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喀什地区吐曼河综合治理规划工程的背景、位置、建设任务及优点的分析,得出结论:项目实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综合治理;河道工程;探讨;吐曼河
Discuss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Treatment of Xinjiang Tuman River Kashi project
Pal Hatti -Tuerdi
(Kashi Area Gaziku mountain river watershed management Kashgar Xinjiang 844000)
【Abstract】Through Kashi Tuman Rive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n project background, location, construction task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concluded: The projec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treatment; River training works; Discussion; Tuman River
1. 项目背景及依据
喀什地区地处偏远落后的沙漠边缘,沙漠面积大,绿洲面积小,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干旱和风沙危害严重,自然环境恶劣,生存生产条件差。由于长期受恶劣自然环境影响和耕地资源的匮乏,加之人口的快速增长,贫困人口过于集中,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使经济发展缓慢,农牧业落后,工业规模小,既无力为地方财政增加财源,更不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经济建设重点的西移,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进步,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但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喀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全国、全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是典型的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困难。区域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城市河道防洪标准偏低、抗旱能力明显不足尚未根本改善;随意围垦湖泊河道,侵占行洪通道,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每年仍然造成人员死亡和上百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吐曼河──被誉为喀什的母亲河,她与喀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孕育了喀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喀什、疏附县几十万各族人民依赖她繁衍生息、延续历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吐曼河流经喀什市区段长20Km,与面积达700多亩的东湖水域连成一片,成为在新疆城市中心区内少见的最长河流和最大的城中水域。近20多年来,喀什市城市迅速扩展,城市人口急骤增加,工业、乡镇企业、宾馆餐饮业、医院、集贸市场等行业在吐曼河两岸迅速掘起,吐曼河两岸已成为喀什最繁华的地段和人流密集区。但由于受到历史、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喀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设施功能难以满足环境需求和发展形势。长期以来,吐曼河两岸大量的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排入吐曼河,目前河道淤积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河床逐年增高变窄污染严重,吐曼河洪水危害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较严重。由于基础设施的欠账,全流域没有完善的、系统化的防洪设施,流域防洪规划才刚刚完成,中上游洪水危害非常严重,洪水曾多次冲毁渠道、桥梁和淹没房屋农田,如1999年7月,吐曼河洪水,冲毁了喀什市东大桥,漫过农贸市场,进入居民家中。向吐曼河排放的垃圾不但污染了水质,而且两岸河滩和湿地遭到破坏,被开发成农田、鱼塘,或工厂和住房其它设施,湿地萎缩严重。
沿岸城乡居民及工矿企业长期将生产、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直接排入河道,部分河岸滩地变为垃圾场,沿河岸的农村和城市居民区段还分布有不少的旱厕,使吐曼河成为新疆污染最重的河流,原本清澈的泉水,流经喀什市开始变得浑浊不堪,臭味弥漫,中下游河水水质长期处在劣Ⅴ类状态,受污染的河道长度在42.6-57.7%之间(不同的水期),严重影响了喀什市和疏附县各族人民的生存环境,流域下游疏附县三个乡、喀什市一个乡共8万亩农田长期利用污染的河水灌溉,有22.2万农民和城市居民面临饮水安全隐患,加上间接影响人口有53.5万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吐曼河污染的影响。
吐曼河治理的问题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要求彻底整治吐曼河洪水和污染问题,还一个“水清、岸洁、绿美、水质达标、环境优美”的母亲河应有面貌,造福各族人民。 喀什市政府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吐曼河的治理,但是项目资金十分紧缺,治理工程建设进展缓慢,其中防洪工程和生态环境治理难以启动。
2. 流域位置和范圍
