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美学看固原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带扣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原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使之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固原原州区彭堡、杨郎、西吉县陈阳川等地出土的数量众多的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草原系青铜器,青铜带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制反映了西戎民族的文化面貌及审美情趣。本文从生活美学的视角,试析固原出土的春秋战国青铜带扣。
  带扣,是腰带上直接钩挂、束系的构件,又称带绞,起到将腰带两端扣合在一起的作用,用青铜制作的被称为青铜带扣,其造型装饰丰富,是腰带饰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固原地区出土了众多的青铜带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形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呈长方形饰牌状,一般由两枚相互套接组成,两枚形制基本相同;另一种为环状带扣,由扣舌、扣钮和扣环组成,也有由扣环和饰牌组合的形状,具有明显的草原系青铜器的特点,是北方系草原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青铜带扣类型学和造型艺术研究已经很丰富,这里不一一赘述。青铜带扣是实用性极强的生活用品,其功用、造型等都离不开生活美学。
  一、青铜带扣物像中所反映的生活美学
  (一)粗犷的动物造型
  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为了携带方便,装饰性物品主要是体现在小件器物上。青铜带扣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其装饰题材离不开现实生活,物象的选择是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在游牧文化中,人与动物关系十分密切,动物纹饰是北方草原最重要的造型艺术内容之一,固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带扣动物造型和纹饰被广泛应用,从动物题材的表现内容来看,刻画有虎、马、鹿、鸟等形象,主题丰富多彩,体现了北方草原地区少数民族“美”的观念,体现出物态化的精神追求。
  1993年宁夏固原县潘家庄农场出土的春秋战国鎏金虎纹青铜带扣(图一),长8、宽5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带扣呈长方形轮廓,正面浮雕一虎低首作行进状,体态硕壮,虎眼外凸,张口露齿,额前一辫状装饰沿脊伸至背中部,尾呈下垂状,末端饰鸟头。“虎”的造型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区青铜器中比较常见的装饰图像,虎是猛兽形象的代表,以“虎”作为装饰题材,体现出游牧民族凶猛彪悍的性格特点。也有学者认为,北方游牧民族中的虎纹装饰具有原始崇拜的含義。鄂尔多斯地区出土了大量以“虎”为造型的青铜器,也影响着固原地区青铜器的艺术造型。
  2012年征集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春秋战国马纹青铜带扣(图二),长6.8、宽3.4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该带扣呈长方形,四边框内透雕站立状马。马作低首状,三角耳,圆眼,尾下垂。马是游牧民族不可缺少的生活要素,早在史前艺术中就有马造型的岩画出现,马也是北方草原器物造型中重要的元素,体现出马背上民族骁勇善战的习性和自由奔放的性格特征。
  2014年宁夏固原原州区征集的春秋战国鹿纹青铜带扣(图三),长6.2、宽2.9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带扣整器由一蜷曲的鹿构成长方形,鹿作回首状,三角耳,圆眼,吻部与弯曲的背部连接,造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二)规整的几何图案
  1989年宁夏固原县杨郎乡马庄村出土的春秋战国青铜带扣(图四),长6.9、宽4.6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带扣呈方牌形,扣针细长弯曲,方形钮,面饰两周凸点纹。
  1989年宁夏固原县彭堡乡于家庄村出土的春秋战国青铜带扣(图五),长5.8、环径4.2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带扣平面为椭圆形,环面饰二周方点纹,扣舌位于环内侧,舌尖外凸,未出环外。
  几何图案的带扣一般由乳钉纹或弦纹组成,整齐而有规律性,体现了草原游牧文化粗中有细、自由也带有规矩的审美特征。
  二、青铜带扣构图与表征的生活美学阐释
  (一)对称之美
  几何造型的带扣,基本在构图上也是对称分布,除了几何造型外,一些动物造型的带扣也遵循着对称的美学特征。
  2014年征集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春秋战国兽纹青铜带扣(图六),长9、宽3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两件带扣形制相同,相互套接。造型为兽,兽头比例大于体,怒目圆睁,鬃毛卷曲,前肢踩踏于一球状体,后肢着地有力,背有一钮。从整体造型的布局来看,两件共同组成对称构图。
  1988年宁夏固原县河川乡上店村出土的春秋战国双鹿透雕青铜带扣(图七),长4.7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带扣上端为两鹿首背向相连,圆眼,椭圆形立耳,长吻微张。下端双鹿的身体抽象为圆环状,整体造型中轴对称。
