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ywhere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作为学生教育、成长成才的见证者、参与者、引导者,其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养成。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习惯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的关注,而教师的课堂评价则是推动学生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课堂评价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方式、类型和时机,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纠正不好的习惯,进而塑造能够推动自身发展的良好习惯。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年龄特征,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课堂评价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堂评价;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有效途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养,而且受用终生。但是,学生的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够形成的,需要借助外因予以推动,这其中就包括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课堂评价作为课堂中学生表现的风向标,运用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灵活掌握课堂评价的技巧、时机、方式,就能达成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目的。
  一、目前小學语文不良习惯的表现
  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起点。小学生正处于习惯教育培养的初期,在实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主要包括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考习惯等。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不能对课程进行预习、复习等,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在行为习惯方面,少部分学生坐姿、写字握笔的姿势、听课时的状态等存在严重不足,如:坐着的时候弯腰塌背,或者直接趴在桌子上;写字时,由于握笔姿势不对导致字迹潦草,抄写时会出现错字、漏字的现象。在思考习惯方面,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独立思考,一遇到问题就会寻求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对问题蜻蜓点水、不求甚解,不能及时发现、总结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特别是为了完成作业,学生会更加依赖他人,不愿动笔,这样既不能检验学习成果,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此外,在自主学习习惯方面,有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遇到问题不主动去解决,教师教授哪些知识就学习哪些知识,甚至出现敷衍的状态。
  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阻碍学生语文学习能的形成,学生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学生未来发展设置了障碍。为此,要高度重视小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1.提升学习能力。习惯即是能力,是构成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科学学习、深入学习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面对新生事物时,良好的探究习惯、思考习惯能够激发学生开拓思路、创新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所处的阶段,学生自制力较弱,只有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内生动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3.发展综合素养。新课标中对语文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有具体的、明确的要求。今年两会中,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所说引发热议,“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同样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会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
  1.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就是其行为的准则、习惯的榜样,正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育有其特殊的“思政”引导性,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的思维、行为、言语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要从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从评价自身做起。
  目前,有少数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受自身文化、环境的影响,不重视自身的行为对学生的指引作用,按照传统的教学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或许能够短暂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成长设置了障碍,包括过多运用方言进行上课,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贯彻生本理念,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中没有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对不良习惯置之不理,这些都是从教师角度影响学生习惯养成的因素。
  为此,在课堂上,首先教师要提倡学生采用普通话,并用普通话进行授课、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养成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并注重用语的规范性。其次在板书时,教师的板书要有逻辑性,并且要一丝不苟、错落有序,将良好的书写习惯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作业时也能对内容书写标准、规范。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去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首先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包括理论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努力在各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教师要提高课堂评价的技能,善于观察,抓准时机。课堂评价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授课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要在教师引导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课堂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状态进行紧密结合,善于观察学生听课、学习的状态,抓准时机进行课堂评价,让学生及时得到鼓励,发扬长处、停止不良习惯“改邪归正”。比如,在进行《静夜思》这首古诗学习时,教师要把握课程的节奏,将古诗词转化为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增加课堂趣味性,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没有时间“神游”。当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很好表现时,教师就应该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刚才,同学们学习得都很认真,进步也很大,希望同学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具体到古诗词描绘的场景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尝试解读,“我相信你,你要尝试一下,肯定行的。”进而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尝试的习惯。   当然,课堂上小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教师不能直接去批评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抓住学生此时的心理重拾信心。比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时,发现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不足,教师就可以借助课堂教学的内容来进行分析、引导。“我们刚才学习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发扬的是什么精神呢?我们该不该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发扬这种精神呢?如果你们都能尊老爱幼,为他人着想,想想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呢?”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相处之道,还可以培养学生通过课程内容来指导生活的习惯,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3.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的方式,掌握技巧。课堂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落实生本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教师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丑小鸭为什么最后能够有个美好结局?《静夜思》中的李白为什么思乡却不能归乡呢?大雁往南飞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会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他们思考“深入一层”的意识和习惯。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分享的方式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勇于钻研,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
  针对学生独立思考与相互配合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在向学生明确传达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一件事情重要性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课堂小测来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他们完成作业的态度要及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要规范、谨慎。当然,独木不成林,在超越单个学生能力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此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若干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课题进行合作完成,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学习与集体是分不开的,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有所创新,进而推动问题解决,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四、结语
  评价作为强化行为的重要动因,在规范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各种习惯的培养,包括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系要逐步完善,并且不断适合并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燕怡.课堂评价机制和学习习惯的养成[J].进展,2019(01):26-27.
  [2]何鴻.丰富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读写算,2019(31):36.
  [3]史萍萍.多彩星级评价,促进习惯养成——低段语文学习习惯“星级”评价实践与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12):41.
  [4]宗燕.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式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华少年,2020(12):7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教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三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  ◆关键词:教读课、自读课、课外阅读、阅读体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教学方式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教读课,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法,达到相应的阅读教学目标。自读课,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让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强化阅读方法。课
期刊
◆摘 要:201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高职英语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影响着教育全局。本文旨在找出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存在问题,并在新文科大背景下探索解决对策,助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文科;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1引言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九全会为教育事
期刊
◆摘 要:高等数学是工科院校各个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培养造就高层次专门人才所需数学素质的基本课程。这门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奠定必要的數学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国各高等院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高等数学随之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到评价体系等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变化。在新教改模式下,高等数学的一些教学改革已经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目前仍在
期刊
◆摘 要:《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肖老师的本堂课以说明文篇章教学为准线,在此基础上拔高到了文学高度,层次丰富而颇具深度,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思路和课堂调控艺术两方面进行赏析。  ◆关键词:《苏州园林》;教学思路;调控艺术  《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大家之作必然蕴藉深远,有幸现场聆听肖培东老师的《苏州园林》,感触良多。倘以茶论,肖老师的课像一盏白茶,不似红茶犀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能够看到“师带徒”的现象,这种学徒制的出现,能够帮助相关专业的学生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较好的运用,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技能利用。但在目前中职语文的实践过程中,学徒制的方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这对于相关专业的人才发展十分不利,也不利于国家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学徒制的实践过程中,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严格的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策
期刊
◆摘 要: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某些内容过于简单或模糊,都会给译者的理解和翻译增加困难,译文若不能保持原文原有的风格和体裁,那么传达原文的意义则成为了翻译的首要目的。功能对等理论则能为翻译提供实际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汉译本进行分析,浅析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汉译本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汉译本研究  一、功能对等理论: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 
期刊
◆摘 要:良好的管理模式可以避免网络环境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侵蚀中学生的思想,并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更好地保障网课学习效益。对此,本文将针对初中英语网课教学,研究出初中英语网课课堂管理模式的实用方法,推动网课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网课;教学;课堂;管理  一、初中英语网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语网课教学在解决疫情期间上课问题的同时,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包括以下几
期刊
◆摘 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外教育家谱遍认为,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协助,沟通的技巧对形成教育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对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更是如此。老师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就要考虑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建立与学生家长的密切关系,以求达到双方的密切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领域违纪违法案件频发,而高校领域警示教育基础性工作却仍较为薄弱。探索高校警示教育常态化路径,是加强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增强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对高校警示教育常态化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当前推进高校警示教育常态化的4条基本原则和10种路径,以及具体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校;警示教育;常态化  一、高校警示教育常态
期刊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美学教育的载体,而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感受到美学,提升鉴赏美学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创造美。学校对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进行开发和利用,将美学教育工作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继承和深层次的创新。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校美育;教育实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分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