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文阅读是将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选择文本时应该有明确的组合线索。本文对古诗文群文阅读中的文本选择进行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古典诗词;群文阅读;文本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是一种分类对比的阅读方式。通过选择性地划分同类型却不同风格水平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使阅读者形成一定的鉴赏和品评能力,逐步提高阅读者自身的文学造诣。
在古诗文群文阅读中选择文本时应该有明确的组合线索,按照线索精心选择文本组合,并由此确定阅读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一、以主题为线索
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中的四首诗是《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这四首诗是以爱国主题为线索组合的。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这四首爱国诗歌的学习,体会古代士大夫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情结。不论处于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四位诗人都处于王朝的没落时期,却成就了不朽的诗篇。时代的不幸,是诗歌的大幸。时代的苦难,国家的衰败,造就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昌盛。
二、以作者为线索
刘禹锡是唐代一位重要的贬谪诗人,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经历使他备尝忧患磨难,他却以豪迈乐观的精神打破了贬谪文学沉湎于忧怨、孤愤的传统, 创造了豪健雄奇的诗文风貌。从他的诗文中可以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豁达乐观、超越苦难的情怀。以刘禹锡为线索,将他的《元和十一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绝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三篇诗文组合阅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名句,感受诗人对昔日权贵的轻蔑以及对自己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自豪, 领会诗人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三、以意象为线索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在古代诗文中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但在不同的诗文中梅花还有各自的象征意义。
例如以“梅花”为意象选择卢梅坡的《雪梅》、南朝鲍照的《梅花落》、方岳的《梦寻梅》三篇诗文进行比较阅读会发现:
卢梅坡的《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赞美了梅花凌寒不屈的顽强。
南朝鲍照的《梅花落》:“中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方岳的《梦寻梅》:“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梅花是隐者高士的象征。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怎样选择文章组成“群文”,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位、阅读教育理念。
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顺利实施群文阅读,教师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底蕴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文章的选择和孩子们的阅读感悟是衡量群文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几篇文字一堂课,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和底蕴,甚至能够陶冶和净化孩子们的内心和灵魂。
参考文献
[1]俞静.群文阅读,让教材文本不再“孤单”[J].学子:理论版,2016(16).
[2]侯剑锋.农村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怎样进行文本解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8).
(编辑:陈岑)
【关键词】古典诗词;群文阅读;文本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是一种分类对比的阅读方式。通过选择性地划分同类型却不同风格水平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使阅读者形成一定的鉴赏和品评能力,逐步提高阅读者自身的文学造诣。
在古诗文群文阅读中选择文本时应该有明确的组合线索,按照线索精心选择文本组合,并由此确定阅读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一、以主题为线索
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中的四首诗是《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这四首诗是以爱国主题为线索组合的。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这四首爱国诗歌的学习,体会古代士大夫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情结。不论处于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四位诗人都处于王朝的没落时期,却成就了不朽的诗篇。时代的不幸,是诗歌的大幸。时代的苦难,国家的衰败,造就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昌盛。
二、以作者为线索
刘禹锡是唐代一位重要的贬谪诗人,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经历使他备尝忧患磨难,他却以豪迈乐观的精神打破了贬谪文学沉湎于忧怨、孤愤的传统, 创造了豪健雄奇的诗文风貌。从他的诗文中可以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豁达乐观、超越苦难的情怀。以刘禹锡为线索,将他的《元和十一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绝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三篇诗文组合阅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名句,感受诗人对昔日权贵的轻蔑以及对自己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自豪, 领会诗人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三、以意象为线索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在古代诗文中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但在不同的诗文中梅花还有各自的象征意义。
例如以“梅花”为意象选择卢梅坡的《雪梅》、南朝鲍照的《梅花落》、方岳的《梦寻梅》三篇诗文进行比较阅读会发现:
卢梅坡的《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赞美了梅花凌寒不屈的顽强。
南朝鲍照的《梅花落》:“中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方岳的《梦寻梅》:“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梅花是隐者高士的象征。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怎样选择文章组成“群文”,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位、阅读教育理念。
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顺利实施群文阅读,教师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底蕴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文章的选择和孩子们的阅读感悟是衡量群文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几篇文字一堂课,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和底蕴,甚至能够陶冶和净化孩子们的内心和灵魂。
参考文献
[1]俞静.群文阅读,让教材文本不再“孤单”[J].学子:理论版,2016(16).
[2]侯剑锋.农村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怎样进行文本解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8).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