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吉脱贫攻坚第一线,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帮助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发展经济,帮助村民想办法、出实招,在他们的帮扶下,告别贫困的步伐在加快,走上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宽阔。它们就是驻村工作队。
丁彦东“贷款”记
从一开始的拒绝贷款,到现在整天追着领导要贷款,西吉县平峰镇八岔村村民丁彦东近段时间的举动,让工商银行宁夏分行派驻帮扶驻村第一书记郑伟有点哭笑不得。因为在这之前,为让丁彦东贷款搞养殖,郑伟没少往丁彦东家跑,嘴都说秃噜了,可他就是拒绝贷款。“看样子,这两年,老丁是尝到养牛的甜头了,否则不会这么积极主动。”一旁插话的驻村工作队队员马麟和王建峰笑道。
丁彦东贷款一事,还要从2017年说起。
金融扶贫政策相继出台后,我区各大金融机构鼓足了劲、全方位发力,特别是工商银行宁夏分行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加码。
而当这股金融惠民之风吹到八岔村后,村民们都拒绝贷款,这其中就包括丁彦东。“八岔村,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泥泞路太多,耕地较少,且常年干旱,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到村民发展。”自2015年就到村上帮扶的郑伟说道,2014年,该村的贫困发生率达到50.02%。以前,在八岔村,村民养牛只是为了耕田;加之外出务工者增多,村上的撂荒地一度超过5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为零……
如何才能破解村民致富的难题?宁夏分行认定,唯有靠现代化养殖和科学化种植,贫困村民们才能打赢这场翻身仗。何况,金融扶贫又破解了村民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
“拿丁彦东一家来说,孩子都太小,外出务工的可能性为零,所以种养殖才是他们家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郑伟说道,在多次动员下,大部分村民都同意贷款养殖,但也有少数村民,和丁彦东一样不想贷款。
对此,丁彦东解释道:“担心养牛出问题,不仅赚不到钱,贷的款也没办法还。”得知第一批贷款村民中没有丁彦东后,到第二批贷款申报时,郑伟又开始往丁彦东家跑。几个月的软磨硬泡,2017年年底,丁彦东终于答应贷款。而让郑伟等人惊讶的是,贷款到手后,丁彦东只用了4万,剩余的2万元在银行进行了转存。无奈下,郑伟等人又找上了门。
多次劝说下,2019年年初,丁彦东将转存的2万元拿出来又购买了2头牛。目前,丁彦东家里已经存栏7头牛,总价值超过8万元。有了经验,得到实惠后,丁彦东希望再贷5万元,多养几头牛。回想当初,丁彦东感觉自己太傻,大好机会差点错过了。
目前,全村共有560头基础母牛,基础母羊也达到356只。个别农户还发挥特长,以养蜂为突破口,全村现有200多箱蜂。搞养殖需要大量的草料,观念转变后的村民们,开始抢着耕种撂荒地。
村民观念有了可喜的变化,驻村工作队也没闲着,先后争取工商银行宁夏分行帮扶资金43万元,为村上建设文化舞台、修建村敬老院围墙等;争取相关部门资金168万元,新修建1座60千瓦光伏电站;工作队每年都要开展一次表彰奖励活动,对村好婆婆、好媳妇、家庭环境卫生、子女教育等,都给予价值2万元的物资奖励。同时,平均每年筹资购置面粉、大米慰问全体村民。
在“四查四补”中,工商银行宁夏分行拿出资金5.6万元对居住危房或住房面积不达标的7户特困家庭捐赠资金新建住所,拿出19.4万元为村机械服务队购买机械设备。
得知村民杨勤列家住房面积不达标后,工作队协调了2万元、镇政府又补贴了6000元,帮助他家新增了60多平方米的住所。
“致富路”通到百姓家門口
7月15日,雨后的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绿荫葱茏。自治区团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吴杰一大早便敲开村民董奇的家门:“董叔,这几天家里都还好吗?我们来看看您家的树苗长势如何,这两天验收工作开始了,树苗顺利成活的话每棵还有8元的补贴呢。”
“苗子长得都不错,庭前院后种上这些经济果树不仅绿油油的,过两年还能有收益,党的政策好,大家奔小康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51岁的董奇由衷感叹。
如今迈入红太村,整洁的村道、房屋,郁郁葱葱的植被和洋溢在村民脸上的微笑随处可见。路通了,交通再也不是困扰大家的“头等大事”,家家通上自来水,户户种上经济果树。在政策支持下,大伙儿依靠养牛过上了好日子,迈向美好生活的心气更高了。
可在6年前,一切还是另一番光景。那时提起红太村,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穷”。位于西吉县南端的王民乡,是全县19个乡镇中条件较艰苦的地方,而红太村则是王民乡的一个深度贫困村。
2014年11月,自治区团委驻村工作队被派驻到红太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工作队通过走访调查,决定把党建工作与脱贫富民紧密结合,为大家开拓“致富路”。
村党支部新班子成立后,完善村务公开公告公示制度,做好村民低保、两险收缴、退耕还林款发放等村民关注度高、以往易产生矛盾纠纷的工作,得到了群众好评。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自治区团委机关党委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帮助村“两委”班子成员开阔视野,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
