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尚算不得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习武的时光占了一半还多。那些或挥汗如雨,或意气风发的日子里,我遇到过很多开心与不开心的事,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普通人对武术的理解不够而引发的误会。这些误会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有的令人怒火万丈,有些可以一笑而过,有些则不吐不快。
我決定把这些不吐不快的事情写出来。它是我的吐槽,也是我的控诉,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所以友情提示一下,请谨慎阅读。
最痛恨
在我过往的生涯当中,当同学、同事或者其他刚刚认识的人知道我会武术之后,通常都会表达出一定的兴趣,继而跟我就武术的话题进行交流。而与外行交流专业问题实乃人生至悲至苦之事,所以在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事情后,我大部分时候已不会再主动跟人说我会武术。而在所有得知我会武术之后的交流当中,有一件事情,或者说是一个要求,为我所痛恨。每每听人提起,总忍不住咬牙切齿,只恨不能在我脑门上贴一行字:
——不表演!
不表演!这是我最想说的一句话。
它来源于我第一痛恨的要求——“能不能表演一下?”
我觉得这个要求应该是所有拥有才艺的小伙伴们的共同困扰。学绘画、书法或者乐器这种需要器材辅助的可能稍好一些,大多时候并不会随身携带工具。但学唱歌、跳舞、武术这种只需要人在就可以表现的才艺便不同了,基本上在别人知晓你拥有才艺后的第一时间就会收到这样的要求——
唱首歌听听,跳两下看看,练几手瞧瞧……
我每次听到这种要求,总有一些如果写出来会被和谐掉的词语涌上喉头,百转千回之后再化为一声长叹——随着年深日久积怨深重,我相信憋不住直接骂出来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在表演才艺这件事情上,我属于死硬派。从小到大,不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单位领导,谁跟我提这种要求,我都是坚决拒绝,然后洋洋洒洒地给他们讲一大段道理。内容涵盖形意拳的历史起源与技术特点,我的学拳经历和拳法风格,套路表演和实战搏击的内容区别……总之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不表演!
大部分时候,我宁愿跟他们闹得不欢而散,也决不会表演武术,但即使死硬如我,也曾有过不得不摧眉折腰的时候。
我大学所学的专业叫做“矿井通风与安全”,属于采矿工程学下属的专业,班级里面的同学大多都是矿山子弟。我们班在学校里面以体能过人著称。当时我们学校旁边还有两所学校,一所是警校,一所是体校,我们三校有时会联合起来搞体育比赛,我校唯有我们班出马方能与那两家互有胜负,其他人上场都是稳输。而校内各种体育相关的比赛,冠军更是全部被我们班拿下。但除了体育比赛,我们学校每一年还有文艺汇演。
一般来讲,在任何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里面,都会有那么几个文艺积极分子,他们自幼学习歌舞,成长过程中参加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与晚会,每当遇到这种需要集中展示才艺的时候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挺身而出。我们班自然也有这样的豪杰,那就是——
我!
