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妇女到亿万富翁,“老干妈”的辣味人生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r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没有上过一天学,连自己的名字都是儿子长大后手把手教写的;她白手起家,却在短短几年间创办了资产达13亿元、员在1300人的大型企业;她的“老干妈”辣椒系列产品占据着欧美各国大超市的货架。2006年10年12日,胡润“中国内陆百富榜”发布,作为贵州首富的她,以13亿资产位列第325位——
  
  “辣”出来的创业灵感
  
  1991年夏季的一天,酷热的太阳晒得贵州省贵阳市龙洞堡大街的路面发烫,人们都呆在家里躲避烈日的暴晒。平时热闹的大街上空无一人,那些沿街林立的小店的生意也因为烈日而变得冷冷清清,可街尾那家名为“实惠”的饭店的生意却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店主陶华碧和两个儿子正汗流浃背地招呼着顾客,为他们端上一碗碗凉粉、冷面。
  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家里贫穷,她从小就没有上过学,很早就与父母一起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了贵州206地质勘探队的一名队员。大家都以为她嫁了个端铁饭碗的丈夫,苦难的生活应该就此结束了,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为了生存,陶华碧不得不去打工。在打工的过程中,她学会了做麻辣酱。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街边开起了这间“实惠”饭店,专卖凉粉和冷面。
  龙洞堡附近有几十所中专学校,众多的学生构成了庞大的消费群体。那时,龙洞堡街上做凉粉、冷面生意的人很多,但自从陶华碧做起这个生意后,其他人家的生意便越来越冷清了,那是因为陶华碧制作的麻辣酱拌凉粉味道美不可言,在她的摊位上吃过一次的人,以后便成了“回头客”。就这样,陶华碧的生意越来越兴隆,每天都要卖到周围的学校熄灯,而其他家的生意则越来越萧条,天没黑就不得不打烊了。
  一天晚上收工后,劳累过度的陶华碧有些头晕,两个孩子也劝她休息一下,反正拌凉粉的佐料有很多种,缺少麻辣酱生意也照做。陶华碧想想也对,这晚,她没有熬制麻辣酱。第二天,陶华碧照常摆摊做生意。谁知,顾客来吃凉粉,一听说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陶华碧感到困惑:以前别人家没有麻辣酱,生意不也照做,怎么自己没有麻辣酱就不行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陶华碧询问前来吃粉的学生,令她惊讶的是,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们来你这里主要是喜欢吃你做的麻辣酱,大家都认为你做的麻辣酱拌凉粉特别好吃。如果只为了吃凉粉、冷面,哪家不都一样啊!”
  顾客的回答让陶华碧茅塞顿开:既然我有这个优势,那我为何不发挥这种优势,做大我的买卖?从那以后,陶华碧边做生意边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麻辣酱的研制中,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调试、品尝、再调试,陶华碧制作的麻辣酱风味越来越独特,很多顾客吃完凉粉后,又掏出钱来买上一盒麻辣酱带回去。后来,来吃陶华碧家凉粉、冷面的人越来越少,买麻辣酱的人却越来越多。然而,陶华碧的凉粉、冷面生意却越来越差,而别家的凉粉、冷面生意却越来越好,现在,轮到她天不黑就打烊了。一天下午,麻辣酱卖完后,陶华碧关上空无一人的小店,出去“侦察”。这一察,把她气得七窍生烟,原来,整条街上的餐馆和食摊做佐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的!陶华碧虽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人家花钱买了,你不能阻止人家怎样使用。陶华碧懊恼不已,她决定以后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了。
  得知陶华碧不再单独卖麻辣酱了,整条街上做饮食生意的人纷纷来求她,“开恩,给口饭吃吧”。心地善良的陶华碧知道大家都不容易,于是又将麻辣酱卖给大家。在排队购买的过程中,有一位面馆的老板和陶华碧开玩笑:“你既然能做出这么好的麻辣酱,还卖什么凉粉?干脆开家麻辣酱工厂,我们专门去你那里进货不是更好?”一言惊醒梦中人,陶华碧蓦然醒悟:是呀,有这么多人爱吃我做的麻辣酱,我何不开一家工厂将麻辣酱的生意做大呢?
  
