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学生需要怎样的劳动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b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央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見》。乍一看,不免惊诧,我们不是早步入以机械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了吗?提倡劳动教育,学生需要从事怎样的劳动?
  我不禁想起儿时的情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放学后,我的身份就从学生转化为家里的劳动力,放下书包就去放牛、割草、挑水、生火和做饭。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我们去十多里之外的山里摘茶叶,农忙时节去老师家里帮忙割麦、扯花生等。到了初中,每周三下午是固定的劳动课时间,每位同学回家取锄头、土筐等,在学校旁的山坡挖土和挑土。这些劳动实践是我重要的农村记忆,让我了解农村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体验了劳动的艰苦与价值,理解了父母的付出与不易。
  劳动是我最痛苦也是最重要的“乡愁”与童年记忆。劳动很早就赋予了我一个劳动力(workforce)的身份,而不是乡下的儿童。
  反观现在,在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下,大部分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少部分学生沉溺于电子游戏而无法自拔,还有一些学生倚靠家长提供的优越物质条件坐享其成。
  哪怕是农村孩子,很多也不知道他们吃的各种食物是怎么来的,更说不出各种农具的准确名称。城里的孩子被封闭在知识的“象牙塔”里,终日忙于课堂学习与课外补习。大学生除了专业学习外,还忙于考驾照,参加有附加学分、奖学金倾斜的功利性社会实践,却鲜有机会与城市发生实质性关联,很少参与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不了解城市生产与运转逻辑,谈不上是城市真正的“主人”。
  概言之,在现行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下,劳动被严重遗忘,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与劳作实践,家长、学校和社会不重视劳动,与城市和乡村脱节,与真实的生产和生活脱节。
  怎么办?回归“劳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
  对于成长在乡村的学生来说,可以聘请熟悉乡村的能人、掌握乡村传统技艺的工匠,担任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导师,带领学生们参与农业生产实践,了解当地农作物的育苗、施肥、生长、成熟、收割、加工与销售等过程,系统讲述乡村濒临失传的技艺,在此基础上编写特色乡土教材,让乡村学生真正认识、了解和热爱乡村。各学校开辟乡村文化展示区,用于展示乡村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愁”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城里学生可以参与城市的公共卫生与环境治理、交通疏导等项目,让他们有机会熟悉城市治理过程,理解城市治理逻辑,成为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参与者与见证人,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城市认同感与归属感。
  对于城市学生不了解农村生活,农村学生不了解城市的情况,可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推进城乡校际互动,开展城市和乡村学校“结对子”活动,让城里学生深度参与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感受传统乡村魅力;让乡村的学生体验现代都市文明,从而消弭城乡分割,加速城乡的互动与融合。
  我特别欣赏台湾东海大学把“劳作课”作为全校学生必修课的做法,该校上至校长,下至大一新生,都有每学期清洁宿舍与教室、整理环境卫生、打扫厕所等20余项工作的义务。“劳动”“劳作”的本质是将学习与劳动并重,治学与做人并举,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节俭勤劳的美德,在劳作中修己善群、服务社会、健全人格,通过劳动建构人与地方的紧密关系,根植地方依恋与归属感,在体验劳动艰辛的同时感知劳动带来的快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什么时候开学?再不开学我就要疯了!”这是网课期间经常听到的家长“哭诉”。对于网课,有人戏说:老师变成了“网红”,家长变成了“班主任”。但是这个“班主任”可不容易当,自己的期待和孩子在家的上课表现落差极大,孩子借网课之名打游戏、刷视频,导致家长和孩子矛盾重重,更增添了家长们的心理焦虑和负担。  亲子关系紧张,父母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2月10日开始,西安市“停课不停学”工作启动,成千上万中小学生在家
期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双战役”,汉阴县夯实“1245”工作法,两手抓两手硬,统一部署、精准施策,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双胜利”。  下好“一盘棋” 织牢疫情防控网  坚持系统思维,严格贯彻落实中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安排部署、调度人员,科学统筹谋划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准备工作。先后6次召开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准备专题会议,成立了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工作专班,制定方案预案,紧盯“开
期刊
3月31日,陕西高三学子复课的第二天,距离2020年高考原定6月7日的开考时间不到70天的时候,教育部宣布2020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调整为7月7日至8日。对于高三学子以及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来说,如何将这额外30天的“馈赠”转变为向前的动力?2020年这场不同寻常的高考,考验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像是一场意志大考、自律大考。  “延迟一个月考试,是坚持‘健康第一’‘公平第一’的原则。采
期刊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主题。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只是数学或实验技能的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方案,并从一个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同时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激活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问题意识十分必要。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问题意识应从以下抓起。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  科学课程标
期刊
2020年开篇给每个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场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彻底把人们的生活打乱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身边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没有闪耀的名字,却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坚守;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在平凡的岗位中塑造一种不平凡的奉献精神。他们一家四口都在商洛市商州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这段时间,这一家四口全部变成了最美“志愿者”。  孙淑珍,女,现年51岁
期刊
陕西省略阳县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于2020年2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自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该县创新控辍保学“4+4”模式,守牢义务教育有保障底线,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  “双线七长+责任督学”健全控辍机制  完善“双线责任”机制。以《义务教育法》为根本遵循,完善“七长制”和“双线责任”机制。每年年初,县政府与各镇(办
期刊
战“疫”下,让几乎一半国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卷入线上教育。裂缝之处阳光祭出,在线教育顺利实施成为撬动线上线下教学变革的支点,凸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断裂,开启了中小学教师从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泅渡的征程。  适应未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未来视野及高度的学校培养;未来学校,需要专业、创新、具备深度思考能力的教师团队参与建设;未来教师,需要长期、深度、有效的专业进阶学习重塑。  随着疫情的结
期刊
当下,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生命力,课程建设与发展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对于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发掘进而建设自己的课程,那么,作为一所以社区为中心新建学校,没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应该如何发展,怎样规划属于自己的课程文化,成为了我们亟须攻克的重点课题。下面以“立体人生”课程为例,谈课程建设。  一、价值与导向  作为一所学校发展的掌舵人,校长必须基于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结
期刊
作业本,是教学工作中常见的巩固媒介,主要用于学生巩固知识,利于教师了解学情,便于相关部门衡量教师业绩等。然而,现实背景下学生的作业本,呈现出诸多“怪状”,不知这种现象是不是具有普遍性,但其中反馈出的问题,值得人深思。  作业本之烂。主要是外观上,以前多是作业本的角儿打卷,现在则是破烂不堪,散掉者有之,扯一半留一半有之,扯了数页做他用者多矣……  作业本之滥。主要体现在内容上,五花八门,容量极大,以
期刊
合阳县教育局坚持以人为本,用心用情从人文关怀出发,运用五大措施,牢筑教师暖心工程。  改善办公生活条件,环境暖心。为全县教师配全配足生活、办公基础设施,配齐降温、取暖设备。通过修建、翻新、改造等方式不断改善提升教职工居住、文娱文化活动场所环境和条件,做到环境舒适暖心,让教师舒心从教。  落实各项福利政策,待遇暖心。大力落实教师“五险一金”、取暖降温、学习培训、三项机制等各项福利政策。依区域按岗位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