吐曼河,维吾尔语意译为“雾河”。位于喀什地区疏附县与喀什市境内,是塔里木河流域喀什噶尔水系克孜河北边支流之一。吐曼河地处东经75°30′~76°15′,北纬39°25′~39°36′。上游南是克孜河,西是卡浪沟吕克河,北是卡浪沟吕克河的一个支流,周边是中低山丘陵山区;中游南是克孜河,北是克孜河阿瓦提干渠和低丘陵山区;下游南是克孜河,北是克孜河阿瓦提干渠的支渠。
吐曼河集水面积487Km2,河道全长73.7Km,属泉流、洪水混合型内陆河,流经喀什市和疏附县,其中疏附县境内河段长48.30Km,喀什市境内河段长25.40Km。河源在疏附县木什乡明尧勒村,沿河经过疏附县的木什乡、栏杆乡,喀什市的色满乡、荒地乡、喀什市城区、多来提巴格乡,疏附县的阿瓦提乡、英吾斯坦乡、阿克喀什乡,河流末端汇集到阿克喀什乡红旗水库。
3. 工程建设任务
3.1 防洪工程建设的任务。
整治源头保护耕地、对外公路和减少水土流失;在上下游修建控制性枢纽工程疏导一般洪水和特大洪水,保证城市安全;对中下游河道护岸进行护砌,防治水土流失、美化城市环境。使吐曼河上游防洪标准从现状5年一遇,提高到10~20年一遇,喀什市防洪标准从现在的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使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有效防治河道污染。
3.2 污染治理的任务。
改建喀什市城市排水管网和修建污水处理厂,杜绝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清除河岸垃圾防治水体污染;修建公厕和配置环卫工程设施。通过工程建设使吐曼河水质达到《吐曼河水资源保护规划》拟定的水质目标和水体功能要求:源头水保护区保持I、II类水质标准;缓冲区保持II类水质标准,开发利用区达到Ⅲ水质标准,城市区段达到Ⅲ水质标准,下游段保持Ⅳ类水质标准。
3.3 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的任务。
防治林草植被退化,防治水土流失和减轻风沙危害,提高吐曼河生态功能;通过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护岸林、经济林(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原有生态林地改造工程建设,使流域的森林覆盖度提高4%,改善喀什市投资发展环境,提高国土对国民经济的承载力,为农业生产、城市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4. 结论
4.1 对于吐曼河市区段河道,通过修建针对吐曼河的分洪工程,改建吐曼河的现状河道,提高喀什市的防洪标准,从现状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对于乡村段河道,通过修建防洪堤等建筑物实现对河流两岸农田、基础设施、工矿企业及历史文化古迹等的保护;从而达到降低水害,减少流域经济财产损失的目标。
4.2 增加水域湿地面积,稳固河堤河床,防止水土流失。
4.3 加强河道两岸污水和垃圾污染治理,恢复水生态环境,喀什市城区河道下游水质从现在Ⅵ类恢复到Ⅲ类,保障河道下游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安全要求,并使吐曼河成为野生动物栖息的天堂。
4.4 在吐曼河喀什市城区河段,营造“水流缓、急、动、静相配,水体宽、阔、深、浅相连,河滨休闲娱乐成园,河岸绿树花草成荫”的水滨景观带,增强城市聚合作用和向周边的辐射能力。
4.5 通过吐曼河污染整治,力争使吐曼河水体水质达到《吐曼河水资源保护规划》拟定的水质目标和水体功能要求。即:源头水保护区保持I、II类水质标准;缓冲区保持II类水质标准,开发利用区达到Ⅲ水质标准,城市区段达到Ⅲ水质标准,下游段保持Ⅳ类水质标准。
4.6 通过全面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湿地圈、生态景观林、农田防护林等方面的生态体系建设,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使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使吐曼河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全面恢复和提高;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说项目的实施对于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民族团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均具有积极的贡献。吐曼河沿河护岸工程、堤防工程的建设,配合污染治理工程改变了吐曼河喀什市段两岸垃圾遍地、浊水漫流的景象,美化了城市河段河道景观,极大地改善了喀什市的投资环境,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项目对区域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必然对区域經济发展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喀什市是新疆西南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第一个城市就是喀什市,是新疆南部经济带的桥头堡,喀什周围有五个对外口岸(四个陆路一个航空),其中红旗拉甫口岸、卡拉苏口岸、吐尔尕特口岸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南亚地区重要的物资商品集散商埠,具有显著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喀什市已经成为新疆重要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中转站和通道。项目建设使区域性投资发展环境的改善,城市现象的改善,经济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提高了对国内外客商的吸引力,顺应了今后我国和新疆与中亚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促进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对新疆与中亚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意义重大。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12-25-165
