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粳稻米产业大会首届全国高端食味大米峰会圆满闭幕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foc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 字
  9795
  截至3月18日15时,上海市相关水域内新打捞起漂浮死猪335具。根据官方公开数据统计,目前打捞死猪数量已达9795具。全部做无害化处理。相关水厂进水原水和出厂水中加测的6种病毒及5种细菌均为阴性,水质稳定。
  80万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数据,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为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同比增长121%;2010年增长至48万吨,增长55%;2011年则达到98万吨高位;去年1-8月,我国已进口乳制品超80万吨,同比增长28.4%。
  98%
  民政部副部长姜力表示,我国农村有58.9万个村委会,其中98%以上实行直接选举,大部分省份到目前已开展了8到9轮的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平均参选率达到了95%以上。最近一届的村委会选举2011年开始,到今年结束,全国将有6亿农民参加直接选举。
  53.7%
  中国耕地总面积18.26亿亩,其中中低产田13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耕地质量下滑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土壤酸化程度加剧。目前,中国近40%的耕地(7.3亿亩)土壤处于pH6.5以下,12.4%(2.26亿亩)的土壤处于pH5.5以下;1.3%(2285万亩)的土壤处于pH4.5以下。
  63%
  抽样调查表明,我国留守的务农农民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女性超过6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近83%。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3亿人,并且以每年900万人-1000万人的速度增长,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443
  广东省万头以上猪场达443家,居全国第一,产值一亿元以上的畜牧类企业有190家。2012年全省肉类产量443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出栏生猪3736.17万头,居全国第六;家禽出栏量11.31亿只,居全国第二;1196家饲料企业的总产量达2380万吨,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在近日召开的广东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广东畜牧业亮家底。
  本刊讯 (记者 曾诗淇) 2013年3月6日—7日,第十二届全国粳稻米产业大会、首届全国高端食味大米峰会在长春召开。大会由全国粳稻米产业联盟、全国高端食味米开发联盟、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农特网、吉林省农特产品加工协会联合主办。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大米市场供求相对稳定,但受国际粮价上涨影响,行情逐年攀升,稻米供求一直呈现“紧平衡”态势。随着消费者对食味好、营养高、绿色有机粳米的需求不断增加,粳米市场不断扩大。当前产业格局是跨国公司、国有央企、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多元并存,中小型大米经销商、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仍是产业主体,大米企业仍有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但种植与加工成本上升、品牌整合度低、包装好米质差、相同品牌不同食味等问题仍很突出。
  全国粳稻米产业大会2002年创办,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大会提供产业峰会、互动座谈、产品展洽、产品评选、参观考察五位一体的会议内容,已成为全国品牌影响力最大的粳稻米专业交流平台。
  近年来,日本、泰国优质大米纷纷进入我国,大米市场需求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食味型转变,高端大米消费市场已经形成,急需搭建业内企业推介产品、共享信息、合作发展的交流平台。为此,2013年首届全国高端食味大米峰会应运而生。
  本届大会参会主体为全国大米经销商、采购商、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场、粮库、粮机与包装物企业、育种单位与种子经销商、设备代理商、全国产销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期货交易机构、农业投资机构、科研单位与大专院校、食品与农产品加工园区等领导、专家、企业家。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粳稻米产业发展论坛,高端食味大米加工营销峰会,稻米企业家、专家互动座谈会,大米产品及室外大米粮机设备展洽订货会等系列活动。
其他文献
