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以颠覆的方式实现了对自己的一次消费,其“无厘头”之彻底、笑点之古怪固然能让铁杆影迷品尝到诸多乐趣。但对更多的观众而言,这是莫名其妙,是瞎胡闹,而吃老本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经不起挥霍
《盲探》再次证明杜琪峰的电影可以分为两种:刘德华演的和不是刘德华演的。如同电影分级制度一样泾渭分明,前者总是意味着商业片,伴随着银河式的创意和噱头;后者则预示着强烈的作者性,在众多的“银河映像”的拥趸心中,这些风格之作才构成真正的杜琪峰。而其演员班底也往往是固定的,刘青云、任达华、吴镇宇、黄秋生、古天乐搭配林雪、林家栋、卢海鹏、许绍雄、张兆辉等黄金配角。长期借助这样一种“电影演员分级制”,既显示了杜琪峰出入商业和艺术间的从容自若和游刃有余,同时也暴露了其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捉襟见肘和力不从心。而对熟知杜琪峰的观众而言,这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可以借此推测影片的质地并决定自己怀抱何种期待进入影院。
作为演员,刘德华始终没有丢开偶像的包袱,或者说,偶像已与他融为一体,内化成为个人气质,使他的每一次表演都成为耍帅和扮酷的本色演出,而这种游离于角色之外的表演状态正是阻止观众进入剧情的一大障碍。幸亏还有杜琪峰,用他鬼马的创意和诡谲的剧情巧妙地弥补了这一点。两人的合作至《暗战》达到高潮——杜为刘量身定制的悲情英雄形象连吐血都吐得那么忧伤唯美,与蒙嘉慧的街头奇缘更是直抵浪漫的极致。刘的表演由此得以扬长避短,驾轻就熟,轻松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桂冠,而杜也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为自己乃至“银河映像”赢得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至此,杜琪峰的“电影演员分级制”初具雏形:一个创作团队,两拨演员,两种电影,分别对应叫好和叫座两个方向。在刘德华演的商业片这一脉络里,从《孤男寡女》开始,杜琪峰深入挖掘都市爱情喜剧这一类型,用郑秀文的憨傻港女形象与刘德华搭配,成功制造出轻松戏谑而又浪漫深情的喜剧效果。而郑与刘能够碰撞出化学反应,显然得益于杜在爱情神话这一锅底中刻意添加的调料——《瘦身男女》的肥笨造型和《龙凤斗》的双雄斗智。刘和郑的经典银幕情侣形象,杜琪峰制造,著名的“铁三角”由此诞生。但这很快也被杜琪峰终结,因为刘郑二人已有“老夫老妻的感觉”,很难找到一个让观众都能接受并眼前一亮的故事,也就无法拍出新意来。
时隔九年之后,“铁三角”再次聚首于《盲探》,杜琪峰免不了会有新花样。事实也正是如此,刘德华的人物形象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除了“盲”这一生理特征外,还脾气暴躁、好吃贪财,与其以往的银幕形象反差极大。可这场冒险无疑是失败的,刘在片中与角色始终隔膜的表现暴露了其表演上的短板,藉由人物性格产生的喜剧效果也大打折扣,这对影片的整体氛围构成伤害。更大的问题出在剧情的支离和生硬上,观众的情绪被一次次割断,索性放弃投入,只能机械地被生编硬造的剧情牵着鼻子走。在这样一部爱情喜剧中糅合悬疑、推理、惊悚、犯罪等多种商业类型,本是杜琪峰一贯的拿手好戏,可这次却失灵了,一锅乱炖之后,各是各的味道。很显然,韦家辉领衔的编剧团队对这一局面难辞其咎,片中众多的情节设置和铺垫点到即止,形同儿戏,连合情合理都谈不上,明显缺乏诚意。
《盲探》中依然有诸多杜琪峰经典影片的影子,只是“铁三角”三部曲中的爱情神话被还原为“连瞎子都是外貌控”的现实调侃;《神探》中的人格分析大法沦落至“破案基本靠蒙”的可笑境地,而《大只佬》中的因果宿命论则被简化成“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出生论”……种种设计都无一例外地指向自身的反面,杜琪峰以颠覆的方式实现了对自己的一次消费,其“无厘头”之彻底、笑点之古怪固然能让铁杆影迷品尝到诸多乐趣,但对更多的观众而言,这是莫名其妙,是瞎胡闹,而吃老本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禁不起挥霍。
当然,票房不是问题。电影市场总是遵循注意力经济的客观规律,票房取决于银幕数、排片比和“卖相”。而一部电影的“卖相”只跟品牌、口碑和噱头有关,跟吸引到的眼球数量有关。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杜琪峰电影的“刘德华定律”——意味着不能称之为“杜琪峰电影”的杜琪峰拍的商业片,也许依然有效,但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呢?
