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全球当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各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开展了逆周期调节,我国在逆周期调节的基础上,还需要在经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创新,现阶段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还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增长。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该文的出台,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现代要素市场,特别是新型要素市场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全球各国开展了逆周期调节
在经济下滑,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下,各国都展开了逆周期调节,推出了力度空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我们看到美国4月份的银行信贷增速已经创出新高,在货币信贷恢复之后,需求也就回复了,截至今年3月份,美国基准利率水平下调了150BP美国基础货币比19年末已经增长了17%,今年有可能增幅超過20%。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美联储在今年3月先是重启了零利率,随后宣布重启量化宽松政策,不久又宣布了无限量的量化宽松。针对疫情,美国国会通过了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其中6037亿美元提供给个人,包括3000亿美元的现金补助,2600亿美元的失业保险,以及437亿美元的学生贷款等,同时提供5000亿美元的大企业信贷支持,3770亿美元的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给州和地方政府提供3398亿美元,给公共卫生和服务提供1795亿美元的支持。
日本政府在4月7日推出了总额达10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相当于GDP的20%。从1997年至今,日本的GDP基本上没有变化,但央行的总资产翻了10倍,从60万亿日元增至600万亿日元,日本央行购买了国债、企业债、房地产信托基金甚至股票。
我国1季度的广义货币M2达到208万亿,同比增长升至10.1%。根据中央政治局4月17日的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体现在央行今年2月和3月,分别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10BP、20BP,以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助力稳定内需。
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经济学家预计政府财政赤字可能从2.8%扩大到3.5%,新增一万亿赤字来支撑消费,同时预计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可能各增加一万亿,来支持基建投资和医药科技投资,2020年的实际财政赤字率或接近8%,大概3万亿赤字规模。政府用减税和补贴的方式,来刺激国内消费。比如重启了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新能源汽车补贴,可能下一步的家电消费补贴等。
二、逆周期调节之外,经济体制和机制更需市场化改革和创新
我国在经济下行周期和突发疫情情况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最终要靠改革和创新。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成功建立了商品和服务市场,现在应进一步改革生产要素市场,这是必然趋势,评价一个国家市场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包括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等九个方面。其中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五要素提出了具体改革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如何保经济增长已经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中央发布了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文件,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可谓意义重大。
经济增长可拆分为劳动力增长、资本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劳动力增长,我们已经丧失了劳动力红利,根据有关数据,我国上世纪80年代,人口总数为10亿,总人口增长率达到1.6%;1996年人口总数为12亿,总人口增长率为1.0%;2006年人口总数为13亿,总人口增长率为0.6%;2016年人口总数为14亿,总人口增长率下降为0.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我国人口总量在增长,但总人口增长率却在快速下滑。
对于资本增长,据统计资料,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资本存量为20万亿元,资本存量增长率为8%;1996年资本存量为70万亿元,资本存量增长率为13%;2006年160万亿元,资本存量增长率为10%;2012年资本存量为330万亿元,资本存量增长率为10%。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我国资本存量总额增长较快,但资本存量增长率却没有大幅度提高,维持在10%左右。
从劳动力增长的角度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刘易斯拐点出现。从资本增长的角度看,资本增长包含:人力资本、不动产资本、设备成本和厂房建造成本等内容的增长。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和经济处于下滑周期,再加上疫情影响,企业开工率不高,我国资本存量增长率有可能会加速下降。
要保经济增长,除了劳动力和资本以外,只有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劳动力和资本以外有利于改善生产效率的要素,包括重大技术变革、改革开放制度、组织的优化与兼并重组,提倡企业家精神等等,以此提升生产效率。
三、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我国经济长期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指出,2013年到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达到20.83%。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报告,2001年至2013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3%,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为22.25%。据有关机构测算,1982年至201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为21.5%。 传统要素投入,即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三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三要素投入的可持续性和投入产出效率都在递减。要保经济增长,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有效配置经济资源。
中国经济未来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的转型,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将成为突破点。在生产要素中,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中科学技术、改革开放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应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加快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要素价格市场化和要素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全等重要内容。