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红薯产业的良种繁育、种植推广、精深加工、鲜薯窖存、市场销售以及出口创汇等,是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河南省高成长型民营企业。近日,记者有机会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晁立志,他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特色产品及发展情况。  无公害种植基地保证质量  晁立志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为纯红薯淀粉、粉条和紫薯饮料以及红薯类休闲食品。公司创建于1
期刊
初夏时节,当你踏足河南叶县田庄乡半坡常村,目光所及处,绿油油的麦田可能已不是主角,那些联排成片的塑料大棚,反而会勾起你探访的欲望。  这个仅有1100多口人的小村庄,4年前大部分村民还是靠种植小麦、玉米为生,每亩地年均产值1000多元,如今,大棚蔬菜种植早已替代了传统操作,亩产效益超过1万元。其中由村党支部书记王福生牵头创办的叶县福旺蔬菜大棚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盘活本村560余亩农田,分
期刊
“粮食安全和农民富裕是我多年的梦想。粮食安全要靠责任与担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通过交易中心这个信息化平台,以贸易方式转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转促转,以变求变,让粮食装满老百姓的‘米袋子’,让种粮鼓起农民的‘钱袋子’。这样做,不仅国家粮食安全可保,而且农民可富,‘三农’问题可解!”  说话间,刘有文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近在眼前的“中国梦”。  这一切,源自他对中国农民和中国粮食产
期刊
“流转20亩土地,两台农机,一台运输车,5名家庭成员,以农家肥种植有机蔬菜。”这就是位于重庆万州区长岭镇凉水村7组的家庭农场。 2012年3月,在广东打工的张泽城与爱人回乡创业,在村里流转了20亩土地,购买了农机,与父母兄弟一起种植有机蔬菜。依照万州区发展微型企业和家庭农场的相关条件,今年2月21日,张泽城获准注册“重庆市万州区张泽城有机蔬菜农场”微企营业执照,成为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微企家庭农场
期刊
农民摆脱土地束缚,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农机驰骋助推农作物增效,增效的产量又助力农村经济腾飞,而作为拥有主导权的农民,告别曾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融入到二、三产业中去,催生了“农业工人”兴起,“转”出了幸福新生活。嫩江县长福镇的农民,就是这样一群敢于尝“第一个螃蟹”的趟路人,他们组建合作社之路犹如水中投石般激活农业经济“一池春水”。  在备春耕时节,笔者先后来到这个镇的爱国村、中合村,两个村合作
期刊
60岁的李虎春是吉林省珲春市板石镇孟岭村朝鲜族农民,2005年前,他经营的果园以延边苹果梨为主,年收入10万元左右。 2004年底,李虎春在果农杂志上了解到,种植富硒苹果可能走上致富路,“经多方打听后,我们一家研究了很久,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李虎春说。来年春天,李虎春一家以土地流转方式包下村里闲置的20亩土地,一年下来,果园给全家带来了近20万元纯收入。李虎春负责富硒苹果种植的技术环节,爱人南顺善
期刊
今年53岁的洪有女,为支援新安江水库建设,1969年跟随父母从浙江淳安移民来到江西德安县吴山村。1982年以来,她和丈夫靠15棵桃树起家,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展到种有早熟梨、枇杷、柿子、杨梅等的果园300余亩。 洪有女致富不忘乡亲,她不仅大量推广自己的优良种苗,还无偿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先后荣获全国“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和江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期刊
2012年初,广西钦州市平吉镇垭塘村农民依法、自愿、有偿地流转承包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合建家庭农场,大规模改造小而散的“撂荒地”。经过1年多的发展,现已建成800亩集肉牛香鸭养殖、沼气抽灌喷、蔬菜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立体种养新模式家庭农场,养殖种牛、肉牛70头,香鸭年出栏12万多羽。其中,72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产品未出钦州市便被抢购一空,仅此一项,家庭农场成员每户年均收入便超过3万元
期刊
谚语说,人勤春来早。年味儿还没散尽,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家庭农场主柳学友就迎来了自己的春耕时节,喷药、浇水、施肥,带领着工人们忙碌得井然有序。柳学友伸开五根手指头,十分自信地说,今年要净赚500万元。  一个种地的靠什么年收入500万元?答案首先是厚厚一摞土地承包合同书。柳学友手中流转有16000亩土地,占息县全县耕地的百分之一,号称“河南粮王”。农历正月十六,别人忙着收发元宵节祝福,他却收到主管农业
期刊
4年前,他顶着压力,将工作近10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到种植绿色蔬菜的筹划中。4年来,他用行动赢得亲朋好友的认同。如今,他说自己的下一个梦想就是带动当地农民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水果产业,为百姓建立“绿色厨房”。  他,就是福建省将乐县黄潭镇将溪村的揭炳辉,今年33岁,当地群众称他为“新型农民”。  对土地有天然情结  青瓜、空心菜、辣椒、番茄……揭炳辉的大棚蔬菜基地里的品种真不少。工人们有的采摘西红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