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导读题,读出“生命”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现代作家杏林子写的散文《生命 生命》。请认真地看老师书写。
(板书:生命 生命 杏林子)
师:先不读题目,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数过杏林子笔下的《生命 生命》全文有多少个字吗?
(生沉默,欲数)
师:不用数了。告诉大家,连课题在内,整整363个字。文章真不算长,但文中许多地方老师在读的时候最初都有些疑惑。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很是困惑。这个课题不知道怎么读才是正确的。是很欢快地读,还是很深沉地读?是很乐观地读,还是很绝望地读?你们谁帮我出出主意?(个别读)
师:说说你这么读的理由。
生: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读得欢快些,表达出对生命的美好追求。(个别读)
师:嗯,也请你说说这么读的理由。
生:我觉得这个题目可以读得深沉一些,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告诉大家要珍惜生命。
师:大家不仅读了,还说出了理由。这是很了不起的,读书是需要思考的。后来,當我读到杏林子的简介时,一下子知道怎么读,心里真是太高兴。一起来看看杏林子的简介。
(出示杏林子简介)
师:大家默读杏林子的简介。(生默读)
师:读了杏林子的简介后,谁再来读读课题。(个别读)
师:说说你这么读的理由。
生:杏林子残而不废,可见她是以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的。(个别读)
师:你读的语气跟刚才的同学不一样,说说理由。
生:杏林子从小得了可怕的疾病,实在让人觉得同情,后来,她乐观地面对现实,虽然重病在身,但人生获得成就很大。所以,我读的时候,既想把她的不幸遭遇读出来,也想把她的乐观心态读出来。
师:想法很好,但这个有点难度。你再给大家示范一下。
(个别读)
师:题目用了两个生命,前一个生命似乎写出了杏林子对生命的绝望,后一个生命似乎写出了杏林子对生命的乐观、积极的态度。请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读书就应该这样,不仅要知道怎么读,更要知道为什么这么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命”
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这是课文后面第二道练习题的第一句话。面对这句话,你们最想解决的问题会是什么呢?
生: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三个事例?
生:从这三个事例中,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
生: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事例?
生:作者为什么会对生命产生思考?
师:同学们敢于提出问题真好。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1.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三个事例?
2.从这三个事例中,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完完整整地把课文读一遍,读完后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三个事例?请简洁概括。从这三个事例中,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自由读书。读后独立思考或同桌间交流、讨论。)
师:先请三位同学来分别读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由全班同学推荐班里书读得特别好的一位学生,再请这位学生邀请班里的另外两位学生一起来合作完成)
(出示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三个事例?
生:飞蛾被我抓住后,拼命求生的样子。
生:香瓜子苗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生长。
生:我用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
(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师:请用一句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生:第二自然段写了飞蛾求生,第三自然段写了瓜苗生长,第四自然段写了静听心跳。
生:先写了飞蛾求生,接着写了瓜苗生长,最后写了静听心跳。
师:你们的表述都让我明白了课文写了什么,但是语言表达水平总差了那么一点。想想,可否用上一个词让整个句子的表达更加简洁。
生:课文依次写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
师:会思考的孩子。我再想问问你,如果不用“依次”,你还可以用什么词呢?请说说。
生:课文先后写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
师:此刻,我们已经明白了要学的课文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更清晰,更准确。
生:《生命 生命》一文依次写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和静听心跳三个事例。
师:会思考的学生永远是学习的高手。从这三个事例中,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就这一点,我在课前对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是反反复复地读,认认真真地思考。突然间,我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就因为我发现了这个大秘密,瞬间明白了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分别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能否也发现这个大秘密。
(生默读,思考、寻找大秘密)
生:我觉得小飞蛾的生命非常弱小,但它求生欲望却表现得很大。
生:我发现了香瓜子苗在很糟糕的环境下却表现出很强大的生命力。
生:我明白了作者认为自己不会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而是要对自己的生命倍加珍惜。
师:你们都讲述了读了这三段话后自己发现的秘密。虽然你们发现的秘密都不是老师发现的那个大秘密,但可以看出你们是认认真真地读了书,也有了自己真真切切的思考。到底是什么?请看屏幕上的文字。(部分黑色的句子变成了蓝色)同学们,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生:我觉得这三段话前面的句子描述的就是具体的事例,后面的蓝色句子写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师:太了不起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三段话的前一句或两句都是描写具体事例,后面的句子描写的是作者透过这个具体事例对生命产生的思考。
三、细读课文,品悟“生命”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透过“飞蛾求生”这个事例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思考?