是的,我们班二十六个人,有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资格的占了一半还多,或跑或跳,或小球或大球,甚至有能一口气做六十个引体向上的神人……但所有技能里面,唯一一个跟文艺勉强能搭上关系的,只有我所擅长的武术。
我至今仍记得我们班长一脸沉重地跟我商量这个事情时的场景,那宛如白帝城托孤般的凄然和郑重,逼得我不得不做一回诸葛亮,不说六出祁山,好歹把一出文艺汇演给应付过去。
那种心理是很矛盾的,我打心眼里不想把武术作为表演,但身为集体的一员我又有应该承担的责任。几番挣扎,最终还是捏着鼻子答应了下来。可这种事情实在不是我答应了就可以轻易做到的,形意拳是武术不假,但它是罕有的近乎没套路的武术,这也是我不愿意在人前显露功夫的一个原因。我自幼学习的是形意搏击的技战术,套路一点都没学过,实在没有什么可显露的。但受人之托,就得忠人之事,何况还有集体责任感督促着我,所以我在一周之内,学会了我迄今为止唯一会练的一趟武术套路——五行连环拳。
我做好了心理建设,已经准备忍辱负重上台表演,但在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之前,系里面先进行了一次节目彩排与预选,系领导觉得不好的节目会被打掉,于是我在系领导的面前表演了一次这趟拳。
我练得很认真,一招一式沉稳有力,虎虎生风,地板被我震得嗡嗡响。之前我想过随便瞎练一通,然后落选,这样我就不用再在更多人面前表演了,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认真对待。很难说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想法,或许是年轻人的不服输,或许是内心里对于武术哪怕只是新学的一趟简单套路的尊重,总之,我练得很认真。
然后,就落选了。
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我们系主任对于那趟拳的评价:“不太好看,倒是挺有劲儿的。”但听完这个评价之后的感觉我记不太清了,现在回想,应当是庆幸吧,既庆幸自己不用在更多人面前表演,也庆幸自己没有愧对武术。
我尽了自己的力,又不需要再违背自己的心,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而这,也成了我人生中唯一一次武术表演的经历。
这个经历让我再拒绝别人时理直气壮了不少。那之后,谁再跟我说要我表演一下,我都直接一句形意门的祖训奉上:“形意拳,国术也,只杀人,不表演。”
如果有不识趣者抬杠说和谐社会杀什么人?我就会看着他说:“杀不长眼的人。”
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我这样做,身边也经常有人劝我,表演一下能怎么样呢?
表演一下不能怎么样,但,我就是不想!
武术对于每个习武之人来说意义不一样。古代习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大部分人习武是为了有一碗饭吃;现代则有了更多的选择,或出于自身兴趣,或源于家长意愿……但无论因什么而学,学会之后,几乎都会收到这种表演一下的要求。有的愿意给人展示,有的不愿意。我不会觉得那些愿意在人前展示自己才艺的人有什么不妥,但也誓死捍卫自己不在人前表演的权利。
如果你想听歌,请去KTV;如果你想看跳舞,请去大剧院;如果你想看拳法,回家对着镜子自己练。
让我表演?
呵呵!
最头疼
“你能打几个?”
“什么?”
“你不是练武的吗?你能打得赢几个人?”
“这不好说啊,人和人不一样。”
“就普通人,没练过的,你能打几个?”
“普通人也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啊。”
“那就我这样儿的,你能打几个?”
“……”
我觉得每个练武的人对于上面这段对话都应该不会陌生。
“你能打几个?”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源流是不是电影《叶问》当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我要打十个”,但这个问题的难度和真正的叶问打十个人的难度应该差不多。
——都是未知难度。
我们处于一个数据时代,对于武人的战斗力,大家希望可以有一套以“能打几个”为标准的量化体系。但这个体系暂时还没有出现,未来出现的概率也不大。原因就是上面那段对话里面提到的,人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本身战斗力就不一样,用这种难度浮动极大的考核方式来制定标准,就像是让大学给江苏卷和全国卷的录取分数线定到同一标准一样,纯属耍流氓。
但“你能打几个”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让武人最头疼的,真正常年高居令武人头疼问题排行榜第一位的,是“你能打得过练××的吗?”
这个问题中的“××”如果是其他的武术流派,那么还好解决一点,无非是一句“技法无高下,功夫有潜深”就可以打发,虽然这句话是句假话,但用来堵外行的嘴非常好用。怕的是这个“××”是健身、体育、流氓、当兵的等等。
你能打得过练健身的吗?
你能打得过练体育的吗?
你能打得过街上的那些流氓吗?
你能打得过当兵的吗?
……
问这个问题的人,多半也是身具“××”技能的人。他们不算完全的外行,我们无法用一两句话进行敷衍,但一个一个解释又太过麻烦,所以在这里,我统一回复一句——
能!
只要是正面放对,一对一,练武的能打赢上述这些人群中的任何一个!
你问我为什么敢这么说?
