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13631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是大豆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大豆病虫害经常发生,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针对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很多病虫害危害的问题,提出几点防治措施和建议。
  一、大豆灰斑病的防治
  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一般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份高温多雨有利于其发病。
  防治方法:
  (1)选无病种子及抗病品种,清理田间病株残体,并进行秋翻、轮作、可以降低危害。
  (2)药剂拌种。①用70%的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②用甲多种衣剂或呋多福种衣剂拌种。
  (3)针对感病品种,7月下旬至8月初(大豆初荚期),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3.0kg,加80%多菌灵微粒75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L混合喷雾。兼防紫斑病和褐纹病。
  二、大豆霜霉病
  整个生育期都可造成危害。幼苗受到危害,大部分或全部退绿,气候潮湿时,病叶背面密生灰色霉层,子叶不表现症状。成株期受害,叶片上散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叶背长有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呈现出黄褐色大斑,叶片早衰,脱落。
  防治方法:每公顷可用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1500~2250g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0~1875g对水喷雾。
  三、大豆菌核病的防治
  大豆菌核病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斑水渍状,不规则形,浅褐色或近白色,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造成茎秆折断,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菌丝,其上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占其空间。后期干燥时茎部皮层纵向撕裂。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阴雨连绵,地势低洼、重茬地、向日葵茬地菌核病发生较重。此外,施肥过大,豆杆软弱,易倒伏地,邻近向日葵地发病也较重。
  防治方法:
  (1)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
  (2)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将表土层的菌核翻入土中;及时清除或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大豆封垅前及时中耕培土,防止菌核萌芽出土或形成子囊盘。注意排淤治涝,平整土地,防止积水和水流传播。
  (3)汰除种子中混杂的菌核。
  (4)药剂防治:6下旬,大豆2~3片复叶期施药,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3.0l,加40%速克灵或湿性粉剂1.5kg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kg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50~1棚克混合喷雾。15~20d后再喷洒一次。
  四、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又称小红虫。以幼虫蛀入豆荚危害,咬食荚中的嫩豆粒,可吃掉半粒豆,严重时可吃光豆粒,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7~8月份降水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轮作,适时收获,及时拉回场院。秋翻豆茬地可增加越冬幼虫死亡率。
  (2)药剂防治。在大豆封垄好的情况下,可用敌敌畏熏蒸。即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mL,将高粱或玉米秆切成20cm长段,一端去皮,吸足药液制成药棒,将药棒未浸药的一端插在豆田内,每5垄插一行,棒距4~5m。要注意敌敌畏对高粱有害,距高粱20m以内的豆田内不能施用。在封垄差的情况下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mL,或2.5%敌杀死乳油每亩20~30mL对水30kg喷雾。
  五、大豆蚜的防治
  大豆蚜俗名蜜虫,腻虫。成蚜和幼蚜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和嫩叶背面,嫩茎和嫩荚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叶片卷缩,形成不规则形的黄斑,枯黄斑点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受害重的植株生长不良叶卷缩,发黄叶片早落,杆株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小,百粒重下降,甚至整株死亡。此外,大豆蚜还能传播花叶病毒病。大豆蚜每年繁殖10几代。此虫六上旬开始发生,7、8月份为如遇高温天气,繁殖速度很快。
  防治方法:早期防治,即大豆蚜呈点片发生时,有蚜株率达20%时进行防治,防止扩散蔓延。
  (1)种子包衣处理,可防治早期大豆蚜。
  (2)3 %啶虫脒乳油每亩用15~20mL,对水20kg喷雾。
  (3)25%辉丰快克乳油或25%快杀灵乳油每亩用量30mL,对水20kg喷雾。
其他文献
为了找出小麦播种的迟早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来掌握小麦播种最佳期,在市局的要求下,我们进行了小麦播种期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危害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供试品种:扬麦五号,播量:10kg/亩。  (2)试验设计:试验面积0.36亩,分六个处理,三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小区0.02亩,小区分别用(1)-(6)符号表示,代表不同的处理,设计见下图  小麦不同播期纹枯病发生及