  2014年征集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春秋战国青铜带扣(图八),长3.9、宽2.6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带扣钮呈方形,左右各有一近圆形孔。下端呈圆环状,两侧有一长方形孔,圆下中有一扣斜出环外,整体造型呈中轴对称分布。
  (二)不规则之美
  2014年征集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春秋战国青铜带扣(图九),长5、宽4.3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带扣中部镂空,呈不规则方形。不规则的造型,体现了游牧民族追求自由、随意的性格特点。
  (三)对比之美
  2014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出土的春秋战国神兽纹青铜带扣(图十),长9、宽4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带扣呈长方形,透雕一站立神兽。神兽低首,短颈,圆眼,张口噬咬跪卧状幼兽头部,幼兽尾部上卷形成边框,神兽体健硕,四肢粗壮,长尾下垂。在构图比例上,神兽的壮硕与幼兽的弱小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游牧民族的征服欲望,也体现游牧民族对神兽的崇拜,同时也反映出中原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关系特点。
  三、青铜带扣节奏与韵律的美学体现
  (一)静态之美
  1989年宁夏固原县杨郎乡马庄村出土的春秋战国兽纹透雕青铜带扣(图十一),长6.5、宽3.7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该带扣上钮部呈回首卧兽形,背部下凹,下扣部呈椭圆形,饰双兽背向连接,整体造型体现了一种静态的美学特征。   (二)动态之美
  1989年宁夏固原杨郎乡马庄村出土的春秋战国兽纹透雕青铜带扣(图十二),长5.6、宽3.2厘米,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上钮部饰浮雕双兽相搏的纹饰,造型生动形象,将两动物搏斗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極富动态美感。
  四、青铜带扣蕴含的文化内涵
  文物的创造来源于现实生活,造型艺术与区域条件、特定的历史文化、民族的观念、意识、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表达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固原出土的春秋战国青铜带扣,是西戎民族创造的物质文化,一方面展现出西戎民族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体现着春秋战国时期西戎民族的精神追求。
  青铜带扣中的动物造型和纹饰刻画的生动形象,将动物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一方面体现出游牧民族对草原、动物、生命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现着西戎民族的神兽崇拜和精神信仰。如将“虎”这一类的猛兽形象作为带扣配于腰间,似乎祈求猛兽保佑他们英勇善战、勇猛无敌。神兽噬幼兽造型的带扣,展现出游牧民族对神兽的崇拜,从萨满教角度也代表着幼兽的重生。
  每一种纹饰造型都传达着造物者的智慧和时代的印记。青铜带扣只是丰富浩繁的古代青铜器中一部分,但却蕴含着厚重的地域文化内涵。青铜带扣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生动的造型与精美的纹饰体现着春秋战国时期西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极富生活美学,方寸之间彰显着北方游牧民族穿越千年的文化。
  [1]马彩虹:《固原北方系青铜器——宁夏固原博物馆藏青铜牌饰》,《文物天地》2017年第9期,第14-19页。
  [2]张美玲:《鄂尔多斯青铜器腰带饰品的装饰艺术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3]杜志东:《北方草原虎纹青铜纹饰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4]鲍红凌:《鄂尔多斯青铜饰牌马纹鹿纹造型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5]马强:《宁夏出土北方系青铜器综合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6]任君:《专家:现代人所系腰带起源于鄂尔多斯青铜带扣》,《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9月15日第一版。
  [7]豆海锋、丁利娜:《北方地区东周时期环状青铜带扣研究》,《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第198-213页。
  [8]乌兰托亚、海日汗:《狂野之美——草原青铜器动物纹饰的艺术魅力》,《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111-117页。
  [9]乌恩:《论中国北方早期游牧人青铜带饰的起源》,《文物》2002年第6期,第68 77页。
  [10]延世忠:《宁夏固原出土战国青铜器》,《文物》1994年第9期,第94-96页。
  [11]罗丰、韩孔乐:《宁夏固原近年发现的北方系青铜器》,《考古》1990年第5期,第403-418、484-486页。
  [12]乌恩:《中国北方青铜透雕带饰》,《考古学报》1983年第1期,第25-37、127-132页。