  “辣”出干劲、“辣”出诚信、“辣”出财富
  
  1996年7月,陶华碧向贵阳市南明区云关村委会借了两间房子,招聘了40多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辣椒调味品,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加工厂开业的那天,陶华碧把所有的员工召集起来进行“战前动员”,她诚恳地对大家说:“进了厂,我就把大家当家里人了,希望大家也把厂当成家。现在厂子办起来了,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取早点过上好日子吧!”简短的动员后,大家激情高昂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然而,才切了不到一分钟的辣椒,浓烈的辣椒气味就刺激得很多人不停地流泪,大家纷纷放下菜刀躲到了一边。见此状况,陶华碧什么话也没有说,她走到案板前,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菜刀上下翻飞,她边切辣椒边说:“我刚开始也和大家一样,受不了辣椒的气味,但是一个和辣椒不亲近的人,怎么能作出上好的辣椒酱啊,无论做任何事情,一旦你投入感情了,哪还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员工听了,都笑了起来,纷纷又拿起了菜刀……
  豆豉辣椒酱生产出来了,陶华碧买来了天平,她告诫员工,一定要足量称给顾客,“我们吃点亏没关系。但是一克也不能少顾客的,不讲诚信我们就是自砸招牌。”很快,近三十万瓶“老干妈”豆豉辣椒酱销往全国各地。没想到,由于某厂家提供的包装瓶质量不过关,在灌装时瓶子的封口不严,发生了漏油事件,一些竞争对手马上利用这一事件攻击“老干妈”。厂里的管理人员说:“可能只是个别瓶子封口不严,把封口不严的货追回重新封口就行了,不必全部追回,否则损失太大,近三十万瓶啊!”陶华碧却果断地决定:将所有未卖出的产品追回后全部当众销毁,一瓶不漏!“老干妈”公司为此损失了20多万元钱,大家都心疼不已,陶华碧却说:“钱是一张纸,名声最重要,做生意首先要学会做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坑人骗人的事做不长,咱们不能干那种事啊。”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陶华碧的“老干妈”系列调味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工人从当初的40多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公司成立后,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各种各样的报表都需要陶华碧亲自审批,这对于没文化的陶华碧来说,实在太困难了。
  陶华碧的长子李贵山辞去了206地质队的工作,来帮母亲打理公司。李贵山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母亲的意见,起草公司的规章制度,然后读给母亲听。陶华碧听得极为认真,听到有不妥的地方,便立即口述更正,然后再由儿子修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满意,她才在文件的右上角画个圆圈。李贵山看着这些圆圈心酸不已,如果不是早年的贫穷,母亲哪能一字不识呢?为了让母亲学会写自 己的名字,有空的时候李贵山就手把手耐心地教母亲写名字,抽不出时间的时候,他就在纸上写下了“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练习。政府下达文件时,李贵山就帮母亲“看”,逐条念给母亲听,听到重要处陶华碧就提醒儿子:“这条很重要,用笔画下来,马上去办。”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陶华碧越来越发现自己以前的“土办法”不仅不适应公司的发展,跟不上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还有可能对公司的发展形成障碍,必须与时俱进。陶华碧想:我虽然没有知识,但可以把别人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引进来!
  打定了主意,陶华碧就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发达城市,让他们去考察市场或者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陶华碧直率地对他们说:“我承认自己‘老土’,但你们别土,企业别土!你们每个人出去后,都帮我拿回一点新东西来!”这一招还真管用,派出去的管理人员陆续回来,很快就使公司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那火辣辣的感情,使她像妈妈一样可亲可敬
  
