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节水渔业技术是指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大容量的更换水体,仅增加被蒸发的水量,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养殖水体中的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使水质满足养殖生产的需要,提高养殖产品质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通过对节水渔业以及淡水渔业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水渔业;淡水渔业;发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我国水产养殖业在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养殖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成为渔业大国。 然而, 日趋匮乏的水资源以及严重污染的水体都成为阻碍渔业发展的难关。 只有调整现有的养殖模式,开发节水渔业和淡水渔业相结合的优质高效渔业模式,实施绿色生态养殖,才能扭转我国渔业面临的危机,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我国渔业发展状况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水产品来源于养殖业, 远洋捕捞仅占一小部分, 而随着养殖业的逐年提高,远洋捕捞也在逐渐减少。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自 1998 年的3906 万吨发展到 2010 年的 4500 万吨,其中水产品的增加量主要靠水产养殖来实现的。 水产养殖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养殖过程中为增产增量使用大量化学药物等,种苗的引进缺乏合格有效的检疫程序,在水产养殖业中对新产品缺乏开发平台, 对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的利用率不够,养殖水体污染严重长时间得不到治理等, 总之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着环境及渔业的发展。
二、节水渔业概述及养殖技术特点
(一)节水渔业的概念
“节水渔业”顾名思义就是节省用水的渔业生产方式 , 具体就是通过发展节水型品种、
优化生产模式、采用先进的设备及生物技术等手段 , 达到减少水资源消耗 , 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 , 同时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二)节水渔业养殖的技术要点
1、保持良好的水源条件。对于淡水渔业生产而言,水源条件是保证其经济效益的基本物质条件,而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更是要控制好水源条件。在选择养殖地址时,水源条件是首要考虑对象。首先,引水的渠道不得经过污染区;其次,要对水体水质的相关参数进行仔细、全面的了解,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毒性、总氮、亚硝基氮、盐度等。
2、建立科学的养殖模式。要保证鱼类放养密度的合理性,才可维持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促使水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处于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对于淡水鱼养殖而言,养殖技术及养殖模式的合理性是决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养殖过程中,要根据丰富的养殖经验及技术水平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三、通过发展节水渔业是来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节水型渔业技术,提高养殖用水效率
节水养殖品种只是一种被动的节水养殖办法,受外部环境束缚依然较大。因此, 探索和发展主动的、可控的技术才是节水渔业的核心和关键。目前普遍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浮床治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技术、养殖水体高效增氧技术(微孔增氧技术) 、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温室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水产养殖环境改良剂的应用技术、浮性饲料投喂技术、水产综合种养技术、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和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等。
(二)发展节水型渔业模式整合,渔业节水措施
无论是节水品种,还是节水技术,都是从单方面采取的一项节水措施,但是,由于实际养殖环境的变化多样,往往单项节水措施难以见效。因此,需要对各项渔业节水措施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新型的渔业节水模式。目前,主要包括了池塘标准化养殖模式、循环温室养殖模式、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龟鳖类节水型庭院式高密度养殖模式、新型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湿地综合渔业模式 6 种,其中及部分养殖模式具有极强的节水功效。
四、通过发展淡水渔业,来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厂化集约式养殖把养鱼和种菜相结合,实施鱼菜共生系统。预言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鱼菜共生系统是 21 世纪的产业。目前,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正和上海渔业机械研究所及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合作,在江苏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一个鱼菜共生系统的工厂化养殖模式,使我国工厂化养殖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世界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淡水湖泊主要用于饮用水、旅游及游钓业。我国由于自身的特点,目前不可能走这条路,且我国多数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结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污染自净能力和较强的渔业发展潜力,在环境容量的允许范围内适当发展渔业生产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一些污染已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要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和放养品种, 减少 “三网”的养殖面积,采用人工放流,养殖品种以滤食性鱼类为主,通过滤食性鱼类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的作用(浮游生物以水中的氮磷为主要营养来源 ),降低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的氮磷,从而改善和控制湖泊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淡水渔业要持续发展,除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依托科技进步外, 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将是一个必然趋势。而节水渔业要想更长远发展,也应吸取淡水渔业的各项优势。两者相互结合,同时展开,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渔业的长久及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实现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宏观上讲要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从微观上看,要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并在实践中不停的探索,实现中国渔业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长斌.盘锦市芦苇湿地水产生态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
[2]邓刚.对碳汇渔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
[3]刘琼.1855年黄河改道与苏北渔业发展——以滨海、射阳为例的分析[J].科学与管理, 2014,(06).
[4]安倩倩,肖勇.渔业贷款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01).
[5]朱晖,裴兆斌.遼宁省渔船管理立法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04).
