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刺大腭蚁 吃掉德国精锐团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engjing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的著名战将“沙漠之狐”隆美尔节节败退之际,为挽回败局,派出一支德军精锐部队长途跋涉,迂回穿越非洲原始丛林,欲直插英军后方。
  隆美尔决定派一部精兵穿越原始丛林,以奇兵突袭英军后方时,参谋部的绝大多数人员坚决反对,理由是非洲的原始丛林历来无人敢于涉足,派兵进入,无异于自蹈死地。
  但希姆却不相信,他无人匹敌的常胜部队,难道竟会在什么丛林面前裹足不前?身体匀称结实,举手投足颇有几分儒雅之气的希姆力排众议,请缨前往。
  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后,他率领精心挑选的1800名士兵,踏入原始丛林。
  他不知道,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就要降临到这支德国部队头上了。
  这是进入原始丛林的第三天。
  三天来,除了几十名士兵死于或伤于毒蛇、野兽的袭击之外,并无太大损失,这自然得益于充分的准备工作及非洲土著向导的功劳。四名非洲向导教士兵们将一种气味很大的似汤非汤的液体涂抹于全身所有裸露的皮肤表层,还告诫士兵,如果野兽不主动攻击,不要贸然开枪,以免激怒它们。
  眼下,希姆脚下踩着不知贮藏了多少年的又厚又潮的落叶,仰头看看又高又壮、遮天蔽日的林木,呼吸着湿润却又带着阵阵陈腐气息的空气,心里嘲笑着参谋部那群胆小如鼠的家伙们。
  他不可能知道,他的士兵们同样不会想到,一个巨大的,由上亿只、甚至几亿、几十亿只小小个体组成的组织严谨、无坚不摧的庞大军团,正悄悄地向他们逼近。
  最早发出这个恐怖信号的,是位于部队宿营地左翼负责警戒的士兵。几乎同时,希姆蓦然听到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士兵同时发出的厉声嘶嚎。那叫声,既凄惨,又恐怖,发自肺腑,撕心裂肺,是那么绝望。
  希姆的心突然收紧了。
  他看到丛林的地面,铺满了厚厚的一层黑褐色蚂蚁,黑压压一片,望不到尽头。
  他来不及看清这种蚂蚁的大小和形状,大脑中只跳动着毛骨悚然的两个词儿:蚂蚁,蚁群!
  希姆的脑袋轰的一声膨胀起来。他无法知道,这么庞大的蚁群,缘何突然聚集起来,又为何直扑他和他的士兵?他的1800名士兵眼下还能存留多少?但希姆懂得,此刻,用腿远比用脑更为明智,他大叫一声,转过身,拼命逃去……
  蚁群仿佛在铺设一幅巨大无边的地毯,伴随着恐怖的唰唰声,漫无边际地汹涌而来。
  在无数士兵的尖叫声中,希姆只有一个念头:快逃、快逃……
  湖面近在咫尺,他不顾一切地跳进湖水中。随即,湖面四周铺满了蚁群。少量蚂蚁试探着爬到湖里,不一会儿,便沉到湖中不见了。希姆在齐胸深的湖水中停了步,他环视着湖边的蚁群,突然心中一动,原来这凶猛的蚁群是怕水的!
  希姆暂时摆脱了生命之危,他朝士兵们的宿营地望去。
  目力所及,一片黑褐色,除了蚁群,还是蚁群,仿佛整个世界,再没有其它颜色,再没有其它生灵。
  在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蚂蚁王国中,存留着的几百名士兵还在无望中作着最后的挣扎。
  零零星星的枪声,断断续续的手榴弹爆炸声,并未给这惨烈之至的画面增加一丝亮色,在希姆耳中,反倒比士兵们的惨叫声更令他不忍耳闻。
  几名特种兵强打精神,哆哆嗦嗦地手持火焰喷射器,对准离得最近的蚁团喷吐着火焰。
  熊熊火焰冲天而起。蚁团在燃烧,湖面在燃烧。几十个上百个蚁团被火焰吞噬。
  在人类发明的凶猛的火器面前,它们也是无能为力的弱者。
  然而,蚁群实在太庞大了。对于整个蚁群而言,这点损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一簇又一簇的蚂蚁又在湖边团聚,前赴后继、源源不断的蚁团纷纷滚下湖面,向前漂移……
  火焰喷射器已无火可喷。在顽强凶猛、义无反顾的蚁团面前,希姆和他的士兵已无计可施。
  在预定的时间,隆美尔没有收到他的爱将希姆的无线电波。尔后,也没有再接收到任何信号。
  大惑不解的隆美尔派出另一支部队深入丛林搜寻,终于在一个不知名的湖边,惊恐地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湖面以西大约三四平方公里的地面上,触目可见一副副骷髅架,有的完整,有的散落。骷髅架上不仅皮肉全无,凡毛发、衣物等有纤维、有蛋白质的物品一无所剩。
  而骨架附近,武器、手表、金属纽扣、眼镜等则完好无损。
  经搜集,按骷髅计算,共计1764具。出发的1801人,共有37人下落不明。
  在现场,还搜集到部分体形巨大的蚁尸。
  德国人明白了:希姆和他的部队,毁灭于非洲黑刺大腭蚁。
  这种蚂蚁大如拇指,通常生活在中北非,每隔两三百年有一次集团性大爆发,数以亿计的蚂蚁聚集成群,浩浩荡荡地朝着一个方向作长途迁徙,疯狂地吞食一切可食之物。
其他文献
一、“你相信还有另一场战争吗?”“是的,因为引起战争的因素依然存在。”  这份记录稿是美国人诺贝尔·安东尼·何洛伦事后整理并发表在1948年11月12日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晨报》上的。上个世纪30年代,何洛伦曾在乔治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40年代初被分配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华署长室担任督察。1946年,何洛伦被派到日本东京从事调查日本战犯的工作,为期半年有余。同年4月的一天,何洛伦与5个年轻的