因为我靠这个吃饭。
如果说让练武的跟练健身的比器械;跟练体育的比跑步;跟流氓比不要脸;跟当兵的比射击……那练武的肯定比不过。但,只要是比打,在双方装备公平的情况下打,不论是徒手还是兵器,练武的都不会输。
哪怕那个练健身的是施瓦辛格级别的;哪怕那个练体育的是刘翔级别的;哪怕那个流氓是在街上打过一百场野架的;哪怕那个当兵的是海豹突击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34个地级行政区当中,随便哪一个市队的现役搏击运动员都能虐翻他们。
狂吗?
一点都不狂,我只是陈述事实而已。
练健身的人肌肉很漂亮,比练武的漂亮多了,如果是从各种体能数据上看,国际搏击冠军也不一定能比得过世界健美先生。但是,你们不会真的认为施瓦辛格能打得赢泰森吧?在健身的圈子里有一个常识,那就是锻炼完之后如果拉伸会阻碍增肌,但在武术界有一条铁律,那就是锻炼完之后必须充分拉伸放松,以保持肌肉弹性。
有一个武术界的人经常用来讽刺健身圈的人的词叫做“死肌肉”,这当然是胡说,肌肉就是肌肉,哪分什么死活。练武的与健身的肌肉真正的差异在于弹性和体脂率。健身的人追求很低的体脂率,而练武的人则要求一定要有一些脂肪,健身的人追求棱角分明的结实肌肉,而练武的人则更看重放松发力和富有弹性的肌肉。一者为了美观与健康,一者为了打击和破坏,目的性的不同已经注定了双方在不同领域的强大。两个偏科的人非要在其中一方所偏的科目上较量,那即使这一方不是顶级,他的优势也决不是另一方所能比拟的。
即使放弃搏击技巧,单纯的说出拳这一件事,健身的人都不一定能打出比武人更大的力量来,我曾看过大力士和搏击运动员的拳力比拼,轻量级的搏击运动员完虐了体重是他两倍的大力士。击打这件事情是很专业的,没练过的人永远无法理解在练过的人眼里他们的身体是多么的脆弱,练体育的与练健身的同理。
武術的存在就是为了用技巧弥补力量或者其他身体素质的不足,所以如果练武的人打不过健身或者其他练体育的人,那早就没人练武了。 至于流氓和士兵,在大众心目中,他们的强大处不在擂台,而在于街头实战。大家认为前者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后者掌握着一击必杀的格杀技术,跟这两者比起来,练武的在街斗当中必然会吃亏。关于这个,我只能说,大家对于武人的了解太浅了。
流氓所谓丰富的实战经验在练武的看来简直可笑。实战经验的作用是纠错,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实战中受的伤就是堑。对于练武的来说,实战训练是常规课目,几乎每天都会进行,不要以为这些训练就不是实战了,除了佩带护具对双方要害进行必要的防护外,其他的跟实战没有半点区别。而且这些实战训练时还有教练从旁指导,练完之后还会根据实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种吃堑长智的效率比无人指导瞎打瞎闹的流氓不知道高多少倍。
国外曾经有一个街斗之王名叫金波,所有人都认为他非常强大,直到他参加了一场正规的搏击比赛,一回合不到就被对手KO掉了,打破了所有人对于街斗高于擂台的幻想。
对于这种实战经验,有一句最直接的话——武人可以每天实战训练,流氓可以每天街头斗殴吗?
