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清丰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清丰县园林绿地的现状,提出了清丰县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县域大环境绿化规划的思路。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县域大环境
1. 引言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边陲,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834平方公里。东与山东省莘县毗连,南与濮阳市华龙区接壤,西邻安阳市内黄县,北靠南乐县,西北隔卫河与河北省魏县相望,县城至濮阳市中心16.5公里,至市区界11公里。环境优良,土层深厚,为了提升清丰县的整体形象,结合城市总规对其县城绿地系统进行专项规划。
2. 园林绿地现状分析
2.1绿地现状
2012年底清丰县绿地率为31.32%,绿化覆盖率为37.01%,公园绿地总面积为68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6.18%。现状人口8万人,人均公园绿地为8.5平方米。生产绿地总面积为61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5.55%。防护绿地总面积为57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5.18%。附属绿地总面积为158.5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14.41%。清丰县现有综合公园3处,带状公园1处,专类公园1处,街头绿地多处,总面积68公顷,清丰县现有生产绿地6处,总面积61公顷,详见下表。清丰县现有防护绿地5处,总面积57公顷,清丰县附属绿地包括居住区绿地37公顷,单位庭院绿地52.3公顷,道路绿地69.2公顷,总面积158.5公顷。
2.2现在绿地结构优势
(1)城内散布着清丰乐园、人民公园等若干大型公园绿地,是目前城市绿地系统中较为重要的城市绿地斑块。
(2)沿政通大道两侧的绿化带已经初具规模,面积达到77公顷,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为城市以后的绿道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3现状绿地结构劣势
(1)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格局在布局机理的均衡性方面存在较大缺陷,结构特征不鲜明,缺乏城市地域特色。
(2)近年来,清丰县绿地的数量和面积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从总体水平上来讲仍然存在着数量和面积较少,种类不完善,缺乏专类公园,分布不均匀,公园绿地品质不高,植物配置单一,设施不完善,缺乏对城市文化特色的表达等问题,尤其是老城区。
(3)城市在滨水绿带建设方面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水”与“绿”紧密交织、“城”与“水”交相辉映的结构形态。
3. 绿地系统规划
3.1指导思想
根据《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清丰县在濮阳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根据国家、河南省城镇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规和技术规定,基于县域各乡镇的现状条件和发展潜力,科学编制县域绿地系统规划。
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构筑布局合理、层次丰富、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格局,将清丰县建成生态平衡、环境宜人、极具风韵的城市,使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依托城市现有条件,充分利用马颊河等景观因素,建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观格局。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时序,规划本着近、远期结合,宏观控制与微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宏观控制为前提,严格依据规划分期实施,高起点逐步建设体现清丰城市特色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整合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进一步增加城市公园绿地的面积,提高绿化品质,满足市民日常游憩生活需要,创造美好生存空间环境。
加强城市园林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精神文明水平,强调清丰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3.2基本原则
自然、生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改造与恢复的关系,保护生态,尊重与利用自然。充分利用现有水面,构建清丰生态安全格局,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高效及渠道的畅通。
健康、互动:规划注重协调“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三者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互为促进;同时在生态景观绿地建设中,植物材料选择适地适树、生长健壮的品种,形成生机勃勃、绿意葱茏的“健康植物景观”。
系统、融合:着眼城乡整体景观格局构建,充分运用“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生态学理念,将城市的各类绿地系统化,运用多点均衡、带状联系、网络交织的布局手段,实现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之和的绿地效应,同时将城乡融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乡绿化景观融合的优良城市生态环境。
文脉、特色:城市文化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城市文脉是城市发展中自然与文化的互相融合的结果,城市绿地系统理应为城市景观空间和展示城市文化提供环境空间,起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地带、构造城市景观特色、营造纪念性场所和体验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
