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的手势是一种无声语言,其表现力之丰富、深刻,有时甚至胜过语言。教师在音乐教学当中合理地运用手势语言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
關键词: 音乐教学 手势 运用
人的手势是一种美观丰富的无声语言,它可以传情达意,可以表述、状物,其表现力之丰富、深刻,有时甚至胜过语言。在音乐当中,我们的指挥家们,在指挥乐队、唱队进行演奏、演唱时,充分运用手势,来统一众多演员,把音乐中的一切情感表现如轻、重、缓、急,强弱变化,等等,都通过手势传达给乐队、唱队,使每个演员对每个音符的唱、奏,以最佳的音质,表现内心情感的流淌,给音乐注入无限的美感和生命力。可见,手势对音乐所起到的作用多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聋哑人由于生理原因,所有的交谈、交流都是用手势来表达,而这种表达方式并不亚于正常人的语言。正常人也常常用手势代替语言,如做“再见”时挥手,叫别人“过来”时的招手等,都可以通过手势表达。特别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在声音传不到的情况下,更是用手势来传递信息,可见手势的含义之丰富、之深刻。手势运用于音乐教学中,既可增强学生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等课程的形象感,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学习音乐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众所周知,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其声音作为音乐的基本元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讲授音乐基本理论课时,仅用语言的讲述和表达,教师常常觉得不尽人意,学生也似懂非懂。如果我们在语言讲述的同时,配以相应的手势,帮助学生去理解,其效果就大不一样。比如,我们在讲“音阶”的时候,即配以相应手势,设定第一个音的高度,将手势放在腰线,从腰部一级一级上升,表现出音阶是按音高顺序排列的一组音,再用声音配合,唱出与手势相对应的音高。凡是全音关系,手势升高的距离较宽一些,凡是半音关系,手势升高的距离窄一些。同时,通过手势的上升和下降,表现出音阶的上行和下行的音阶结构。这样,学生在语言的讲解和手势的配合下,很快就懂得了什么叫音阶。在讲授音阶的时候,以左手手势表现出根音,右手手势重叠在左手上方的一定距离上,表现出冠音。音程的扩大与缩小,可以用左右手手势距离的拉宽和缩窄来进行表现,给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实物感。这就很快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音程”,以及音程的扩大和缩小。在教授同音异名等音程时,亦是如此,教师巧妙地配以相应的手势,都能很快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
除理论教学外,技能学科的某些方面更需要手势的辅助,其教学效果会更佳。在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音准问题。所谓音准,就是设置某一音的音高为标准(这个音,一般选出主音或曲调中处在中音区的音,而非音乐中专指的标准音),唱出其它与之距离相符合的音高关系。我们可以用手势对所设置的标准音放在胸线或颈部高的位置示意出来,然后根据其标准音与其它音的音程关系,通过手势上、下浮动,示意出处在标准音上方或下方音的高低距离。如果音程距离较宽,其手势浮动范围就拉宽,如果音程距离较窄,其手势浮动范围就随之缩小。在手势的运动中,学生就会跟着手势或高或低地唱出下一个音。比如,这里以“6(la)”作为标准音,它后面出现的“3(mi)”和“3(mi)”的音,一个是“6”音上方的五度音阶“3(mi)”,一个是“6”音下方的四度音程“3(mi)”,如果你的手势从“6”音的高度上升,学生便知道应该唱出的是“3(mi)”,反之,如果手势从“6”音的高度向下方压,学生便知道应该唱出下方的“3(mi)”音。对于级进的乐句结构,可用音阶式的手势,逐级上升或下降,都可以给学生音高的位置。这种手势配合语言的引导,对学生唱准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听音练习中,我们可以用一只手弹出所听的音而另一只手则用手势暗示出下一个音是处在前一个音的上方或下方的音,甚至示意出与前一个音距离有多宽的音。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各种手势来帮助学生唱好歌曲。声乐中当然也存在音准问题,解决音准自然可以运用视唱练耳中的手势来暗示出应该唱得高一点或低一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声音在演唱的要求上用手势暗示出来。歌唱的发声,一般要求把口腔打开,使口腔作为发声的共鸣器官充分运用起来,我们可以把手势作握东西状态,并逐渐张开来暗示出把口腔打开,把声音向外送。声乐演唱时,演唱者须把舌面放平,以免阻塞气息和声音的畅通,我们可以抬平手掌,掌心向下,而后对着自己嘴巴向下摆动,以示把舌面放平。