为了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红太村以黄牛养殖、马铃薯种植、西芹种植为重点,连续3年建成以红太村为核心区的万亩高产玉米种植示范区和马铃薯一级种薯种植推广示范区,受益农户110户560人。先后投放种公羊11只、基础母牛101头、基础母羊100只,种植优质紫花苜蓿400亩;为让大家掌握养殖种植知识,工作队帮助村里搞培训、办讲座,解疑难、传技术,拓宽群众养殖渠道,提高群众养殖效益。
多年来,出行难一直是红太村村民的“心病”。挡在红太村边的滥泥河是进出村的必经路,遇上下雨,泛滥的河水便隔断了红太村的外出之路:孩子外出上学、村民外出做生意,甚至生了病外出就医都只能“望河兴叹”。为了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工作队协调交通部门建设了红太桥,昔日的滥泥河不再是阻挡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困难少了,希望多了,红太村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村子由昔日的上访村转变为县级文明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百姓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
滚石上山不松劲
“驻村工作队的几位同志个个文化程度高、见识广,与老百姓沟通有耐心,发展产业有手段,给我们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望着如今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西吉县火石寨乡新开村村主任马付贵动容地说。
11月21日,在新开村驻村第一书记办公室里,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新开村的第一书记常明杰正在伏案写日记。2017年12月,常明杰与单位另外两名同事组成的扶贫工作队来到新开村驻村帮扶。靠着一双脚板,常明杰与同事踏遍村里的角角落落、沟沟坎坎。每到一户村民家,常明杰记得仔细、看得认真。“每天记录入户走访情况,写一写当天的工作总结及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想法,不觉间我的‘蹲点扶贫日记’已写满了3个厚厚的笔记本。”常明杰翻看着日记本,满是回忆。
2018年开春,村民们忙着春耕、播种,工作队发现地里像开了“杂货铺”,胡麻、土豆、玉米什么都种,没有个主导产业。村里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入户座谈、调查走访,经过无数次的商讨、争论、磨合,最终和新开村“两委”班子制定出了新开村扶贫工作基本计划。
新开村常住人口有241户1120人,依托养殖传统,驻村工作队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引导贫困群众优先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我们鼓励村民养牛养羊,种青贮玉米,挖青贮池子。集团公司的同事们还义务捐助30多万元用于购置基础母羊,分发给村里的贫困户。”常明杰说,经过近2年的不懈努力,新开村现在几乎户户种草、家家养牛,全村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年产青贮饲料2505吨,牛存栏1019头、羊存栏1005只,初步形成了“以草养畜、以畜促草”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不少村民依托养殖业脱了贫、致了富。
要想长久稳定地发展草蓄养殖产业,就要保证水源充足。为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2018年,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籌措17万元为新开村新打4眼水井,火石寨乡党委、乡政府支持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亩,如今新开村节水灌溉面积达1300亩,基本上达到人均1亩水浇地,旱涝保丰收。
今年初,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新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顺利成立,村里1000多名村民被吸纳为合作社成员,从事农机作业服务、肉牛羊养殖及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等工作,村集体实现经济收入8.6万元。
“驻村工作队的到来,提升了新开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帮助村民树立了正确的观念,让以前软弱涣散、基础薄弱的空壳村变成了今天的团结一心、村美民富的养殖专业示范村。”火石寨乡党委书记王生海说,驻村工作队初到新开村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2户750人,贫困发生率47.35%,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元。如今,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新开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2元。村里家家通电、户户通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新铺的水泥路更是直通到村民家门口。
