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文坛泰斗,他一生中创作的大量诗歌、戏剧、小说以及文艺理论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位艺术大师对碧波万顷的大海也有深厚的情谊。他的咏海诗篇情感真挚,尤其是名著《海上劳工》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壮观的大海画境。
童年与海初结缘
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命运注定他与大海有缘。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是一个精悍且热情奔放的男子汉。而他的母亲却信奉旧教,拥护王室。她娴静温和,素喜恬静的田园生活。因政治立场的截然不同,加之感情不合,雨果的父母长期两地分居。雨果尚在襁褓之中,就离母随父住在法国东南地中海的科西嘉岛,后又移居意大利第勒尼安海中的厄尔巴岛。大海的阵阵涛声伴随着小雨果长大。
数年后,雨果的父亲晋升为西班牙军队的将军,并册封为西冈扎伯爵,成为西班牙显贵。童年的雨果来到西班牙,被那明媚的海滨风光所陶醉。宝石般熠熠闪光的枫塔拉比亚海湾时时激荡着小雨果的稚嫩童心。正如莱奥波德·马比浴在《维克多·雨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雨果一生的思想完全被最初所获得的印象左右了……”不久,雨果的母亲带着雨果及他的一个哥哥离开他的将军父亲,去法国开始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她经常打发爱子去阅览室为她挑选书籍,小雨果也因此拜读了卢梭、雷斯蒂福、狄德罗、伏尔泰和德·拉·布列塔尼等人的著作。特别是《科克船长旅行记》这本读物,引起了雨果极大的兴趣。尽管父母长期不和的阴云笼罩在小雨果的心灵上,他的童年岁月仍然是美好的。意大利明媚的海滨风光,西班牙枫塔拉比亚海湾的层层波浪和英国科克船长的航海生活等等,无一不给小雨果带来童年的欢乐和激励他写海的志向。
望海阁中得灵感
青年时代的雨果深受母亲的影响,同情保皇党,因而他初期创作的诗篇大多具有保守倾向。1824年,查理第十上台后,自由主义思潮日趋高涨,雨果的政治立场开始转变,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他的诗歌也开始歌颂拿破仑。1848年,雨果在总统选举中投了路易·波拿巴的票。但路易一心想恢复帝制,雨果又站在共和党的立场上激烈地反对。1851年,路易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雨果被迫流亡国外。
雨果先流亡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并在那儿愤慨地写出了一本抨击路易·波拿巴大逆不道的小册子——《小拿破仑》。这给尚留在法国的雨果一家及其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雨果决定举家迁离故国。他选中了大西洋中的英属小岛——泽西岛,流亡生活终于使他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雨果在海边租了一幢独门独户的小别墅,自题雅号“望海阁”。泽西岛是一座美丽的天然海上公园。岛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海中波光潋滟。岛上翠绿的世界与岛边湛蓝的海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不禁激起了雨果感情的层层波澜。
雨果成天倚岩而立,对着浩瀚的大海发问。大海的波澜与雨果脑海的波浪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雨果心潮起伏,一篇篇充满讽刺和诅咒的诗篇《土伦》、《诺克斯》、《赎罪》、《良心》、《基督教初次接触坟墓》等犹如排山倒海的巨浪奔涌而出,汇成了《惩罚集》这本诗集。它充满了革命的气势,宛如大海奔腾不息,一泻千里,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独裁统治者拿破仑第三。它以锐不可挡的力量传人了法国,引起了法国人民的强烈反响。
大海给予远离祖国的雨果以无限的抚慰。他自由自在地生活,精力充沛地写作。在“望海阁”里,他又写出了诗集《新惩罚集》、《沉思集》第二卷,在这一卷中有他写给爱女的法国抒情诗的佳作《波加·麦》。尔后他又创作了中篇小说《死囚末日记》。“望海阁”就像出书的工厂,雨果一家在这里作诗撰文。雨果的夫人准备动笔撰写一部较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雨果夫人见证录》,而雨果的儿子弗朗索瓦·维克多则写出一部小说《泽西岛上的一个故事》。可以说“望海阁”给了雨果及其家人无限的创作灵感。但由于英国与法国关系密切,雨果一家在此照样受到威胁,因而他们不得不离开美丽的泽西岛。
