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过程,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理论,对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在于促进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对于更高层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此外,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也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全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素养是个体综合品质的表现,其在语文学科中表现为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文化感受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语文教学虽然不是逐一分别进行,但不管是采取什么教学手段,都需要对四个方面有一定侧重,切忌厚此薄彼。比如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说明文文本的特点是较强的逻辑性,很明显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但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完全忽略掉语言运用、审美以及文化三方面。以《蝙蝠与雷达》为例,观察一些教学实录可以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本课教学中几乎都没有穿插“文化感受”相关方面的信息,教师们也都对这一篇说明文的科普性表示赞同,既然是科普小品文,那么就应该将教学内容着重表现在语言的简洁精炼以及思维的逻辑等方面。其实不然,在讲解雷达原理时,教师应借此话题来向学生传递一些有关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历程,通过我国航天事业艰难的发展史来引出其在背后默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引燃学生的爱国之情。再如,在古代诗歌类文本阅读教学中,诗歌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不仅具有优美的语言,而且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和审美鉴赏能力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文本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教材中的诗歌选文为支点,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古诗词,可以是与作者有关的,也可以是与主题有关的,以此促成学生某一隐藏兴趣的达成,这或许是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有着一定的伏笔。
二、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课堂教学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因为这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也是关键。其次,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备课,要涵盖语言、审美、文化等多方面。正所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语文教师除了要对教材文本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积累与更新之外,还要掌握更多专业以外的知识,积极涉猎与学科核心素养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关注当下的教学动态以及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紧跟时代步伐。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滚瓜烂熟,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于常態的教学理解,使课堂教学变得既简单又有趣。
在具备一定知识储存的基础上,课前的准备环节也不能够松懈。例如,在《题临安邸》这首诗的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鉴赏和文化感受素养,那么教师在课前就需要对七言绝句的体裁特点进行梳理,如押韵、粘对、吟诵等诵读鉴赏技巧都需要在课上加以体现。此外,还需要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通过挖掘文化信息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力。
2、教学过程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课堂如同舞台,教师只是为学生搭建起来,负责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引导,主角是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和感悟的同样也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尝试多种不同的方式来为学生模拟出真实的语言情境,进而使其将文本内容与生活情境加以结合,有效地进行体验和感知。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教师大可不必一上来就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的实景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仅从自己的内心来说一说自己认为的小兴安岭会是怎样的。接着展开互动交流,有的学生认为小兴安岭是郁郁葱葱的,有的则认为是银装素裹……在频繁的场景转换中,使学生对于情境有了初步的感悟,仿佛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就身处在小兴安岭。在此基础上再去了解小兴安岭的天然美景和丰饶物产,便会油然地产生一种亲切之感,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同时进行。
3、教学评价
语文核心素养特征包括情境性,那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时也需要关注到其中的不确定性,即学生在不同情境中面对问题时表现出的行为,他们是否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达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除此之外,就是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首先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展开全面型的评价。需要明确的是,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证明教师自己有多么博学广闻,而是要以促成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为目标。同课堂教学一样,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以实际课堂表现为参考依据,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审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地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除了能够促进教师对于课程深化改革的认识,更多地是让小学生自身得到长足发展。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及促进广大专业教师的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芳.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才智,2019(27):136.
[2]陈小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76-77.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在于促进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对于更高层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此外,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也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全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素养是个体综合品质的表现,其在语文学科中表现为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文化感受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语文教学虽然不是逐一分别进行,但不管是采取什么教学手段,都需要对四个方面有一定侧重,切忌厚此薄彼。比如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说明文文本的特点是较强的逻辑性,很明显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但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完全忽略掉语言运用、审美以及文化三方面。以《蝙蝠与雷达》为例,观察一些教学实录可以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本课教学中几乎都没有穿插“文化感受”相关方面的信息,教师们也都对这一篇说明文的科普性表示赞同,既然是科普小品文,那么就应该将教学内容着重表现在语言的简洁精炼以及思维的逻辑等方面。其实不然,在讲解雷达原理时,教师应借此话题来向学生传递一些有关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历程,通过我国航天事业艰难的发展史来引出其在背后默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引燃学生的爱国之情。再如,在古代诗歌类文本阅读教学中,诗歌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不仅具有优美的语言,而且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和审美鉴赏能力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文本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教材中的诗歌选文为支点,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古诗词,可以是与作者有关的,也可以是与主题有关的,以此促成学生某一隐藏兴趣的达成,这或许是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有着一定的伏笔。
二、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课堂教学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因为这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也是关键。其次,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备课,要涵盖语言、审美、文化等多方面。正所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语文教师除了要对教材文本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积累与更新之外,还要掌握更多专业以外的知识,积极涉猎与学科核心素养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关注当下的教学动态以及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紧跟时代步伐。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滚瓜烂熟,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于常態的教学理解,使课堂教学变得既简单又有趣。
在具备一定知识储存的基础上,课前的准备环节也不能够松懈。例如,在《题临安邸》这首诗的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鉴赏和文化感受素养,那么教师在课前就需要对七言绝句的体裁特点进行梳理,如押韵、粘对、吟诵等诵读鉴赏技巧都需要在课上加以体现。此外,还需要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通过挖掘文化信息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力。
2、教学过程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课堂如同舞台,教师只是为学生搭建起来,负责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引导,主角是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和感悟的同样也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尝试多种不同的方式来为学生模拟出真实的语言情境,进而使其将文本内容与生活情境加以结合,有效地进行体验和感知。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教师大可不必一上来就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的实景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仅从自己的内心来说一说自己认为的小兴安岭会是怎样的。接着展开互动交流,有的学生认为小兴安岭是郁郁葱葱的,有的则认为是银装素裹……在频繁的场景转换中,使学生对于情境有了初步的感悟,仿佛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就身处在小兴安岭。在此基础上再去了解小兴安岭的天然美景和丰饶物产,便会油然地产生一种亲切之感,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同时进行。
3、教学评价
语文核心素养特征包括情境性,那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时也需要关注到其中的不确定性,即学生在不同情境中面对问题时表现出的行为,他们是否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达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除此之外,就是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首先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展开全面型的评价。需要明确的是,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证明教师自己有多么博学广闻,而是要以促成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为目标。同课堂教学一样,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以实际课堂表现为参考依据,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审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地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除了能够促进教师对于课程深化改革的认识,更多地是让小学生自身得到长足发展。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及促进广大专业教师的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芳.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才智,2019(27):136.
[2]陈小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