人本、体验: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市民对绿地的亲身体验与感受,为市民提供宜于健康生活的优美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4.县域大环境绿化规划
根据县域自然区域特征、土壤分布、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和土地利用情况,结合公路、水系和村镇区划,本次规划按照“点、线、面”结合原则,确定生态分区、重点建设绿廊和地带,形成“一核、两脉、四区、多廊、绿珠环绕”的县域生态网络格局,适应分区保护、分级控制和分类发展需要。
“一核”即以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为核心。
“两脉”即马颊河和潴泷河,规划加大马颊河和潴泷河治理力度,优化两岸生态景观建设,沿岸开发观光、休闲、垂钓等旅游項目,发展滨水休闲旅游。
“四区”包括自西到东的林业防护区、生态城市建设区、农业培育区、田园种植区。 林业防护区:涉及大流乡、古城乡、阳邵乡、大屯乡、韩村乡、固城乡、双庙乡和纸房乡,土壤类型主要是风沙土。目前主要问题是大树少,小樹多,自然灾害频繁,规划建立以防风固沙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对过度开垦的林地恢复森林植被,同时改良土壤,发展节水灌溉,做到林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区:该区位于清丰县中部,即106国道和212省道之间的区域,包括马庄桥、柳格、城关、高堡、大流等,其地貌为微倾斜平原。该区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工业基础较好,是城镇发展密集区和濮清一体化发展区域。该区需要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舒适度。
农业经济区:县城中东部地区和马村乡、纸房乡、六塔乡为农业经济区,这里土壤宜适合种植农作物。该区要把把保护耕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作为区域发展的前提;保护、优化农田林网;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污染;限制分散的工业建设项目。
林业种植区:县域的东部为林业种植区,规划主要是增加林业、林果业和蔬菜生产面积,发展经济的同时营造县域的碧水蓝天。
“多廊”即是沿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形成的绿色通道,包括经过县域的大广高速公路、濮范高速公路、一级公路G106、S212(清渠线)、二级公路S209(卞张线)、S302(葛嘴线)、X014(元城线)、X017(里城线)。
“绿珠环绕”是以马庄桥镇、瓦屋头镇、仙庄乡、韩村乡、高堡乡、古城乡六个重点城镇为主所形成的县域生态绿化节点。
5.结语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建筑与道路建设,地上地下管线的布置密切相关。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业生产集中,对自然生态平衡系统的结构与机能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合理安排绿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是指导城市绿地专项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郭冬冬,石家庄市绿地系统景观结构与空间布局模式[J],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2012(3).
[2]李晖,基于整体系统观念的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09(12)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县域大环境
1. 引言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边陲,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834平方公里。东与山东省莘县毗连,南与濮阳市华龙区接壤,西邻安阳市内黄县,北靠南乐县,西北隔卫河与河北省魏县相望,县城至濮阳市中心16.5公里,至市区界11公里。环境优良,土层深厚,为了提升清丰县的整体形象,结合城市总规对其县城绿地系统进行专项规划。
2. 园林绿地现状分析
2.1绿地现状
2012年底清丰县绿地率为31.32%,绿化覆盖率为37.01%,公园绿地总面积为68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6.18%。现状人口8万人,人均公园绿地为8.5平方米。生产绿地总面积为61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5.55%。防护绿地总面积为57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5.18%。附属绿地总面积为158.5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14.41%。清丰县现有综合公园3处,带状公园1处,专类公园1处,街头绿地多处,总面积68公顷,清丰县现有生产绿地6处,总面积61公顷,详见下表。清丰县现有防护绿地5处,总面积57公顷,清丰县附属绿地包括居住区绿地37公顷,单位庭院绿地52.3公顷,道路绿地69.2公顷,总面积158.5公顷。
2.2现在绿地结构优势
(1)城内散布着清丰乐园、人民公园等若干大型公园绿地,是目前城市绿地系统中较为重要的城市绿地斑块。
(2)沿政通大道两侧的绿化带已经初具规模,面积达到77公顷,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为城市以后的绿道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3现状绿地结构劣势
(1)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格局在布局机理的均衡性方面存在较大缺陷,结构特征不鲜明,缺乏城市地域特色。
(2)近年来,清丰县绿地的数量和面积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从总体水平上来讲仍然存在着数量和面积较少,种类不完善,缺乏专类公园,分布不均匀,公园绿地品质不高,植物配置单一,设施不完善,缺乏对城市文化特色的表达等问题,尤其是老城区。
(3)城市在滨水绿带建设方面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水”与“绿”紧密交织、“城”与“水”交相辉映的结构形态。
3. 绿地系统规划
3.1指导思想
根据《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清丰县在濮阳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根据国家、河南省城镇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规和技术规定,基于县域各乡镇的现状条件和发展潜力,科学编制县域绿地系统规划。
