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利用五种感觉(视、听、味、嗅、触)来观察事物和自然现象,透过观察我们来领略这个奇妙的世界。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简单地说,观,就是“看”;察,就是“分析”。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等感官和工具来认识事物,联想问题,发现规律。
观察是一种能力。观察能力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的能力。观察是思维的源泉,对现象的感知越充分、越全面,就越有助于思维而获得真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评价观察的重要性: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认识之母。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谈到观察对他取得科学成就所起的作用时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观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也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必备条件,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技能。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科学探究的进行大体经过以下八个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数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科学探究的每个步骤都和观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只有会观察世界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会观察才能提出严谨的假设和猜想;会观察才能使制定计划更完整;会观察在进行实验时才能获得较全面的信息,会观察收集数据才能更全面、准确、有效;会观察才能解释现象获得可信的结论;会观察才能对探究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会观察才能表达的完整和科学,会观察才能通过交流来获得共同提高和进步。
可见,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技能和依据,科学探究是按一定科学程序进行观察并获取新知的过程。所以科学探究需要她就者具有出色而完美的观察力。
一般来讲,出色而完美的观察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者能有效地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2)观察富有客观性;
(3)能做定性的观察;
(4)能做定量的观察;
(5)能够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
(6)能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
(7)能够从观察的事物中发现相似点和相同点。
如何才能有出色而完美的观察力呢?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如:细心、耐心、多思、求实、求新等,还需要明白观察内容,即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观察那些方面等。观察内容有以下几点
1.观察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因为每一物质都具有它自身的一些物理性质。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特性,以分析物质的存在。
2.观察装置及步骤。对实验装置的观察主要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就是首先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然后再观察这些部分由什么仪器组成,怎样连接,最后再观察每件仪器的构造。例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的整体把握和细节注意,如: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如:制氧气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等。并能根据装置和步骤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3.观察变化及过程。如指示剂遇酸碱的颜色变化、物质溶解于水的温度变化、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的体积变化、制取蒸馏水试验中水的状态变化、质量守恒定律验证试验中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等。
4.观察规范的操作。如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量取液体、过滤、蒸发等。
5.观察数据的变化。如绘制溶解度曲线时几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及趋势。
6.观察相同和不同。如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的异同点,金属活动性的不同,指示剂遇到酸碱颜色变化的异同等。
在教学中我注意从观察的品质、内容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新学期开始就利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化学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全面、重点、对比观察,让学生知道应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主要观察:1.比在空气中怎么样;2.光或火焰的颜色;3.放出热量;4.生产物的性质。随着学习的深入,由学生总结应观察的关注内容,并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强化观察的品质,对与实验与理论不符的更是要追根求源,弄清是非,如在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时,有的同学没有得到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是得到结晶物,经反复实验,原来硫酸浓度太大。探究活动中不成功的实验也是学生进行探究的源泉。到九年级上期末绝多数同学学会了观察,并在科学探究方面获得了提高,也因此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化学实验考试成绩突出。
常言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在化学探究活动中,科学的观察方法,可以使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撇开事物的那些扑朔迷离的非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捕捉观察目标,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真正培养和锻炼出学生的观察力,才能使学生在观察中培养出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简单地说,观,就是“看”;察,就是“分析”。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等感官和工具来认识事物,联想问题,发现规律。
观察是一种能力。观察能力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的能力。观察是思维的源泉,对现象的感知越充分、越全面,就越有助于思维而获得真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评价观察的重要性: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认识之母。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谈到观察对他取得科学成就所起的作用时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观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也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必备条件,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技能。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科学探究的进行大体经过以下八个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数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科学探究的每个步骤都和观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只有会观察世界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会观察才能提出严谨的假设和猜想;会观察才能使制定计划更完整;会观察在进行实验时才能获得较全面的信息,会观察收集数据才能更全面、准确、有效;会观察才能解释现象获得可信的结论;会观察才能对探究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会观察才能表达的完整和科学,会观察才能通过交流来获得共同提高和进步。
可见,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技能和依据,科学探究是按一定科学程序进行观察并获取新知的过程。所以科学探究需要她就者具有出色而完美的观察力。
一般来讲,出色而完美的观察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者能有效地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2)观察富有客观性;
(3)能做定性的观察;
(4)能做定量的观察;
(5)能够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
(6)能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
(7)能够从观察的事物中发现相似点和相同点。
如何才能有出色而完美的观察力呢?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如:细心、耐心、多思、求实、求新等,还需要明白观察内容,即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观察那些方面等。观察内容有以下几点
1.观察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因为每一物质都具有它自身的一些物理性质。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特性,以分析物质的存在。
2.观察装置及步骤。对实验装置的观察主要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就是首先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然后再观察这些部分由什么仪器组成,怎样连接,最后再观察每件仪器的构造。例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的整体把握和细节注意,如: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如:制氧气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等。并能根据装置和步骤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3.观察变化及过程。如指示剂遇酸碱的颜色变化、物质溶解于水的温度变化、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的体积变化、制取蒸馏水试验中水的状态变化、质量守恒定律验证试验中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等。
4.观察规范的操作。如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量取液体、过滤、蒸发等。
5.观察数据的变化。如绘制溶解度曲线时几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及趋势。
6.观察相同和不同。如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的异同点,金属活动性的不同,指示剂遇到酸碱颜色变化的异同等。
在教学中我注意从观察的品质、内容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新学期开始就利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化学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全面、重点、对比观察,让学生知道应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主要观察:1.比在空气中怎么样;2.光或火焰的颜色;3.放出热量;4.生产物的性质。随着学习的深入,由学生总结应观察的关注内容,并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强化观察的品质,对与实验与理论不符的更是要追根求源,弄清是非,如在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时,有的同学没有得到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是得到结晶物,经反复实验,原来硫酸浓度太大。探究活动中不成功的实验也是学生进行探究的源泉。到九年级上期末绝多数同学学会了观察,并在科学探究方面获得了提高,也因此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化学实验考试成绩突出。
常言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在化学探究活动中,科学的观察方法,可以使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撇开事物的那些扑朔迷离的非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捕捉观察目标,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真正培养和锻炼出学生的观察力,才能使学生在观察中培养出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