首先,改革开放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中美贸易摩擦和今年的疫情,有些人提出了逆全球化,很多人提出全球化到终点了吗?中国的全球供应链地位还能保住吗?等等问题。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动融入世界,全球化进程加速,二战结束后,在跨国企业推动下,全球一体化更进一步加速。从数据上看,全球进口额/全球GDP是一个衡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指标,在1842年是低点5.4%,1913年一战前为15.6%,从第一次经济大萧条到二战时,出现了逆全球化,1945年全球进口额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为3.7%,1946年该指标开始回升,到2008年达到顶峰,为26.3%,2009年至今该指标一直在下滑,2018年是23.1%,全球经济出现逆全球化趋势。
2008年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转折点。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2020年疫情的影响,加快了逆全球化的进程,逆全球化已经变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变量。
发达国家要实施民粹主义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引入技术、资本,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000年到2018年,金砖国家GDP占全球GDP之比从7.7%上升为23.1%,同期美国占比从30.5%下降为23.9%,欧盟占比从26.6%下降为21.9%。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保住全球供应链地位,是有一定难度的,下半年我国的出口订单可能会大幅度地减少。我们应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在稳定出口市场的同时,支持扩大商品和劳务的进口,扩大内需,增加出口转内销;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吸引境外投资者加大对制造业的证券投资;同时,推动东部地区向内陆地区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在2020年5月7日央行和外管局发布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明确并简化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的要求,取消了境外投资者额度的限制,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引导更多的外资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估计将吸引上千亿的境外资金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央行取消了QFII额度限制,方便了外资的流进和流出,加大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同时,我国A股先后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富时罗素国际指数和标普道琼斯指数三大国际指数体系,在A股纳入因子不断提升后,这些指数基金要被动配置A股。可以预见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将会不断出台,改革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止。
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發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融合发展、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核心内容。
同时,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具体指出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制定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等等。
建立在5G背景下的“新基建”。不同于传统的老基建,“新基建”是指与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新工程、新能源和用大数据平台去改造传统的工业项目、改造传统的交通项目、改造传统的城市基础项目等。
第三,提倡企业家精神。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具体指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加强要素价格管理和监督;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同时提出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具体提出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提升要素交易监管水平等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可以看到政府已经明确,必须从政策层面扩大市场空间,全面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释放社会资源潜力。
企业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种组织形态,建立在有限责任制和信托制基础之上,其本质是为人类探索一种有价值、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方式。企业最根本的使命是不断追求高效率的创新与创造,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只是重复性、规模性的生产,就不是企业。可以说企业的竞争力其实就是国家的竞争力。 只有政府把生产要素市场化,企业家才能高效地组织土地、劳动及资本等资源用于生产商品、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和开展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包括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和学习等精神。精神相对于意识,应该是对意识的价值抽象,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如何点燃企业家精神?培育和壮大企业家群体?政府要做哪些工作?
第一,明晰产权。生产要素市场化,就是明晰产权的一个过程,土地、劳动和资本产权确定,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企业家才能高效地组织资源进行生产活动。通过法律上确定产权,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利和企业知识产权,来改善营商环境、确保规则公平、稳定预期,让企业家对发展前景、社会大势有足够的信心。
此次《意见》提到了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等等,制度改革创新将进一步明确产权,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点燃,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今年的两会,将审议民法典草案,民法典草案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习总书记指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对抑制经济“脱实向虚”、扩大民间投资、防止资金外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产权,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市场经济的主角是企业,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家,要降低政府的“有形之手”,发挥市场的“无形之手”。减少政府部门行为的错位、越位、缺位和低效的行政审批。
此次《意见》强调了市场主体地位,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和直接干预,如土地市场上,让其他的供给主体平等进入市场;对所有要素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应该是市场竞争者根据商品的供求来形成价格,而不是政府定价,政府主要应该做好商品价格的监管和协调;政府应完善技术和数据交易的规则和服务,让技术和数据能自由流动,满足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形成以知识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
参考文献:
[1]《经济下行期发挥投资逆周期调节作用——2018年投资形势分析及2019年对策建议》刘宽斌;张涛;张卓群 科技促进发展 2018年11期
[2]《逆周期调节仍处爬坡期》 钟言,債券2019年02期
[3]《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理论与实践》高惺惟,理论视野2019年07期
[4]《从“现代货币理论”看逆周期调节》彭文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年会演讲2019年