对演唱较强,有顿、断音效果的乐句,我们可以手握拳头,作轻轻锤击的动作,其动作干脆、利落、坚定有力,暗示出要唱出较强和顿、断的音乐效果。对歌曲表现舒展奔放的乐句,我们用双手手掌向上,逐渐向外延伸,表现出宽广辽阔的感觉。当然,我们所使用的手势还有很多,有很多手势是没有固定的含义,手势的巧妙运用,往往是随着音乐的进行,对发声的气息控制、歌曲的表现、情感的变化等突然做出某个手势,来暗示出应该怎么演唱或加强某些方面的表现,这种手势虽然不是固定的,但它可以在一瞬间激发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演唱。何况,在手势的巧妙运用中,它本身就包含了人格的美、能力的美、姿态的美和样式的美,同时也让学生从中获得了音乐的美感,从而达到了表现音乐美的目的。
当然,在运用手势当中,要切忌随意乱划手势,手舞足蹈地狂放乱舞。否则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和表现音乐,反而会扰乱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运用手势去达到正确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作为音乐教师,不妨多观看一些著名的指挥家在指挥乐队、唱队进行演奏、演唱时的潇洒、大方而又丰富多彩的指挥动作。音乐在强烈时有气吞山河之气概,音乐舒缓、柔和时,有涓涓小溪之柔情,对日寇侵略的愤怒控诉如万马奔腾,百姓家破人亡、流离颠沛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对亲人的难舍难分,都在指挥的手势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细细领略一下指挥大师们的指挥手势,我们就会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手势时有所启示。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那些具有较高水平的演讲、朗诵表演,他们不但语言表达声情并茂,而且配以优美的手势,加强了语言的表诉,加深了感情的流露。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流很多时候也是语言加手势,这样做可以让对方对语言的理解更深刻。我们不妨也可以从生活的交流中提炼出一些手势作为己用。
总之,手势的巧妙运用,加强了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形象的感知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的认识,同时,还使呆板的音乐课变得充满了新鲜感和趣味性。
關键词: 音乐教学 手势 运用
人的手势是一种美观丰富的无声语言,它可以传情达意,可以表述、状物,其表现力之丰富、深刻,有时甚至胜过语言。在音乐当中,我们的指挥家们,在指挥乐队、唱队进行演奏、演唱时,充分运用手势,来统一众多演员,把音乐中的一切情感表现如轻、重、缓、急,强弱变化,等等,都通过手势传达给乐队、唱队,使每个演员对每个音符的唱、奏,以最佳的音质,表现内心情感的流淌,给音乐注入无限的美感和生命力。可见,手势对音乐所起到的作用多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聋哑人由于生理原因,所有的交谈、交流都是用手势来表达,而这种表达方式并不亚于正常人的语言。正常人也常常用手势代替语言,如做“再见”时挥手,叫别人“过来”时的招手等,都可以通过手势表达。特别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在声音传不到的情况下,更是用手势来传递信息,可见手势的含义之丰富、之深刻。手势运用于音乐教学中,既可增强学生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等课程的形象感,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学习音乐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众所周知,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其声音作为音乐的基本元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讲授音乐基本理论课时,仅用语言的讲述和表达,教师常常觉得不尽人意,学生也似懂非懂。如果我们在语言讲述的同时,配以相应的手势,帮助学生去理解,其效果就大不一样。比如,我们在讲“音阶”的时候,即配以相应手势,设定第一个音的高度,将手势放在腰线,从腰部一级一级上升,表现出音阶是按音高顺序排列的一组音,再用声音配合,唱出与手势相对应的音高。凡是全音关系,手势升高的距离较宽一些,凡是半音关系,手势升高的距离窄一些。同时,通过手势的上升和下降,表现出音阶的上行和下行的音阶结构。这样,学生在语言的讲解和手势的配合下,很快就懂得了什么叫音阶。在讲授音阶的时候,以左手手势表现出根音,右手手势重叠在左手上方的一定距离上,表现出冠音。音程的扩大与缩小,可以用左右手手势距离的拉宽和缩窄来进行表现,给学生在视觉上有一个实物感。这就很快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音程”,以及音程的扩大和缩小。在教授同音异名等音程时,亦是如此,教师巧妙地配以相应的手势,都能很快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