情系大海意在岛
雨果举家落足在盖纳西岛。这是一座面积很小的孤悬小岛,四边陡峭,犹如汪洋中的一座岩礁,因此无论站在小岛的何处,都能俯视脚下的大海。这么优美的环境令雨果欣喜若狂,盖纳西岛在他眼中简直是一帧令人心旷神怡的图画。雨果一家在三面临海的悬崖绝顶处租了一座房子。雨果常常伫立悬崖顶上,极目远眺。岛屿在波浪的抚慰下愈发显得可爱,海港的桅船在轻盈的波涛中向这位大文豪频频招手致意。夜晚,皓月在深邃的海水中翩翩起舞。在这如诗若画似仙境一般的盖纳西岛上,《沉思集》终于诞生了。在刊印这本诗集时,雨果执意要把海的特色——蓝色作为《沉思集》封面底色,还得上光。按照雨果的话说:“锃亮的蓝色封面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大海。”诗集里所收编的诗篇也如同大海一般五光十色,再现了诗人“海上梦游的历程”。《沉思集》一经出版,就以无穷的魅力被抢购一空,并给雨果带来了2万法郎的稿酬,于是,雨果在盖纳西岛买下了一栋房子,题名“上城别墅”。
大海之滨给雨果带来了极为舒畅的心情和强健的身体,使他的创作非常顺利,他有了在岛上永居之意。但他的女儿黛黛却忧心忡忡。她已年届26,却仍未找到情侣。为此,雨果夫人力劝丈夫换一个比较繁华或能开展社交活动的流亡地。然而,固执的雨果不愿离开大海,妻子和女儿只好再次作出让步。此后,雨果还特意修建了自己的房子,在顶楼造了一个俯瞰大海的瞭望台。雨果就在这小岛的最高点上观察大海,遥望本土法国海岸线。在这里,雨果伏案奋写,一部部杰作就诞生在这个瞭望台上,有诗集《历代传说》、《街头与林间之歌》;文艺批评专著《威廉·莎士比亚》;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直到1870年9月,法国共和国成立,对祖国有着深深眷恋的雨果才离开大海回到法国。然而,大海的魅力仍在召唤他的心,促使他经常回到盖纳西岛。他自称“我是海上的一个老游荡者”,而人们则尊称他为“海上老翁”。
千姿百态话大海
雨果在盖纳西岛上创作的三大杰作之一的《海上劳工》,是一部以大海为背景的小说,塑造了具有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主人公吉利亚特——他为了心爱的姑娘德玉西特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海上劳工》征服了法国人民,它的成功甚至超越《悲惨世界》。小说一出版,报纸、橱窗、墙壁到处都是维克多·雨果的名字。雨果在《海上劳工》序中写道:“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在《巴黎圣母院》里,作者控诉了第一种桎梏;在《悲惨世界》里,作者指出了第二种桎梏;在《海上劳工》里,作者阐述的是第三种桎梏。《海上劳工》的确是一部活生生的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写照。雨果集海洋知识之大成:海洋、岛屿、悬崖、礁石、迷雾、风暴、云墙、帆船、海员、海洋生物、怪物及异象等等。这些淋漓尽致的描写如出画师之手,使读者大有妙不可言之感。如果没有对大海的一往情深,没有数十年来的专心观察,没有对大海脾性那么的了如指掌,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的名著的。特别是雨果笔下所描写的大海,真可谓活灵活现:“海是一条龙,波浪是鳞片的大氅盖在了海上。”《海上劳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千姿百态的海之画。你看,平静的大海:“远望天边,无边的海水几乎不动,天边一片晴朗,金灿灿的太阳挂在湛蓝的苍穹上。”“天上没有一片云彩,海上没有一朵浪花。”“天穹的深蓝反映着海洋的深绿,青玉和翡翠的色彩在那里争奇斗艳。”
涨潮的大海:“空气和波浪平静得像在午睡,潮水不是挟着波涛涌起,而是膨胀起来,水面毫不动荡地上涨,大海涨潮的喃喃声,好像小孩子的呼吸那样细微。”
暴风雨中的大海:“一群波浪被猛烈地震碎,第二群又跟着涌来。”“一些有鳍有鳃没有听觉的精怪,野兽般地嚎叫着。这辽阔的骚乱有它的音阶,它惊人地增高起来,阵风、狂风、暴风、飓风、暴风雨、旋风、水龙卷,这是风的竖琴上的七条弦,大海的七个音阶。”“阵阵闪电,凶猛的狂涛被照得雪亮,像是一个庞大的玻璃滚筒,没有泡沫,青绿色,横扫整个海面。”
风暴消逝后的大海:“大海狂怒之后,破碎的云雾在天空中混乱地飞过。最后的一阵雨过后,这些夹着雷电的黑团像一群可怕的大车那样全开走了。”“一阵阵长长的却渐渐减弱的喧嚷声音,告诉人们风暴过去了。海面上重又微波荡漾,极目一平如镜。”
这就是雨果笔下耐人寻味的大海。
雨果的儿子弗朗索瓦·维克多曾这样问父亲:“你打算怎样度过流亡生活?”雨果回答:“观望海洋。”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中,雨果与大海为伴。这些壮观的大海图景正是雨果在流亡生涯中观察海洋的结果。