课件出示: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你们仔细看看这文字,发现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
生:我从“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中体会到飞蛾的生命太弱小。
师:怎么体会到的?
生:从“稍一用力”和“不能动弹”两词语体会到的。
师:请带着自己的理解讀读这个句子。
生(读):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发现了吧。这就叫读书。借助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去体会是一种好办法。谁还发现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
生:从“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中的“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在我手中跃动”等词语体会到这只小飞蛾巨大的求生欲望。
师:太好了!请你读读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看到生命如此弱小的飞蛾,面对被困所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求生欲望,作者的表现又如何?
生(读):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为什么?作者在抓它的时候可没有想到要放掉它呀!
生:我想,可能是作者意识到小飞蛾虽然只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但是它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只要是生命,就应该得到尊重。
师:教室里此时很静,我想是为你的理解与表达而沉醉。此处应该有掌声。(生鼓掌)请齐读句子。(生齐读)
师:这是一只弱小的昆虫。一个非常弱小的生命,却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的确,凡是生命,都必须得到尊重。(板书:尊重)再看看从“瓜苗生长”中,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
课件出示: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生齐读)
师:这一段话在描写上跟第二自然段有着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生:作者先写了一粒很小很小的种子,接着写了它极其坚强的生命力。
师: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种极其坚强的生命力吗?
生:顽强的生命力。
师:请再把刚才的话复述一下。
生:作者先写了一粒很小很小的种子,接着写了它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师:对,这一点跟第二自然段是相似的。第二自然段也是先写一个很弱小很弱小的生命,接着写出了它极其强烈的求生欲望。这叫对比着写。再问问你,你从哪看出了它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生(读):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
师:是的。这样的描述足以看出它的生命力顽强。你们思考过“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这个句子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瓜苗虽然仅仅只活了几天,但它依然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师:这瓜苗知道自己只能活几天吗?
生:知道。
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一个生命表现出来的力量。面对这样的生命,你的内心会是怎样的?
生:尊重。
师:仅仅是尊重吗?
生:敬重。
生:敬畏。
师:好一个敬畏!(板书:敬畏)这是一粒很小很小的种子,可它对生命依然充满向往,哪怕是只能活几天,哪怕是明明知道只有短暂的生命,也要让生命活得精彩。这样的生命怎能不值得敬畏?请齐读句子。(生齐读)
师:生命需要得到尊重,也需要敬畏。从“静听心跳”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生命怎样的思考?
课件出示:
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生:作者觉得自己必须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
生:作者觉得自己得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师:同学们,请回顾前面我们看到的作者简介,再说说你对作者的这番生命感悟的句子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话表明了作者面对生命的态度。
生:我觉得这话写出了作者面对生命作出的正确选择。
师:从作者面对生命的态度及作出的正确选择,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作者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不糟蹋,要负责任。
师:从“静听心跳”中,我们读懂了,生命还需要如何?
生:珍惜。
生:爱护。
生:珍爱。
师:是的。“我”的生命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着的,因为“我”听到了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好好使用它,还是白白糟蹋它,全在于自己的态度。(板书:珍爱)请齐读。(生齐读)
师:一个极弱小的昆虫,却有着极其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棵极弱小的瓜苗,却有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一个人从小被重病缠身,却因珍爱生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透过三个具体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生命需要—— 生:尊重。
师:生命需要——
生:敬畏。
师:生命需要——
生:珍爱。
四、读读抄抄,牢记“生命”
师: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大家都明白了吗?真明白了,课文就学完了,咱们就准备下课。可是有学生会质疑,还有重要的最后一段,你还没有教呢?是的,这一段的确很重要很重要,但是这一段是不需要教的,它是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随着自己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去不断地感受与体悟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事就是一起来读一读,再把它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最好是记在自己的心里。能做到吗?