2020年是新开村脱贫退出的验收之年,常明杰与同事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虽然村里有了产业,村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但我们还要继续盯紧脱贫目标、盯紧已脱贫群众查漏补缺,不负众望、完成使命”。 (文字和部分图片由西吉县委宣传部提供)
丁彦东“贷款”记
从一开始的拒绝贷款,到现在整天追着领导要贷款,西吉县平峰镇八岔村村民丁彦东近段时间的举动,让工商银行宁夏分行派驻帮扶驻村第一书记郑伟有点哭笑不得。因为在这之前,为让丁彦东贷款搞养殖,郑伟没少往丁彦东家跑,嘴都说秃噜了,可他就是拒绝贷款。“看样子,这两年,老丁是尝到养牛的甜头了,否则不会这么积极主动。”一旁插话的驻村工作队队员马麟和王建峰笑道。
丁彦东贷款一事,还要从2017年说起。
金融扶贫政策相继出台后,我区各大金融机构鼓足了劲、全方位发力,特别是工商银行宁夏分行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加码。
而当这股金融惠民之风吹到八岔村后,村民们都拒绝贷款,这其中就包括丁彦东。“八岔村,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泥泞路太多,耕地较少,且常年干旱,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到村民发展。”自2015年就到村上帮扶的郑伟说道,2014年,该村的贫困发生率达到50.02%。以前,在八岔村,村民养牛只是为了耕田;加之外出务工者增多,村上的撂荒地一度超过5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为零……
如何才能破解村民致富的难题?宁夏分行认定,唯有靠现代化养殖和科学化种植,贫困村民们才能打赢这场翻身仗。何况,金融扶贫又破解了村民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
“拿丁彦东一家来说,孩子都太小,外出务工的可能性为零,所以种养殖才是他们家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郑伟说道,在多次动员下,大部分村民都同意贷款养殖,但也有少数村民,和丁彦东一样不想贷款。
对此,丁彦东解释道:“担心养牛出问题,不仅赚不到钱,贷的款也没办法还。”得知第一批贷款村民中没有丁彦东后,到第二批贷款申报时,郑伟又开始往丁彦东家跑。几个月的软磨硬泡,2017年年底,丁彦东终于答应贷款。而让郑伟等人惊讶的是,贷款到手后,丁彦东只用了4万,剩余的2万元在银行进行了转存。无奈下,郑伟等人又找上了门。
多次劝说下,2019年年初,丁彦东将转存的2万元拿出来又购买了2头牛。目前,丁彦东家里已经存栏7头牛,总价值超过8万元。有了经验,得到实惠后,丁彦东希望再贷5万元,多养几头牛。回想当初,丁彦东感觉自己太傻,大好机会差点错过了。
目前,全村共有560头基础母牛,基础母羊也达到356只。个别农户还发挥特长,以养蜂为突破口,全村现有200多箱蜂。搞养殖需要大量的草料,观念转变后的村民们,开始抢着耕种撂荒地。
村民观念有了可喜的变化,驻村工作队也没闲着,先后争取工商银行宁夏分行帮扶资金43万元,为村上建设文化舞台、修建村敬老院围墙等;争取相关部门资金168万元,新修建1座60千瓦光伏电站;工作队每年都要开展一次表彰奖励活动,对村好婆婆、好媳妇、家庭环境卫生、子女教育等,都给予价值2万元的物资奖励。同时,平均每年筹资购置面粉、大米慰问全体村民。
在“四查四补”中,工商银行宁夏分行拿出资金5.6万元对居住危房或住房面积不达标的7户特困家庭捐赠资金新建住所,拿出19.4万元为村机械服务队购买机械设备。
得知村民杨勤列家住房面积不达标后,工作队协调了2万元、镇政府又补贴了6000元,帮助他家新增了60多平方米的住所。
“致富路”通到百姓家門口
7月15日,雨后的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绿荫葱茏。自治区团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吴杰一大早便敲开村民董奇的家门:“董叔,这几天家里都还好吗?我们来看看您家的树苗长势如何,这两天验收工作开始了,树苗顺利成活的话每棵还有8元的补贴呢。”
“苗子长得都不错,庭前院后种上这些经济果树不仅绿油油的,过两年还能有收益,党的政策好,大家奔小康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51岁的董奇由衷感叹。
如今迈入红太村,整洁的村道、房屋,郁郁葱葱的植被和洋溢在村民脸上的微笑随处可见。路通了,交通再也不是困扰大家的“头等大事”,家家通上自来水,户户种上经济果树。在政策支持下,大伙儿依靠养牛过上了好日子,迈向美好生活的心气更高了。
可在6年前,一切还是另一番光景。那时提起红太村,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穷”。位于西吉县南端的王民乡,是全县19个乡镇中条件较艰苦的地方,而红太村则是王民乡的一个深度贫困村。
2014年11月,自治区团委驻村工作队被派驻到红太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工作队通过走访调查,决定把党建工作与脱贫富民紧密结合,为大家开拓“致富路”。
村党支部新班子成立后,完善村务公开公告公示制度,做好村民低保、两险收缴、退耕还林款发放等村民关注度高、以往易产生矛盾纠纷的工作,得到了群众好评。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自治区团委机关党委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帮助村“两委”班子成员开阔视野,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
为了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红太村以黄牛养殖、马铃薯种植、西芹种植为重点,连续3年建成以红太村为核心区的万亩高产玉米种植示范区和马铃薯一级种薯种植推广示范区,受益农户110户560人。先后投放种公羊11只、基础母牛101头、基础母羊100只,种植优质紫花苜蓿400亩;为让大家掌握养殖种植知识,工作队帮助村里搞培训、办讲座,解疑难、传技术,拓宽群众养殖渠道,提高群众养殖效益。
