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你和我们这些人到底有什么区别?爱因斯坦回答说:如果让你在干草堆里找到一根针,你会只去找这根针,而我会把干草堆里所有的针全部找到。
问题管理的主体是人,问题的根源也在于人,人既是问题的制造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善于在问题发生的地方,看到藏着所有的“针”。
有一天,我路过办公室,老远就看见市场部的小张和小周两人靠在门边,手背在身后,咬着耳朵。我的突然出现,使小张和小周有一丝惊慌,两个人挤着往后退,“啪”的一声,一只皮鞋掉在了地上。小张见纸包不住火,实话实说:“鞋是老殷的,他从外面回来就把鞋脱了,整个办公室臭哄哄的。我悄悄拿出来了,想让他赔点‘精神损失费’。”
我灵机一动,顺口说道:“还不快去寻找失主!”两人似有所悟,走进办公室就吆喝:“招领启事,本人拾到皮鞋一只,请失主认领。”一下子,大家的目光聚集到小张手中的鞋上。正在埋头工作的老殷抬头看看小张,又看看站在后面的我,再转眼朝脚下看去,就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老半天都没有抬起来……
鲁迅先生说,医心比医病更重要。现代管理提倡感化教育,而非指责教育。问题管理不应像强势的法庭,而应为心灵之约的调和。一旦被企业理念这根红线穿透灵魂,员工就自然会在文明工厂的红色染缸里染红。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是不容易穿入。管理界把这种现象称为“目的颤抖”。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有时一不小心,非属本意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发生。这些小错无伤大雅,在纠正时要灵活处置,杀鸡不必用牛刀。
企业中的任何问题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的局限,启示一种努力的方向。如今培植员工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一要靠“熏”,二要靠“哄”,三要靠“引”,四要靠“穿针引线”,而不是靠批评或训斥。员工有时更像孩子,用“心”去培养,他们才会有“心”效仿,用“心”成才。
一天,车在高速路上飞驰,有人发来一条短信:我大老陈“八十岁学吹打”,居然也会发短信了!
我心里暗自发笑,真是“人无压力轻飘飘”。为了工作方便,我要求员工都要学会发短信,可是大老陈却以年龄大了为由不愿意学。我开导他一番,果然奏效了,这不,他很快就学会了。我赶紧给他一条回复,祝贺他学习长进。
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凡事都乐观地去面对,积极地去处置,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另一种是遇到问题就消极悲观,解决问题也往往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还总是为失败找理由。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去衡量企业好坏的指标,是看员工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但以后会看企业如何对待它的员工。因此,问题管理必须注重培养员工的积极心态,使他们不为“难”字困扰,自己战胜自己,张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问题管理要接近员工,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少一点官腔,多一点贴近;少一点斥责,多一点微笑;少—点距离,多—点沟通,努力用情感去触摸员工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一天下午,营销员小夏在车间门口与我相遇,他衣服肩上一块红色的印迹闪入我的眼帘。我叫住他,靠近一看,原来是一枚红色的检验章。根据小夏好开玩笑的性情,我心里就明白了几分。“在车间又和谁嬉闹了?”一句话问得小夏的脸刷地红了,将实情告诉于我。原来,小夏谈下一个大客户后,第一时间就找到车间质检员,沟通客户对产品质量的看法。可他谈工作也不忘开玩笑,质检员正准备坐下时,他却悄悄挪开了椅子,质检员差点来个“人仰马翻”。于是,质检员也趁小夏不注意时,在他的衣服肩上“回报”了一枚检验章。
通过这件事,我敏感地发现了管理中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如果这根“针”不被发现,到了_—定时候就会扎人的。事后,我没有处罚那个质检员,倒是小夏自动到财务部门缴了罚款。
台塑副总杨兆麟说得好:管理就是找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不会自己浮出来,要深入挖掘思考。若等问题浮出来时,大概企业也病人膏肓了。
问题不是坏事,而是企业成长的向导。问题管理者只有专注地对待每一件事,才会打开成功的门栓。问题管理最忌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反对徒有其表的形式。问题管理的关键是善于发现问题、正确认识问题,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找到妥当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问题管理的主体是人,问题的根源也在于人,人既是问题的制造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善于在问题发生的地方,看到藏着所有的“针”。