(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教师的摘抄: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把整段话进行摘抄,也可以像老师这样摘抄这段话中的第一句。
(学生现场摘抄)
(展示学生的精彩摘抄,发现大部分学生如老师一样,只摘抄了第一句)
师:摘抄也是需要思考的。因为摘抄是需要选择的,就像老师一样,选择摘抄的是这段话中的第一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生个别读)
师:谢谢你的朗读。请同学记住这个课题。
(生齐读“生命 生命”)
师:更要记住这位了不起的身残志坚的现代作家。
(生齐读“杏林子”。)
【评析】
认真读罢汪老师的教学实录,真有一种遇到知音之感。我很认同、很欣赏他对文本的独到解读和独特处理,很佩服他删繁就简、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
一、吃透文本,遵循文本特点来教
《生命 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悍、充满哲思的散文。杏林子这位人生遭遇和思想灵魂皆不同凡响的大作家,用她的生花妙笔,选取了三个典型的震撼人心的事例,生发出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揭示了生命的真谛。教学实录中呈现出的教路、学路,折射出汪老师钻研文本的独到之处和对文本的精准把握。其中最令人叹服的是,汪老师竟读出了第二、三、四自然段选材与写法上的共同点:写的都是看似弱小,却顽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生命体的故事;第一、第二个事例都用了前后对比的写法;每个事例都是先简述事件,再记叙透过事例产生的对生命的思考。阅读这三个段落时,着重要品味的正是“透过具体事例产生的对生命的思考”。对这些文字感悟到位了,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即使有些较抽象较深奥的词句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可以留待学生在有了相关人生体验后加以体会。这样的处理不仅合乎文本特点,也考虑了学情特点。
二、抓住根本,着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能力
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什么?新一轮课改精神,越来越明确地昭示——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遵循母语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录中显示,汪老师的教学,着力培养的就是这些根本性的语文要素。他将之具体细化为: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学会思考,学会概括,学会默读涵泳,学会摘抄积累,学会书写读书感受。对这些语文要素,他不是机械地让学生枯燥地进行操练,而是有机整合,在教学进程中随机安排,让学生拾阶而上,一路收获,一路提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自始至终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去发现,去获得个性化的感受。如读题环节,他先故意“示弱让学”: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很是困惑,这个课题不知道怎么读才是正确的。是很欢快地读,还是很深沉地读?是很乐观地读,还是很绝望地读?你們谁帮我出出主意?这就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发表看法时,又要求学生说出这么读的理由。这就不露痕迹地培养了学生读书要思考的好习惯。再如,在细品三个事例过程中,汪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对三个事例进行求同思维后,又驱动学生去历练求异思维,去精细地体悟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其中不仅辨别了“坚强”与“顽强”的不同,还揭示了不同事例中分别蕴含的生命“值得尊重”“值得敬畏”“值得珍爱”三个不同要义,轻松而顺利地直抵杏林子要抒发的课文主旨的各个维度。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 敖子君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现代作家杏林子写的散文《生命 生命》。请认真地看老师书写。
(板书:生命 生命 杏林子)
师:先不读题目,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数过杏林子笔下的《生命 生命》全文有多少个字吗?
(生沉默,欲数)
师:不用数了。告诉大家,连课题在内,整整363个字。文章真不算长,但文中许多地方老师在读的时候最初都有些疑惑。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很是困惑。这个课题不知道怎么读才是正确的。是很欢快地读,还是很深沉地读?是很乐观地读,还是很绝望地读?你们谁帮我出出主意?(个别读)
师:说说你这么读的理由。
生: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读得欢快些,表达出对生命的美好追求。(个别读)
师:嗯,也请你说说这么读的理由。
生:我觉得这个题目可以读得深沉一些,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告诉大家要珍惜生命。
师:大家不仅读了,还说出了理由。这是很了不起的,读书是需要思考的。后来,當我读到杏林子的简介时,一下子知道怎么读,心里真是太高兴。一起来看看杏林子的简介。
(出示杏林子简介)
师:大家默读杏林子的简介。(生默读)
师:读了杏林子的简介后,谁再来读读课题。(个别读)
师:说说你这么读的理由。
生:杏林子残而不废,可见她是以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的。(个别读)
师:你读的语气跟刚才的同学不一样,说说理由。
生:杏林子从小得了可怕的疾病,实在让人觉得同情,后来,她乐观地面对现实,虽然重病在身,但人生获得成就很大。所以,我读的时候,既想把她的不幸遭遇读出来,也想把她的乐观心态读出来。
师:想法很好,但这个有点难度。你再给大家示范一下。
(个别读)
师:题目用了两个生命,前一个生命似乎写出了杏林子对生命的绝望,后一个生命似乎写出了杏林子对生命的乐观、积极的态度。请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读书就应该这样,不仅要知道怎么读,更要知道为什么这么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命”
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这是课文后面第二道练习题的第一句话。面对这句话,你们最想解决的问题会是什么呢?
生: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三个事例?
生:从这三个事例中,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
生: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事例?
生:作者为什么会对生命产生思考?
师:同学们敢于提出问题真好。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1.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三个事例?
