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科普文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mingkoxiu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题钥匙]
  一、考点梳理
  科普类文章阅读中探究题的命题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二是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三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答题方法
  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不同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解答策略。所谓不同类型的题目,其实就是各类探究题所涉及的问题情境,考生的审题过程就是尽快地走进这些情境。当考生的头脑中有了和探究题相符的情境时,接下来就可以模拟出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就能与命题者的意图相切合。
  对于要给出结论的探究性题目,考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点,不能含糊其辞。而这些观点有的直接来自于文本,有的是根据文本内容提炼出来的。考生要尽量引用文本的原话,如果无法直接引用,则要贴近文本的观点给出答案。
  对于概括性的探究题,考生要在精读文本、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内容作出准确的概括,不能似是而非,也不能有疏漏。
  对于就文本内容进行阐述的题目,考生要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总之,针对科普类阅读探究题,考生作答时要注意:有明确的观点;分点列出事实依据;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自然在反抗
  [美国]雷切尔·卡逊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有人提及,
  生物学家波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上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舟,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活动的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的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托马斯,赫胥黎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们的汁液去喂养幼蚁。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将昆虫充积于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热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但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其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吕瑞兰、李长生等编译,选自《寂静的春天》,有删改)
  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两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
  2.文中写黄蚂蚁、黄蜂、瓢虫等昆虫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
  3.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
  4.从全文看,请探究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
其他文献
【解题技巧】  “鲜明、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对“鲜明、生动”的考查,既可以是单项的,如在词语选择上进行考查,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如在语段压缩、图文转换、警示语、公益广告以及句子仿写等题型中进行综合考查。  一、考点梳理  鲜明  “鲜明”是指遣词造句都能明白、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辞。语言表达要“鲜明”,就一定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要注意精心选择不同色彩的
期刊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会分析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可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由果推因法  运用由果推因法,由结果推出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帮助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示例:  (1)论点:勤能补拙  (2)论据: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天资并不怎么好,然而,爱因斯坦相信天才出于勤奋,有时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常比别人多花一倍的时间。经过勤奋努力,刻苦钻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信奉实用主义,一片山林可以变为山间别墅;一处古迹可以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一只珍禽可以成为一盘美味;甚至一条隐私也可以成为娱乐头条……似乎一切都意味着财富、价值和利益。  而有人则不同,他们觉得一片山林就是一片山林,可以让人在那里休憩;古迹就是古迹,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让自己浮想联翩;珍禽就是珍禽,隐私就是隐私,不能侵犯……
期刊
考生在解答古诗文题目时,在牢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仅要读透文本。还要了解作者的风格及写作背景等等。唯有如此,考生在考场上才能游刃有余,切实抓住有效分。下面笔者分别从诗词鉴赏和文言文章鉴赏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抓住诗词鉴赏题有效分  诗词鉴赏题要求考生从诗词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等方面,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要抓住有效分,考生必须有整体观念和全局思维,懂得
期刊
“情怀”可谓是近两年的文化热词,以至现在无处不情怀。情怀作为卖点和噱头屡屡出现在商家的各类广告中,已然成为被过度消费的对象。必须指出的是,情怀消费和情怀营销之所以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其实是抓住了当下人们尤其是中青年的文化追求和消费心理。  首先是个人生活和事业发展“实现不足”所产生的补偿心理,在当下一些年轻人中存在的这种不足心理通过社交媒体形成共振效应,如何补偿这种不足成为人们共同探讨的话题,而情怀
期刊
【解题技巧】  一、考点梳理  语言表达“得体”,即要求根据语境、语体特点和感情色彩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要求,即根据表达对象、场合、目的及表达方式正确使用语言;语体包括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书面语体又有政论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应用语体等;感情色彩包括褒义、贬义和中性。  语言表达“准确”,要求遣词造句能客观、恰当地叙述事实,描摹物象,阐明道理,说明特征,传达思想感情。“准确”要求用词能完全
期刊
[写作指导]  考生如何做到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呢?下面笔者就从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不同的文体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对于记叙文来说,要做到以下四点:  1.人物塑造,由此及彼进行推断想象,做到个性鲜明,聚千人面于一人。要想塑造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需要善于撷取一类人的特点,善于集中笔墨着重刻画。比如,《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刻画,王熙凤的性格是复杂的,她既有善用权术、冷酷无情的一面,又有对家人亲切、
期刊
在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有幸参观了井冈山红色革命旅游景点,我对井冈山精神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井冈山的路,是一条奋斗的路:井冈山的精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  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汽车将我们一行人带到井冈山博物馆前。馆内,我们一行人随着解说员依次进入各个展厅,我们重温了那段艰辛的血泪史:从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战士不畏牺牲,勇往直前:再到打破敌人经济封锁,革命群众出谋划策,同呼吸共患难
期刊
【解题钥匙】  《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够“对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新闻的某种特色主要包括:(1)新闻从什么角度切入事实。(2)主体部分选择了怎样的典型事件进行报道。(3)在事件叙述中抓拍到哪些典型细节。(4)叙述描写之外,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5)为了凸显新闻价值,切入了哪些新闻背景材料,它们与主体事实之间是什么关系。  对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把握某种特色在文本中的具
期刊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临江仙 席上赠张建康  □苏 庠①  本是白萍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归来犹得趁鸥盟。柳丝摇晓市,杜若②遍芳汀。  莫惜飞觞仍堕帻,柳边依约莺声。水秋鲈熟正关情。只愁宣室③召,未許钓船轻。  [注]①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隐逸以终,终年83岁。②杜若:香草,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③宣室:古代宫殿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