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而根据调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很不相称,现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方面也进行过一些探索,并为旅游行业输送了一批批质量较高的毕业生,但这离用人单位所提出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湖南女子大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改革的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转变。但根据调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很不相称。根据湖南女子大学近几年来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用人单位希望我们的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要爱岗敬业,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2)要求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3)熟悉导游服务和酒店服务的技能技巧,适岗应岗能力强;(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1 按岗位群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其中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导游服务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饭店服务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旅游应用文写作能力、英语会话和翻译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课程的设置,应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设置的做法,以培养基本素质和上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考虑课程的设置问题。按照这一思路,我们通过删、组、增、选,对原设35门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首先,对培养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作用不大的课程,如其主要内容已包含在其他必开课程内,或学生已基本具备这方面知识,或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掌握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予以删除或与其他课程合并。其次,将课程性质基本相同、内容过多、自成系统的两门课程或多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第三,根据旅游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增设日语、韩语、插花与茶道、调酒、会展与会务、电子商务等课程。课程设置确定后,我们又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2 强化外语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为了发展学生个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好地增长才干,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对于必修的外语课程,我们除安排了“大学英语”、“旅游英语口语”课程外,增加了“旅游日语口语”、“旅游韩语口语”两个语种的课程,错开排课,课时相同,考核的要求也基本相同,规定学生必须选修其中一种外语。其二,我们还设立摄影与摄像、书法与绘画、湘绣等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促进个性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处理旅游意外事故的能力,我们还开设了旅游保险知识、旅游意外事故处理方法讲座。
3 加强产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
一是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与时间,使实践教学时间(含集中实践教学时间与各课程分散实践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50%左右;二是进一步加强“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从旅游企业聘请一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四是组织教师大力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内容。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我们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4 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克服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改变完全按“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来安排教学过程的做法,将教学内容分成能力模块,分年级采用以下循环式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体系来安排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围绕旅游市场营销技能训练、导游词创作练习、导游口才训练这一模块安排相应课程,并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在周末或假期集中安排一次社会调查或旅游市场调查。通过这一循环,使学生一入学就对整个专业涉及的主要领域有一个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基本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旅游营销技能等。
第二循环:围绕公关礼仪技能训练、导游服务技能技巧训练、宾馆饭店服务与管理技能技巧训练这一模块开设相应课程,除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和训练外,还利用周末或假期分批组织学生到校外景区景点现场模拟导游实习、到旅行社进行外联、计调岗位见习、到星级酒店进行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和客房服务岗位见习。通过这一循环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导游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技巧、人际交往及公关与营销能力等。
第三循环:第一学期主要围绕综合能力的系统训练与提升开设相应课程,为毕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作准备:第二学期安排10周在校外实习基地旅行社、景区景点、星级酒店顶岗实习。在第三循环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旅行社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与管理的技能技巧方面得到较系统的训练和提高。实践证明,由于三个循环的环环相扣,学生能力得到加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大部分旅游企业上门成批挑选实习生,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有的实习二至三个月就被正式录用,实习与就业一步到位,真正实现了校企业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
以上三个循环的能力培养模块式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环节相互衔接与配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反复应用,不断深化,真正达到了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我们还改革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废除“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大力推广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有关专业课的部分内容,利用学生导游实习、宾馆实习期间,放在现场讲授,可使学生印象深刻,牢固掌握知识。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投影仪、多媒体等,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抓好业务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除开设“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体育”及系列入文素质教育课程外,还要加强日常思想教育,抓好课外科技、文体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等。
6 改革成绩考核办法
严格各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核,全面实行“一书多证制”,要求学生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得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三级证书或日语或韩语水平考试证书、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一级证书、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证书、钢笔字合格证书、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证书等。