尽管雨果逝世距今已有117周年,但他的名字在全世界人民心中,仍在熠熠闪光。
童年与海初结缘
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东部的贝桑松,命运注定他与大海有缘。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是一个精悍且热情奔放的男子汉。而他的母亲却信奉旧教,拥护王室。她娴静温和,素喜恬静的田园生活。因政治立场的截然不同,加之感情不合,雨果的父母长期两地分居。雨果尚在襁褓之中,就离母随父住在法国东南地中海的科西嘉岛,后又移居意大利第勒尼安海中的厄尔巴岛。大海的阵阵涛声伴随着小雨果长大。
数年后,雨果的父亲晋升为西班牙军队的将军,并册封为西冈扎伯爵,成为西班牙显贵。童年的雨果来到西班牙,被那明媚的海滨风光所陶醉。宝石般熠熠闪光的枫塔拉比亚海湾时时激荡着小雨果的稚嫩童心。正如莱奥波德·马比浴在《维克多·雨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雨果一生的思想完全被最初所获得的印象左右了……”不久,雨果的母亲带着雨果及他的一个哥哥离开他的将军父亲,去法国开始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她经常打发爱子去阅览室为她挑选书籍,小雨果也因此拜读了卢梭、雷斯蒂福、狄德罗、伏尔泰和德·拉·布列塔尼等人的著作。特别是《科克船长旅行记》这本读物,引起了雨果极大的兴趣。尽管父母长期不和的阴云笼罩在小雨果的心灵上,他的童年岁月仍然是美好的。意大利明媚的海滨风光,西班牙枫塔拉比亚海湾的层层波浪和英国科克船长的航海生活等等,无一不给小雨果带来童年的欢乐和激励他写海的志向。
望海阁中得灵感
青年时代的雨果深受母亲的影响,同情保皇党,因而他初期创作的诗篇大多具有保守倾向。1824年,查理第十上台后,自由主义思潮日趋高涨,雨果的政治立场开始转变,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他的诗歌也开始歌颂拿破仑。1848年,雨果在总统选举中投了路易·波拿巴的票。但路易一心想恢复帝制,雨果又站在共和党的立场上激烈地反对。1851年,路易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雨果被迫流亡国外。
雨果先流亡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并在那儿愤慨地写出了一本抨击路易·波拿巴大逆不道的小册子——《小拿破仑》。这给尚留在法国的雨果一家及其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雨果决定举家迁离故国。他选中了大西洋中的英属小岛——泽西岛,流亡生活终于使他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雨果在海边租了一幢独门独户的小别墅,自题雅号“望海阁”。泽西岛是一座美丽的天然海上公园。岛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海中波光潋滟。岛上翠绿的世界与岛边湛蓝的海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不禁激起了雨果感情的层层波澜。
雨果成天倚岩而立,对着浩瀚的大海发问。大海的波澜与雨果脑海的波浪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雨果心潮起伏,一篇篇充满讽刺和诅咒的诗篇《土伦》、《诺克斯》、《赎罪》、《良心》、《基督教初次接触坟墓》等犹如排山倒海的巨浪奔涌而出,汇成了《惩罚集》这本诗集。它充满了革命的气势,宛如大海奔腾不息,一泻千里,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独裁统治者拿破仑第三。它以锐不可挡的力量传人了法国,引起了法国人民的强烈反响。
大海给予远离祖国的雨果以无限的抚慰。他自由自在地生活,精力充沛地写作。在“望海阁”里,他又写出了诗集《新惩罚集》、《沉思集》第二卷,在这一卷中有他写给爱女的法国抒情诗的佳作《波加·麦》。尔后他又创作了中篇小说《死囚末日记》。“望海阁”就像出书的工厂,雨果一家在这里作诗撰文。雨果的夫人准备动笔撰写一部较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雨果夫人见证录》,而雨果的儿子弗朗索瓦·维克多则写出一部小说《泽西岛上的一个故事》。可以说“望海阁”给了雨果及其家人无限的创作灵感。但由于英国与法国关系密切,雨果一家在此照样受到威胁,因而他们不得不离开美丽的泽西岛。
情系大海意在岛