有一天,我路过办公室,老远就看见市场部的小张和小周两人靠在门边,手背在身后,咬着耳朵。我的突然出现,使小张和小周有一丝惊慌,两个人挤着往后退,“啪”的一声,一只皮鞋掉在了地上。小张见纸包不住火,实话实说:“鞋是老殷的,他从外面回来就把鞋脱了,整个办公室臭哄哄的。我悄悄拿出来了,想让他赔点‘精神损失费’。”
我灵机一动,顺口说道:“还不快去寻找失主!”两人似有所悟,走进办公室就吆喝:“招领启事,本人拾到皮鞋一只,请失主认领。”一下子,大家的目光聚集到小张手中的鞋上。正在埋头工作的老殷抬头看看小张,又看看站在后面的我,再转眼朝脚下看去,就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老半天都没有抬起来……
鲁迅先生说,医心比医病更重要。现代管理提倡感化教育,而非指责教育。问题管理不应像强势的法庭,而应为心灵之约的调和。一旦被企业理念这根红线穿透灵魂,员工就自然会在文明工厂的红色染缸里染红。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是不容易穿入。管理界把这种现象称为“目的颤抖”。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有时一不小心,非属本意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发生。这些小错无伤大雅,在纠正时要灵活处置,杀鸡不必用牛刀。
企业中的任何问题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的局限,启示一种努力的方向。如今培植员工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一要靠“熏”,二要靠“哄”,三要靠“引”,四要靠“穿针引线”,而不是靠批评或训斥。员工有时更像孩子,用“心”去培养,他们才会有“心”效仿,用“心”成才。
一天,车在高速路上飞驰,有人发来一条短信:我大老陈“八十岁学吹打”,居然也会发短信了!
我心里暗自发笑,真是“人无压力轻飘飘”。为了工作方便,我要求员工都要学会发短信,可是大老陈却以年龄大了为由不愿意学。我开导他一番,果然奏效了,这不,他很快就学会了。我赶紧给他一条回复,祝贺他学习长进。
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凡事都乐观地去面对,积极地去处置,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另一种是遇到问题就消极悲观,解决问题也往往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还总是为失败找理由。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去衡量企业好坏的指标,是看员工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但以后会看企业如何对待它的员工。因此,问题管理必须注重培养员工的积极心态,使他们不为“难”字困扰,自己战胜自己,张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问题管理要接近员工,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少一点官腔,多一点贴近;少一点斥责,多一点微笑;少—点距离,多—点沟通,努力用情感去触摸员工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一天下午,营销员小夏在车间门口与我相遇,他衣服肩上一块红色的印迹闪入我的眼帘。我叫住他,靠近一看,原来是一枚红色的检验章。根据小夏好开玩笑的性情,我心里就明白了几分。“在车间又和谁嬉闹了?”一句话问得小夏的脸刷地红了,将实情告诉于我。原来,小夏谈下一个大客户后,第一时间就找到车间质检员,沟通客户对产品质量的看法。可他谈工作也不忘开玩笑,质检员正准备坐下时,他却悄悄挪开了椅子,质检员差点来个“人仰马翻”。于是,质检员也趁小夏不注意时,在他的衣服肩上“回报”了一枚检验章。
通过这件事,我敏感地发现了管理中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如果这根“针”不被发现,到了_—定时候就会扎人的。事后,我没有处罚那个质检员,倒是小夏自动到财务部门缴了罚款。
台塑副总杨兆麟说得好:管理就是找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不会自己浮出来,要深入挖掘思考。若等问题浮出来时,大概企业也病人膏肓了。
问题不是坏事,而是企业成长的向导。问题管理者只有专注地对待每一件事,才会打开成功的门栓。问题管理最忌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反对徒有其表的形式。问题管理的关键是善于发现问题、正确认识问题,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找到妥当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