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叶茂瓜果香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712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13日,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唱法金奖获得者、女中音歌唱家郝苗搭档戴玉强、魏松、丁毅三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为观众带来了《我们在一起——郝苗和她的朋友们亚运城之夜音乐会》。时隔11年,在经历了斩获金钟奖美声金奖、赴德学习并获得声乐表演博士、归国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这一系列的转变后,重回广州的郝苗,再一次带给观众们惊喜与感动。正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所评价的那般:“郝苗,确实是一棵好苗……尽管郝苗前十年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很少登台,但是好在女中音的艺术生命相对比较长。”
  从2000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求学,到如今以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身份参与教学和演出,从未停下脚步的郝苗,在不断磨炼自己歌唱艺术的同时,还能跨越一个又一个的专业障碍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一、“春种一粒粟”
  从小,唱歌就是郝苗最有兴趣的游戏,那时候的她总愿意将扫把当做麦克风,想象着自己在舞台上歌唱。11岁时郝苗凭借一首流行歌曲《我曾用心爱着你》夺得吉林省声乐大赛的第一名,作为参赛年龄最小的选手,这样优秀的成绩给予她很大的鼓励。这次获奖的经历让她认识到自己的特长与能力,从而报考了吉林省戏曲学校。在她考试过程中曾被老师们认为适合美声声种的演唱发展,但由于该校以培养戏曲人才为目标,因此,郝苗还是以戏曲专业被入取。
  临近毕业,中国戏曲学院曲剧专业在吉林省设立考点,郝苗又顺利通过了吉林省的考试,进而在北京进行的曲剧定向演员最终选拔中被录取。她的表现在考试过程中给考官们留下深刻印象,优秀的嗓音条件与深情真挚的表演,赢得了考官们的喜爱与肯定。但同时基于她自身的声音条件,考官们给了郝苗去尝试报考专业音乐学院的建议,从这一刻起郝苗开始重新思索自己专业的发展方向。
  曾经在吉林省声乐考级中见过并听过郝苗演唱的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张珂瑶老师,成为帮助她叩开美声演唱之门的引路人,开启她与中国音乐学院赵静老师的专业学习之路。“记得第一次与赵老师见面,我背着一个又大又重的书包,跟着我的父母一起去见赵老师。当时老师特别亲切的对我说:‘你要喜欢的话,就跟着我学一学试一试’。”也许是同为东北人的缘故,也许是赵老师亲切的态度,短暂的一次见面就让郝苗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后来与赵老师学习的日子里,郝苗都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与进步,老师对于声音的把控、情感的表达、作品的诠释等方面做出的要求,她都能很快地领会并准确地表现出来。经过近5个月的学习,郝苗参加了中国音乐学院美声专业的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由此踏上美声专业的学习之路。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
  在中国音乐学院本科的五年学习中,赵老师对于郝苗生活上的关心与专业上的付出,时至今日依旧让她充满感恩之情。当时赵老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为了在专业上能够更好地帮助与指导郝苗,查找并聆听了大量的唱片,通过对不同国籍歌唱家的演唱风格、不同国家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相同声乐作品不同歌唱家的诠释风格等多方面的研究,逐步地、有目的性的巩固与提升郝苗的专业技巧,同时,也渐渐明晰了郝苗在专业声种上的发展定位。
  22岁那一年,郝苗参加了第十届德国“新声音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的比赛,夺得中国赛区的第一名,并以这一身份赴德参加世界范围内的角逐,斩获第六名。这一成绩填补了中国选手在这项比赛中的空白,同时也创造出中国选手在这项比赛中的最好成绩。而此次的德国之行,也成为郝苗与金铁霖老师相识的机缘。当时,赴德访问的金铁霖老师从中国驻德大使馆的官员口中得知郝苗的获奖,内心深感欣慰与骄傲,并在回国后持续关注着郝苗的发展。
  “新声音国际声乐比赛”的获奖,引起国际舞台对郝苗的关注。2003年,受德国著名指挥家G.库恩的邀请,郝苗参加了德国纪念终身成就音乐家节,演出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和威尔第《游吟诗人》两部歌剧。指挥家G·库恩非常满意于她的表演,并称赞道:“我一直在寻找一位既懂歌唱、又会表演的艺术家,今天我终于在中国找到了,她就是郝苗”。2004年,她受文化部与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邀请,参加第五届中欧文化节,她真挚的演唱被称为“最迷人最有潜质的声音”。同一年,她又被文化部选派参加法国举办的第四十五届“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并获得第四名,之后受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评委邀请,参加在西班牙举行的“毕尔巴鄂國际声乐比赛”和在德国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声乐大师班的学习、演出。常任国际声乐大赛评委会主席的Jean-Luc Moudenc曾激动地感叹:“我的心早已被你那上帝吻过的声音带走,这简直是一次属于灵魂的美妙旅行,请让我由衷地谢谢你!”
