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彩画是以水意酣畅、色彩简练、用笔洒脱等为特征的,与自然保持和谐的艺术。水彩画的技法、工具和材料是以加强和保持其艺术特色为前提的,其艺术的独特风貌和表现的核心在于水与色彩的协调与配合。
关键词:水彩画;水与色;表现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50-1
英国著名水彩画家乔·雷思金指出:“水彩画在画家的处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块以及斑斑的粒状,虽然对画家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但由于偶然产生的梦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丽的色调与轻柔的感觉,是其他材料所没有的。”①的确,水彩画之所以独立存在,是因为它有着某种不可替代性,它所运用材料的本体特性成就了水彩画艺术语言有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韵味,而这种独特的艺术韵味正是构成水彩画审美价值的基础。
一、水彩画中水与彩的关系
对于水彩画来说,水是它固有的本质特征和优势,水无疑赋予色彩以生命。水的运用是水彩画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最高深的技能,一幅水彩画的成败无一不与水分运用得好坏有关。水彩画中水的韵味有种种不同和差异,有水的流动韵味、水的沉渍韵味、水的渗化韵味、水的冲洗韵味等多种效果。如我国水彩画家曹文侃的作品《春雨》画面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水色流淌痕迹,由上而下,似树、似雨、似雾、似影,在似与不似之中,营造出了无穷灵动的艺术韵味,达到了神似的境界。画家漆德琰的作品《土墙》墙面斑斑的肌理表现是这幅画的关键所在,在画面左侧和上方水色往下流淌的痕迹,看似天然形成,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营造,那充满韵趣的痕变丰富了画面,以使自然之象与审美情韵的传达达到高度统一。水的沉渍韵味,就是因水色在画中沉渍而造成周边有斑斑驳驳的水印痕迹,其形态多姿多彩,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斑斓之美,此法最适宜表现雨天泥泞的道路和破旧残断景物。上海画家王亚平贯用此法表现江浙一带民房旧宅,较好地表现出了所画之物的沧桑感。水的渗化韵味,即水色相互渗化而产生的生动浑然的效果,这种效果给人以自然柔美的艺术感觉,通过水色渗化使艺术作品学脉流畅、经络舒展、神情充沛、通体和谐,水彩画中的湿面法就是这种方法。水的冲洗韵味,就是用水冲洗、滴洒画面,从而产生画面朴朔迷离、隐约变幻的艺术效果,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偶然趣味。
二、水彩画的用色之道
色彩是万物之貌,是构成一切视觉形象的最基本的要素。在造型艺术中,色彩也是最活跃、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水彩画依靠色彩的明度、变化、对比与调和来状物抒情。写实者,精雕细刻,自然景物的形、色、光、质惟妙惟肖;写意者,概括、简洁,画有尽而意无穷;还有装饰者、变形者、抽象者、象征者……神秘莫测的色彩组合与色调变幻,为各种题材、形式、风格的水彩艺术表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水彩画靠水与彩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明快、绚丽、清新、流畅的艺术风貌。众所周知,水彩画属西洋绘画范畴,它注重色彩与空间的塑造,讲究透明感。色彩透明是水彩画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根本所在。水彩画的用色之道有以下方面:
第一,确保色彩的透明度。水彩画的色彩浓淡深浅变化是靠水来调和,并利用白色的纸底来反射色彩,画面最淡处是纸本身。因此水彩用色方法一般为层层叠加,从浅到深。如果在深色的底子上叠加浅色,画面易出现滞粉、浑浊。而在浅色的底子上叠加深色或罩染深色,既可以产生微妙的层次,使画面有透气感,又能增加画面的厚实和含蓄感。
第二,用色的准确性。水彩色的材料和媒介决定它的表现形式不可能像油画那样层层覆盖,以“堆”色的方式来造型。它要求作画者对色彩的观察判断要准确敏锐,切忌在上色时含糊犹豫,过多的修改、反复的渲染会使画面既脏又死,难以收拾。实践证明,要做到用色准确,必须胸有成竹,从大处着眼,抓准画面大的色彩关系,讲究用色的概括手法,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对象的色彩倾向及大的明暗关系和冷暖关系,找出统领画面的总色调,逐步使画面的色彩丰富起来。
第三,熟练掌握水彩画调色的基本规律。如以补色相调,用黑、灰加纯色相调,用中性色或低调色加纯色相调,高明色相调,同类色相调,同种色相调等等;深色、浓色在调配时不能过厚,上色时最好一次到位,并尽可能地用深颜色调和大量水分表现浅色调,以达到色彩的透亮效果。掌握调色的规律,既要掌握在调色盘中调色的规律,还要掌握在画面上调色的规律,即利用水色的透明性在画纸上将一种颜色涂盖在另一种颜色上面进行调配;或者,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直接在纸上调配;也可利用水色交融、渗透的作用,使画面达到层层透叠、积聚成浑厚响亮又有变化的色域。
三、结论
水彩画独特的艺术韵味,离不开所运用工具材料本体特性,也离不开水彩画家的把握和发挥。水彩画的发展,既要水彩画家在形式语言上不断进行探索实验,更要水彩画家加强各方面的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品位,这样才能孵化艺术韵味的内在动力。在当代艺术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里,只有寻找到中西绘画在技术、审美、艺术观念方面的结合点,才能寻求到切合自己的融贯中西的新的造型风格、模式和绘画语言。
参考文献:
[1]蒋跃.水彩画艺术的写意性[J].美术,2000,(05).
