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儿园科技课堂中学习材料准备的有效策略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科技活动中,材料是条件,是基础。有了材料,幼儿才有操作可行性,没有材料,工作便无从做起。材料是孩子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通过材料表现出来,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也就是说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幼儿一旦进入老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我们强调操作材料的适宜性和挑战性,这样的科学探索活动,所有幼儿都有机会亲历探究的过程。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实验、记录、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使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并培养科学精神;帮助教师全面提高科技课堂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专业水平。
   材料的准备,包括了很多方面,有幼儿操作的学具,也有教师使用的教具。尤其在科技探索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产生相互作用。教师只要多下功夫,材料的准备环节也能成为孩子探索的过程。
   一、材料的来源生活化
   “离幼儿最近的才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应选择、设计与幼儿密切相联系,贴近幼儿认知水平的活动内容,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的,能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材料,不应局限在教材的内容,幼儿看到的、用到的、能理解的科学与技术都可以成为我们科技操作活动的材料。
   如在小班活动《水变红了》中,教师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红纸、红线、红积木、红蕃茄等红色的物品让幼儿探索,什么材料会让水变红。孩子们在活动之后,对这一现象还是非常感兴趣,有家长反应:孩子到家后,看到妈妈洗红色的衣服时,仔细地去观察,水有没有变红,后来甚至找出了红苹果、西瓜来试一试。可以看出,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作为学习材料,既方便,又实用,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对生活中各种科技现象的兴趣。
   二、材料的准备合作化
   每次科技探索活动,教师都会根据活动目标,准备一些材料供幼儿操作。有的材料需要人手一份,当需要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时,就可以要求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收集。除了家长与幼儿合作准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也可以成为合作的对象,我们可以看出,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孩子成为材料准备的主人,这会让他们对材料本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活动中不会由于材料过于新鲜而转移注意力,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可以仔细地了解。
   比如中班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中,需要人手一只不锈钢勺子。如果是老师准备,一定是大小、形状相同的勺子。可是在这次活动中,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们收集到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勺子。通过观察,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孩子们还通过观察同伴的勺子,来对比大小,趣味性更强了。
   三、材料的要求适宜化
   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科学探究的保障。由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比较容易受事物的外部特点所吸引,所以我们给孩子们准备的材料不能过于花哨,尽量去除它无用的、装饰的地方,简单明了,孩子们的探索会更专注。另外我们给孩子准备的材料要在他们的动手能力范围之内,根据孩子们的能力来修改材料。如大班活动《小鸡出壳》中,为了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得出拱形能分散它所承受的力,拱面越大承受力越大的结论,教师给幼儿准备了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两个空蛋壳、大吸管、尖铅笔、杯子及记录卡,孩子们在自由地操作中探索,简单的材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要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活动目标,为幼儿选择并提供适量的、与主题密切联系、操作可行的材料。同时还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提供材料时,要注意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材料准备具有目的性、层次性、挑战性。
   材料准备好后,摆放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孩子们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不方便,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会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摆放的位置。比如说如果材料很好玩,会放在远离座位的地方,避免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如活动《玩具动起来》,大量的电动玩具不能放在幼儿手边。而在活动《顶顶真有趣》中,硬纸板和记录笔,放在旁边方便幼儿使用。位置的摆放应灵活,既要方便幼儿使用,又不能过份影响幼儿注意力。材料摆放位置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集体活动的秩序。
   材料的准备是一门艺术,如果能巧妙地投放安全、适量并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材料,那么科技活动一定会让幼儿感到更精彩。教师应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变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善于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多途径地引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与材料积极互动,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其他文献
活动背景:   儿歌《虫虫虫虫爬》简单、有趣,每一幅图画联结起来就像是一幅慢慢展开的分格漫画,陆续出场的角色将儿歌内容一波一波地推进。采用了循环儿歌的形式,有很强的节奏感。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开头呼应,非常有利于幼儿进行预测。同时在知识经验方面,还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征,用“爬、飞、跳、游”等动态词描绘了小动物的活动方式。   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让教师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调整活动的设计
期刊
摘 要   早期阅读是学前期必不可少的一项有特殊意义的活动,因为书是人们一生的伴侣,早期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是要培养阅读的习惯。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并形成习惯系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幼儿阅读环境、年龄特点、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两个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科学案例(灯泡的自转、鲜花的保鲜)的解剖,说明了科学实践活动需引导儿童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去掌握发现的途径和方法,去感受发现的乐趣,孩子才能乐在其中,也才能发现科学的真知,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关键词   科学 发现 探索     科学就是探索。身边的科学是儿童最想知道的,也是最能激发儿童探索兴趣的。实践活动需引导儿童去发现身边的科学,
期刊
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常常会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孩子许多的精彩瞬间,记录下主题活动实施的全过程,记录下孩子学习、生活的真实画面。于是,我们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都会看到很多的幼儿活动照片:主题墙中、幼儿的成长档案中、班级情况分析的演示文稿中、班级网站中。仔细地观察、分析一下这些照片,还真是发现了不少的缺陷和不足,从中更能真实地折射出教师的一些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透过各种类型的幼儿活动照片,让我们来一一分析和审视
期刊
摘 要   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当出现探究兴趣悄然偏离、探究过程幼儿犯错、探究实验无意出错、探究材料准备不足等种种活动意外时,教师对它应有正确的认识,及时引导,灵活重构,从而使活动中的意外事件转化成活动中宝贵的课程资源, 激起幼儿思维碰撞的火花,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样意外生枝,必将有新的收获蕴含其中。  关键词   科学探究 意外 探究     活动中,教师往往希望幼儿一步一个脚印按教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人和自然的环境问题入手,首先阐述1992年联合国《学校环境教育指引》文件提出的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应渗透环保教育的概念,并介绍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几点做法,最后呼吁大家携起手来一起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关键词   环境 环保教育 渗透     众所周知,由于人们乱排乱放、肆意开采、过度放牧,近年来不少地区极端天气频发,雾霾天气常见,有的地区时常患水灾,有的地
期刊
摘 要   结合“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及我园的课题内容,我试着将家具文化内涵融入我班的区域游戏中,在游戏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家具文化内涵,我试着激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并通过开展一系列和家具文化相关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受家具文化的魅力,从而建构我班具有家具文化特色的区域游戏。  关键词   家具文化 区域游戏 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要“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活动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让孩子机械地学知识,而是注重发现知识的过程、情感的体验态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幸福快乐每一天。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新
期刊
同情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也是人际交往中应该具备的条件之一;同情心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是一切道德基础,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怎么能去关心他人、去帮助他人呢?有了同情,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感情,因为同情,才能患难与共。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心,一切道德也都无基础,那整个社会还能维持吗?作为人,只有具备了善良、同情心,他才能产生对他人、对社会关爱的感情。可见,同情心的培养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与进步是不可缺少的。那如何对
期刊
为了维护校园稳定,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我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我园的精神安全文明建设,根据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设立了平安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带领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的平安校园管理体系。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在行动上,狠抓实效;突出薄弱环节的建设,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净化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