[6]骆大鹏,刘庆明,赵志英.海南省对虾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 2015,(09).
关键词:节水渔业;淡水渔业;发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我国水产养殖业在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养殖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成为渔业大国。 然而, 日趋匮乏的水资源以及严重污染的水体都成为阻碍渔业发展的难关。 只有调整现有的养殖模式,开发节水渔业和淡水渔业相结合的优质高效渔业模式,实施绿色生态养殖,才能扭转我国渔业面临的危机,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我国渔业发展状况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水产品来源于养殖业, 远洋捕捞仅占一小部分, 而随着养殖业的逐年提高,远洋捕捞也在逐渐减少。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自 1998 年的3906 万吨发展到 2010 年的 4500 万吨,其中水产品的增加量主要靠水产养殖来实现的。 水产养殖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养殖过程中为增产增量使用大量化学药物等,种苗的引进缺乏合格有效的检疫程序,在水产养殖业中对新产品缺乏开发平台, 对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的利用率不够,养殖水体污染严重长时间得不到治理等, 总之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着环境及渔业的发展。
二、节水渔业概述及养殖技术特点
(一)节水渔业的概念
“节水渔业”顾名思义就是节省用水的渔业生产方式 , 具体就是通过发展节水型品种、
优化生产模式、采用先进的设备及生物技术等手段 , 达到减少水资源消耗 , 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 , 同时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二)节水渔业养殖的技术要点
1、保持良好的水源条件。对于淡水渔业生产而言,水源条件是保证其经济效益的基本物质条件,而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更是要控制好水源条件。在选择养殖地址时,水源条件是首要考虑对象。首先,引水的渠道不得经过污染区;其次,要对水体水质的相关参数进行仔细、全面的了解,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毒性、总氮、亚硝基氮、盐度等。
2、建立科学的养殖模式。要保证鱼类放养密度的合理性,才可维持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促使水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处于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对于淡水鱼养殖而言,养殖技术及养殖模式的合理性是决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养殖过程中,要根据丰富的养殖经验及技术水平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三、通过发展节水渔业是来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节水型渔业技术,提高养殖用水效率
节水养殖品种只是一种被动的节水养殖办法,受外部环境束缚依然较大。因此, 探索和发展主动的、可控的技术才是节水渔业的核心和关键。目前普遍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浮床治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技术、养殖水体高效增氧技术(微孔增氧技术) 、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温室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水产养殖环境改良剂的应用技术、浮性饲料投喂技术、水产综合种养技术、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和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等。
(二)发展节水型渔业模式整合,渔业节水措施
无论是节水品种,还是节水技术,都是从单方面采取的一项节水措施,但是,由于实际养殖环境的变化多样,往往单项节水措施难以见效。因此,需要对各项渔业节水措施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新型的渔业节水模式。目前,主要包括了池塘标准化养殖模式、循环温室养殖模式、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龟鳖类节水型庭院式高密度养殖模式、新型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湿地综合渔业模式 6 种,其中及部分养殖模式具有极强的节水功效。
四、通过发展淡水渔业,来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厂化集约式养殖把养鱼和种菜相结合,实施鱼菜共生系统。预言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鱼菜共生系统是 21 世纪的产业。目前,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正和上海渔业机械研究所及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合作,在江苏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一个鱼菜共生系统的工厂化养殖模式,使我国工厂化养殖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世界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淡水湖泊主要用于饮用水、旅游及游钓业。我国由于自身的特点,目前不可能走这条路,且我国多数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结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污染自净能力和较强的渔业发展潜力,在环境容量的允许范围内适当发展渔业生产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一些污染已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要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和放养品种, 减少 “三网”的养殖面积,采用人工放流,养殖品种以滤食性鱼类为主,通过滤食性鱼类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的作用(浮游生物以水中的氮磷为主要营养来源 ),降低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的氮磷,从而改善和控制湖泊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淡水渔业要持续发展,除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依托科技进步外, 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将是一个必然趋势。而节水渔业要想更长远发展,也应吸取淡水渔业的各项优势。两者相互结合,同时展开,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渔业的长久及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实现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宏观上讲要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从微观上看,要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并在实践中不停的探索,实现中国渔业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长斌.盘锦市芦苇湿地水产生态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
[2]邓刚.对碳汇渔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
[3]刘琼.1855年黄河改道与苏北渔业发展——以滨海、射阳为例的分析[J].科学与管理, 2014,(06).
[4]安倩倩,肖勇.渔业贷款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01).
[5]朱晖,裴兆斌.遼宁省渔船管理立法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04).
[6]骆大鹏,刘庆明,赵志英.海南省对虾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