  在李贵山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时,陶华碧就特别提醒儿子:“虽然我没有文化,但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除了必要的硬性规定外,我们要在公司的制度里体现人情味,要讲感情,只有我们把员工视为家人,他们才会把公司当作家,为这个‘家’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在员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陶华碧考虑到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员工回家吃饭难,就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如今“老干妈”公司发展到现在员工高达1300人,全员包吃包住的福利制度仍没有废止,每月光是用来解决员工吃住问题的钱,就高达70多万元,这样的大手笔,就算是世界500强国际大企业,也是少见的。
  公司里有一位厨师,来自偏僻的农村,父母早亡,家里有两个年幼的弟弟需要他照顾。可这位厨师又爱喝酒又爱抽烟,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几乎都被他花掉了,而两个年幼的弟弟却连学都上不起。陶华碧知道这些情况后,很是痛心。一天,下班后,她专门请这位厨师到酒店喝酒,还专门买了一包上等的好烟给他抽。酒桌上,陶华碧对厨师说:“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抽什么烟就抽什么烟,想喝多少、抽多少都行。但是,从明天开始,你必须戒酒戒烟。因为,你还有两个弟弟需要照顾,你一定要让两个弟弟去读书,千万别像我这样,大字不识一个,吃尽了没有知识的苦头。”陶华碧语重心长的话,让这个厨师既惭愧又感动,他表示一定会戒掉烟酒。但陶华碧还是不放心,她说:“别怪我多事,我也是为你好。这样吧,你每月留200元钱零花,其余的钱我替你保管,什么时候两个弟弟上学要用钱了,你再从我这里支取。”在陶华碧的帮助下,这个厨师不仅戒掉了烟酒,还将两个弟弟送入学校读书,将一个破碎的家撑了起来。
  经过多年的打拼,公司完全走上了正规化现代化的道路。儿子和那一批经陶华碧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管理者已经能顺利地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了,呕心沥血多年的陶华碧本可以喘一口气了,可她仍辛勤地工作着,不断地探索研究新产品。每当看到同龄的老太太们坐在树阴下,抱着孙子唠着家常,她就羡慕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加入她们的行列。一天晚上,她情不自禁地拿着一个小凳子,走到了老太太们中间。一个老太太握着陶华碧的手真诚地说:“你赚了那么多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还每天这样拼命干什么?”那一夜,陶华碧彻夜未眠。
  第二天,正赶上公司召开全体员工大会,陶华碧把日程表上规定要讲的话讲完后,感慨地说:“昨晚,几个老太太问我:‘你有那么多钱,还拼命干什么?’我想了一夜,也没有想出个结果来。今天看到你们,我有了答案:企业我带不走,品牌我也带不走,企业的未来是你们的。我一想呀,我这么拼命,原来是在给你们打工哩!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因此,为了你们自己,你们更要好好干啊!”听到这儿,所有人都一愣,随即,掌声响起来……
  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就这样,“老干妈麻辣酱”在老干妈陶华碧的呵护下,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编辑 陈霖
  E-mail:chenlin719@126.com
其他文献
人之常情  天津考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悲天悯人、扶危济难,是善良的人们所共有的“人之常情”。年轻的女警官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给家人,在瓦砾中抱起战胜了震魔的小生命,甘甜的乳汁绽放了天真的花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爱幼在特定的背景下闪烁着绚丽的光,人性的光芒昭示着最伟大而又最普通的“人之常情”。他才只有三岁,在被士兵们高高举起成为又一个奇迹的时候,脸上还带着
2008年1月12日,美国纽约韦斯特切斯特郡联邦法院。在众多记者诧异的目光注视下,著名的田径女飞人马里昂·琼斯正在接受审判。  琼斯,曾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之一。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她勇夺女子100米、200米和1600米接力三枚金牌,同时收入囊中的还有跳远、400米接力两枚铜牌。洋溢在她脸上自信的迷人的微笑,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可时隔7年后,在同一张脸上,人们看到的却是泪水和愧疚。 
拖拉机赶超大奔宝马    一个老板酒后心情非常高兴,吹着口哨,开着心爱的奔驰600在公路上行驶。这时,他发现路边停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并且有一个人在摆手。于是,他停下车,原来,这个拖拉机坏在路上.想找人帮助拖走。老板今天心情非常高兴,便答应了。两个人同时约定好,如果拖拉机打右转向灯,请继续开。如果拖拉机打左转向,请停车。然后,老板开着奔驰600与拖拉机一起上路了。当然开得很慢了。突然。一辆宝马轿车从
1990年,谢茹从江西大学经济系毕业了,成绩优异的她,顺利地被分到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尽管这是一个清水衙门,但对于女孩子来说却是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    工作两年后,她按部就班地恋爱结婚生子。那时,她和爱人收入都不高,加上结婚时双方父母给予的支持非常有限,于是为了存钱置办必备的家当,常常一个月中至少吃一个星期的清汤寡水面条,爱人的口袋里一般也只有五元钱,是用来防备自行车破胎时救急用的。
2008年2月26日晚,《赢在中国》36强晋级12强的比赛中,在点评阶段,评委对其中的一位男选手进行点评时,这位男选手几乎对每个评委的点评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甚至某位评委在点评时说:“你也别反驳我,我觉得你肯定也有错,你也不要同我进行争辩。”当他点评完时,就捂住耳朵说:“我不听你的争辩。”不出他的意料,他刚点评完,那位男选手就立即开始了自己的辩解。一时间,他与评委之间擦出了火药味!  
只要我们胸怀梦想,任何人都可以让平凡的职业不再平凡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是一个名师云集的地方,在这里孔庆东、刘心武、易中天、于丹等名家开坛授课,受到亿万观众的喜爱。2006年11月,一名普通的导游非常自信地走上了这个神圣的讲坛,侃侃而谈“慈禧陵寝之谜”,她就是河北遵化清东陵文管处的导游赵英健……    清东陵新导游的誓言:要做一个合格的陵墓守护者!    1991年,赵英健从河北唐山
不完满的才是人生  ◎季羡林    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
○乖女瑶瑶(编译)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130公斤古典式摔跤决赛场上,一位旷世英雄悲怆地踏上了他的英雄末路,一代英豪、威风八面的亚历山大·卡列林输了。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竟然那么孤独和无助。失败来得如此突然和可怕,他绝望地哭泣。  他曾经是那样的辉煌: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卡列林连续三次夺得了男子1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薛峰    6月,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高潮阶段,超过600万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可是,外企取消了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国企的招聘也大量缩水;同时缩水的还有待遇、酬薪……怎么办?是继续秉持学以致用、收入优厚的高规格职业理想,还是理性地“先就业后择业”?是务实地去“卖猪肉”,还是拿着精美简历继续寻找?“先就业后择业”就意味蕾放弃职业理想吗?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是电影《非诚勿扰》中秦奋的感叹。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们或多或少逐渐有了钱,但利取代了义,令“朋友”越来越,质量却越来越差。人人都有“朋友”,人人都不敢相信“朋友”。当社会成员一个个变得越来越孤独,越采越不合群时,整个社会的情感冷漠和心理“亚健康”状态就不可避免了。  缺少真正朋友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太多的人称你为朋友。商业社会将朋友的定义扩大化,表面风光底下是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