多年来,出行难一直是红太村村民的“心病”。挡在红太村边的滥泥河是进出村的必经路,遇上下雨,泛滥的河水便隔断了红太村的外出之路:孩子外出上学、村民外出做生意,甚至生了病外出就医都只能“望河兴叹”。为了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工作队协调交通部门建设了红太桥,昔日的滥泥河不再是阻挡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困难少了,希望多了,红太村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村子由昔日的上访村转变为县级文明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百姓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
滚石上山不松劲
“驻村工作队的几位同志个个文化程度高、见识广,与老百姓沟通有耐心,发展产业有手段,给我们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望着如今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西吉县火石寨乡新开村村主任马付贵动容地说。
11月21日,在新开村驻村第一书记办公室里,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新开村的第一书记常明杰正在伏案写日记。2017年12月,常明杰与单位另外两名同事组成的扶贫工作队来到新开村驻村帮扶。靠着一双脚板,常明杰与同事踏遍村里的角角落落、沟沟坎坎。每到一户村民家,常明杰记得仔细、看得认真。“每天记录入户走访情况,写一写当天的工作总结及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想法,不觉间我的‘蹲点扶贫日记’已写满了3个厚厚的笔记本。”常明杰翻看着日记本,满是回忆。
2018年开春,村民们忙着春耕、播种,工作队发现地里像开了“杂货铺”,胡麻、土豆、玉米什么都种,没有个主导产业。村里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入户座谈、调查走访,经过无数次的商讨、争论、磨合,最终和新开村“两委”班子制定出了新开村扶贫工作基本计划。
新开村常住人口有241户1120人,依托养殖传统,驻村工作队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引导贫困群众优先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我们鼓励村民养牛养羊,种青贮玉米,挖青贮池子。集团公司的同事们还义务捐助30多万元用于购置基础母羊,分发给村里的贫困户。”常明杰说,经过近2年的不懈努力,新开村现在几乎户户种草、家家养牛,全村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年产青贮饲料2505吨,牛存栏1019头、羊存栏1005只,初步形成了“以草养畜、以畜促草”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不少村民依托养殖业脱了贫、致了富。
要想长久稳定地发展草蓄养殖产业,就要保证水源充足。为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2018年,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籌措17万元为新开村新打4眼水井,火石寨乡党委、乡政府支持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亩,如今新开村节水灌溉面积达1300亩,基本上达到人均1亩水浇地,旱涝保丰收。
今年初,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新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顺利成立,村里1000多名村民被吸纳为合作社成员,从事农机作业服务、肉牛羊养殖及现代农业园区管理等工作,村集体实现经济收入8.6万元。
“驻村工作队的到来,提升了新开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帮助村民树立了正确的观念,让以前软弱涣散、基础薄弱的空壳村变成了今天的团结一心、村美民富的养殖专业示范村。”火石寨乡党委书记王生海说,驻村工作队初到新开村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2户750人,贫困发生率47.35%,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元。如今,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新开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2元。村里家家通电、户户通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新铺的水泥路更是直通到村民家门口。
2020年是新开村脱贫退出的验收之年,常明杰与同事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虽然村里有了产业,村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但我们还要继续盯紧脱贫目标、盯紧已脱贫群众查漏补缺,不负众望、完成使命”。 (文字和部分图片由西吉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