[5]《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国有部门改革的经验证据》黄先海,金泽成,余林徽 经济研究 2017年12期
[6]《研发要素空间流动与区域协同创新效率》绍汉华,钟琪 软科学 2018年11期
[7]《中国区域结构转换的增长效应:要素流动与技术扩散》郭晗,任保平 经济问题探索 2017年12期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该文的出台,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现代要素市场,特别是新型要素市场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全球各国开展了逆周期调节
在经济下滑,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下,各国都展开了逆周期调节,推出了力度空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我们看到美国4月份的银行信贷增速已经创出新高,在货币信贷恢复之后,需求也就回复了,截至今年3月份,美国基准利率水平下调了150BP美国基础货币比19年末已经增长了17%,今年有可能增幅超過20%。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美联储在今年3月先是重启了零利率,随后宣布重启量化宽松政策,不久又宣布了无限量的量化宽松。针对疫情,美国国会通过了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其中6037亿美元提供给个人,包括3000亿美元的现金补助,2600亿美元的失业保险,以及437亿美元的学生贷款等,同时提供5000亿美元的大企业信贷支持,3770亿美元的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给州和地方政府提供3398亿美元,给公共卫生和服务提供1795亿美元的支持。
日本政府在4月7日推出了总额达10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相当于GDP的20%。从1997年至今,日本的GDP基本上没有变化,但央行的总资产翻了10倍,从60万亿日元增至600万亿日元,日本央行购买了国债、企业债、房地产信托基金甚至股票。
我国1季度的广义货币M2达到208万亿,同比增长升至10.1%。根据中央政治局4月17日的会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体现在央行今年2月和3月,分别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10BP、20BP,以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助力稳定内需。
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经济学家预计政府财政赤字可能从2.8%扩大到3.5%,新增一万亿赤字来支撑消费,同时预计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可能各增加一万亿,来支持基建投资和医药科技投资,2020年的实际财政赤字率或接近8%,大概3万亿赤字规模。政府用减税和补贴的方式,来刺激国内消费。比如重启了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新能源汽车补贴,可能下一步的家电消费补贴等。
二、逆周期调节之外,经济体制和机制更需市场化改革和创新
我国在经济下行周期和突发疫情情况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最终要靠改革和创新。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成功建立了商品和服务市场,现在应进一步改革生产要素市场,这是必然趋势,评价一个国家市场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包括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等九个方面。其中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五要素提出了具体改革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如何保经济增长已经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中央发布了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文件,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可谓意义重大。
经济增长可拆分为劳动力增长、资本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劳动力增长,我们已经丧失了劳动力红利,根据有关数据,我国上世纪80年代,人口总数为10亿,总人口增长率达到1.6%;1996年人口总数为12亿,总人口增长率为1.0%;2006年人口总数为13亿,总人口增长率为0.6%;2016年人口总数为14亿,总人口增长率下降为0.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我国人口总量在增长,但总人口增长率却在快速下滑。
对于资本增长,据统计资料,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资本存量为20万亿元,资本存量增长率为8%;1996年资本存量为70万亿元,资本存量增长率为13%;2006年160万亿元,资本存量增长率为10%;2012年资本存量为330万亿元,资本存量增长率为10%。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我国资本存量总额增长较快,但资本存量增长率却没有大幅度提高,维持在10%左右。
从劳动力增长的角度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刘易斯拐点出现。从资本增长的角度看,资本增长包含:人力资本、不动产资本、设备成本和厂房建造成本等内容的增长。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和经济处于下滑周期,再加上疫情影响,企业开工率不高,我国资本存量增长率有可能会加速下降。
要保经济增长,除了劳动力和资本以外,只有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劳动力和资本以外有利于改善生产效率的要素,包括重大技术变革、改革开放制度、组织的优化与兼并重组,提倡企业家精神等等,以此提升生产效率。
三、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我国经济长期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指出,2013年到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达到20.83%。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报告,2001年至2013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3%,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为22.25%。据有关机构测算,1982年至2010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为21.5%。 传统要素投入,即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三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三要素投入的可持续性和投入产出效率都在递减。要保经济增长,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有效配置经济资源。
中国经济未来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的转型,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将成为突破点。在生产要素中,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中科学技术、改革开放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应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加快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要素价格市场化和要素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全等重要内容。
首先,改革开放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中美贸易摩擦和今年的疫情,有些人提出了逆全球化,很多人提出全球化到终点了吗?中国的全球供应链地位还能保住吗?等等问题。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动融入世界,全球化进程加速,二战结束后,在跨国企业推动下,全球一体化更进一步加速。从数据上看,全球进口额/全球GDP是一个衡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指标,在1842年是低点5.4%,1913年一战前为15.6%,从第一次经济大萧条到二战时,出现了逆全球化,1945年全球进口额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为3.7%,1946年该指标开始回升,到2008年达到顶峰,为26.3%,2009年至今该指标一直在下滑,2018年是23.1%,全球经济出现逆全球化趋势。
