名气,盖过了它挂靠的团体——法兰克福大学;毕竟法兰克福大学只不过是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一所,而“法兰克福学派”则是独一无二。它为人类所增添的精神财富也是独特的,是没有其他学派可替代的。  它创建于一战结束后,当时的德国,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思想混乱。有一个做谷物进出口生意的百万富翁海尔曼·韦尔,拗不过自己宠爱的独子弗里克斯·
约翰·罗尔斯(1921-2002),被誉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先后执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担任过美国政治与社会哲学家协会主席以及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地区主席,并荣获1999年度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1971年他的第一部著作《正义论》出版后,成为哲学和政治学等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据说当时的西方学者人手一册,几乎所有的政治哲学著作中都要提到罗尔斯的名字。目前
2019年7月4日,狂风暴雨期间,一只就像外星虫子的昆虫吓坏了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一家人。当时,这只模样恐怖的虫子从房屋天花板上爬向百叶窗。房主人哈利虽然有些惊骇,但依然抓住机会拍摄了这只虫子。他说,这只虫子当时看来是想寻找安全的地方。他还决定让它在家里过一夜,但仅仅一夜。哈利还说自己从未见过这样的虫子,因此他相信它来自周围其他地方。他把这只怪虫的照片传到互联网上,结果也吓坏了不少人。  其实,早
把大海当作知音,当作既不能摆脱的心中的哈姆雷特又不能使之拥有一刻平静的累尔提斯,这是现代人的理念。拜伦和雪莱在诗中创造了大海;海涅把大海当作知音,向它诉说自己的爱情;华兹华斯将大海当作道德感化的力量;伯朗宁一反诗人们的常态,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大海;在马休·阿诺德心中,大海是命运之声,传达的是失意和绝望;雨果与大海交流就像跟谦卑的朋友说话一样,发出的高谈阔论是前所未有的。那些抒情诗人们也都无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