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实现与“杰斐逊式的社会主义”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只有通过发展能有效达到预期目标的政策才能实现。仅仅谴责现有的经济因素,意义不大。为此,一种建没性的、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应该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来指出具体的政策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本文论证的“杰斐逊式的社会主义”即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于生态文明的社会经济制度,它体现了人类寻求管理与治理之间相互融合并最终促进生态保护的努力。
其他文献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996-1964)作为出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的政治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一直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辨识力的学者。这本书中收集的20篇论文,既有散见于不同语种报刊上的论文,也包括不少他生前从未发表过的大学授课提纲和去不同场合演讲的手写讲稿。这些尘封多年的档案和部分残缺不全,甚至难以辨认的纸质手稿,与他最著名的专著《大转型》和后期作品《早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相比,也被称作“亚文本”。包括书信、手稿、传记和自传在内的“亚文本”研究是近期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和着力发掘的
日光流年2013已经过去,回顾文坛盘点新作继往开来。这两年,读者熟悉的几支妙笔龙飞凤舞颇有贡献,多收了三五斗自然不乏收获的喜悦,于是,菜肴纷陈食指大动,味道如何请君细品。
列宁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提出“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当时还没有提出和平共处思想。1919年底至1920年底期间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才逐步形成。两种思想间的逻辑理路是:“一国首先胜利”思想是和平共处思想提出的理论前提,和平共处思想是“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实践结果和必然理论延展。而苏俄政权存在下来,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均势”,既是“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胜利,又是和平共处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013年6月26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出版座谈会在中央编译局召开。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出席会议并讲话。 座谈会上,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两部新版选集的编译出版、学习使用做了发言。会议认为,新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的出版,是我国政治生活和思想理论界的一件大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
2013年6月2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召开庆祝中央编译局成立60周年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中央编译局局属各部门代表围绕编译局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战略分别做了发言。
本文论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收藏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的来龙去脉及其主要内容,并简要介绍了即将进行的文献电子化项目。
本文前半部分对日本大学、研究机构保存的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文献的收藏和公开情况进行了介绍,后半部分则主要针对东北大学收藏的马克思藏书《哲学的贫困》及其数字化进行了详细论述。IMES(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的有关人士充分肯定了该数字化方法的有效性,认为这种方法应该应用于多达800册、约4000-5000页的马克思恩格斯批注的编辑和发表。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重新反思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思想。通过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和国家机构、无产阶级专政、政党和国际战略的观点,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政治思想置于当时历史条件,剖析了它们的发展过程及其原因,以及与马克思主义追随者的政治观念的相关性和矛盾性。
本文讨论了哪些条件有利于经验科学的创新。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背后,有三大类的基本条件:心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哲学条件。哲学观点有可能促进或阻碍科学研究,例如非理性主义和主观主义会严重伤害理性的探索现实的计划。只有在一个有利于理性和客观性的哲学环境中,科学研究才有可能蓬勃发展;此外,哲学环境本身也座落在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之中。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些主题,指出: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必须服膺于由科学主义、实在论、唯物主义、系统论、人文主义构成的哲学五边形,且每一边都必须从“纲领性的主义”的角度来看待。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意识形态概念的接受史和解释史是丰富多样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治·马尔库什在本文中重新阐释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并将其划分为三种意义内涵,分别是论战一揭露的意识形态、解释一功能性的意识形态以及批判一哲学的意识形态。在本文中,作者详细探讨了三种意识形态概念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发挥的不同作用,不仅指出三种意识形态概念存在着某种相关性,更对彼此之间的差异和内在张力进行了批判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