  丰富的演出经历与国际大赛的优异表现,使郝苗获得学校推荐参加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但此次参赛只摘取铜奖,谈及这一次的金钟经历,郝苗遗憾地说道:“这一次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于曲目的选择、声音的把控以及艺术的表现力都没有定力,只是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好大喜功上,即:作品选择要多么大、多么辉煌、多么炫技”,她也笑称自己当年是犯了年轻人们最喜爱的炫技毛病。
  赵静老师根据郝苗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而采用的针对性训练,使得这个20岁刚出头的小姑娘,就能在国际的舞台上给世界的观众和业内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本科毕业的郝苗被保送就读研究生,导师正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金铁霖老师。2006年,德国纽伦堡国立艺术学院院长、著名歌唱家西格弗里德·耶路撒冷(Siegfried·Jerusalem)教授发出邀请,郝苗经由文化部选派到该院攻读硕士学位。由此开启她的留学生涯。
  三、“千枝攒万叶”
  留学的生活,总是伴随着辛苦与收获。为了节省时间,郝苗经常将饭菜一起放进锅里焖煮,这样一次性就能够解决几天的吃饭问题,使得她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在专业的学习上。而她的努力也换来老师们的认可,在一年后她的个人独唱音乐会上,全体教授一致为她打出1分的满分成绩,顺利的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并被推举继续攻读声乐表演博士学位。   在德期间,郝苗一方面在学业上认真努力,吸收更多的养分丰富自己,另一方面在艺术实践上积极主动,创造更多机会历练自己。在德国举办的《瓦格纳拜罗伊特国际歌剧声乐比赛》和由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内莉泽 ? 腾贝格尔创办的第五届《国际歌剧声乐比赛》中,郝苗都获得第一名;再次参加第六届中国金钟奖角逐的她,也斩获金奖,回忆再次参赛她说道:“第二次参赛就不一样了,心里开始有压力了,这时候我意识到演绎歌曲一定要丝丝入扣打動人心,最重要的是要选择自己能够驾驭同时又适合自己嗓音音色和性格特点的作品。我的得奖秘诀就是歌不需要大,但要适合自己,最重要的是唱出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本科的学习为郝苗打下了扎实的演唱功底,培养了她诠释不同曲风的表现能力。德国的学习,则是进一步提高了她的专业素养与把控能力,伴随着生活、学习等大环境的熏陶,郝苗对于德语的运用、表达及理解能力也更为深入。同时,在纽伦堡歌剧艺术中心的演出和不同歌唱家们的个人音乐会,都让她接触到了更为多元化的德奥艺术类音乐作品。如果说本科的学习让她知道了什么是美声,那么德国的学习让她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声乐艺术和由这种艺术带给人们的珍品(作品)。
  回忆攻读声乐表演博士学位时期的学习生活,郝苗不无感慨的说到:每天查阅各种版本的乐谱资料,对比不同时期大师们演绎作品的音像,当遇到他们对某些作品的诠释方法各异,甚至听到、看到大师间所出现的一些大相径庭的表达方式时,心中产生的犹豫、困惑会在梦中彷徨。也正是有着这样深入研究的学习经历,才使得站在今天舞台上的郝苗,对她所演唱的作品发挥的如此周到,并能以其深厚的演唱功底和原滋原味的风格表达,来触动听者的心底。
  在中国的一些乡村中,最富有诗意的季节就是播种秧苗,特别是在江浙一带的人们一边劳作,一边唱着那些祖辈们传下来的歌谣,并充满着泥土芳香。当歌声唱响时,你一句我一句,你一个调她一个调,由此构成了一曲播种时节的微复调歌声。这一年一度的季节歌谣,从古至今都不是单纯的唱歌,而是融入到了一个民族的风俗和不可或缺的文化。从中也能参悟出宇宙生命的一种循环。如此说来,从郝苗的成长中同样可以看到她如同这播种季节的选苗、扯苗、栽苗一样,水田是她的心田,秧苗是她的心苗,她必须要让自己沉下来才可能生长得更快、更好。
  四、“千树万树梨花开”