2008年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转折点。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2020年疫情的影响,加快了逆全球化的进程,逆全球化已经变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变量。
发达国家要实施民粹主义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引入技术、资本,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000年到2018年,金砖国家GDP占全球GDP之比从7.7%上升为23.1%,同期美国占比从30.5%下降为23.9%,欧盟占比从26.6%下降为21.9%。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保住全球供应链地位,是有一定难度的,下半年我国的出口订单可能会大幅度地减少。我们应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在稳定出口市场的同时,支持扩大商品和劳务的进口,扩大内需,增加出口转内销;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吸引境外投资者加大对制造业的证券投资;同时,推动东部地区向内陆地区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在2020年5月7日央行和外管局发布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明确并简化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的要求,取消了境外投资者额度的限制,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引导更多的外资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估计将吸引上千亿的境外资金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央行取消了QFII额度限制,方便了外资的流进和流出,加大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同时,我国A股先后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富时罗素国际指数和标普道琼斯指数三大国际指数体系,在A股纳入因子不断提升后,这些指数基金要被动配置A股。可以预见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将会不断出台,改革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止。
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發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融合发展、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核心内容。
同时,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具体指出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制定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等等。
建立在5G背景下的“新基建”。不同于传统的老基建,“新基建”是指与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新工程、新能源和用大数据平台去改造传统的工业项目、改造传统的交通项目、改造传统的城市基础项目等。
第三,提倡企业家精神。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具体指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加强要素价格管理和监督;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同时提出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具体提出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提升要素交易监管水平等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可以看到政府已经明确,必须从政策层面扩大市场空间,全面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释放社会资源潜力。
企业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种组织形态,建立在有限责任制和信托制基础之上,其本质是为人类探索一种有价值、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方式。企业最根本的使命是不断追求高效率的创新与创造,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只是重复性、规模性的生产,就不是企业。可以说企业的竞争力其实就是国家的竞争力。 只有政府把生产要素市场化,企业家才能高效地组织土地、劳动及资本等资源用于生产商品、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和开展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包括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和学习等精神。精神相对于意识,应该是对意识的价值抽象,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如何点燃企业家精神?培育和壮大企业家群体?政府要做哪些工作?
第一,明晰产权。生产要素市场化,就是明晰产权的一个过程,土地、劳动和资本产权确定,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企业家才能高效地组织资源进行生产活动。通过法律上确定产权,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利和企业知识产权,来改善营商环境、确保规则公平、稳定预期,让企业家对发展前景、社会大势有足够的信心。
此次《意见》提到了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等等,制度改革创新将进一步明确产权,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点燃,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今年的两会,将审议民法典草案,民法典草案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习总书记指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对抑制经济“脱实向虚”、扩大民间投资、防止资金外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产权,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市场经济的主角是企业,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家,要降低政府的“有形之手”,发挥市场的“无形之手”。减少政府部门行为的错位、越位、缺位和低效的行政审批。
此次《意见》强调了市场主体地位,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和直接干预,如土地市场上,让其他的供给主体平等进入市场;对所有要素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应该是市场竞争者根据商品的供求来形成价格,而不是政府定价,政府主要应该做好商品价格的监管和协调;政府应完善技术和数据交易的规则和服务,让技术和数据能自由流动,满足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形成以知识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
参考文献:
[1]《经济下行期发挥投资逆周期调节作用——2018年投资形势分析及2019年对策建议》刘宽斌;张涛;张卓群 科技促进发展 2018年11期
[2]《逆周期调节仍处爬坡期》 钟言,債券2019年02期
[3]《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理论与实践》高惺惟,理论视野2019年07期
[4]《从“现代货币理论”看逆周期调节》彭文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年会演讲2019年
[5]《要素流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国有部门改革的经验证据》黄先海,金泽成,余林徽 经济研究 2017年12期
[6]《研发要素空间流动与区域协同创新效率》绍汉华,钟琪 软科学 2018年11期
[7]《中国区域结构转换的增长效应:要素流动与技术扩散》郭晗,任保平 经济问题探索 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