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_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利用五种感觉(视、听、味、嗅、触)来观察事物和自然现象,透过观察我们来领略这个奇妙的世界。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简单地说,观,就是“看”;察,就是“分析”。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等感官和工具来认识事物,联想问题,发现规律。
  观察是一种能力。观察能力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的能力。观察是思维的源泉,对现象的感知越充分、越全面,就越有助于思维而获得真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评价观察的重要性: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认识之母。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谈到观察对他取得科学成就所起的作用时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观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也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必备条件,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技能。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科学探究的进行大体经过以下八个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数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科学探究的每个步骤都和观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只有会观察世界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会观察才能提出严谨的假设和猜想;会观察才能使制定计划更完整;会观察在进行实验时才能获得较全面的信息,会观察收集数据才能更全面、准确、有效;会观察才能解释现象获得可信的结论;会观察才能对探究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会观察才能表达的完整和科学,会观察才能通过交流来获得共同提高和进步。
  可见,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技能和依据,科学探究是按一定科学程序进行观察并获取新知的过程。所以科学探究需要她就者具有出色而完美的观察力。
  一般来讲,出色而完美的观察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者能有效地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2)观察富有客观性;
  (3)能做定性的观察;
  (4)能做定量的观察;
  (5)能够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
  (6)能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
  (7)能够从观察的事物中发现相似点和相同点。
  如何才能有出色而完美的观察力呢?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如:细心、耐心、多思、求实、求新等,还需要明白观察内容,即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观察那些方面等。观察内容有以下几点
  1.观察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因为每一物质都具有它自身的一些物理性质。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特性,以分析物质的存在。
  2.观察装置及步骤。对实验装置的观察主要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就是首先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然后再观察这些部分由什么仪器组成,怎样连接,最后再观察每件仪器的构造。例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的整体把握和细节注意,如: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如:制氧气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等。并能根据装置和步骤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3.观察变化及过程。如指示剂遇酸碱的颜色变化、物质溶解于水的温度变化、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的体积变化、制取蒸馏水试验中水的状态变化、质量守恒定律验证试验中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等。
  4.观察规范的操作。如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量取液体、过滤、蒸发等。
  5.观察数据的变化。如绘制溶解度曲线时几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及趋势。
  6.观察相同和不同。如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的异同点,金属活动性的不同,指示剂遇到酸碱颜色变化的异同等。
  在教学中我注意从观察的品质、内容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新学期开始就利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化学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全面、重点、对比观察,让学生知道应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主要观察:1.比在空气中怎么样;2.光或火焰的颜色;3.放出热量;4.生产物的性质。随着学习的深入,由学生总结应观察的关注内容,并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强化观察的品质,对与实验与理论不符的更是要追根求源,弄清是非,如在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时,有的同学没有得到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是得到结晶物,经反复实验,原来硫酸浓度太大。探究活动中不成功的实验也是学生进行探究的源泉。到九年级上期末绝多数同学学会了观察,并在科学探究方面获得了提高,也因此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化学实验考试成绩突出。
  常言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在化学探究活动中,科学的观察方法,可以使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撇开事物的那些扑朔迷离的非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捕捉观察目标,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真正培养和锻炼出学生的观察力,才能使学生在观察中培养出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写作能力是人才素质之一,但许久以来写作是学生的难事,每次写作文时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生憋硬挤,结果文章或干瘪无物,或扎乱无章,或内用陈旧,究其根本,一是由于学生不会积累材料,导致无素材,二是不会遣词造句,即使心中有话也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好。三是缺乏写作知识。针对上述三种原因,我初试把积累练笔传授写作技法三者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材
期刊
一、探究的起因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物理概念及规律,但由于受到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如可视性差的实验,抽象物理现象,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至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一些重要的现实环境下难以完成的物理实验,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将声、画、文为一体呈现出来,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二、四种教学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认为语文教育的特点就是“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也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并把“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列入语文学习总目标。那么,如何引领区域性开展小学经典诵读教育,笔者谈谈这几年的探索与思考。  一、经典诵读教
期刊
一、变“消极呆板”为“积极创新”  在中学地理教师的行列中有少部分由于对教学的重视不够或其他原因,把教学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给淡化了。主要表现为消极呆板,视教学为包袱,这样以来,教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械的传授者。不但苦了学生,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保持积极创新的态度去进行教学。  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实践的研究者,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
期刊
一位语文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上感慨道:做一名语文老师真的很难,每次课改总是拿语文来做试验。当今,在新课程标准的大旗下,不说语文教材的版本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单说这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层出不穷!问题模式、发现模式、朗读模式、背诵模式、情境模式、训练模式、讨论模式、自学模式、网络模式……真是花样迭出!各种新鲜面孔粉墨登场,叫人应接不暇。在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上更是模式泛滥,似乎无模式便无创新,便是落伍、
期刊
对学生而言,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
期刊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极具开放性。改革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作文教学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育人”与“练文”并举的效果。作文教学应追求真、美、新,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真;从学生阅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十分重视作文教学,研究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
期刊
近年来,新课程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培养人才的方式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而新的课程改革都是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科学、主动、个性、持续的发展自我,同时,课堂教学也要打破以往的专制式教学模式,给学生开辟出更大的空间,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适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历史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则有
期刊
课堂观察,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诸个环节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得出一些相应的数据,从而来评价一节课,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  2011年6月,教研室贾老师把课堂观察的学习资料发给我和另外两个老师,我读了崔允漷、沈毅主编的书——《课堂观察》。课堂观察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兼顾多个观察维度,我们这个观察组有三个人。自2011年上半年至今 ,教研室
期刊
从许许多多优秀教师的事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现象,即他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除了热情、耐心、无微不至等特点外,在方法上也有一个共同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积极肯定的态度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使学生在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预期的变化,这就是教师的教育影响在学生身上的内化作用。  为什么教师从与学生一致的观点和态度入手,进行教育引导工作,就容易产生良好的内化效果?让我们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