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要么难以下笔,要不就是千人一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内存”太少,缺乏习作的素材,没有源泉。那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我认为,关键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积累”。首先是素材的积累。学生可以通过坚持写日记,收集素材;留心课间,获取素材;结合活动,捕捉素材;偶发事件,拾得素材;节日之际,积累素材;农忙时节,获取素材;放眼自然,获取素材。其次是语言的积累。再次是写作技巧的积累,如修辞手法的积累、写作手法的积累、细节描写方法的积累和谋篇布局的积累。
关键词:学生习作 积累 素材 语言
写作技巧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65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学生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
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等要求。然而,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要么难以下笔,要不就是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内存”太少,缺乏习作的素材,没有源泉。那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呢?我认为关键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练习写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需要积累的东西很多。学生学会积累,就有事可叙,有事可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怎样积累,积累什么”的指导。
一、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一个巨大的写作素材库,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我们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不断发现,开掘生活信息之源,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作文素材,才能让他们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那积累哪些方面的素材呢?如何积累呢?其实,每天的日常生活、学习、课间活动、兴趣爱好、周围的自然风光、有意义的节日、有纪念意义的事物、特殊的节日、生活中偶发的事件等都是我们可积累的素材。农村的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多,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我经常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坚持日记,收集素材。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学生一天中经历的事很多,如果用心会发现有很多事是非常有意义、有趣、有感的。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养成“处处留心皆素材”的观察习惯。天长日久,学生的日记内容就越来越丰富,日记资源就会源源不断。
2.留心课间。 获取素材。课间学生好动喜玩,总是三五成群地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不管学生做什么游戏,都非常专注、认真。结合课间游戏,我们可进行《踢毽子》《跳山羊》《跳皮筋儿》等的习作练习。这样,学生能把动作要领、活动的氛围、心中感受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留心感受,这些不就都是学生信手可得的习作素材吗?
3.结合活动,捕捉素材。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留心搜集有意义的作文素材,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捕捉有意义的素材,让他们写活动中苦与乐、得与失。例如,我们可结合新教育整本书共读,进行读后感习作练习;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写出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和收获;结合校本课程《抖空竹》,许多学生进行了《我学抖空竹》《抖空竹的感受》等为题的习作小练笔。
4.偶发事件,拾得素材。另外,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些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及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呼唤。这也是积累素材的一种途径。上学期我班学生发生丢失计算器事件。整件事调查清楚后,我抓住这一时机进行了命题习作《计算器风波》,学生可以加副标题。偶发事件每学期都有,这不乏是练笔的好机会。
5.节日之际,积累素材。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以及西方一些国家节日的传入,也是我们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有利时机。例如,春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等,我都会提前给学生布置习作任务,写一写自己是怎样过节的,都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有哪些收获或者是感触等等。
6.农忙时节,获取素材。在农忙季节,孩子们会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干活的过程、感受记录下来,从劳动实践中获取习作素材。
7.放眼自然,获取素材。我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附近的农田、公园、清凉山等地欣赏不同季节的自然风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家乡的美、激发热爱家乡、大自然的情感。学期初的单元习作中要求写一篇游记,我们就发挥地理优势,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湿地公园进行有目的的游览。许多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详略得当的进行游记的习作。
二、积累语言
学生习作不仅要写出自己所见所闻,还要把自己心中所思所感表达出来。有些学生选择的内容不错,可在表达上常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如何能让表达更加引人入胜呢?这就需要语言的积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建有积累本,摘抄教材、课外读本的妙词佳句、短语、精彩片段、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古诗等,这些都可以在语文课上、平时阅读中随时积累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还要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经过长期积累,学生笔下有了词汇,在习作中就会信手拈来,妙笔生花,给作文锦上添花。 三、积累写作技巧
许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有了题材、语言表达也流畅了,但是仍然给我们一种记流水账的感觉。其实,主要是缺乏写作的技巧。写作技巧的运用能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那如何积累写作的技巧?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积累途径。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可使学生体味不同写作手法的运用。
1.修辞手法的积累。在语文课本中,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排比、比喻的典型运用,《匆匆》一文中拟人手法的典型运用,《捅马蜂窝》一文中比喻的典型运用等是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的。课上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造句等的练习是在以后写作中最基本的运用。
2.写作手法的积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等写作手的积累更能使学生在习作中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进行表述。例如,《荒芜里的花园》就运用了典型的对比写作手法。又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通过“我”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侧面烘托邱少云的危险处境,体会英雄崇高的精神境界。
3.细节描写方法的积累。许多文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来体现人物品质、思想情感。在学生品读课文重点段落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细细体味这种描写方式的作用,并借鉴运用,进行人物描写的小练笔。例如《小抄写员》一文中,整篇文章以叙利奥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紧扣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就能充分感受到叙利奥在受到委屈与冷落时还坚持替父亲抄写的想法,感受到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的美德;《唯一的听众》一文中语言描写的典型运用;《瘸蝉》一文中细节描写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典型范例。
4.谋篇布局的积累。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详略得当;《捐赠天堂》运用的倒叙的记叙方式,更能增加文章要突出的结果;《“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槐乡的孩子》采用了分总分总的结构。
《布达拉宫》采用可总分总的结构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谋篇布局方面的指导,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心中有了“样板”,就容易达到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
常言道:“厚积而薄发。”有了素材、语言、写作技巧的丰富积累,那么针对某一素材,运用适当的写作技巧,通过恰当的语言描述,三者之间互相交叉、渗透,学生写好作文就水到渠成了。而积累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我们师生都来做有心之人,让学生真正拿到开启习作之门的金钥匙。(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学生习作 积累 素材 语言
写作技巧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65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学生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
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等要求。然而,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要么难以下笔,要不就是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内存”太少,缺乏习作的素材,没有源泉。那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呢?我认为关键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练习写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需要积累的东西很多。学生学会积累,就有事可叙,有事可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怎样积累,积累什么”的指导。
一、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一个巨大的写作素材库,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我们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不断发现,开掘生活信息之源,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作文素材,才能让他们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那积累哪些方面的素材呢?如何积累呢?其实,每天的日常生活、学习、课间活动、兴趣爱好、周围的自然风光、有意义的节日、有纪念意义的事物、特殊的节日、生活中偶发的事件等都是我们可积累的素材。农村的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多,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我经常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坚持日记,收集素材。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学生一天中经历的事很多,如果用心会发现有很多事是非常有意义、有趣、有感的。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养成“处处留心皆素材”的观察习惯。天长日久,学生的日记内容就越来越丰富,日记资源就会源源不断。
2.留心课间。 获取素材。课间学生好动喜玩,总是三五成群地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不管学生做什么游戏,都非常专注、认真。结合课间游戏,我们可进行《踢毽子》《跳山羊》《跳皮筋儿》等的习作练习。这样,学生能把动作要领、活动的氛围、心中感受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留心感受,这些不就都是学生信手可得的习作素材吗?