  2008年完成德国声乐博士学位的郝苗,受母校中国音乐学院的邀请归国任教,并以全新的专业面貌为母校培养声乐人才。与赵静老师学习多年的所见、所思、所感,在德国留学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多次参加国际歌唱比赛的经历与感受等方面,都将成为郝苗的教学指南。面对自己的学生,他们的能力与心理加之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化,让郝苗思考着如何将自己的经验以适合于他们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同时通过这些学生的专业进度和反馈,也时常让郝苗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对自己教学方法、模式等方面的一种回顾、思考或推敲。教学反思的概念最早来自美国学者唐纳德·A·斯冈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斯冈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也是对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
  教学反思观点的问世,得到了世界范围内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并对教学起着积极作用。这在我国较早问世的《论语》中也有关于反思的观点,更确切地说是反省。意在强调通过反思来促进个人的进取。如:《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这可能与郝苗在国外的学习经历有关,所以在遇到教学上的具体问题时,她会比照个人的学习过程来回顾自己所经历的一些解决问题的环节、细节。正因为此,她的教学理念不是仅凭教学计划或教案,而是要在教案以外给予学生们更多的信息。比如,她要求自己的专业学生可以广泛接触不同风格的作品,支持学生们坚持发展自己的个性风格。对于这一点郝苗说:放手不等于放松,要鼓励学生们在不同的海域中自己学会游泳,甚至冲浪,只有这样的学生,才可能在未来专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进而形成真正属于学生们自己喜欢的演唱风格。同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能迫使我个人去不间断的学习、研究,而不是仅凭借着自己以往的经验去教课。郝苗通过自己的教学反思,也对教学相长这一古训有了切身的体会。
  不仅如此,郝苗认为在声乐赛事方面,现在的时代提供了更多的平台让学子们去表现、实践,但正是由于机会的增多,反而使得现在的学生对于参加比赛等方面的实践看得简单,似乎没有郝苗当年面对这类事情的严肃心态,也没有认识到通过比赛来积累、提高自己的专业高度。因此,郝苗在教学中会强调“演员”的概念,她希望她的学生从进入专业学校开始,就要将自己看作是一名舞台上的表演者,把每一次的上课都看做是一次登台,老师就是台下的观众。与此同时,郝苗又是一位歌剧演员,并在不同歌剧、不同角色中向观众展示着她在歌声艺术上的多样化表现。而这时的郝苗希望以自己在舞台上的所有表现,成为自己学生的临摹对象,并能以其令人信服的专业水平和示范作用,来促进学生们在专业上的进步与追求。
  在回国教学的十年间,郝苗不仅参与了国外多部歌剧的演出,同时也作为主要演员参与到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兰花花》中。随着中国歌剧领域的逐渐发展以及郝苗亲身参与到歌剧中的排演,对于中国的声乐作品,郝苗也有了更多的体会。如何展现出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语言美,以及如何将美声的演唱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在中国作品中来,都是需要今天的中国歌剧人们引起注重和有待更新的二个环节。这是因为,中国语言有着自己的发音规则、韵味与含义,如何将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应用于中国声乐作品中,进而将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语言美,也能与音乐一起形成如歌如诉般的作品效果,这不仅在听觉上适应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就是在感性上也能与聆听者达成共鸣。如今,郝苗将中国的原创声乐作品和原创歌剧中的唱段,纳入到自己的教学规划中,她自己也尝试改编中国的传统民歌、通俗歌曲等不同类型的中国作品,试图在实践与教学中对中国作品进行属于自己的探索。   女中音声种在亚洲是较为稀少的,像中国的关牧村、德德玛、降央卓玛等歌唱家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女中音歌唱家。女中音的音色低沉、浑朴、婉转,她们的歌声仿佛如吟唱般的丝丝入扣,给人以真挚、热切的视听感受。