士兵掌握的一击必杀格斗术倒是不假。但他们的格杀技术又来自哪里?《一个人的武林》中封于修说的很清楚:“功夫,是杀人技。”光这一句话,显得轻飘飘的没有可信度,但武人的一个习惯可以为此证明。这个习惯叫做打沙袋时必戴拳套。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普通人看到沙袋也会打两拳,而且一般不会戴拳套,但是武人在打沙袋时一定会戴上拳套,不戴拳套时武人是不太敢打沙袋的。因为武术发展到今天,其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高度。我们所掌握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我们对于出拳这一件简单事情的研究,已经到了它的发力与角度如果非常正规的话,人类的指骨、掌骨根本无法承受一击所带来的反冲力。强如泰森,也曾在冲突中裸拳一拳干掉了对手之后掌骨骨折,所以掌握了这个技术并且把它练成了习惯的武人们在训练和比赛时不得不戴上拳套缓冲。
在国外,练拳击的人在面对练MMA的人的时候是有优越感的,他们说“拳法练得不好才钻人裤裆。”这当然是风凉话,但这句话的道理是对的,那就是正经实力不够才需要用邪门歪道来凑。士兵们不具备武人那样每天练习搏斗的条件,他们有无数的军事科目等着,所以为了具备一定的搏杀能力,必须学习一些速成的,比较阴损的格杀技巧。但这些技巧只在有心算无心的偷袭或者面对普通人的时候有效,在面对经过过系统学习和训练的武人的时候,连贴身都很难做到,更遑论一击必杀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写到这里基本就算是结束了,我写它不是为了贬低健身、体育或者军事训练,恰恰相反,我认为武术训练可以从这些专业性很强的锻炼方式中得到很多借鉴。我只是想说,对于打人这件事,武人是唯一的专业人员,其他身份的人员或许也有涉猎,但顶多算个兴趣爱好。
请不要再用你的兴趣爱好来挑战我们吃饭的技能。毕竟老话早就放在了那儿。
术业有专攻。
最无奈
在我吐槽完令武人最头疼的问题和令武人最痛恨的问题后,我们再来聊一聊令武人最无奈的问题——
能不能教我两招?
请相信,当我在键盘上打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在下意识的叹气了。
这是个能让武人耳朵磨出茧子来的问题,如果一个武人从来没有被人提过这个要求,要么是他隐藏太深,要么是他没有朋友。
受武侠小说的影响,很多人觉得武术的招式是一学即会,并且可以学完即用的,但这实在是个天大的误会。
在小说《射雕英雄传》当中,郭靖对决欧阳克时,洪七公临阵传艺,教给了郭靖之前从未学过的降龙十八掌后三掌,郭靖马上就能用出来不说,还可以借此打败原本比他强的欧阳克,这在现实中是不可想象的。
原因有三,第一是记忆力。这个记忆力不是脑子的记忆力,而是身体的记忆力。大家或许没有学过武术,但是应该都学过广播体操,一节广播体操通常是三到四个动作的重复,从记忆量上面来讲并不算大,但是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第一次看到有人演示广播体操时的情况,演示的人做完一节之后,你可以马上自己重复一遍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吧。我们都要老师手把手的教一节课的时间,才有可能学会一两节的广播体操,而且基本上学完就忘,第二天还能再完整的做出来的人凤毛麟角。这还是只需要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动作,并且不涉及具体的发力,武术里面的招式通常是根据对手的状态设定的,并且要求进行某一个或某几个部位的发力,以此来克敌制胜,这样的招式想要一时三刻之间学会是很难的。
那难道就没有简单易学的招式吗?当然有,但是大部分人依然学不会。为什么?这就是第二个原因——易学难精。武术招式当中有一个原则,叫做越简单的越复杂。因为简单的招式,一般意味着是基础招式,而任何行业的基础都是最吃苦工的,绝非一天两天能够速成。举个例子,直拳是武术中最简单的攻击动作,大部分人觉得自己都会,但是普通人的直拳和武者的直拳是不一样的。普通人的直拳是胡乱抡出去的,就是俗称的王八拳,武者的直拳则要求力從地起,腰肩传送,拳头顺着一条线打出去的,快、准、狠。这样的直拳我曾经教过很多人,基本上没有一个能够在一个小时内打出像样的一拳的。更遑论还要从一个普通的直拳中找出各种角度,能够以攻对攻、以攻代守、攻守兼备了。这即使是对于武人来说都是很难过的一大关,有多少人最初习武都是卡在了这普通的一拳一脚上,为了姿势标准发力顺遂而千锤百炼,花的时间以年计算。 最后一个原因是使用障碍。通俗点说就是你会,但是你用不出来。在武术当中,确实有一些东西可以绕过前两个原因速成,但是这第三关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因为第三关关系到了你的身体硬件。我管它叫做武者的素质。不具备武者的素质的人,是不可能在实战当中将招式之类的东西用出来的。