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给2020年全球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提出了全面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化的后疫情时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拓展期。中国需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两个大局"着眼,建设现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给2020年全球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提出了全面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化的后疫情时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拓展期。中国需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两个大局"着眼,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其他文献
本文梳理了流行病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发展脉络,流行病疫情对劳动供给、消费需求、区域经济和民众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公共部门干预措施的研究成果。在总结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基础上,本文为我国流行病经济学的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发展方向:第一,政府在应对流行病疫情冲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效果评估及优化分析中,需要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研究范式和方法与公共卫生管理领域的研究进行有机融合;第二,流行病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仓室流行病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人的异质性特征,将不完全信息和行为经济学理论纳
本文建立三期世代交叠模型,通过比较“生命周期”效应和“预防性储蓄”效应来探究家庭规划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家庭人口结构是影响家庭决策的核心要素,对储蓄水平有正、负的子效应。本文从家庭人口结构切入,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少儿人口占比下降和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使家庭储蓄上升。其中,少儿人口占比对家庭储蓄影响的“生命周期”效应更显著,而老年人口占比的“预防性储蓄”效应更显著。具体机制如下:父母追求高质量教育,育儿教育支出增加导致家庭储蓄减少,提高孩子未来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使家庭规划
突发公共事件包括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四个大类,此类事件不仅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额损失,而且会冲击资本市场,影响公司的金融决策。本文选取国外金融领域涉及突发公共事件的最新文献,从资本市场和公司金融两个视角对突发公共事件与金融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在资本市场方面,现有研究发现突发公共事件会导致股价的负面反应。在公司金融方面,现有文献主要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对企业劳动力、财务决策、创新、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公司价值等的影响。基于国外研究现状,本文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
本文主要采用2003-2017年间全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和2018年以来的案例调查信息,展示以儿媳侍奉公婆为特征的农家传统照护方式发生的变化。第一,纯由老人构成的住户显著增加。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者的主要照护人,越来越多地由老年配偶担当。第二,迁移工人夫妇在父母发生意外或生命垂危之际会立即返乡关照。当高龄父母需要长期照护时,年轻夫妇中的工资较低者通常留守家乡。第三,村庄社区组织的老年活动,能够丰富参加者的晚年生活,却无助于解决生活不能自理者的照护质量和安全不足问题。第四,利用养老院和上门护工服务的群体,多为
流行病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是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流行病传播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预防和治疗流行病对人类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等问题的背后都涉及很多关键的经济学原理。本文首先总结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流行病的起源与演变,然后从经济学视角梳理了急性流行病和慢性流行病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集中收治、切断传播途径及信息公开等流行病公共干预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本文对流行病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结合中国实际展望了流行病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新时代背景下,减税降费已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估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与既有研究普遍关注减税效果不同,本文以省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落实为准自然实验,结合2006-2016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首次评估了降费政策对企业非税费用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由于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普遍在中央和省级层面落实,同时受非税收入归属的影响,降费政策总体上未能显著降低企业非税费用负担;不同地区降费意愿存在显著差异,降费力度较大的地区,呈现显著的降费效应;在收费项目数
在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的过程中,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增强经济韧性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框架,探讨产业结构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对经济韧性的直接作用,以及其通过驱动创新来影响经济韧性的间接作用。研究发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各个城市的经济韧性表现差异明显,产业结构越是多样化的城市经济韧性则越强;多样化对经济韧性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分散风险、抵御冲击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帮助城市在恢复期做出适应性的结构调整;无关多样化水平越高的城市受到
本文基于校正后的城市夜间灯光数据测算各省份的多中心结构指数,运用工具变量估计考察区域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对中国城市经济效率的动态影响,并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在其中所发挥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多中心结构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且该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城市和东中部地区,而中小城市和西部城市的经济效率则随着多中心水平的提高而提升。同时,测算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少数地区的经济效率由于多中心水平过高的空间发展模式而受到抑制。其次,多中心结构与市场一体化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且该效
在我国,目前城镇化率的提升并没有带来居民消费率的提升。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迁移”和“转化”两个阶段出发,使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迁移”和“转化”之间的缺口——半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半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率和城镇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控制了城镇居民收入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后,半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也会产生负向影响;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半城镇化率提升会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同时,半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
关于文本与作者的性质,近几十年里出现了诸多极端历史主义的视角。根据这些视角(巴尔泰斯和福柯是先行者),文本与作者应该被看作不同种类功能的具体实现,历史则为实现这些功能提供可能条件。没有作者,阐释就不可能(这是巴尔泰斯和福柯的目的)。与巴尔泰斯与福柯相反,尼赫马斯对文本与作者的描述则避免了前二者的缺憾。我运用吉尔·德勒兹的著作中的方法,在探讨莫言的过程中,以一种根本上异于前三人的方式看待文本,从而使得文本既有意义,有没有阐释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