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施行了30多年的一胎化政策,已让无数父母把个人希望、家庭希望或家族希望叠加于独生子女身上;虽然没有兄弟姐妹来瓜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母之爱,独生子女可以毫无竞争压力地独享、垄断,但他们也单独承担起了过去本该由兄弟姐妹分散承担的家庭使命和责任。他们是让人羡慕的一代,得到了那么多爱;也是令人心疼的一代,肩负多重重压。
唯有打破垄断,才能相对均衡,这是爱的均衡,也是使命和责任的均衡。单独二孩政策给了无数家庭一个契机。但出人意料,这一政策遇冷。高层马上推出全面二孩政策。结果如何,拭目以待。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单独二孩还是全面二孩,都引发了育龄夫妇两方面考量:成长预期和生养预算。两者成正比例关系,成长预期越高,生养预算越大;反之亦然。
成长预期和生养预算两个概念很简单。前者是指,过去多子女时期,家庭尚且希望儿女出人头地,30多年独生子女的意识形态化,更是让家庭盼独生子女成龙成凤;后者是指,这30多年抚养孩子的成本一直以指数形式飙升,可以说是价格增长表中最陡然而立的一条线。尤其是这十来年,对孩子的成长预期已不再是孤立和单纯的了,很大程度上,它受制于生养预算的多寡。低收入家庭敢对孩子有较高甚至很高的成长预期吗?
《经济学人》援引瑞士信贷201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当今中国,一对夫妇每年平均要在孩子身上花费2.25万元,约合3600美元,直到孩子年满18岁。这比平均每个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还要多。据《新京报》报道,在北京生二孩的成本总计达到约38.6万至143万元。
当下中国,很少有父母敢降低孩子的成长预期,不然会被视为不合格父母。哪怕表面上恨铁不成钢。隐隐的,他们意识深处还有一条隐秘的标准:爸妈给你的生养预算就这么多,你要真能成龙成凤,那是咱家祖坟冒青烟,谢天谢地;成不了龙凤,也要对得起爸妈的花费,别成坏人。
在这种普通的利益计算中,一般性的生养预算培养出一般性的孩子是常态,成龙成凤是异态。按这个逻辑看,高额生养预算似乎就可以培养出龙凤孩子了。但多高算高啊?大投入养出熊孩子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既然有限的家庭收入无法使育龄夫妇对孩子建立高标准成长预期,更不能把有限的家庭收入全部扔到生养二孩的不确定甚至风险之中,那不生二孩就成了很多育龄夫妇的理性选择。单独二孩遇冷即为明证。
中国谁最需要二孩?最需要二孩的还是父母和家庭、家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惯性力量。但由于30多年一胎化政策将造成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失衡,父母和家庭、家族对二孩的需要隐入暗处的同时,国家对二孩的需求便立在了明处。国家想满足自身这一需求的最基本条件,是育龄夫妇想生、敢生;愿意生、快乐地生。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恐怕要难。让育龄夫妇对孩子建立较为适度、合理的成长预期,非一两天能做到;尤其重要的是,哪怕是最低的成长预期,也需要一定的生养预算。在这方面,只由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妇一方单独投资,逻辑上显然说不通。
唯有打破垄断,才能相对均衡,这是爱的均衡,也是使命和责任的均衡。单独二孩政策给了无数家庭一个契机。但出人意料,这一政策遇冷。高层马上推出全面二孩政策。结果如何,拭目以待。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单独二孩还是全面二孩,都引发了育龄夫妇两方面考量:成长预期和生养预算。两者成正比例关系,成长预期越高,生养预算越大;反之亦然。
成长预期和生养预算两个概念很简单。前者是指,过去多子女时期,家庭尚且希望儿女出人头地,30多年独生子女的意识形态化,更是让家庭盼独生子女成龙成凤;后者是指,这30多年抚养孩子的成本一直以指数形式飙升,可以说是价格增长表中最陡然而立的一条线。尤其是这十来年,对孩子的成长预期已不再是孤立和单纯的了,很大程度上,它受制于生养预算的多寡。低收入家庭敢对孩子有较高甚至很高的成长预期吗?
《经济学人》援引瑞士信贷201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当今中国,一对夫妇每年平均要在孩子身上花费2.25万元,约合3600美元,直到孩子年满18岁。这比平均每个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还要多。据《新京报》报道,在北京生二孩的成本总计达到约38.6万至143万元。
当下中国,很少有父母敢降低孩子的成长预期,不然会被视为不合格父母。哪怕表面上恨铁不成钢。隐隐的,他们意识深处还有一条隐秘的标准:爸妈给你的生养预算就这么多,你要真能成龙成凤,那是咱家祖坟冒青烟,谢天谢地;成不了龙凤,也要对得起爸妈的花费,别成坏人。
在这种普通的利益计算中,一般性的生养预算培养出一般性的孩子是常态,成龙成凤是异态。按这个逻辑看,高额生养预算似乎就可以培养出龙凤孩子了。但多高算高啊?大投入养出熊孩子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既然有限的家庭收入无法使育龄夫妇对孩子建立高标准成长预期,更不能把有限的家庭收入全部扔到生养二孩的不确定甚至风险之中,那不生二孩就成了很多育龄夫妇的理性选择。单独二孩遇冷即为明证。
中国谁最需要二孩?最需要二孩的还是父母和家庭、家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惯性力量。但由于30多年一胎化政策将造成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失衡,父母和家庭、家族对二孩的需要隐入暗处的同时,国家对二孩的需求便立在了明处。国家想满足自身这一需求的最基本条件,是育龄夫妇想生、敢生;愿意生、快乐地生。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恐怕要难。让育龄夫妇对孩子建立较为适度、合理的成长预期,非一两天能做到;尤其重要的是,哪怕是最低的成长预期,也需要一定的生养预算。在这方面,只由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妇一方单独投资,逻辑上显然说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