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多环套扎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多环套扎切除术(EMBL)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早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MBL治疗的21例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MBL术,手术时间(21.0±8.3) min.术后无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及迟发性出血病例.2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食管创面狭窄,经气囊扩张术后症状缓解.术后病理示: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0例,原位癌2例,早期鳞癌6例.除1例早期鳞癌患者因癌灶距离切缘仅1 mm,遂追加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外,其余患者切缘均阴性.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EMBL术可有效治愈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单的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转染胸苷磷酸化酶(TP)cDNA对5’-脱氧氟尿苷(5’-DFUR)抑制人结肠癌细胞LOVO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TP cDNA序列克隆以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后转染人结肠癌细胞LOVO(LOVO-TP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LOVO-载体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转染效率,RTPCR法检测3组细胞TP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TP蛋白水平;MTT法检测转染前后LO
目的 研究胃癌干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探讨胃癌化疗耐药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1例胃癌组织内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耐药蛋白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采用基于克隆形态的分选策略,从AGS胃癌细胞系内分离胃癌干细胞克隆,检测其CD44和TS的表达及自我更新能力;CCK-8法检测不同AGS细胞克隆的5-FU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胃癌组织CD44和
新辅助治疗可使局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增加根治切除的机会并从中获益.影像学是评价新辅助治疗疗效的重要手段,对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实现个体化诊疗意义重大.胃肠道肿瘤新辅助治疗评效的影像学手段主要包括CT、MRI和PET.RECIST形态学标准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实体肿瘤评效准则,但其在胃肠道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却遭遇瓶颈,陷入多数肿瘤无可测量靶病灶的困境.针对上述缺陷,近年来相关研究热点多集中于功能影像学领域
目的 系统评价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 ne、CBM和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根据QUADAS评价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MetaDisc软件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等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结果 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并分析结果显示,18F-FDG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