【关键词】综合治理;河道工程;探讨;吐曼河
Discuss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Treatment of Xinjiang Tuman River Kashi project
Pal Hatti -Tuerdi
(Kashi Area Gaziku mountain river watershed management Kashgar Xinjiang 844000)
【Abstract】Through Kashi Tuman Rive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lan project background, location, construction task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concluded: The projec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treatment; River training works; Discussion; Tuman River
1. 项目背景及依据
喀什地区地处偏远落后的沙漠边缘,沙漠面积大,绿洲面积小,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干旱和风沙危害严重,自然环境恶劣,生存生产条件差。由于长期受恶劣自然环境影响和耕地资源的匮乏,加之人口的快速增长,贫困人口过于集中,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使经济发展缓慢,农牧业落后,工业规模小,既无力为地方财政增加财源,更不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经济建设重点的西移,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进步,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但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喀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全国、全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是典型的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困难。区域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城市河道防洪标准偏低、抗旱能力明显不足尚未根本改善;随意围垦湖泊河道,侵占行洪通道,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每年仍然造成人员死亡和上百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吐曼河──被誉为喀什的母亲河,她与喀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孕育了喀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喀什、疏附县几十万各族人民依赖她繁衍生息、延续历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吐曼河流经喀什市区段长20Km,与面积达700多亩的东湖水域连成一片,成为在新疆城市中心区内少见的最长河流和最大的城中水域。近20多年来,喀什市城市迅速扩展,城市人口急骤增加,工业、乡镇企业、宾馆餐饮业、医院、集贸市场等行业在吐曼河两岸迅速掘起,吐曼河两岸已成为喀什最繁华的地段和人流密集区。但由于受到历史、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喀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设施功能难以满足环境需求和发展形势。长期以来,吐曼河两岸大量的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排入吐曼河,目前河道淤积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河床逐年增高变窄污染严重,吐曼河洪水危害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较严重。由于基础设施的欠账,全流域没有完善的、系统化的防洪设施,流域防洪规划才刚刚完成,中上游洪水危害非常严重,洪水曾多次冲毁渠道、桥梁和淹没房屋农田,如1999年7月,吐曼河洪水,冲毁了喀什市东大桥,漫过农贸市场,进入居民家中。向吐曼河排放的垃圾不但污染了水质,而且两岸河滩和湿地遭到破坏,被开发成农田、鱼塘,或工厂和住房其它设施,湿地萎缩严重。
沿岸城乡居民及工矿企业长期将生产、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直接排入河道,部分河岸滩地变为垃圾场,沿河岸的农村和城市居民区段还分布有不少的旱厕,使吐曼河成为新疆污染最重的河流,原本清澈的泉水,流经喀什市开始变得浑浊不堪,臭味弥漫,中下游河水水质长期处在劣Ⅴ类状态,受污染的河道长度在42.6-57.7%之间(不同的水期),严重影响了喀什市和疏附县各族人民的生存环境,流域下游疏附县三个乡、喀什市一个乡共8万亩农田长期利用污染的河水灌溉,有22.2万农民和城市居民面临饮水安全隐患,加上间接影响人口有53.5万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吐曼河污染的影响。
吐曼河治理的问题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要求彻底整治吐曼河洪水和污染问题,还一个“水清、岸洁、绿美、水质达标、环境优美”的母亲河应有面貌,造福各族人民。 喀什市政府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吐曼河的治理,但是项目资金十分紧缺,治理工程建设进展缓慢,其中防洪工程和生态环境治理难以启动。
2. 流域位置和范圍
吐曼河,维吾尔语意译为“雾河”。位于喀什地区疏附县与喀什市境内,是塔里木河流域喀什噶尔水系克孜河北边支流之一。吐曼河地处东经75°30′~76°15′,北纬39°25′~39°36′。上游南是克孜河,西是卡浪沟吕克河,北是卡浪沟吕克河的一个支流,周边是中低山丘陵山区;中游南是克孜河,北是克孜河阿瓦提干渠和低丘陵山区;下游南是克孜河,北是克孜河阿瓦提干渠的支渠。
