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预期和生养预算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施行了30多年的一胎化政策,已让无数父母把个人希望、家庭希望或家族希望叠加于独生子女身上;虽然没有兄弟姐妹来瓜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母之爱,独生子女可以毫无竞争压力地独享、垄断,但他们也单独承担起了过去本该由兄弟姐妹分散承担的家庭使命和责任。他们是让人羡慕的一代,得到了那么多爱;也是令人心疼的一代,肩负多重重压。
  唯有打破垄断,才能相对均衡,这是爱的均衡,也是使命和责任的均衡。单独二孩政策给了无数家庭一个契机。但出人意料,这一政策遇冷。高层马上推出全面二孩政策。结果如何,拭目以待。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单独二孩还是全面二孩,都引发了育龄夫妇两方面考量:成长预期和生养预算。两者成正比例关系,成长预期越高,生养预算越大;反之亦然。
  成长预期和生养预算两个概念很简单。前者是指,过去多子女时期,家庭尚且希望儿女出人头地,30多年独生子女的意识形态化,更是让家庭盼独生子女成龙成凤;后者是指,这30多年抚养孩子的成本一直以指数形式飙升,可以说是价格增长表中最陡然而立的一条线。尤其是这十来年,对孩子的成长预期已不再是孤立和单纯的了,很大程度上,它受制于生养预算的多寡。低收入家庭敢对孩子有较高甚至很高的成长预期吗?
  《经济学人》援引瑞士信贷201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当今中国,一对夫妇每年平均要在孩子身上花费2.25万元,约合3600美元,直到孩子年满18岁。这比平均每个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还要多。据《新京报》报道,在北京生二孩的成本总计达到约38.6万至143万元。
  当下中国,很少有父母敢降低孩子的成长预期,不然会被视为不合格父母。哪怕表面上恨铁不成钢。隐隐的,他们意识深处还有一条隐秘的标准:爸妈给你的生养预算就这么多,你要真能成龙成凤,那是咱家祖坟冒青烟,谢天谢地;成不了龙凤,也要对得起爸妈的花费,别成坏人。
  在这种普通的利益计算中,一般性的生养预算培养出一般性的孩子是常态,成龙成凤是异态。按这个逻辑看,高额生养预算似乎就可以培养出龙凤孩子了。但多高算高啊?大投入养出熊孩子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既然有限的家庭收入无法使育龄夫妇对孩子建立高标准成长预期,更不能把有限的家庭收入全部扔到生养二孩的不确定甚至风险之中,那不生二孩就成了很多育龄夫妇的理性选择。单独二孩遇冷即为明证。
  中国谁最需要二孩?最需要二孩的还是父母和家庭、家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惯性力量。但由于30多年一胎化政策将造成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失衡,父母和家庭、家族对二孩的需要隐入暗处的同时,国家对二孩的需求便立在了明处。国家想满足自身这一需求的最基本条件,是育龄夫妇想生、敢生;愿意生、快乐地生。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恐怕要难。让育龄夫妇对孩子建立较为适度、合理的成长预期,非一两天能做到;尤其重要的是,哪怕是最低的成长预期,也需要一定的生养预算。在这方面,只由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妇一方单独投资,逻辑上显然说不通。
其他文献
上海市总工会作为改革试点,按全总改革精神,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破除群团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中国工会好多年没有这么大的动作了,意义深远。这个意义对所有工会干部来说便是危机感。危机感是好东西,没危机感哪来进取心!
期刊
什么样景点最吸引游客?山是绿的,水是清的,东西是物美价廉的。我大胆概括为山水吸引、商品吸引,如张家界、九寨沟;香港尖沙咀、日本银座。又一想,除山水吸引和商品吸引,若无好的人文环境吸引和好的服务吸引,那些绿的山、清的水、物美价廉的东西还能吸引人吗?  这方面的正例、反例多了去了。那年第一次去香港,坐地铁时,不大会使用地铁卡,一香港市民手把手地教我;还有一年去江苏某地一个很知名的什么什么楼吃饭,服务员
期刊
一个月六七千元  丁丽是黑龙江人,两个孩子都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54岁的她便去了外地一家浴池做搓澡工。“赚得多呗,早先我听人家说,男搓澡工一个月能赚8000多块钱,女的也能拿六七千块。”丁丽说。这些钱还只是平日工作所得,到了年底,收入还要多。  一周休一天  丁丽是下午一点上班,一直工作到半夜一点,一周只休息一天。对丁丽来讲,年底是最赚钱的,因此,她已经很久没回老家过年了,“要是回家了,收入可就
期刊
申通董事长陈德军放言:随着中国快递进军海外市场,再过5到10年,会让联邦快递等洋快递感到压力。据国家邮政局统计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已然第一了,仍要自我奋起,这样的“自杀重生,他杀淘汰”的大情怀,产权不清的企业怕是来不了。
期刊
葫芦岛海边补网人
期刊
听不少前辈讲过,新闻工作就是带着镣铐跳舞。最近的一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了一把。  前不久,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抛出了“第二轮下岗潮”的言论,引发了网络热议。在综合了多方信息和评论后,官方微信“当代工人杂志”推出了《第二轮下岗潮来临,国企依然是重灾区!》一文。  微信刚发出几分钟,京城某领导就给我发了私信:“第二次下岗潮一说不得炒作传播,你们这条做的……建议删除了吧。”  我辩解道:“目前辽宁一
期刊
在2015年的“辽宁好人·最美工人”颁奖礼上,10名获奖工人同台领奖。其中,营口市农村电力服务有限公司老边分公司农电工董秋玲是唯一的女性,人群中格外引人注意。  董秋玲很少说起自己,与记者闲聊中总是把话题扯向亲友、同事是如何帮助自己上。那些她所做过“最美”的事迹,多是用“忘记了”一语带过。记者很疑惑,这个在颁奖礼短片中提到“为救身患绝症的丈夫,卖房子、拉饥荒、自学中医;工作中敬业爱岗,把感动送到千
期刊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只有两年左右时间。一个领域的重大政策如此快速递进,在新中国并不多,可见执政党和政府对未来的国家人口结构已深谋远虑。只是,放开是一回事,生不生二孩是另一回事。
期刊
画家、学者陈丹青谈到电影创作难出精品时,曾说:很多部门先是出台很多不准,这个不让拍,那个不让拍,大家也就不敢拍,时间一长,就不想了;等哪天让你拍时,你就不会了。  这话说得简单又在理,放到生二孩这件事上,也很合适。  沈阳富民小区有一裱画作坊,坊主人和媳妇都60多岁。跟这两口子闲聊,听说他们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不由啧啧称羡。老板娘则忿忿地,“好啥呀好,罚惨了,工作都没了。”当年,她在沈阳木工工具厂
期刊
去年底,唐山松汀钢厂停产,2300多员工下岗。这或许是个案,但就这些员工来说,可就算下岗潮了。下岗潮不是不可以谈,而是要科学地谈、未雨绸缪地做。早谈比晚谈好,大家都有准备。如果下岗潮是国企重组的结果,那给民企更大发展空间以吸纳失业者,便属当务之急。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