雨果举家落足在盖纳西岛。这是一座面积很小的孤悬小岛,四边陡峭,犹如汪洋中的一座岩礁,因此无论站在小岛的何处,都能俯视脚下的大海。这么优美的环境令雨果欣喜若狂,盖纳西岛在他眼中简直是一帧令人心旷神怡的图画。雨果一家在三面临海的悬崖绝顶处租了一座房子。雨果常常伫立悬崖顶上,极目远眺。岛屿在波浪的抚慰下愈发显得可爱,海港的桅船在轻盈的波涛中向这位大文豪频频招手致意。夜晚,皓月在深邃的海水中翩翩起舞。在这如诗若画似仙境一般的盖纳西岛上,《沉思集》终于诞生了。在刊印这本诗集时,雨果执意要把海的特色——蓝色作为《沉思集》封面底色,还得上光。按照雨果的话说:“锃亮的蓝色封面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大海。”诗集里所收编的诗篇也如同大海一般五光十色,再现了诗人“海上梦游的历程”。《沉思集》一经出版,就以无穷的魅力被抢购一空,并给雨果带来了2万法郎的稿酬,于是,雨果在盖纳西岛买下了一栋房子,题名“上城别墅”。
大海之滨给雨果带来了极为舒畅的心情和强健的身体,使他的创作非常顺利,他有了在岛上永居之意。但他的女儿黛黛却忧心忡忡。她已年届26,却仍未找到情侣。为此,雨果夫人力劝丈夫换一个比较繁华或能开展社交活动的流亡地。然而,固执的雨果不愿离开大海,妻子和女儿只好再次作出让步。此后,雨果还特意修建了自己的房子,在顶楼造了一个俯瞰大海的瞭望台。雨果就在这小岛的最高点上观察大海,遥望本土法国海岸线。在这里,雨果伏案奋写,一部部杰作就诞生在这个瞭望台上,有诗集《历代传说》、《街头与林间之歌》;文艺批评专著《威廉·莎士比亚》;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直到1870年9月,法国共和国成立,对祖国有着深深眷恋的雨果才离开大海回到法国。然而,大海的魅力仍在召唤他的心,促使他经常回到盖纳西岛。他自称“我是海上的一个老游荡者”,而人们则尊称他为“海上老翁”。
千姿百态话大海
雨果在盖纳西岛上创作的三大杰作之一的《海上劳工》,是一部以大海为背景的小说,塑造了具有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主人公吉利亚特——他为了心爱的姑娘德玉西特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海上劳工》征服了法国人民,它的成功甚至超越《悲惨世界》。小说一出版,报纸、橱窗、墙壁到处都是维克多·雨果的名字。雨果在《海上劳工》序中写道:“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在《巴黎圣母院》里,作者控诉了第一种桎梏;在《悲惨世界》里,作者指出了第二种桎梏;在《海上劳工》里,作者阐述的是第三种桎梏。《海上劳工》的确是一部活生生的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写照。雨果集海洋知识之大成:海洋、岛屿、悬崖、礁石、迷雾、风暴、云墙、帆船、海员、海洋生物、怪物及异象等等。这些淋漓尽致的描写如出画师之手,使读者大有妙不可言之感。如果没有对大海的一往情深,没有数十年来的专心观察,没有对大海脾性那么的了如指掌,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的名著的。特别是雨果笔下所描写的大海,真可谓活灵活现:“海是一条龙,波浪是鳞片的大氅盖在了海上。”《海上劳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千姿百态的海之画。你看,平静的大海:“远望天边,无边的海水几乎不动,天边一片晴朗,金灿灿的太阳挂在湛蓝的苍穹上。”“天上没有一片云彩,海上没有一朵浪花。”“天穹的深蓝反映着海洋的深绿,青玉和翡翠的色彩在那里争奇斗艳。”
涨潮的大海:“空气和波浪平静得像在午睡,潮水不是挟着波涛涌起,而是膨胀起来,水面毫不动荡地上涨,大海涨潮的喃喃声,好像小孩子的呼吸那样细微。”
暴风雨中的大海:“一群波浪被猛烈地震碎,第二群又跟着涌来。”“一些有鳍有鳃没有听觉的精怪,野兽般地嚎叫着。这辽阔的骚乱有它的音阶,它惊人地增高起来,阵风、狂风、暴风、飓风、暴风雨、旋风、水龙卷,这是风的竖琴上的七条弦,大海的七个音阶。”“阵阵闪电,凶猛的狂涛被照得雪亮,像是一个庞大的玻璃滚筒,没有泡沫,青绿色,横扫整个海面。”
风暴消逝后的大海:“大海狂怒之后,破碎的云雾在天空中混乱地飞过。最后的一阵雨过后,这些夹着雷电的黑团像一群可怕的大车那样全开走了。”“一阵阵长长的却渐渐减弱的喧嚷声音,告诉人们风暴过去了。海面上重又微波荡漾,极目一平如镜。”
这就是雨果笔下耐人寻味的大海。
雨果的儿子弗朗索瓦·维克多曾这样问父亲:“你打算怎样度过流亡生活?”雨果回答:“观望海洋。”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中,雨果与大海为伴。这些壮观的大海图景正是雨果在流亡生涯中观察海洋的结果。
尽管雨果逝世距今已有117周年,但他的名字在全世界人民心中,仍在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