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指将研究性理念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一教学模式通过英语辩论会、案例教学法、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研究型教学 实施意义 实施途径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高素质、创造型的综合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高等教育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学,当然也应该在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熟练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良好途径。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理念,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讨论研究、材料搜集、归纳总结等,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研究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
二、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意义
首先,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强,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英语综合能力不强。研究型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合作、讨论、归纳与展示,将课本知识与课外实际相结合,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技能也得到了发展。
其次,研究型教学体现了现代大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当今世界各国高校的教学改革都在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来展开。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了高等教育本质,能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再次,英语研究型教学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着眼于语言教学,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相应的欠缺。在研究型学习中,学生拓展了知识背景、兴趣背景,思维得到了锻炼,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处在一个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精神、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的实施途径
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指将研究性理念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一教学模式有多种实践途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英语辩论会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主题或社会热点设计辩论题目,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辩论活动的步骤大致是:教师介绍辩题的背景和主旨,并提供一些关键词的英语词汇;学生在各自组内进行充分讨论;接着正方和反方各自向对方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双方开始自由讨论,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反驳对方的立场;随后,各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呈辞,概括要点,重申自己的立场;最后,教师或学生主持人对两种观点进行总结,对双方的辩论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时间对以上的步骤作适当安排和调整。比如文章主题是“环境保护”,提到了温室效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辩论“中国是否应该发展私家车”;如文章主题是“克隆技术”,可以选择论题“是否支持发展克隆技术”;如美国微软公司最近实施“黑屏”反盗版运动,可以让学生辩论“是否支持微软公司的黑屏反盗版运动”。
通过辩论,学生锻炼了思维,操练了英语口语,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呈现给学生,设计适当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问题。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通过案例掌握有效的获得知识的方法。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根据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概念。学习者必须“主动参与”;教师对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起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因此,案例教学法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此外,这一教学法拉近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掌握分析和反思的方法。
在设计案例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设计案例时要考虑现实性,即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已掌握的知识;其次,设计的案例最好来自实际环境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再者,设计的案例要考虑未来性,即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指导意义。
比如教师谈到跨文化交际时,可以展示一些跨文化交际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就英语成功学习者和不成功学习者的案例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总结出科学的英语学习策略。
3.社会调查
大学英语课的社会调查指的是教师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设计调查任务,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后用英语撰写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用英语向同学汇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设计调查任务时同样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实生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调查校园和校园周围存在哪些不环保和不文明的现象并提出整改建议,或是调查日常生活中路牌、产品说明等存在英文翻译错误的地方并提出建议的译文。
调查活动对学生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能锻炼学生英语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其次,给学生提供亲历社会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增长见识,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再次,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督促学生深入了解自然与社会相关问题,使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4.论文写作
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论题让学生分组撰写英语论文。论题可以是课文的主题,也可以是与英语学习、英语知识相关的话题,如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
撰写英语论文的第一个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了阅读、讨论和写作,操练了英语各项技能。
第二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调查、作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等,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第三个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结语
通过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学习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在真实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任务活动中运用语言,通过探究不断发现和归纳语言规则,锻炼了英语综合技能。其次,研究型教学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積极应用己有的知识与经验,锻炼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涉及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深入了解自然与社会相关问题,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增强了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所以,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很有益也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一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其龙,张可创.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小华.研究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3.
[3]赵晓霞.研究性学习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研究型教学 实施意义 实施途径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高素质、创造型的综合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高等教育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学,当然也应该在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熟练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良好途径。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理念,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讨论研究、材料搜集、归纳总结等,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研究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
二、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意义
首先,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强,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英语综合能力不强。研究型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合作、讨论、归纳与展示,将课本知识与课外实际相结合,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技能也得到了发展。
其次,研究型教学体现了现代大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当今世界各国高校的教学改革都在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来展开。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了高等教育本质,能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再次,英语研究型教学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着眼于语言教学,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相应的欠缺。在研究型学习中,学生拓展了知识背景、兴趣背景,思维得到了锻炼,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处在一个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精神、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的实施途径
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指将研究性理念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一教学模式有多种实践途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英语辩论会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主题或社会热点设计辩论题目,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辩论活动的步骤大致是:教师介绍辩题的背景和主旨,并提供一些关键词的英语词汇;学生在各自组内进行充分讨论;接着正方和反方各自向对方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双方开始自由讨论,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反驳对方的立场;随后,各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呈辞,概括要点,重申自己的立场;最后,教师或学生主持人对两种观点进行总结,对双方的辩论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时间对以上的步骤作适当安排和调整。比如文章主题是“环境保护”,提到了温室效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辩论“中国是否应该发展私家车”;如文章主题是“克隆技术”,可以选择论题“是否支持发展克隆技术”;如美国微软公司最近实施“黑屏”反盗版运动,可以让学生辩论“是否支持微软公司的黑屏反盗版运动”。
通过辩论,学生锻炼了思维,操练了英语口语,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将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呈现给学生,设计适当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问题。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通过案例掌握有效的获得知识的方法。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根据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概念。学习者必须“主动参与”;教师对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起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因此,案例教学法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此外,这一教学法拉近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掌握分析和反思的方法。
在设计案例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设计案例时要考虑现实性,即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已掌握的知识;其次,设计的案例最好来自实际环境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再者,设计的案例要考虑未来性,即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指导意义。
比如教师谈到跨文化交际时,可以展示一些跨文化交际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就英语成功学习者和不成功学习者的案例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总结出科学的英语学习策略。
3.社会调查
大学英语课的社会调查指的是教师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设计调查任务,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后用英语撰写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用英语向同学汇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设计调查任务时同样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实生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调查校园和校园周围存在哪些不环保和不文明的现象并提出整改建议,或是调查日常生活中路牌、产品说明等存在英文翻译错误的地方并提出建议的译文。
调查活动对学生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能锻炼学生英语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其次,给学生提供亲历社会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增长见识,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再次,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督促学生深入了解自然与社会相关问题,使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4.论文写作
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论题让学生分组撰写英语论文。论题可以是课文的主题,也可以是与英语学习、英语知识相关的话题,如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
撰写英语论文的第一个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了阅读、讨论和写作,操练了英语各项技能。
第二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调查、作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等,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第三个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结语
通过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学习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在真实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任务活动中运用语言,通过探究不断发现和归纳语言规则,锻炼了英语综合技能。其次,研究型教学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積极应用己有的知识与经验,锻炼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涉及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深入了解自然与社会相关问题,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增强了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所以,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很有益也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一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其龙,张可创.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小华.研究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3.
[3]赵晓霞.研究性学习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