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地产抵押权的设立登记及案例分析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i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大多数抵押当事人和登记机构来说,房地产抵押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抵押横跨了物权和债权两大领域,因而涉及的法律问题较多。下面笔者从房屋登记机构角度出发,结合案例分析,就房地产抵押权登记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抵押权;设立;登记
  房地产抵押权的设立登记是指根据抵押当事人申请,登记机构依法将抵押权设立的事项在登记簿上予以记载的行为。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未经登记,抵押权不成立,抵押权登记后,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依法行使抵押权。
  一、房地产设立抵押的一般规定
  1、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
  2、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该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抵押权时,应当将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新增建筑物所得的价款,抵押权人无权优先受偿。
  3、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可以其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以外的房地产为自身债务设定抵押。
  4、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5、以具有土地使用年限的房地产抵押的,所担保债务的履行期限不得超过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已经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6、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房地产抵押的,必须经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通过,但企业章程另有约定的除外。
  7、以共有的房地产抵押的,抵押人应当事先征得其他共有人的书面同意。
  8、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二、登记机构办理抵押权登记时需注意问题
  房地产抵押登记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大部分在收件环节。为了避免和减少抵押权登记中的差错,房屋登记机构一定要严格按照《房屋登记办法》所规定的条件受理、审核、登簿,在具体工作中,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核对申请人至关重要。一是办理抵押权登记时,应由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共同申请,并在申请时在登记申请书上当场签字。核对申请人时要尽量注意识别身份证的真伪,以及申请人与身份证上的照片是否一致等,以防止假冒他人签字。登记机构可以通过身份证读卡器查验境内居民身份证真伪,现场对申请人进行拍照,减少作假行为。二是个人申请抵押登记中的代理问题,杜绝未经公证委托的代理登记。抵押属于对房产的处分,对于这类授权委托书,除抵押权人为金融机构时,可由金融机构指定的代办者外,应要求当事人对委托书办理公证。而不是仅由他人持当事人的身份证明申请登记。
  2、确认房屋所有权证的真伪。登记机构应对其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书的真伪及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如果房屋登记机构对于其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审核事项,未尽到合理审慎的职责的,会给抵押权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检查有无禁止或限制设定抵押的情况存在。属于未成年人的房产,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登记,但必须出具为未成年人利益的书面保证书。对于属于禁止设定抵押权的房屋和有查封的房屋,不能办理抵押权登记,对于房、地分在两个部门登记的,应查明土地使用权是否已设定抵押。
  三、申请房屋抵押权的设立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3、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房地产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是当事人申请房地产抵押登记的必备要件。
  4、抵押合同。房地产抵押合同是抵押人与抵押权人为了保证债权债务的履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它是抵押权设定登记的原因文件,也是登记的重要要件之一。《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五条明确规定:“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5、主债权合同。也称主合同,在抵押关系中它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借款合同,实践工作中一些抵押合同往往和借款合同表现在一份合同中,但实际却包含了两个法律关系,即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和抵押法律关系,登记机构可以为这类登记申请办理相应的抵押登记。
  6、其他必要材料。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抵押权设立登记,登记机构应当将抵押当事人、债务人的名称或者姓名;被担保债权的数额;登记时间等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
  四、关于抵押权登记的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办理房屋抵押权登记的重要性
  案例:甲某向乙某借款并签订了抵押借款合同,约定将其自有的一套房屋作为抵押物,双方到当地公证处办理了公证。同年,甲某背着乙某将上述已约定的抵押房屋又抵押给了丙银行,并到房屋登记机构办理了抵押登记。乙某得知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定甲某与丙银行的登记行为无效,审理期间,甲某对乙某所主张的事实无异议。而丙银行提出甲某和乙某未办理房屋抵押权登记,没有取得房屋他项权利证书,所以该抵押行为无效。
  分析:首先公证不能代替抵押登记,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审查有关法律事实、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予以证明的一种司法行政活动。将抵押合同进行公证,只能证明抵押合同的真实、合法、有效性,具有合同效力,但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根据《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只有办理了抵押登记,抵押权才发生效力,公证不是抵押过程中的必备程序和生效条件。案例中甲某与乙某办理了房屋公证,未到房屋登记机构办理抵押登记,不发生抵押权效力,故乙某请求主张无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其次,丙银行办理了抵押登记,取得抵押权,享有优先受偿权。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乙某未办理抵押登记,未取得抵押权,不享有优先受偿权。
  结束语
  登记是抵押权的公示方式,办理抵押权的设立登记,使抵押权人获得了对抵押物追及效力,能使抵押权人的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通过登记,将抵押权的设立情况向社会公开,让公众知晓房屋抵押权状况,从而起到保护交易安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金融秩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房屋登记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3]《房地产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编,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高度关注,反过来也促进各大企业高度重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20世纪80年代由欧美一些大型石油公司创立的HSE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日益增多,公路施工工程也越来越多,这样公路的质量与工程效率就成了生命与灵魂。本文对公路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措施作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重要性;影响因素;措施  一、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以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主要任务,在施工
<正> 日本经济学家松田米津在其1982年所著《信息社会》中这样说: 1.教育将不受学校制度的限制,现行的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系统,将由知识网所组成的、开放式教育制度所取代。这
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喜悦快乐与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个体体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人们却没有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对企
【摘要】特高压供电系统与其他电压等级的系统具有其特殊性(输送容量大,短路容量大),因此要求尽可能的快速切除故障;系统内单体变压器的容量很大,如此大容量的运行变压器突然从系统中切除,将给系统造成很大的扰动,所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越来越得到各单位的重视。对淮南特高压线路对设备的影响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提高对1000kV线路对保护有哪些新要求的认识。  【关键词】特高压;分布电容;保护;影响  1、淮南10
【正】 随着招生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学生自选职业和自谋职业将成为必然趋势。但怎样选择职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如何才能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普
期刊
【正】 1983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就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实践。目前,全区共有职业高中
期刊
对制造企业而言在经营过程中获取利润最大化,除了做好产品质量赢得更多的主营业务收入外,做好产品成本控制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也同样重要。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缺乏对成本控制
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具有支柱性的组成部分,而如何做好电力安全管理也是始终以来电力企业以及政府、人民最为关心的话题,因为电力企业运行中的安全性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但是安全管理的开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供电企业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另一方面也要勇敢的接受挑战,着
【正】 普通中学完成双重任务的问题,60年代就已提出,但至今学校还是以升学教育为主。前几年,片面追求升学率,愈演愈烈。国务院为此曾把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