[2]盛忠谊,罗晓光.色彩构成[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英]B.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等译.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4][日]大田登著,刘中本译.色彩工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罗冠君,湛江市寸金桥公园管理处。
关键词:水彩画;水与色;表现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50-1
英国著名水彩画家乔·雷思金指出:“水彩画在画家的处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块以及斑斑的粒状,虽然对画家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但由于偶然产生的梦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丽的色调与轻柔的感觉,是其他材料所没有的。”①的确,水彩画之所以独立存在,是因为它有着某种不可替代性,它所运用材料的本体特性成就了水彩画艺术语言有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韵味,而这种独特的艺术韵味正是构成水彩画审美价值的基础。
一、水彩画中水与彩的关系
对于水彩画来说,水是它固有的本质特征和优势,水无疑赋予色彩以生命。水的运用是水彩画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最高深的技能,一幅水彩画的成败无一不与水分运用得好坏有关。水彩画中水的韵味有种种不同和差异,有水的流动韵味、水的沉渍韵味、水的渗化韵味、水的冲洗韵味等多种效果。如我国水彩画家曹文侃的作品《春雨》画面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水色流淌痕迹,由上而下,似树、似雨、似雾、似影,在似与不似之中,营造出了无穷灵动的艺术韵味,达到了神似的境界。画家漆德琰的作品《土墙》墙面斑斑的肌理表现是这幅画的关键所在,在画面左侧和上方水色往下流淌的痕迹,看似天然形成,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营造,那充满韵趣的痕变丰富了画面,以使自然之象与审美情韵的传达达到高度统一。水的沉渍韵味,就是因水色在画中沉渍而造成周边有斑斑驳驳的水印痕迹,其形态多姿多彩,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斑斓之美,此法最适宜表现雨天泥泞的道路和破旧残断景物。上海画家王亚平贯用此法表现江浙一带民房旧宅,较好地表现出了所画之物的沧桑感。水的渗化韵味,即水色相互渗化而产生的生动浑然的效果,这种效果给人以自然柔美的艺术感觉,通过水色渗化使艺术作品学脉流畅、经络舒展、神情充沛、通体和谐,水彩画中的湿面法就是这种方法。水的冲洗韵味,就是用水冲洗、滴洒画面,从而产生画面朴朔迷离、隐约变幻的艺术效果,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偶然趣味。
二、水彩画的用色之道
色彩是万物之貌,是构成一切视觉形象的最基本的要素。在造型艺术中,色彩也是最活跃、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水彩画依靠色彩的明度、变化、对比与调和来状物抒情。写实者,精雕细刻,自然景物的形、色、光、质惟妙惟肖;写意者,概括、简洁,画有尽而意无穷;还有装饰者、变形者、抽象者、象征者……神秘莫测的色彩组合与色调变幻,为各种题材、形式、风格的水彩艺术表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水彩画靠水与彩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明快、绚丽、清新、流畅的艺术风貌。众所周知,水彩画属西洋绘画范畴,它注重色彩与空间的塑造,讲究透明感。色彩透明是水彩画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根本所在。水彩画的用色之道有以下方面:
第一,确保色彩的透明度。水彩画的色彩浓淡深浅变化是靠水来调和,并利用白色的纸底来反射色彩,画面最淡处是纸本身。因此水彩用色方法一般为层层叠加,从浅到深。如果在深色的底子上叠加浅色,画面易出现滞粉、浑浊。而在浅色的底子上叠加深色或罩染深色,既可以产生微妙的层次,使画面有透气感,又能增加画面的厚实和含蓄感。
第二,用色的准确性。水彩色的材料和媒介决定它的表现形式不可能像油画那样层层覆盖,以“堆”色的方式来造型。它要求作画者对色彩的观察判断要准确敏锐,切忌在上色时含糊犹豫,过多的修改、反复的渲染会使画面既脏又死,难以收拾。实践证明,要做到用色准确,必须胸有成竹,从大处着眼,抓准画面大的色彩关系,讲究用色的概括手法,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对象的色彩倾向及大的明暗关系和冷暖关系,找出统领画面的总色调,逐步使画面的色彩丰富起来。
第三,熟练掌握水彩画调色的基本规律。如以补色相调,用黑、灰加纯色相调,用中性色或低调色加纯色相调,高明色相调,同类色相调,同种色相调等等;深色、浓色在调配时不能过厚,上色时最好一次到位,并尽可能地用深颜色调和大量水分表现浅色调,以达到色彩的透亮效果。掌握调色的规律,既要掌握在调色盘中调色的规律,还要掌握在画面上调色的规律,即利用水色的透明性在画纸上将一种颜色涂盖在另一种颜色上面进行调配;或者,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直接在纸上调配;也可利用水色交融、渗透的作用,使画面达到层层透叠、积聚成浑厚响亮又有变化的色域。
三、结论
水彩画独特的艺术韵味,离不开所运用工具材料本体特性,也离不开水彩画家的把握和发挥。水彩画的发展,既要水彩画家在形式语言上不断进行探索实验,更要水彩画家加强各方面的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品位,这样才能孵化艺术韵味的内在动力。在当代艺术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里,只有寻找到中西绘画在技术、审美、艺术观念方面的结合点,才能寻求到切合自己的融贯中西的新的造型风格、模式和绘画语言。
参考文献:
[1]蒋跃.水彩画艺术的写意性[J].美术,2000,(05).
[2]盛忠谊,罗晓光.色彩构成[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英]B.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等译.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4][日]大田登著,刘中本译.色彩工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罗冠君,湛江市寸金桥公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