吐曼河集水面积487Km2,河道全长73.7Km,属泉流、洪水混合型内陆河,流经喀什市和疏附县,其中疏附县境内河段长48.30Km,喀什市境内河段长25.40Km。河源在疏附县木什乡明尧勒村,沿河经过疏附县的木什乡、栏杆乡,喀什市的色满乡、荒地乡、喀什市城区、多来提巴格乡,疏附县的阿瓦提乡、英吾斯坦乡、阿克喀什乡,河流末端汇集到阿克喀什乡红旗水库。
3. 工程建设任务
3.1 防洪工程建设的任务。
整治源头保护耕地、对外公路和减少水土流失;在上下游修建控制性枢纽工程疏导一般洪水和特大洪水,保证城市安全;对中下游河道护岸进行护砌,防治水土流失、美化城市环境。使吐曼河上游防洪标准从现状5年一遇,提高到10~20年一遇,喀什市防洪标准从现在的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使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有效防治河道污染。
3.2 污染治理的任务。
改建喀什市城市排水管网和修建污水处理厂,杜绝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清除河岸垃圾防治水体污染;修建公厕和配置环卫工程设施。通过工程建设使吐曼河水质达到《吐曼河水资源保护规划》拟定的水质目标和水体功能要求:源头水保护区保持I、II类水质标准;缓冲区保持II类水质标准,开发利用区达到Ⅲ水质标准,城市区段达到Ⅲ水质标准,下游段保持Ⅳ类水质标准。
3.3 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的任务。
防治林草植被退化,防治水土流失和减轻风沙危害,提高吐曼河生态功能;通过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护岸林、经济林(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原有生态林地改造工程建设,使流域的森林覆盖度提高4%,改善喀什市投资发展环境,提高国土对国民经济的承载力,为农业生产、城市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4. 结论
4.1 对于吐曼河市区段河道,通过修建针对吐曼河的分洪工程,改建吐曼河的现状河道,提高喀什市的防洪标准,从现状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对于乡村段河道,通过修建防洪堤等建筑物实现对河流两岸农田、基础设施、工矿企业及历史文化古迹等的保护;从而达到降低水害,减少流域经济财产损失的目标。
4.2 增加水域湿地面积,稳固河堤河床,防止水土流失。
4.3 加强河道两岸污水和垃圾污染治理,恢复水生态环境,喀什市城区河道下游水质从现在Ⅵ类恢复到Ⅲ类,保障河道下游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安全要求,并使吐曼河成为野生动物栖息的天堂。
4.4 在吐曼河喀什市城区河段,营造“水流缓、急、动、静相配,水体宽、阔、深、浅相连,河滨休闲娱乐成园,河岸绿树花草成荫”的水滨景观带,增强城市聚合作用和向周边的辐射能力。
4.5 通过吐曼河污染整治,力争使吐曼河水体水质达到《吐曼河水资源保护规划》拟定的水质目标和水体功能要求。即:源头水保护区保持I、II类水质标准;缓冲区保持II类水质标准,开发利用区达到Ⅲ水质标准,城市区段达到Ⅲ水质标准,下游段保持Ⅳ类水质标准。
4.6 通过全面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湿地圈、生态景观林、农田防护林等方面的生态体系建设,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使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使吐曼河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全面恢复和提高;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说项目的实施对于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民族团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均具有积极的贡献。吐曼河沿河护岸工程、堤防工程的建设,配合污染治理工程改变了吐曼河喀什市段两岸垃圾遍地、浊水漫流的景象,美化了城市河段河道景观,极大地改善了喀什市的投资环境,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项目对区域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必然对区域經济发展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喀什市是新疆西南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第一个城市就是喀什市,是新疆南部经济带的桥头堡,喀什周围有五个对外口岸(四个陆路一个航空),其中红旗拉甫口岸、卡拉苏口岸、吐尔尕特口岸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南亚地区重要的物资商品集散商埠,具有显著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喀什市已经成为新疆重要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中转站和通道。项目建设使区域性投资发展环境的改善,城市现象的改善,经济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提高了对国内外客商的吸引力,顺应了今后我国和新疆与中亚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促进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对新疆与中亚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意义重大。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12-2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