2.从这三个事例中,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完完整整地把课文读一遍,读完后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三个事例?请简洁概括。从这三个事例中,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自由读书。读后独立思考或同桌间交流、讨论。)
师:先请三位同学来分别读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由全班同学推荐班里书读得特别好的一位学生,再请这位学生邀请班里的另外两位学生一起来合作完成)
(出示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三个事例?
生:飞蛾被我抓住后,拼命求生的样子。
生:香瓜子苗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生长。
生:我用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
(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师:请用一句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生:第二自然段写了飞蛾求生,第三自然段写了瓜苗生长,第四自然段写了静听心跳。
生:先写了飞蛾求生,接着写了瓜苗生长,最后写了静听心跳。
师:你们的表述都让我明白了课文写了什么,但是语言表达水平总差了那么一点。想想,可否用上一个词让整个句子的表达更加简洁。
生:课文依次写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
师:会思考的孩子。我再想问问你,如果不用“依次”,你还可以用什么词呢?请说说。
生:课文先后写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
师:此刻,我们已经明白了要学的课文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更清晰,更准确。
生:《生命 生命》一文依次写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和静听心跳三个事例。
师:会思考的学生永远是学习的高手。从这三个事例中,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就这一点,我在课前对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是反反复复地读,认认真真地思考。突然间,我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就因为我发现了这个大秘密,瞬间明白了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分别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能否也发现这个大秘密。
(生默读,思考、寻找大秘密)
生:我觉得小飞蛾的生命非常弱小,但它求生欲望却表现得很大。
生:我发现了香瓜子苗在很糟糕的环境下却表现出很强大的生命力。
生:我明白了作者认为自己不会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而是要对自己的生命倍加珍惜。
师:你们都讲述了读了这三段话后自己发现的秘密。虽然你们发现的秘密都不是老师发现的那个大秘密,但可以看出你们是认认真真地读了书,也有了自己真真切切的思考。到底是什么?请看屏幕上的文字。(部分黑色的句子变成了蓝色)同学们,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生:我觉得这三段话前面的句子描述的就是具体的事例,后面的蓝色句子写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师:太了不起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三段话的前一句或两句都是描写具体事例,后面的句子描写的是作者透过这个具体事例对生命产生的思考。
三、细读课文,品悟“生命”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透过“飞蛾求生”这个事例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思考?
课件出示: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你们仔细看看这文字,发现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
生:我从“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中体会到飞蛾的生命太弱小。
师:怎么体会到的?
生:从“稍一用力”和“不能动弹”两词语体会到的。
师:请带着自己的理解讀读这个句子。
生(读):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发现了吧。这就叫读书。借助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去体会是一种好办法。谁还发现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
生:从“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中的“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在我手中跃动”等词语体会到这只小飞蛾巨大的求生欲望。
师:太好了!请你读读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看到生命如此弱小的飞蛾,面对被困所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求生欲望,作者的表现又如何?
生(读):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为什么?作者在抓它的时候可没有想到要放掉它呀!
生:我想,可能是作者意识到小飞蛾虽然只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但是它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只要是生命,就应该得到尊重。
师:教室里此时很静,我想是为你的理解与表达而沉醉。此处应该有掌声。(生鼓掌)请齐读句子。(生齐读)
师:这是一只弱小的昆虫。一个非常弱小的生命,却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的确,凡是生命,都必须得到尊重。(板书:尊重)再看看从“瓜苗生长”中,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思考?
课件出示: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生齐读)
师:这一段话在描写上跟第二自然段有着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生:作者先写了一粒很小很小的种子,接着写了它极其坚强的生命力。
师: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种极其坚强的生命力吗?
生:顽强的生命力。
师:请再把刚才的话复述一下。
生:作者先写了一粒很小很小的种子,接着写了它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师:对,这一点跟第二自然段是相似的。第二自然段也是先写一个很弱小很弱小的生命,接着写出了它极其强烈的求生欲望。这叫对比着写。再问问你,你从哪看出了它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生(读):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
师:是的。这样的描述足以看出它的生命力顽强。你们思考过“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这个句子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瓜苗虽然仅仅只活了几天,但它依然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师:这瓜苗知道自己只能活几天吗?
生:知道。
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一个生命表现出来的力量。面对这样的生命,你的内心会是怎样的?
生:尊重。
师:仅仅是尊重吗?
生:敬重。
生:敬畏。
师:好一个敬畏!(板书:敬畏)这是一粒很小很小的种子,可它对生命依然充满向往,哪怕是只能活几天,哪怕是明明知道只有短暂的生命,也要让生命活得精彩。这样的生命怎能不值得敬畏?请齐读句子。(生齐读)
师:生命需要得到尊重,也需要敬畏。从“静听心跳”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生命怎样的思考?