这个素质又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方面最难克服的是反应灵敏度。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力量和速度,如果能够使用得当,这样的力量和速度用来搏斗已经足够了,这一部分内容是勉强可以速成的,但能够达到搏斗要求的反应灵敏度却无法速成。我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被人打的时候应该躲闪,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在现实当中如果有人打你一拳,能够躲开的人有几个?这个浅显的常识在武术中叫做闪避,就属于可以绕过前两个原因的招式,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招式,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这个招式,但是在实际当中应该使用它的时候,却用不出来。
心理素质方面最难克服的叫做惊慌。武术界有一句谚语叫做“临敌需放胆,放胆即成功”,核心思想类似于军队的“敢打必胜”口号。就是说在真正的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要把心态稳住,不能胆怯。我们在电视剧中都看到过,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一辆车向他冲来,他傻站着不动,然后被撞飞了。这个场景并不是编剧的胡编乱造,而是我们人类的脑子在遭遇巨大的突然性的危机时,如果运转的速度不足以在事情发生前找出应对的方法,就会暂时性的死机。这个过程我们俗称为“吓傻了”。在这一点上,不光是普通人,一些习武多年的人在突然遇到冲突时,也会陷入惊慌,然后完全忘记往日烂熟于胸的技巧。唯一能够克制这种胆怯的,只有习惯。习惯冲突,习惯搏斗,武者们平时会进行无数的实战训练,就是为了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冲突时不能稳住心态的人,别说学会什么招式,即使真的有高人灌顶,恐怕事到临头也还是会方寸大乱。
前段时间发生在郑州的空姐乘坐滴滴遇害案受到了很多社会关注,这个案件爆出来的第二天我就听到有人说“如果这个空姐学过个一招半式的,肯定就不会这样了”,并且以这个理由发布了拳击散打速成班的广告。
我很想问说这个话的人,到底是真的不懂实战,还是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吃这种人血馒头,实在是武林败类。
事实上,在案件公布之后,我们单位领导便要我传授公司女员工防身术,可我看着我那些女同事们的脸,实在不知道该教她们什么。我习武十六年,不敢说身经百战,但不论是擂台还是街头,我的实战经验都不算少,我太清楚搏斗时什么样子了。如果我真的教了她们所谓的女子防身术,而未来他们在遇到冲突时却半点作用都没有起到,那我良心实在难安。所以我更改了领导的要求,在那堂课上,我没有教她们如何与歹徒搏斗,而是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传授了她们与打斗相反的另一件事情——逃跑。
尽最大的能力逃跑,用各种姿势逃跑。
我查询了女性受侵害案件中最常出现的几种情况,然后给她们讲解了在这些情况下如何脱身然后逃跑。我衷心的希望她们这一生都没有运用这些知识的机会,但是我想,如果真的遇到什么情况的话,这些逃跑的技巧应该会比无法速成的打斗技巧对她们帮助更大。
武术的本意是利用暴力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只有暴力。
看这篇文章的读者们,不论男女,都请接受我发自肺腑的劝诫——与犯罪分子正面硬刚是警察叔叔的事情,受到侵害时暴力反杀是我这种资深武人才可以尝试的操作。当你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你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用尽你的全力——
跑!
令武人最痛恨、最头疼、最无奈的问题我都已经说完了,由衷地希望大家不要在用这样的问题来给别人造成困扰。武人和普通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他们掌握了一些普通人不具备的能力和技巧。不要把武人当成超人,也不要把武人当成粗人。
感谢大家强忍着不适看完了这篇言辞激烈的文章,之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把武人可爱的一面展示出来,写一写武人生涯中快乐的日子——那些挥汗如雨但意气风发的日子。最后,以《双城记》的开篇那段话作为结尾。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這个时代对于武人亦如是。但我确信,这个时代,是武人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