但由于女中音在风格定位上不易把握,因此想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女中音歌唱家是很难的。从郝苗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在嗓音条件上她占有先天的优势,但对于自己的定位,也是在与赵静老师不断的摸索、尝试、改变中,最终确定了女中音的专业方向。赴德留学期间,德国浓厚的艺术氛围感染着她,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背后的音乐文化影响着她,在不断提高自身声乐艺术修养、演唱技巧、作品理解力等能力的同时,在她参演瓦格纳、威尔第等音乐家的歌剧作品中,也挖掘出了她身上更多的专业艺术潜能,这也是她被赞誉为“最具声音魅力、最有艺术潜智的青年戏剧女中音歌唱家”的根本缘由。
  郝苗在归国后的教学实践与参与歌剧创作,一方面使她感受到国内音乐界对于原创歌剧创作的重视,并积累着在中国原创歌剧中演出实践的经验;另一方面她也开始思考关于中国声乐作品风格定位的问题,即:随着教学的逐步展开和多次担任世界级歌唱比赛的评委,让她开始思考如何“洋为中用”、如何把中国的歌声带到世界的舞台,而她自己也开始在教学与表演中进行着具有针对性的探索。所以,從郝苗最初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到留德参演多部歌剧获得的好评,再到如今归国教学与舞台实践中的双轨并行中,如今的郝苗已经从一株幼苗成长为一颗根深叶茂的大树,且能在声乐艺术上形成独属于她自己演唱风格的女中音歌唱家。
  在广袤的森林中,时常可以看到几株绿绿、嫩嫩的树苗在生长,作为所有教过郝苗的专业老师,无论是国内的、国外的,都对郝苗如同对待森林中的树苗一样,给予阳光、土壤、汁液,并使得这棵树苗的树根粗壮,叶子能连成碧绿的一片,最终成长为挺拔,高大的树。在此回望郝苗的一步步脚印,一次次的离开与归来,我们看到了她的茁壮成长和华丽转身。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曾说:“平凡而卓越,才是艺术的根本方向”,郝苗的成长正印证了这句话。喜爱唱歌意外获奖的她,师生努力认真向前的她,出国成长把握机会的她,重回母校承担责任的她,让郝苗从一个平凡的吉林小姑娘,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了如此骄人的业绩。正如歌唱家戴玉强所言“郝苗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郝苗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她歌声事业上的辉煌和她在中国歌剧领域中的奔突动力,更让我们期待的是未来中国声乐的发展中,有更多像郝苗一样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空的耀眼星光。
  参考文献:
  1.伦兵:《金钟奖金奖得主郝苗:中国歌唱家要先唱好中国歌》,北青网《北京青年报》,2017年12月5日。
  2.记者:《她的歌声萦回在欧亚大地——青年女中音歌唱家郝苗记事》,《歌曲》2008年第2期。
  3.温璐、吴亚雄:《戴玉强赞弟子:“郝苗是棵好苗”》,2018年1月15日,人民网文化频道。
  倪笑茹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文献室
其他文献
罗伯特·舒曼(Robertshumann,1810-1856)十九世纪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他不算长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钢琴、管弦和声乐作品。而他的声乐作品将古典的结构与浪漫的情趣融为一体,既富有活力,又极善抒情。特别是他的声乐套曲创作,更是为我们当今音乐宝库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艺术财富。  百多年来,分析研究舒曼艺术歌曲的学者遍及全球各地,但从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角度去研究舒曼艺术歌曲还比较少见,特别
期刊
鲍里斯·季先科和叶甫根尼·伊尔沙伊在20与21世纪之交圣彼得堡的钢琴音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位作曲家并非同代,在很多美学问题上所持的观点也有原则性差异,但均对奏鸣曲、变奏套曲等大型钢琴音乐体裁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季先科的钢琴奏鸣曲  季先科1939年出生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1962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在校师从萨尔马诺夫、沃洛希诺夫、叶夫拉霍夫学习作曲,1965年在肖斯塔科维
