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按照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要求,江西省启动了大规模的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工程项目,再次为江西省电子政务的全面应用增效提速。近日,记者就江西省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的相关问题专访了江西省信息中心主任金锋。
记者:金锋主任,江西省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在全国是最早的一批,请您介绍一下在这次外网改造前江西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的情况。
金锋: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按照集中统一的方式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在国家召开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后,江西省政府就召开了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全省只建一个网络,用统一的网络来解决全省的联网问题。省领导明确要求,广域的物理网统一建,单一的局域网可以自己建。这种集中统一的思路一直贯穿在江西电子政务建设十几年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集中力量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实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直各部门与市、县党政机关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安全管理。”清晰明确地阐述了我省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从2002年开始到2004年的3月份,覆盖江西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顺利建成开通,实现了全省党政机关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信息化的思路、政策、措施具体体现,如果没有中办17号文件《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没有省委省政府的英明决策,江西省电子政务‘一网通’也许不会加快实施,我们有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江西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同时建设了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两个网络,内网、外网是完全物理隔离,内网完全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网络,线路是独立的,设备也是独立的,这两个网络之间没有任何交汇点。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是逻辑隔离。内网承载机要涉秘信息,外网承载非涉秘密的办公信息,这是17号文件的要求,我们也是严格这样做的。为了建好这个网络,我们邀请时任国信办副主任杨学山专门到江西来指导我们建设,对江西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在技术上把关、在建设思路上把关。
记者:江西的电子政务网络有什么特点?
金锋:江西省的电子政务网络是两个“王”字型的网络平台。内网一个“王”字型,外网一个“王”字型,这两个平台是一样的覆盖面,内网“王”字型是省直机关一横覆盖两百多个厅局,市直机关一横,县直机关一横,纵向一个主干,就形成一个“王”字型结构。外网也同样是一个“王”字型结构,就是两个“王”字型成了我们电子政务网络的基本架构。
江西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有三大优点,第一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省长算了一个帐,如果省直每个部门分散投资建网,总投资要20多亿,有的厅局做了高达1.1亿多的建设方案。但是我们集中建统一的网络只花了1.5亿,仅用不到1/10的投资就解决了全省的联网问题,而且是内网、外网的建设。如果每个厅局分散重复建网,通信运行费就要1.5亿,但是现在统一建网通信运行费仅500万,是零头的零头。这种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江西来说十分显著,对于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来说,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第二是具有很好的互联性和实用性。花钱少只是建设思路的一方面,集中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一个网,网络互联性很好。相当于一个白纸,我们自己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因此,江西电子政务网络规划和建设得比较好,而且实用。江西省的任何一个应用系统,直接上网即可运行,又快又便利;第三是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作为一个完全独立又标准统一的网络,使用统一的安全策略、统一的安全措施,很好地保障了网络的信息安全。
记者:现在在江西省电子政务网络上都运行了哪些应用系统?
金锋:江西省电子政务网全部采用一网通的方式解决各个应用系统的联网问题,也就是说所有的应用系统都是用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实现联网的。现在在统一网络平台上,包括内网外网,已经承载了800多个应用系统,其中省级承载了200多个应用系统,市级承载了100多个应用系统,县级承载了500多个应用系统。省级横向联网副厅以上的单位连接了200多个省直部门,包括直属事业单位。比如江西省党政机关公文电子传输系统,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高院、高检的文件都在系统内传输。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文件已经取消了纸质文件,不联网的党政部门就收不到省委省政府的文件,保持了政令畅通,得到了中办领导高度评价。再比如江西省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现在省委省政府召开视频会议都是用这个系统。中央一个大的方针下来,国务院一开会,省委书记、省长马上就通过视频会议开传达贯彻会,大大提高了会议的效率,节省了会议的经费,也节省了地方领导同志的会议时间。像江西赣州到南昌,距离400多公里,来一趟,光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半天,开两个小时会,再花半天时间回去。现在路途的时间都节约下来了,工作效率也大大增强了。再比如税收征管系统的应用,整个税收的资金流几百亿都在上面走!在江西这样的经济欠发达省份,这些系统的应用效益很明显。
记者:江西省电子政务网络可以说达到了网络和应用“一网打尽”的效果,那这次电子政务外网改造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金锋:一个是扩容,一个是IP地址改造,有利于完全形成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大统一的网络环境。政府要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职能,必须深化电子政务的应用,这都需要技术更加先进、覆盖面更广、资源更加充裕的网络来支撑。而且作为第一个启动电子政务外网改造的中西部省份,这样的改造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承载的所有应用,包括事业单位的应用,在江西的电子政务外网上全部都有应用,有些应用还是江西独有的。
记者:这次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在网络设备选择上江西是怎么考虑的?
金锋:在设备选择上,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要采用性能价格比较高的产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二是要服务响应快,能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三是要保护好原有投资,实现新老设备的技术对接;四是要运行稳定,在安全性上有保障。江西电子政务外网原来采用的就是国内自主产品,这次电子政务外网改造,我们仍然全系列采用了国内自主产品。实践证明:我省采用的产品质量非常好,服务周到,遇到问题响应和处理的效率非常高,保证了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记者:这次外网升级以后,应该说外网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了,这将从哪些方面提升电子政务的应用成效?
