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对人结肠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k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褪黑素联合γ射线照射对体外和体内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褪黑素在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

方法

将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褪黑素组(给予褪黑素,给药浓度为1 mmol/L,给药时间为2 h)、照射组(接受6 Gy γ射线照射)及褪黑素+照射组(在照射前2 h给予褪黑素,给药浓度为1 mmol/L,然后接受6 Gy γ射线照射)。体外实验: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分别进行2、4、6、8 Gy照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进行6 Gy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 h后细胞周期以及24 h和48 h后细胞的凋亡;采用彗星实验检测2 h后细胞DNA的损伤。体内实验:将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接种于裸鼠体内建立肿瘤模型,检测结肠癌瘤体体积和瘤体质量的变化并计算抑瘤率。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①体外实验:照射前给予褪黑素处理的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05);褪黑素+照射组停留在G2期的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比例显著增加(53.04%±4.67%),与照射组(42.83%±7.10%)和褪黑素组(12.95%±0.9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20.66,P=0.017、P<0.01);褪黑素+照射组在处理后24 h和48 h大量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达到(12.15±0.41)%和(30.57±1.91)%,与照射组(9.00%±0.70%、8.69%±0.71%)和褪黑素组(3.03%±0.42%、12.56%± 0.8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17.75、29.12、14.80,均P<0.01);褪黑素+照射组HCT 116细胞的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均明显高于照射组(t=4.72、4.16、4.74、4.50,均P<0.01)和褪黑素组(t=20.27、22.80、13.81、18.85,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体内实验:褪黑素+照射组结肠癌生长速度减慢,到处理后的第15天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照射组和褪黑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2.72, P=0.006、P=0.021);褪黑素+照射组抑瘤率最高(54.7%±8.0%),远远高于照射组和褪黑素组(t=7.50、4.12,均P<0.01)。

结论

褪黑素联合辐射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提高了细胞对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笔者介绍了一例因心悸、胸闷、憋气入院的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冠心病的病例。其Graves甲亢诊断明确,且合并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行两日法静息+三磷酸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发现患者存在大范围心肌缺血,其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为高危,权衡利弊后建议其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血运重建良好且无甲亢危象发生。本研究旨在提示甲亢合并可疑
近年来,皮肤癌特别是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据报道,90%的皮肤癌与紫外线辐射损伤有关。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特别是户外紫外线(290~ 320 nm)和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320~400 nm)刺激皮肤后,表皮黑素细胞通过合成黑素,转移至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对皮肤起光保护作用。皮肤受到过量紫外线刺激后会出现一系列损伤反应,包括晒黑及炎症反应、细胞DNA损伤、光致癌作用等。近年来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有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型治疗方法,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上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笔者就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策略——药物靶向治疗、肽受体核素靶向治疗、局部精准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期刊
海马是学习记忆相关的重要脑区,其结构、功能的异常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RI、PE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能提供海马的结构、功能与葡萄糖代谢等指标,能对早期筛查和诊断MCI提供更多的影像学支持。笔者主要综述了遗忘型MCI患者海马结构、海马的功能连接及海马葡萄糖代谢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以期发现更加敏感的影像学指标用于MCI的诊断。
全球肥胖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肥胖导致的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也显著升高。虽然肥胖人群的大脑结构和脑区兴奋模式变化已通过一些MRI和功能MRI研究揭示,但其神经功能在分子水平上的改变尚不完全清楚。PET受体显像能够在体评估神经受体功能变化,目前已开始用于肥胖相关的神经功能研究。笔者主要综述PET受体显像在肥胖人群神经功能成像中的作用。
笔者报道了一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恶变病例,从临床症状、CT、18F-FDG PET/CT检查、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及预后等方面介绍并分析该病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该病例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恶变,疾病进展快,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通过病理及预后诊断。肌纤维母细胞瘤一般以良性为主,恶性发病率少,一旦发生,容易误诊,需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效果及预后综合考
期刊
目的研制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131I-Tyr-Nivolumab诊疗剂,并研究其在高表达PD-1的原位结肠癌小鼠模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采用间接标记法制备131I-Tyr-Nivolumab,测量产物的放射化学纯度及评估体外稳定性。PD-1高表达原位结肠癌小鼠10只,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尾静脉注射131I-Tyr-Nivolumab (11.1 MBq/10 μg)后,通过S
抑郁症是常见的心境障碍性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关键。但是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同时也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常规的检查在抑郁症诊断及疗效监测方面面临着各种技术瓶颈,而分子影像研究为抑郁症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笔者综述了PET/CT在抑郁症神经元机制、诊断以及治疗检测中的应用与其相关的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评价不同类型CT血管成像(CTA)和MR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瘤(IAN)的准确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lle图书馆和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以前有关不同类型CTA和MRA诊断IAN的中、英文文献,按照诊断性研究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依据诊断准确性试验质量评价工具2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