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chu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性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交流。
  
  一、师生关系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捷径。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教学的一份子,在课堂中也是班级的一成员,应与学生一同探讨、一同实验、一起经历失败和分享成功的喜悦,而不只是指导者、点评者、旁观者甚至于批评者。学生没有学懂,没把问题弄明白,教师肯定有讲解不清晰、指导不利的地方,我们应自我反省,然后再找学生的原因,不要认为自己已经讲过了这些学生咋还不懂,就不愿再去辅导学生,甚至批评学生。如果我们物理教师也能给每一位学生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次亲热的抚摸、一回耐心的讲解、一次有效的批改等等,像这样关心疼爱、了解学生,那他的学生一定愿意亲近他,也一定十分佩服他、喜欢他,从而喜欢他的物理学科。这样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亲切而融洽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老师的教学业绩也一定是最有效的。
  
  二、课堂密度的有效性
  
  一堂物理课有效的节奏、合理的密度是保证质量的关键。一堂有密度的课不是指一堂课完成的目标多、传授的知识点多,摆的是花架子,讲的是“假大空”,也不是指学生频繁的活动,上串下跳,忙得手慌脚乱,而是指在教师的有效安排下,师生在共同探讨知识点时,学生有听的时间,想的时间、回味咀嚼的时间,然后教师由浅入深地出示练习,学生有应用的时间、思想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动手操作,亲自实验的时间、将知识内化的时间,并不是一个问题没完,又让下一个问题出现。这样没玩没了,学生只是带着两只耳朵盲目地听,或者机械地作着笔记,然后于课余死记硬背,弄得学生痛苦不堪、怨声载道,对我们物理老师越来越逆反,那他怎么能喜欢这样的老师,进而喜欢这样的老师所教的学科呢?
  
  三、练习的有效性
  
  合理的、有层次的、具有类型化练习是学生巩固目标、内化知识的必要过程。我们在讲解知识点,完成一个目标后,即要出示相对应的例题与练习,让学生熟习,巩固消化,而不是等所有的知识点讲完后,再一大摊子练习题或是题海战术,这正是我们进行目标教学的宗旨要义。我们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应注意习题的层次性、习题的类型化。讲完一个题型,概括一个规律,总结一个特点,学会一种解法,学完一章合理适当及时检测补救,而不要盲目地将各种资料上的各个练习从头到尾一一做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消耗精力,还没有效果。从开设课堂教学至今没有谁能将习题做完过,却有许许多多人能举一反三、从一而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的老师整天守着学生作业呀、练习呀,使他的学生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不停地算题,一到考试却不能得不到高分,结果学生累得要死,教师整天埋怨学生笨、书难教,而我们有的老师教书却教得十分轻松、学生学得特别快活的原因所在。
  
  四、课堂实验的有效性
  
  学好物理学的根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有效实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到:
  1、准备充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课前一定要自己先做一做,明白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问题,哪些地方学生最难弄明白,哪些地方误差可能较大,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疑难等等,都要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2、操作规范。天平如何调,用量筒量取液体如何做到准确无误,如何使用滴管,电流表、电压表等导线如何接,结果如何记录等等一切,都要标准而规范地操作给学生看,并要求他们学会并按着标准来,不要认为学生只要把灯泡弄亮了、密度测出来了、音箱弄响了、结论得出来了就行了,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
  3、用语准确。物理学科有物理学科的语言,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要把电压表说成伏特表,把电荷与电子混为一谈,也不要用文学上华丽的辞藻去过于修饰。物理学重视实验与探究,讲的就是实事求是,所以我们物理教师要用规范准确的物理语言去描述物理现象和结论。
  4、参与积极。教师在实验中不只是指导者、旁观者甚至批评者,而应当自己融入到实验中去,与学生一起实验探讨,经历过程,发现并纠正问题,改进提高,这样的实验课才是有效的。
  5、可见度高。好的实验应该顾及全班,而不应是部分人看、部分人做、部分人玩,我们要采用多媒体、投影等手段将实验放大,特别是演示实验,不应当是老师说了算,而要让实验说话、事实说话,同学们说了算。
  
  五、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发展,初中物理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实验,大胆质疑,鼓励多动手动脑,学会诸如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合理猜想推导法等等,由一种解法、一个变量、一个物理量引入到下一种解法、下一个变量、下一个物理量,多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学以致用。教师要适当适时拓展教材、拓宽视野,不要一本书把学生困死,一条巷子走到黑,要让学生了解初中以外的一些物理知识、现象等,真正做到为增长知识与智慧走进来,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走出去,把学到的物理知识用于生活,使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其他文献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整合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可是,在数学课堂上“主体”成为“客体”、“主导”成为“主宰”的现象仍时有存在。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其能动作用被忽视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很少。课堂上忽视了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
期刊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在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偶尔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又不知用什么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作文难写,其根本原因何在?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道出了一个深刻道理:作文源于丰富的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而学生缺少的正是这种写作素
期刊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抓关键环节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实现四个转变:由“教为重心”的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学为重心”的学生主动发展;由传统的“因教论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由忽视学法的研究转变为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学科教学“各自为政”转变为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关键环节操作如下:    一、定标    定标即让学生自己来确定学习目标,也就是在学习新课时,师生
期刊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及实践的多样性等特点,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入研究性学习,其动态发展的探究活动将使新时期
期刊
在新课程中,教师更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中,我们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提高和增强课程的建设能力,使其在课堂实施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要加强本土化、乡土化和校本化课程的开发;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本文笔者拟结合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谈谈中
期刊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理念的根本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是“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给学生一袋干粮”。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由封闭走向开放。这应该是数学教学在当今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的热切呼唤。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至今,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灌输式”地将课本知识硬生生塞给学生,这怎么会适应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切实研究开放式数学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下面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形成阅读的大视野,促进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要打破过去阅读教学中的诠释化倾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要倡导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倡导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增进学生阅读的多样化效果和延伸性效果
期刊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这是不是又是一种形式?我们能不能把这种模式直接搬到我们的课堂中呢?我认为照搬任何一种不属于自己的“模式”都是不现实的,最后终究也是失败的!要想从别人成功的某种模式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是可取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要学习一种模式,把它成功地嫁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是认真研究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了解它的发展史。任何一种成功的模式必然是从实践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基于此,“情境创设”被赋予了新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成为衡量新课程理念的主要方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所认同,然而何时创设才能发挥出情境的最大价值却一直困扰着好多一线教师。居里夫人说过:“智者创造时机,弱者等待时机。”情境创设的时机主要指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佳切入点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