期刊
一、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几种新模式    1.依托市农业中心植保站组建市级植保应急防治专业队  市级植保应急防治专业队配备了新植保机械,如大型喷杆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等,应对市内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突出了专业防治队伍的应急控制能力。  2.依托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建立乡村植保机防专业队  以植保机械购置补贴为契机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基层农业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当地病虫害监测、制定防治技术方案、
期刊
玉米顶腐病是近年来生产上流行且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新病害,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山东等省发生,是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的原因之一。  目前在朝阳市玉米制种田刚有发现,发生并逐年成上升趋势,危害较为严重。一般病株率占10%~30%,严重的达50%以上。我市玉米面积约400万亩,玉米连续重茬几年地块十分常见,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只要气候条件合适及易造成玉米顶腐病大流行。加之病害症状
期刊
[摘要] 本文从草地螟越冬基数、化蛹羽化进度、成虫监测、田间卵量、幼虫监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其监测调查技术,为做好草地螟准确预报和及时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草地螟;监测;调查;技术    一、越冬基数调查    首先普查二、三代幼虫发生地,有二、三代幼虫发生的地区,启动越冬基数调查。  调查时间:冬前在作物收获后到封冻前即10月20日-11月5日间进行;冬后在解冻后即4月15~28
期刊
一、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家禽中鸡、火鸡、鸭较常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季为甚。  1.发病季节  主要发生在冬春和秋冬交替季节。禽流感不同的毒株,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快慢不一样,引起发病面积大小也不一样。但多暴发于冬春季节,尤其是秋冬交界、冬春交界气候变化大的时间,刮风对于此病的传播有促进作用。夏季发病较少,多呈零星发生,发病鸡群的症状较轻。  2
期刊
随着塑料大棚快速发展,塑料大棚甜椒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栽植年限的增加,病毒病发生逐年加重,近年来,平均减产幅度可达30%~40%,严重影响了塑料大棚甜椒的产量,给菜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为害症状  甜椒病毒病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其次为马铃薯Y病毒,不同病毒引起的症状略有差异。黄瓜花叶病毒浸染幼苗,造成苗期植株矮化,叶片增厚、皱缩、凹凸不平,病株地上部很少分枝,地下侧
期刊
[摘要] 农一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田生态环境变化及农作物的多样化导致病虫为害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棉花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病虫发生错杂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控制棉田病虫的危害。  [关键词] 棉花;病虫害;品种;综合防治  一、种植抗病、抗虫品种   1.目前,我师棉花两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已严重阻碍我师棉花生产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减轻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和为害,近
期刊
[摘要] 花生在中国被视为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长远来看,花生播种面积将保持稳定。花生仍将保持中国三大油料作物之一的地位。近年由于人工费增高,花生田化学除草的优势日渐突出。锦州地区花生田使用较为普遍的除草剂主要有:乙草胺、氧氟乙草胺、乙扑、施田补、精喹禾灵、高效盖草能、刹阔等。  [关键词] 花生;杂草;化学防治  花生是中国三大油料作物之一,种植区域十分广阔,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三省外
期刊
在临床上,犬的瘙痒非常多见,大多数病例起初饲养者不重视没有及时进行诊治,导致患犬病情不断加重,往往引起严重的皮肤损伤和炎症,给患犬本身和饲养者都带来痛苦。瘙痒症一般在临床表现为刮擦撕咬。尤其喜欢频繁地在爪和尾部舔咬,瘙痒会阴部,摩擦脸部,在地毯和家具上磨蹭或频繁地在地上打滚。  引起犬瘙痒的原因很多,大多数病例是由于体外寄生虫感染微生物感染和过敏引起的。在进行诊治时,针对不同病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期刊
2009年10月中旬~11月底,我市发生肉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全市肉鸡发病率约为15%。部分养殖户因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    本病由病毒引起,以前有人认为它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个血清型,现在已经确定为一种单独的病毒(TVP),形状为正六面形,大小为62~69nm,但其分类地位尚未确定。    二、基本情况    2009年10月中旬,我市苟各庄村、东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