《盲探》再次证明杜琪峰的电影可以分为两种:刘德华演的和不是刘德华演的。如同电影分级制度一样泾渭分明,前者总是意味着商业片,伴随着银河式的创意和噱头;后者则预示着强烈的作者性,在众多的“银河映像”的拥趸心中,这些风格之作才构成真正的杜琪峰。而其演员班底也往往是固定的,刘青云、任达华、吴镇宇、黄秋生、古天乐搭配林雪、林家栋、卢海鹏、许绍雄、张兆辉等黄金配角。长期借助这样一种“电影演员分级制”,既显示了杜琪峰出入商业和艺术间的从容自若和游刃有余,同时也暴露了其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捉襟见肘和力不从心。而对熟知杜琪峰的观众而言,这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可以借此推测影片的质地并决定自己怀抱何种期待进入影院。
作为演员,刘德华始终没有丢开偶像的包袱,或者说,偶像已与他融为一体,内化成为个人气质,使他的每一次表演都成为耍帅和扮酷的本色演出,而这种游离于角色之外的表演状态正是阻止观众进入剧情的一大障碍。幸亏还有杜琪峰,用他鬼马的创意和诡谲的剧情巧妙地弥补了这一点。两人的合作至《暗战》达到高潮——杜为刘量身定制的悲情英雄形象连吐血都吐得那么忧伤唯美,与蒙嘉慧的街头奇缘更是直抵浪漫的极致。刘的表演由此得以扬长避短,驾轻就熟,轻松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桂冠,而杜也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为自己乃至“银河映像”赢得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至此,杜琪峰的“电影演员分级制”初具雏形:一个创作团队,两拨演员,两种电影,分别对应叫好和叫座两个方向。在刘德华演的商业片这一脉络里,从《孤男寡女》开始,杜琪峰深入挖掘都市爱情喜剧这一类型,用郑秀文的憨傻港女形象与刘德华搭配,成功制造出轻松戏谑而又浪漫深情的喜剧效果。而郑与刘能够碰撞出化学反应,显然得益于杜在爱情神话这一锅底中刻意添加的调料——《瘦身男女》的肥笨造型和《龙凤斗》的双雄斗智。刘和郑的经典银幕情侣形象,杜琪峰制造,著名的“铁三角”由此诞生。但这很快也被杜琪峰终结,因为刘郑二人已有“老夫老妻的感觉”,很难找到一个让观众都能接受并眼前一亮的故事,也就无法拍出新意来。
时隔九年之后,“铁三角”再次聚首于《盲探》,杜琪峰免不了会有新花样。事实也正是如此,刘德华的人物形象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除了“盲”这一生理特征外,还脾气暴躁、好吃贪财,与其以往的银幕形象反差极大。可这场冒险无疑是失败的,刘在片中与角色始终隔膜的表现暴露了其表演上的短板,藉由人物性格产生的喜剧效果也大打折扣,这对影片的整体氛围构成伤害。更大的问题出在剧情的支离和生硬上,观众的情绪被一次次割断,索性放弃投入,只能机械地被生编硬造的剧情牵着鼻子走。在这样一部爱情喜剧中糅合悬疑、推理、惊悚、犯罪等多种商业类型,本是杜琪峰一贯的拿手好戏,可这次却失灵了,一锅乱炖之后,各是各的味道。很显然,韦家辉领衔的编剧团队对这一局面难辞其咎,片中众多的情节设置和铺垫点到即止,形同儿戏,连合情合理都谈不上,明显缺乏诚意。
《盲探》中依然有诸多杜琪峰经典影片的影子,只是“铁三角”三部曲中的爱情神话被还原为“连瞎子都是外貌控”的现实调侃;《神探》中的人格分析大法沦落至“破案基本靠蒙”的可笑境地,而《大只佬》中的因果宿命论则被简化成“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出生论”……种种设计都无一例外地指向自身的反面,杜琪峰以颠覆的方式实现了对自己的一次消费,其“无厘头”之彻底、笑点之古怪固然能让铁杆影迷品尝到诸多乐趣,但对更多的观众而言,这是莫名其妙,是瞎胡闹,而吃老本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禁不起挥霍。
当然,票房不是问题。电影市场总是遵循注意力经济的客观规律,票房取决于银幕数、排片比和“卖相”。而一部电影的“卖相”只跟品牌、口碑和噱头有关,跟吸引到的眼球数量有关。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杜琪峰电影的“刘德华定律”——意味着不能称之为“杜琪峰电影”的杜琪峰拍的商业片,也许依然有效,但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