除理论教学外,技能学科的某些方面更需要手势的辅助,其教学效果会更佳。在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音准问题。所谓音准,就是设置某一音的音高为标准(这个音,一般选出主音或曲调中处在中音区的音,而非音乐中专指的标准音),唱出其它与之距离相符合的音高关系。我们可以用手势对所设置的标准音放在胸线或颈部高的位置示意出来,然后根据其标准音与其它音的音程关系,通过手势上、下浮动,示意出处在标准音上方或下方音的高低距离。如果音程距离较宽,其手势浮动范围就拉宽,如果音程距离较窄,其手势浮动范围就随之缩小。在手势的运动中,学生就会跟着手势或高或低地唱出下一个音。比如,这里以“6(la)”作为标准音,它后面出现的“3(mi)”和“3(mi)”的音,一个是“6”音上方的五度音阶“3(mi)”,一个是“6”音下方的四度音程“3(mi)”,如果你的手势从“6”音的高度上升,学生便知道应该唱出的是“3(mi)”,反之,如果手势从“6”音的高度向下方压,学生便知道应该唱出下方的“3(mi)”音。对于级进的乐句结构,可用音阶式的手势,逐级上升或下降,都可以给学生音高的位置。这种手势配合语言的引导,对学生唱准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听音练习中,我们可以用一只手弹出所听的音而另一只手则用手势暗示出下一个音是处在前一个音的上方或下方的音,甚至示意出与前一个音距离有多宽的音。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各种手势来帮助学生唱好歌曲。声乐中当然也存在音准问题,解决音准自然可以运用视唱练耳中的手势来暗示出应该唱得高一点或低一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声音在演唱的要求上用手势暗示出来。歌唱的发声,一般要求把口腔打开,使口腔作为发声的共鸣器官充分运用起来,我们可以把手势作握东西状态,并逐渐张开来暗示出把口腔打开,把声音向外送。声乐演唱时,演唱者须把舌面放平,以免阻塞气息和声音的畅通,我们可以抬平手掌,掌心向下,而后对着自己嘴巴向下摆动,以示把舌面放平。对演唱较强,有顿、断音效果的乐句,我们可以手握拳头,作轻轻锤击的动作,其动作干脆、利落、坚定有力,暗示出要唱出较强和顿、断的音乐效果。对歌曲表现舒展奔放的乐句,我们用双手手掌向上,逐渐向外延伸,表现出宽广辽阔的感觉。当然,我们所使用的手势还有很多,有很多手势是没有固定的含义,手势的巧妙运用,往往是随着音乐的进行,对发声的气息控制、歌曲的表现、情感的变化等突然做出某个手势,来暗示出应该怎么演唱或加强某些方面的表现,这种手势虽然不是固定的,但它可以在一瞬间激发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演唱。何况,在手势的巧妙运用中,它本身就包含了人格的美、能力的美、姿态的美和样式的美,同时也让学生从中获得了音乐的美感,从而达到了表现音乐美的目的。
当然,在运用手势当中,要切忌随意乱划手势,手舞足蹈地狂放乱舞。否则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和表现音乐,反而会扰乱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运用手势去达到正确地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作为音乐教师,不妨多观看一些著名的指挥家在指挥乐队、唱队进行演奏、演唱时的潇洒、大方而又丰富多彩的指挥动作。音乐在强烈时有气吞山河之气概,音乐舒缓、柔和时,有涓涓小溪之柔情,对日寇侵略的愤怒控诉如万马奔腾,百姓家破人亡、流离颠沛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对亲人的难舍难分,都在指挥的手势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细细领略一下指挥大师们的指挥手势,我们就会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手势时有所启示。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那些具有较高水平的演讲、朗诵表演,他们不但语言表达声情并茂,而且配以优美的手势,加强了语言的表诉,加深了感情的流露。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流很多时候也是语言加手势,这样做可以让对方对语言的理解更深刻。我们不妨也可以从生活的交流中提炼出一些手势作为己用。
总之,手势的巧妙运用,加强了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形象的感知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的认识,同时,还使呆板的音乐课变得充满了新鲜感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