综合所述,由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了“一主线,两加强,三循环,一书多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程设置及教学环节安排体现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女性修养教育,将本专业的全程教学分成“三循环”进行,这个教学过程贯彻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达到了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推行“一书多证”制,既保证了本专业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专科教学基本要求,又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改革的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转变。但根据调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很不相称。根据湖南女子大学近几年来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用人单位希望我们的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要爱岗敬业,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2)要求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3)熟悉导游服务和酒店服务的技能技巧,适岗应岗能力强;(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1 按岗位群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其中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导游服务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饭店服务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旅游应用文写作能力、英语会话和翻译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课程的设置,应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设置的做法,以培养基本素质和上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考虑课程的设置问题。按照这一思路,我们通过删、组、增、选,对原设35门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首先,对培养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作用不大的课程,如其主要内容已包含在其他必开课程内,或学生已基本具备这方面知识,或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掌握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予以删除或与其他课程合并。其次,将课程性质基本相同、内容过多、自成系统的两门课程或多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第三,根据旅游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增设日语、韩语、插花与茶道、调酒、会展与会务、电子商务等课程。课程设置确定后,我们又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2 强化外语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为了发展学生个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好地增长才干,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对于必修的外语课程,我们除安排了“大学英语”、“旅游英语口语”课程外,增加了“旅游日语口语”、“旅游韩语口语”两个语种的课程,错开排课,课时相同,考核的要求也基本相同,规定学生必须选修其中一种外语。其二,我们还设立摄影与摄像、书法与绘画、湘绣等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促进个性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处理旅游意外事故的能力,我们还开设了旅游保险知识、旅游意外事故处理方法讲座。
3 加强产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
一是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与时间,使实践教学时间(含集中实践教学时间与各课程分散实践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50%左右;二是进一步加强“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从旅游企业聘请一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四是组织教师大力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内容。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我们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4 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克服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改变完全按“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来安排教学过程的做法,将教学内容分成能力模块,分年级采用以下循环式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体系来安排教学过程。
第一循环:围绕旅游市场营销技能训练、导游词创作练习、导游口才训练这一模块安排相应课程,并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在周末或假期集中安排一次社会调查或旅游市场调查。通过这一循环,使学生一入学就对整个专业涉及的主要领域有一个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基本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旅游营销技能等。
第二循环:围绕公关礼仪技能训练、导游服务技能技巧训练、宾馆饭店服务与管理技能技巧训练这一模块开设相应课程,除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和训练外,还利用周末或假期分批组织学生到校外景区景点现场模拟导游实习、到旅行社进行外联、计调岗位见习、到星级酒店进行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和客房服务岗位见习。通过这一循环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导游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技巧、人际交往及公关与营销能力等。
第三循环:第一学期主要围绕综合能力的系统训练与提升开设相应课程,为毕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作准备:第二学期安排10周在校外实习基地旅行社、景区景点、星级酒店顶岗实习。在第三循环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旅行社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与管理的技能技巧方面得到较系统的训练和提高。实践证明,由于三个循环的环环相扣,学生能力得到加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大部分旅游企业上门成批挑选实习生,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有的实习二至三个月就被正式录用,实习与就业一步到位,真正实现了校企业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
以上三个循环的能力培养模块式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环节相互衔接与配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反复应用,不断深化,真正达到了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我们还改革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废除“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大力推广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有关专业课的部分内容,利用学生导游实习、宾馆实习期间,放在现场讲授,可使学生印象深刻,牢固掌握知识。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投影仪、多媒体等,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抓好业务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除开设“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体育”及系列入文素质教育课程外,还要加强日常思想教育,抓好课外科技、文体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等。
6 改革成绩考核办法
严格各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核,全面实行“一书多证制”,要求学生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得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三级证书或日语或韩语水平考试证书、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一级证书、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证书、钢笔字合格证书、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证书等。
综合所述,由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了“一主线,两加强,三循环,一书多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程设置及教学环节安排体现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女性修养教育,将本专业的全程教学分成“三循环”进行,这个教学过程贯彻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达到了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推行“一书多证”制,既保证了本专业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专科教学基本要求,又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