3.结合活动,捕捉素材。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留心搜集有意义的作文素材,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捕捉有意义的素材,让他们写活动中苦与乐、得与失。例如,我们可结合新教育整本书共读,进行读后感习作练习;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写出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和收获;结合校本课程《抖空竹》,许多学生进行了《我学抖空竹》《抖空竹的感受》等为题的习作小练笔。
4.偶发事件,拾得素材。另外,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些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及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呼唤。这也是积累素材的一种途径。上学期我班学生发生丢失计算器事件。整件事调查清楚后,我抓住这一时机进行了命题习作《计算器风波》,学生可以加副标题。偶发事件每学期都有,这不乏是练笔的好机会。
5.节日之际,积累素材。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以及西方一些国家节日的传入,也是我们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有利时机。例如,春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等,我都会提前给学生布置习作任务,写一写自己是怎样过节的,都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有哪些收获或者是感触等等。
6.农忙时节,获取素材。在农忙季节,孩子们会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干活的过程、感受记录下来,从劳动实践中获取习作素材。
7.放眼自然,获取素材。我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附近的农田、公园、清凉山等地欣赏不同季节的自然风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家乡的美、激发热爱家乡、大自然的情感。学期初的单元习作中要求写一篇游记,我们就发挥地理优势,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湿地公园进行有目的的游览。许多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详略得当的进行游记的习作。
二、积累语言
学生习作不仅要写出自己所见所闻,还要把自己心中所思所感表达出来。有些学生选择的内容不错,可在表达上常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如何能让表达更加引人入胜呢?这就需要语言的积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建有积累本,摘抄教材、课外读本的妙词佳句、短语、精彩片段、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古诗等,这些都可以在语文课上、平时阅读中随时积累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还要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经过长期积累,学生笔下有了词汇,在习作中就会信手拈来,妙笔生花,给作文锦上添花。 三、积累写作技巧
许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有了题材、语言表达也流畅了,但是仍然给我们一种记流水账的感觉。其实,主要是缺乏写作的技巧。写作技巧的运用能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那如何积累写作的技巧?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积累途径。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可使学生体味不同写作手法的运用。
1.修辞手法的积累。在语文课本中,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排比、比喻的典型运用,《匆匆》一文中拟人手法的典型运用,《捅马蜂窝》一文中比喻的典型运用等是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的。课上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造句等的练习是在以后写作中最基本的运用。
2.写作手法的积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等写作手的积累更能使学生在习作中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进行表述。例如,《荒芜里的花园》就运用了典型的对比写作手法。又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通过“我”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侧面烘托邱少云的危险处境,体会英雄崇高的精神境界。
3.细节描写方法的积累。许多文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来体现人物品质、思想情感。在学生品读课文重点段落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细细体味这种描写方式的作用,并借鉴运用,进行人物描写的小练笔。例如《小抄写员》一文中,整篇文章以叙利奥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紧扣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就能充分感受到叙利奥在受到委屈与冷落时还坚持替父亲抄写的想法,感受到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的美德;《唯一的听众》一文中语言描写的典型运用;《瘸蝉》一文中细节描写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典型范例。
4.谋篇布局的积累。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详略得当;《捐赠天堂》运用的倒叙的记叙方式,更能增加文章要突出的结果;《“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槐乡的孩子》采用了分总分总的结构。
《布达拉宫》采用可总分总的结构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谋篇布局方面的指导,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心中有了“样板”,就容易达到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
常言道:“厚积而薄发。”有了素材、语言、写作技巧的丰富积累,那么针对某一素材,运用适当的写作技巧,通过恰当的语言描述,三者之间互相交叉、渗透,学生写好作文就水到渠成了。而积累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我们师生都来做有心之人,让学生真正拿到开启习作之门的金钥匙。(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