其他文献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1月16日至2月24日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展览集东京国立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大阪市立美术馆和京都国立博物馆等博物馆、美术馆的170余件精品馆藏于一堂,短短40天的展期,吸引了逾十万的观众前去参观。展览展出的精彩展品包括颜真卿《祭侄文稿》,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拓本,褚遂良摹《黄绢本兰亭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拓本,怀素《自叙帖》《小草千字文》,李公麟《五
期刊
要在收藏圈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个定位的主题。  有的人,一辈子搞收藏,藏了一屋子宝贝,天天看了摸,摸了看。有时候拿出去卖点,挣了钱,高兴一阵子,然后又后悔。可是,如果不卖,年纪大了,那些宝贝留给谁?下一代就能完全继承和理解自己的喜好?也未必。可是,拿在手里,如果不卖,到底留它们有什么用?这是所有藏家都要面对的终极主题。所以,必须尽早明晰自己收藏的角色定位。  这个问题不解决,投入收藏的时间和财
期刊
从17岁与文物结缘,他便痴迷于此,不知不觉间已经走过37载;他涉猎广泛,铜器、陶瓷、壁画、石刻、古玉的保护与修复样样精通,且成果斐然;虽有“优秀科技工作者”、“工艺美术大师”诸多美名加身,但探索脚步不止,至今仍耕耘在第一线……他就是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万俐。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近这位了不起的文物专家。  初见万俐是在他的办公室,虽未见其人,就已肃然起敬。不大的办公室已被书占据了大半天
期刊
起始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贸易交往通道,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新时代背景下,为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互动,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认知和情感,安徽博物院等数十家文博单位联合引进了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欧洲玻璃艺术史珍品展”,通过展示欧洲玻璃制品,让中国观众了解和感受不一样的欧洲艺术风情。“欧洲
期刊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于2019年2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多学科领域
期刊
清代中期以来为人称道的吴门“贵潘”,主要是指乾隆时期的潘冕之后。该族由商而仕,因科举而蔚为吴中大族,延续有清半祀而不衰。其三房潘奕基一支的著名人物潘世恩、潘祖荫,祖孙继美,尤为显达。其累官枢要,屡掌文衡;于朝政敢于主持正义——若潘世恩之保举林则徐、潘祖荫之力保左宗棠,皆具人伦之鉴;而在地方上,以潘曾沂、潘曾玮为代表,积极主持参与公共事务与慈善事业,可谓影响深远。而作为吴中诗礼簪缨之族,贵潘在传统文
期刊
法国拍卖场奏响中国国歌,玩笑吧?  还别疑惑,这可是真事。  每年6月,巴黎的卢雅克( Rouillac)拍卖行都在法国中西部的阿尔蒂尼(Chateau d'Artigny)城堡举办“公园派对”(亦译游园)拍卖会。阿尔蒂尼城堡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安德尔 卢瓦尔(Indre et Loire)省图尔( Tours)区蒙特巴松(Montbazon)镇,地处风景优美的卢瓦尔河谷,“公园派对”拍卖会由卢雅克
期刊
龙泉青瓷在中国的诸类瓷器品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堪称瓷中之美玉,其釉色之美、造型之精被世人所称道。有鉴于此,历史上龙泉青瓷受到广泛追捧,不但行销国内,而且远输海外,围绕着龙泉青瓷及其外销的过程,也产生了颇多掌故。笔者偶有所获,写于笔下,以博众人一乐。    一、沉船中的龙泉青瓷    元朝某日,大海上驶着一艘长约30多米、宽约10多米的海船,这是一艘元代商船,深底三桅,船身开阔稳重,船尾高耸如楼阁般
期刊
伞是一类不大为人所关注的寻常事物,国内鲜有人对这一日常用品深入探究。除了实用性以外,伞还具有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丰富含义,其形制多样,外观丰富,尤其是阳伞,深受女性喜爱。在东西文化交流的促进下,历史上西方阳伞采用了许多源自于东方的元素,值得品味。  西方阳伞的起源及类型  (一)西方伞及阳伞的出现  伞的起源是一个目前尚不能清晰说明的问题,阳伞的定位在早期也不是很明确。西方伞的出现可能距今已有300
期刊
一、龙形象的起源发展  龙,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产物,多数华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在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为第五生肖,与白虎、朱雀、玄武并称为“四神兽”,又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在中华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神异动物,是行云布雨的天使,传说里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太空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其形象的变换与时代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早在商周时期,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