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trj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高中生进行课程教育中,学科教师需要思考当前素质教育对其所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分析怎样给学生打造更优质的知识体验平台,让学生通过知识教育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以及综合思维。而传统授课模式已不满足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所以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模式和授课理念进行革新,给学生打造多元化的知识体验和能力成长平台。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地理教师需要立足素质教育对授课模式以及理念进行创新,积极给学生打造更优质的课程教育平台。地理教师需要思考高中生的课程知识进行探索时所呈现的各项需求,分析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运用中所呈现的基础差异,根据这些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引导高中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也有助于学生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理念,重视班级学生学科能力的养成
  地理教师要想对高中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则是改变传统的授课理念,重视班级学生学科能力的养成。地理是跨越文理两科的一项特殊课程知识。不仅包含诸多人文知识,也需要学生借助抽象思维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思考,利用一些公式对地理问题进行解答。如果地理教师仍然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教育,则很难让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和探索中,也不能让学生对那些抽象性的地理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这样就很难让学生通过教育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中,地理教师需要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程教育中,摒弃之前错误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所呈现的需求。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其进行实践探索,这样才有助于整体授课效率的提升。
  二、 地理教师可创建问题情境,引导高中生感受学科知识魅力和应用价值
  在对高中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关注的学生所呈现的认知差异,立足这些差异提出多项思考问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
  所以,地理教師要想对高中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应该创建问题情境。这样可以引导高中生感受学科知识魅力和应用价值,促使其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例如,在对班级学生开展“自然资源与人类”教学时,教师可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结合你们的生活经历,请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是什么?它有哪些种类?”“自然资源有着怎样的特点?如何看待这些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可以仔细说明一下吗?”“当前,自然资源和人类之间有着哪些矛盾?带来哪些影响?”“如何让人地实现和谐关系的创建,以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论述。”同时,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思考,有助于他们实现综合思维素养的养成。
  三、 地理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实践提升班级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增加高中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知,也能帮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正确理解一些地理现象,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例如,在对学生开展“生态问题及其表现”知识教育的时候,地理教师不仅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通读,分析当前生态问题出现的背景以及它们对当前人类发展所带来的威胁,思考当前对生态问题进行防治的措施有哪些?也需要在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态问题,并参与到生态问题防治的实践中。以荒漠化问题问题为例,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植树节,社区小卫士,校园环境治理专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解决当前周边生活中所呈现的荒漠化问题。通过实施生活实践,地理教师能引导学生感受到区域发展情况,了解周边的自然资源以及多种生态问题。同时,教师也额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有助于高中生实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四、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下的核心素养培养
  (一) 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针对性、合理的教学目标
  其一使学生养成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学习观念。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观念包括自主学习观念、独立学习观念、合作学习观念等等,这都是重要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容。此外,学生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常识,能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其具备可持续发展学习观念的重要表现。其二使学生明白高中地理学习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了解我国的自然风貌、人文地理环境及环保现状,从而明白学习高中地理对了解我国地理环境、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作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其一兴趣教学法。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问题探究《绿色食品知多少》为例,所谓“饮食男女人之所大欲存焉”,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高中生中有不少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吃货”,所以以绿色食品勾起学生的兴趣,是非常不错的想法。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作《舌尖上的绿色食品》,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吃”的欲望,又间接了学习了知识,一举两得。其二实践教学法。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问题探究《北京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例。现在的北京人多地少,可谓是寸土寸金,而且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教师可以以这两方面为切入点,让学生两两一组,走近社区统计自行车的数量,通过“实践探究并撰写报告”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
  (三) 结合生活实际实施多元化教学
  其一生活中的环保。通过地理教学教给学生必要的环保知识,再通过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培养其环保意识,锻炼其环保能力。其二探究地区地理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四川为例,巴蜀地区居民向来都是“无辣不欢”,这就与四川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查询四川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理风貌,并总结当地居民喜欢吃辣的原因。
  五、 总结语
  总的来讲,传统授课模式已不满足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地理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思维进行革新,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能力养成平台。本文认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理念,重视班级学生学科能力的养成。同时,教师应该创建问题情境,引导高中生感受学科知识魅力和应用价值,促使其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此外,地理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实践提升班级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提升学科教育的先进性,也有助于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的理解,让其实现核心素养的课程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1).
  [2]项波.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学周刊,2017(2).
  [3]李红.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5).
  作者简介:
  王振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在蓄洪区水流数值模拟中,对于含有生产堤和公路等线状建筑物的处理方法存有一定问题,根据水流在生产堤内外运动的不同特点,考虑生产隔堤等阻水建筑物的影响,在网格设计和模型方法
摘 要:诗歌一直被视为极高的文学成就,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形象性强。于此,读懂诗歌就比较困难,因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从诗歌的语言特点、意象分析等方面浅谈如何读懂一首诗。  关键词:诗歌;文学成就;阅读方法  首先,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古代诗
摘 要:在当前教育方面上实行的新课程改革,主要是为了加强人文教育,达到培育学生们人文情怀的目的。在高中时期,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而更重要的是可以更高程度地体现出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培育学生树立人文理念。通过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从历史教材中挖掘出人文内涵,并且形成对于人文体系做出评价的一系列体系等这些有效途径来达到实现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
摘 要:教师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这个主阵地。善于营造轻松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在师生互动中,规范语言表达;注重以“口语交际”训练为契机,培养良好習惯;深入文本,激发想象填补文章的空白,提升表达能力。只要老师坚持立足课堂,充分挖掘文本,不断实践,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立足课堂;说话;表达能力  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
摘 要: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语文获得自己想要掌握的信息,同时学生不断增强自己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为学生的日常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爱上语文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而小学阶段也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要想语文课变得高效,老师就要转变老旧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方式,在平日的教学中就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主动去学习,在语文课中找到学习的乐趣,积极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配合老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创设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本文将立足于高中化学课堂来谈一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阶段;化学教学;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化学教学,一方面是为社会提供科技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