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构筑布局合理、层次丰富、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格局,将清丰县建成生态平衡、环境宜人、极具风韵的城市,使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依托城市现有条件,充分利用马颊河等景观因素,建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观格局。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时序,规划本着近、远期结合,宏观控制与微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宏观控制为前提,严格依据规划分期实施,高起点逐步建设体现清丰城市特色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整合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进一步增加城市公园绿地的面积,提高绿化品质,满足市民日常游憩生活需要,创造美好生存空间环境。
加强城市园林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精神文明水平,强调清丰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3.2基本原则
自然、生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改造与恢复的关系,保护生态,尊重与利用自然。充分利用现有水面,构建清丰生态安全格局,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高效及渠道的畅通。
健康、互动:规划注重协调“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三者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互为促进;同时在生态景观绿地建设中,植物材料选择适地适树、生长健壮的品种,形成生机勃勃、绿意葱茏的“健康植物景观”。
系统、融合:着眼城乡整体景观格局构建,充分运用“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生态学理念,将城市的各类绿地系统化,运用多点均衡、带状联系、网络交织的布局手段,实现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之和的绿地效应,同时将城乡融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乡绿化景观融合的优良城市生态环境。
文脉、特色:城市文化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城市文脉是城市发展中自然与文化的互相融合的结果,城市绿地系统理应为城市景观空间和展示城市文化提供环境空间,起到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地带、构造城市景观特色、营造纪念性场所和体验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
人本、体验: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市民对绿地的亲身体验与感受,为市民提供宜于健康生活的优美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4.县域大环境绿化规划
根据县域自然区域特征、土壤分布、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和土地利用情况,结合公路、水系和村镇区划,本次规划按照“点、线、面”结合原则,确定生态分区、重点建设绿廊和地带,形成“一核、两脉、四区、多廊、绿珠环绕”的县域生态网络格局,适应分区保护、分级控制和分类发展需要。
“一核”即以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为核心。
“两脉”即马颊河和潴泷河,规划加大马颊河和潴泷河治理力度,优化两岸生态景观建设,沿岸开发观光、休闲、垂钓等旅游項目,发展滨水休闲旅游。
“四区”包括自西到东的林业防护区、生态城市建设区、农业培育区、田园种植区。 林业防护区:涉及大流乡、古城乡、阳邵乡、大屯乡、韩村乡、固城乡、双庙乡和纸房乡,土壤类型主要是风沙土。目前主要问题是大树少,小樹多,自然灾害频繁,规划建立以防风固沙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对过度开垦的林地恢复森林植被,同时改良土壤,发展节水灌溉,做到林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区:该区位于清丰县中部,即106国道和212省道之间的区域,包括马庄桥、柳格、城关、高堡、大流等,其地貌为微倾斜平原。该区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工业基础较好,是城镇发展密集区和濮清一体化发展区域。该区需要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舒适度。
农业经济区:县城中东部地区和马村乡、纸房乡、六塔乡为农业经济区,这里土壤宜适合种植农作物。该区要把把保护耕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作为区域发展的前提;保护、优化农田林网;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污染;限制分散的工业建设项目。
林业种植区:县域的东部为林业种植区,规划主要是增加林业、林果业和蔬菜生产面积,发展经济的同时营造县域的碧水蓝天。
“多廊”即是沿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形成的绿色通道,包括经过县域的大广高速公路、濮范高速公路、一级公路G106、S212(清渠线)、二级公路S209(卞张线)、S302(葛嘴线)、X014(元城线)、X017(里城线)。
“绿珠环绕”是以马庄桥镇、瓦屋头镇、仙庄乡、韩村乡、高堡乡、古城乡六个重点城镇为主所形成的县域生态绿化节点。
5.结语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建筑与道路建设,地上地下管线的布置密切相关。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业生产集中,对自然生态平衡系统的结构与机能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合理安排绿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是指导城市绿地专项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郭冬冬,石家庄市绿地系统景观结构与空间布局模式[J],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2012(3).
[2]李晖,基于整体系统观念的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