期刊
一张恬静优美的照片把我们带回到电影《哈利·波特与密室》的魔法世界。这是哈利·波特乘坐霍格沃茨(Hogwarts)快车穿过西部高地飞越高架桥前往魔法学校时的场景,该景取自坐落在苏格兰高地的格伦芬南(Glenfinnan)小镇。这部经典影片的无数场景都取自英国,英格兰岛、苏格兰高地的魔幻森林、神秘古堡都成为无数“哈迷”向往的地方。同是好莱坞大片的《勇敢的心》中体现的则是苏格兰的粗犷与孤寂。  苏格兰位
期刊
揣摩一位学者的思想是不易的。面对宋瑾教授,我的这种不易来自于两个方面:老师如高山,作为学生,我还不能完全领悟目前他的全部思想;宋瑾教授正值学术“盛年”,理论探索之路还在不断拓展,其思想的深度和远瞻性,我是难以窥探究竟的。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对其思想进行分析与评价都是我力所不及的,能做的只是把他目前已成型的学术思想进行一下梳理。若能针对个别文献进行解读,也主要归因于他对我思想的开悟。  宋瑾教授以音
期刊
“东北扬琴”是一个地区性扬琴艺术特色的概念,也可以映透出一个团队精神的概念。对青少年人来说,通过艺术节活动,会使今天的扬琴学习者,存明天,以文化的武器、艺术的思维、精湛的技艺,开启美好的人生;对于专业工作者来说,通过艺术节活动,会使更多喜爱扬琴的青少年走进我们的队伍,成为扬琴演奏艺术事业奋斗征程中的骨干精英;做组织者,通过艺术节活动,带给我们东北扬琴人更多的思考:东北扬琴艺术的出路与方向在哪?如何
期刊
多年来,有一位老师的文章自始至终地影响着我、引领着我、启迪着我,每一次阅读他的文章总会被其创造性的独到见解与先进的思想理念所折服,被他创造性的精准评述与渊博的专业知识所震撼,被他创造性的隽永语言与变化的时尚词汇所拍案叫绝,始终葆有一种“初恋”或“热恋”、美味或绝味的饱满的获得感,“润物细无声”地逐步提升我的欣赏段位。按理说,长时间读一个人的作品极易“审美疲劳”,加上如今阅读便捷,每天各类“雄文”大
期刊
“每一位艺术家,他必须要坚守一些东西,同时又必须不断寻求‘突破’。每一位创作者都会用一生时间在‘坚守-突破’这四个字中苦苦挣扎与求索。”  ——秦文琛  2019年4月26日9点,秦文琛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贵宾室做了一场题为“坚守-突破——解析《众神之光》等近期管弦乐作品”的学术讲座,重点讲解了《云川》(2017)、《大地音诗》(2018)、《众神之光》(2018)三部管弦乐作品的创作经历及作品所要
期刊
2016年6月1日晚,五位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专场音乐会,她(他)们均是2015年第10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获奖选手,在本次“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中,她(他)们用表演向沈阳观众展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风采。  本次音乐会的五位“主力选手”分别是:获得2015年第10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银奖的柳鸣,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同样在“金钟奖”比赛
期刊
在齐鲁大地中部的淄博、济南等地,流传着一个曲调优美明快、语言活泼风趣,人称“北方越剧”的地方剧种——五音戏。五音戏起源于山东章丘、历城一带,与柳琴腔、茂腔、柳腔都有着渊源关系。其实,五音戏被称为“五音戏”,是自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在此之前,它在民间被称为“肘鼓子戏”“周姑子戏”,被艺人们自称“五人班”(初期五音戏的表演由五人组成,一人司打击乐器,四人演唱,因此称为“五人班…‘五人戏”)。19
期刊
古诗词歌曲演唱是声乐艺术中非常特别的领域,它除了需要演唱基本技艺外,还要具有诠释古典文学的艺术修养,具备儒家“中和”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善美”境界,尤其要有“乐由心生”“隐于内而发于外”的内韵美、含蓄美。现行古诗词歌曲中有不同种类的作品,一是古代留存的词调歌曲,如《阳关三叠》《扬州慢》等,它们是古代文人音乐的杰出代表;二是古代戏曲选段及曲艺的遗存曲,如《板桥道情》《游园》等;三是依据古诗词而新作的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