期刊
朝鲜长城:从朝鲜西北部的鸭绿江下游起,沿着崇山峻岭伸展到东海的东朝鲜湾海滨,一道长370多公里的城墙,就是朝鲜的长城。这是高丽人民从1033年至1044年,历时12年修筑而成的。  印度长城:500多年前,印度人民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修建了一道全长70公里的长城,城上建有32个烽火台,是国外至今保存得最为完好的长城。  英国长城:在英国的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沿着分界线有一条逶迤的土墙,称为英国的哈德
期刊
在中国大学教育百年发展历程中,1938年至1946年,为躲避日军的战火,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南渡西迁,来到云南昆明市,合并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里有过辉煌和灿烂,是近代中国一代文化精英的灵魂游荡过的地方。  这是一座令人高山仰止的丰碑,这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神话”。  于是,在昆明出差的我,结束了繁忙的事务之后,决定挤出一段时间,忘却当下世俗的喧嚣,去寻访那片圣地。  一、为了抢救和
期刊
鲁迅说过:“在中国,总是阴柔人物得胜。”初唐的李义府可算是阴柔人物中的翘楚。  他相貌俊美,跟人说话谦恭和蔼,脸上永远挂着迷死人不偿命的微笑。《旧唐书》说他“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  但他也极为腹黑,江湖人称“李猫”。猫性阴鸷诡秘,可见此人有多妖孽有多瘆人。  他最拿手的绝招便是温柔一笑,劈头一刀,这就是传说中的“笑中刀”。鉴于李义府的斑斑劣迹,欧阳修在《新唐书·奸臣传》中大方地让他坐了第二
期刊
封建时代,书生赴“秋苇”,拼科举,求功名,就是为了做官。可是清朝时,海南儋州有人考取了进士,却回乡教书去了,被人称为“野鹤进士”。  他名叫“黄河清”,字浚如,号巽山。  黄河清祖居洋浦干冲镇夏兰村,后迁居海南儋州徐浦。乾隆十八年中举,乾隆廿六年中恩科进士。  开始,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出了个意外情况。后来,有机会做官时,他却真的不想做了。  按规定,中进士之后由皇帝点榜,然后委以官职。当时的潜规则
期刊
一、上与不上,这是一个问题  南北朝是乱世,杀人不眨眼。改朝换代,如换一块店招牌,连站队都来不及。一旦一方得势,就把对手赶尽杀绝,以防死灰复燃。在这样的地雷阵中,作为一个文人,既想扬名立万,又想保身远祸,何其难哉。  但谁也无法选择时代,沈约就出生在这样的时代。  沈家本是名门望族,沈约的父祖都曾身居高位。元嘉末年,他的父亲死于派系斗争,这让他的童年蒙上了阴影。后来,他跟随一位族人走上仕途。因为有
期刊
说起宋代的章献明肃太后刘娥,许多人脑中都会浮现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戏曲传说当中,这位皇后是个十恶不赦的角色,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前途抢了别人的孩子,还诬赖贤良的李妃生了怪物。  但事实上,那不过是后人的杜撰而已。  历史上的章献明肃太后贤淑能干,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  她功绩赫赫,才干常与吕后和武则天并称,但她为人善良,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是嘉州刺史,可
期刊
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雍正青花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御用瓷器必须经他亲自审定,方可烧造。  雍正时期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青花胭脂红、珐琅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黄地青花等品种。  其
期刊
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学子们步入仕途的阶梯,考试、阅卷都非常严格。  清代学子考状元,要经过乡试、会试,最后是进行殿试。以清代末年最后一次科考为例,1904年7月8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殿试在保和殿举行。殿试毕,第二天由8名阅卷大臣(俗称“试卷官”)开始阅卷。  这天,监试大臣和阅卷官齐聚在文华殿。阅卷官座位前面是一条长案,收管官把卷箱取来开封,将试卷先取出一捆打开,按照阅卷官的官职,一卷一卷地分
期刊
当下,“清宫穿越剧”依然是热火朝天,尤其是康少爷、雍四爷、乾隆爷三位爷更是火遍中华大地。但是,看了这么多清宫剧,我们是否了解那个时代的货币——银子呢?  很多人在心里都会有个疑问: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好的,就让我们出去逛逛清代的市场,看看一两银子能买到什么东西。  首先,我们的一两银子要先换成制钱(也就是官方发行的铜钱),为什么啊?因为一两银子实在是太多了,人家找不开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