课件出示:
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生:作者觉得自己必须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
生:作者觉得自己得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师:同学们,请回顾前面我们看到的作者简介,再说说你对作者的这番生命感悟的句子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话表明了作者面对生命的态度。
生:我觉得这话写出了作者面对生命作出的正确选择。
师:从作者面对生命的态度及作出的正确选择,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作者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不糟蹋,要负责任。
师:从“静听心跳”中,我们读懂了,生命还需要如何?
生:珍惜。
生:爱护。
生:珍爱。
师:是的。“我”的生命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着的,因为“我”听到了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好好使用它,还是白白糟蹋它,全在于自己的态度。(板书:珍爱)请齐读。(生齐读)
师:一个极弱小的昆虫,却有着极其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棵极弱小的瓜苗,却有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一个人从小被重病缠身,却因珍爱生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透过三个具体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生命需要—— 生:尊重。
师:生命需要——
生:敬畏。
师:生命需要——
生:珍爱。
四、读读抄抄,牢记“生命”
师: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大家都明白了吗?真明白了,课文就学完了,咱们就准备下课。可是有学生会质疑,还有重要的最后一段,你还没有教呢?是的,这一段的确很重要很重要,但是这一段是不需要教的,它是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随着自己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去不断地感受与体悟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事就是一起来读一读,再把它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最好是记在自己的心里。能做到吗?
(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教师的摘抄: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把整段话进行摘抄,也可以像老师这样摘抄这段话中的第一句。
(学生现场摘抄)
(展示学生的精彩摘抄,发现大部分学生如老师一样,只摘抄了第一句)
师:摘抄也是需要思考的。因为摘抄是需要选择的,就像老师一样,选择摘抄的是这段话中的第一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生个别读)
师:谢谢你的朗读。请同学记住这个课题。
(生齐读“生命 生命”)
师:更要记住这位了不起的身残志坚的现代作家。
(生齐读“杏林子”。)
【评析】
认真读罢汪老师的教学实录,真有一种遇到知音之感。我很认同、很欣赏他对文本的独到解读和独特处理,很佩服他删繁就简、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
一、吃透文本,遵循文本特点来教
《生命 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悍、充满哲思的散文。杏林子这位人生遭遇和思想灵魂皆不同凡响的大作家,用她的生花妙笔,选取了三个典型的震撼人心的事例,生发出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揭示了生命的真谛。教学实录中呈现出的教路、学路,折射出汪老师钻研文本的独到之处和对文本的精准把握。其中最令人叹服的是,汪老师竟读出了第二、三、四自然段选材与写法上的共同点:写的都是看似弱小,却顽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生命体的故事;第一、第二个事例都用了前后对比的写法;每个事例都是先简述事件,再记叙透过事例产生的对生命的思考。阅读这三个段落时,着重要品味的正是“透过具体事例产生的对生命的思考”。对这些文字感悟到位了,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即使有些较抽象较深奥的词句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可以留待学生在有了相关人生体验后加以体会。这样的处理不仅合乎文本特点,也考虑了学情特点。
二、抓住根本,着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能力
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什么?新一轮课改精神,越来越明确地昭示——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遵循母语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录中显示,汪老师的教学,着力培养的就是这些根本性的语文要素。他将之具体细化为: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学会思考,学会概括,学会默读涵泳,学会摘抄积累,学会书写读书感受。对这些语文要素,他不是机械地让学生枯燥地进行操练,而是有机整合,在教学进程中随机安排,让学生拾阶而上,一路收获,一路提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自始至终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去发现,去获得个性化的感受。如读题环节,他先故意“示弱让学”: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很是困惑,这个课题不知道怎么读才是正确的。是很欢快地读,还是很深沉地读?是很乐观地读,还是很绝望地读?你們谁帮我出出主意?这就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发表看法时,又要求学生说出这么读的理由。这就不露痕迹地培养了学生读书要思考的好习惯。再如,在细品三个事例过程中,汪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对三个事例进行求同思维后,又驱动学生去历练求异思维,去精细地体悟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其中不仅辨别了“坚强”与“顽强”的不同,还揭示了不同事例中分别蕴含的生命“值得尊重”“值得敬畏”“值得珍爱”三个不同要义,轻松而顺利地直抵杏林子要抒发的课文主旨的各个维度。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 敖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