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鉴赏是高考题中的必考题型。高考对古诗词的鉴赏和评价,是阅读的最高层。许多考生面对诗词鉴赏题,不知如何阅读,不知如何下笔,使之成为考生丢分最多的题。本人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提出和大家交流。
鉴赏古典诗词,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分析题目入手
诗歌的标题往往告诉我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如《杭州春望》,告诉我们这首诗写的是杭州春天的景色。《山居即事》写作者隐居生活,《赤壁怀古》是一首在赤壁写的怀古诗。但要注意,词的题目往往是词牌名,一般与词的内容没多大联系。
二、从作者入手
每位作者代表不同的时代,也代表不同的风格。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能更好的把握诗歌主题。了解作者的艺术风格,诗歌的艺术手法也更好分析。如唐代诗坛上两颗耀眼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他们的诗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历史现实,代表了不同的风格。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诗的风格是浪漫主义。从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盛唐时社会状况,还能感受到李白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诗风。杜甫作为晚唐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记录了晚唐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杜甫现实主义的诗歌特点,让们能感受到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从注释入手
不少诗歌在诗后附有写作背景。可不能忽视这段文字,它传达了好多信息,如:时代背景、作者境遇、作者情感等。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为宋金边界的淮河,感慨万千,作诗以抒怀。
从注中可以看出,作者实写淮河两岸之景,虚写自己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渴望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四、从意象入手,领会诗歌意境
意象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主观情感和诗人思想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据。我国古典诗歌中,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如
鸿雁:寄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杜鹃:寄哀怨、凄凉或思妇情思。
柳:寄伤离别、思故园的情思。
梧桐:寄凄凉、悲伤的愁思。
菊、梅、松: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长亭:寄依依惜别之情。
明月:寄思乡之情。
借助意象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借梧桐这一意象,抒发作者面对国破家亡的凄惨心境。
五、从形象入手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形象有:
1.忧国忧民、青衫泪湿形象。2.戍守边关、建功立业的形象。
3.豪放洒脱、怀才不遇的形象。4归隐山林、钟情山水的形象。
5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6.独守闺房、心怀凄婉的思妇形象。
如《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描绘了艰苦战场上征人的紧张生活。
六、从诗眼入手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看诗中那些字词、那个句子用得准确生动,那些词语传达出丰富的情感,那些句子有丰富的意蕴。也就是常说的“诗眼”。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炼字是古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联象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了一种挺拔坚毅的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凉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语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这二字不愧为本诗诗眼。此类典范很多,如杜甫的《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横”等都是诗歌诗眼。
七、从典故入手
古诗词往往要运用典故,理解典故可以使 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中用了四个典故,不理解这些典故,就无法理解诗歌。还有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一,尚能饭否?”这句词,如果不理解有关廉颇的典故,就无法理解词人抒发的壮志难酬的苦闷的情感。
八、从把握情感入手
抒情是诗歌的生命、灵魂。鉴赏诗歌,要弄清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古典诗歌常见的情感类型有:忧国忧民的感慨、国破家亡的痛楚、游子逐客的凄凉、征夫思妇的忧怨、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建功立业的豪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通过营造一种幽静沉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鉴赏诗歌情感,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借助创作背景,把握诗人内在情感,领会景物蕴含的作者情感等。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尝试,还需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同学们在备考中,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带着激情品读诗歌,深入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就能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得分率。
鉴赏古典诗词,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分析题目入手
诗歌的标题往往告诉我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如《杭州春望》,告诉我们这首诗写的是杭州春天的景色。《山居即事》写作者隐居生活,《赤壁怀古》是一首在赤壁写的怀古诗。但要注意,词的题目往往是词牌名,一般与词的内容没多大联系。
二、从作者入手
每位作者代表不同的时代,也代表不同的风格。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能更好的把握诗歌主题。了解作者的艺术风格,诗歌的艺术手法也更好分析。如唐代诗坛上两颗耀眼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他们的诗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历史现实,代表了不同的风格。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诗的风格是浪漫主义。从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盛唐时社会状况,还能感受到李白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诗风。杜甫作为晚唐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记录了晚唐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杜甫现实主义的诗歌特点,让们能感受到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从注释入手
不少诗歌在诗后附有写作背景。可不能忽视这段文字,它传达了好多信息,如:时代背景、作者境遇、作者情感等。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为宋金边界的淮河,感慨万千,作诗以抒怀。
从注中可以看出,作者实写淮河两岸之景,虚写自己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渴望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四、从意象入手,领会诗歌意境
意象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主观情感和诗人思想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据。我国古典诗歌中,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如
鸿雁:寄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杜鹃:寄哀怨、凄凉或思妇情思。
柳:寄伤离别、思故园的情思。
梧桐:寄凄凉、悲伤的愁思。
菊、梅、松: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长亭:寄依依惜别之情。
明月:寄思乡之情。
借助意象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借梧桐这一意象,抒发作者面对国破家亡的凄惨心境。
五、从形象入手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形象有:
1.忧国忧民、青衫泪湿形象。2.戍守边关、建功立业的形象。
3.豪放洒脱、怀才不遇的形象。4归隐山林、钟情山水的形象。
5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6.独守闺房、心怀凄婉的思妇形象。
如《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描绘了艰苦战场上征人的紧张生活。
六、从诗眼入手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看诗中那些字词、那个句子用得准确生动,那些词语传达出丰富的情感,那些句子有丰富的意蕴。也就是常说的“诗眼”。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炼字是古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联象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了一种挺拔坚毅的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凉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语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这二字不愧为本诗诗眼。此类典范很多,如杜甫的《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横”等都是诗歌诗眼。
七、从典故入手
古诗词往往要运用典故,理解典故可以使 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中用了四个典故,不理解这些典故,就无法理解诗歌。还有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一,尚能饭否?”这句词,如果不理解有关廉颇的典故,就无法理解词人抒发的壮志难酬的苦闷的情感。
八、从把握情感入手
抒情是诗歌的生命、灵魂。鉴赏诗歌,要弄清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古典诗歌常见的情感类型有:忧国忧民的感慨、国破家亡的痛楚、游子逐客的凄凉、征夫思妇的忧怨、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建功立业的豪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通过营造一种幽静沉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鉴赏诗歌情感,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借助创作背景,把握诗人内在情感,领会景物蕴含的作者情感等。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尝试,还需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同学们在备考中,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带着激情品读诗歌,深入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就能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