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热药性是中药首要药性,如何用现代技术手段直观和客观地表征中药寒热药性的差异性,一直是中医药理论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以黄连及其炮制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寒热药性差异与动物对环境温度趋向行为变化的内在联系,尝试建立基于动物行为学的中药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评价方法。研究表明,给予寒性药黄连后,动物的宏观行为学表现为在高温区(40℃)停留比例(remaining rate,RR)显著增加(P<0.05),即“趋热性”增强,其内在表现为ATP酶活力、机体耗氧量显著下降(P<0.05),即机体能量代谢能力下降,从而使动物代偿性的趋向高温区,以补偿机体偏“寒”的感知和客观存在,反映出黄连的“寒性”特征。炮制品胆黄连和姜黄连对动物“趋热性”影响程度与生黄连不同,胆黄连反映出的“寒性”增强,而姜黄连则减弱,这与传统理论对炮制黄连的药性改变认识基本一致。上述结果提示,建立的基于动物温度趋向性的冷热板示差法,以RR作为宏观评价指标。可以客观且直观、定性且定量地表征中药的寒热药性差异,ATP酶活性改变引起的能量代谢变化可能是内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