金锋:整合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将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具体化。一是建设“政务网乡乡通工程”,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一网通”;二是建设和完善全省统一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全省政务部门跨部门、跨地区数据交换和共享;三是完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政府信息服务;四是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为创新政府管理、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支撑平台;五是建立和完善电子认证服务,采用“一证通”的方式,解决全省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安全认证问题。
记者:金锋主任,江西省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在全国是最早的一批,请您介绍一下在这次外网改造前江西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的情况。
金锋: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按照集中统一的方式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在国家召开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后,江西省政府就召开了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全省只建一个网络,用统一的网络来解决全省的联网问题。省领导明确要求,广域的物理网统一建,单一的局域网可以自己建。这种集中统一的思路一直贯穿在江西电子政务建设十几年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集中力量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实现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直各部门与市、县党政机关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安全管理。”清晰明确地阐述了我省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从2002年开始到2004年的3月份,覆盖江西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顺利建成开通,实现了全省党政机关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信息化的思路、政策、措施具体体现,如果没有中办17号文件《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没有省委省政府的英明决策,江西省电子政务‘一网通’也许不会加快实施,我们有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江西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同时建设了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两个网络,内网、外网是完全物理隔离,内网完全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网络,线路是独立的,设备也是独立的,这两个网络之间没有任何交汇点。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是逻辑隔离。内网承载机要涉秘信息,外网承载非涉秘密的办公信息,这是17号文件的要求,我们也是严格这样做的。为了建好这个网络,我们邀请时任国信办副主任杨学山专门到江西来指导我们建设,对江西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在技术上把关、在建设思路上把关。
记者:江西的电子政务网络有什么特点?
金锋:江西省的电子政务网络是两个“王”字型的网络平台。内网一个“王”字型,外网一个“王”字型,这两个平台是一样的覆盖面,内网“王”字型是省直机关一横覆盖两百多个厅局,市直机关一横,县直机关一横,纵向一个主干,就形成一个“王”字型结构。外网也同样是一个“王”字型结构,就是两个“王”字型成了我们电子政务网络的基本架构。
江西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有三大优点,第一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省长算了一个帐,如果省直每个部门分散投资建网,总投资要20多亿,有的厅局做了高达1.1亿多的建设方案。但是我们集中建统一的网络只花了1.5亿,仅用不到1/10的投资就解决了全省的联网问题,而且是内网、外网的建设。如果每个厅局分散重复建网,通信运行费就要1.5亿,但是现在统一建网通信运行费仅500万,是零头的零头。这种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江西来说十分显著,对于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来说,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第二是具有很好的互联性和实用性。花钱少只是建设思路的一方面,集中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一个网,网络互联性很好。相当于一个白纸,我们自己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因此,江西电子政务网络规划和建设得比较好,而且实用。江西省的任何一个应用系统,直接上网即可运行,又快又便利;第三是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作为一个完全独立又标准统一的网络,使用统一的安全策略、统一的安全措施,很好地保障了网络的信息安全。
记者:现在在江西省电子政务网络上都运行了哪些应用系统?
金锋:江西省电子政务网全部采用一网通的方式解决各个应用系统的联网问题,也就是说所有的应用系统都是用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实现联网的。现在在统一网络平台上,包括内网外网,已经承载了800多个应用系统,其中省级承载了200多个应用系统,市级承载了100多个应用系统,县级承载了500多个应用系统。省级横向联网副厅以上的单位连接了200多个省直部门,包括直属事业单位。比如江西省党政机关公文电子传输系统,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高院、高检的文件都在系统内传输。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文件已经取消了纸质文件,不联网的党政部门就收不到省委省政府的文件,保持了政令畅通,得到了中办领导高度评价。再比如江西省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现在省委省政府召开视频会议都是用这个系统。中央一个大的方针下来,国务院一开会,省委书记、省长马上就通过视频会议开传达贯彻会,大大提高了会议的效率,节省了会议的经费,也节省了地方领导同志的会议时间。像江西赣州到南昌,距离400多公里,来一趟,光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半天,开两个小时会,再花半天时间回去。现在路途的时间都节约下来了,工作效率也大大增强了。再比如税收征管系统的应用,整个税收的资金流几百亿都在上面走!在江西这样的经济欠发达省份,这些系统的应用效益很明显。
记者:江西省电子政务网络可以说达到了网络和应用“一网打尽”的效果,那这次电子政务外网改造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金锋:一个是扩容,一个是IP地址改造,有利于完全形成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大统一的网络环境。政府要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职能,必须深化电子政务的应用,这都需要技术更加先进、覆盖面更广、资源更加充裕的网络来支撑。而且作为第一个启动电子政务外网改造的中西部省份,这样的改造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承载的所有应用,包括事业单位的应用,在江西的电子政务外网上全部都有应用,有些应用还是江西独有的。
记者:这次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在网络设备选择上江西是怎么考虑的?
金锋:在设备选择上,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要采用性能价格比较高的产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二是要服务响应快,能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三是要保护好原有投资,实现新老设备的技术对接;四是要运行稳定,在安全性上有保障。江西电子政务外网原来采用的就是国内自主产品,这次电子政务外网改造,我们仍然全系列采用了国内自主产品。实践证明:我省采用的产品质量非常好,服务周到,遇到问题响应和处理的效率非常高,保证了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记者:这次外网升级以后,应该说外网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了,这将从哪些方面提升电子政务的应用成效?
金锋:整合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将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具体化。一是建设“政务网乡乡通工程”,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一网通”;二是建设和完善全省统一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全省政务部门跨部门、跨地区数据交换和共享;三是完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政府信息服务;四是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为创新政府管理、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支撑平台;五是建立和完善电子认证服务,采用“一证通”的方式,解决全省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安全认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