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星,镶嵌在天幕下,映射在一旁的《好教师在我身边》一书上,闪闪地发着光。书中那感人肺腑的教师榜样,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穿过了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引发我生命的一瞥。
从儿时开始接受的榜样教育自是不少。但是,榜样始终给自己一种疏离的感觉,总觉得大凡老师拿给大家学习的榜样,只立于圣人的高处、存于书中的颂扬,离自己是那么远。如今,这榜样加上了“身边的”,即可让人顿悟,其实榜样离自己很近,很近。阻碍我们去发现、去感知的,仅仅是自己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
于是顿悟,原来,做榜样也可以如此平凡而简单,只是因为一种坚守的精神。相信每位教师都会在课堂的舞台上,常常陶醉在被学生满意地接受时那种眼神,那种表情,那种获得存在感的愉悦中。其实,最能打动学生的,是在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过程中,坚持用自己的人格品行潜移默化地去实现着两者的和谐统一,即教好书,育好人。这样的教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这种本质的坚守,在这本书中被清晰地表述为:“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从教半辈子,我都在不断追问一个问题:教师的工作是什么?教师的工作,除了其课程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因素,最重要的应是同时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基于这样的责任,我们会发现:专业只是一个点,做人才是一个面。关于教师的做人,我们当然首先想到的就是师德,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只有当师德鲜活地屹立起来,师能才能生动地提升。因此,师德、师风、师品、师智、师能、师表,就不是一种关于“教育良心”的界定,而是对教师岗位的一个必然的要求。
我看到,每每写工作述职时,教师们都会认真而慎重地写上四个铿锵有力的字一爱岗敬业。为什么要这样写?源于对自我存在的重视和职业生命的回甘,放低自我可以学习,重视自我才能成长。所以,对于师德师风在心灵内在的约定和行为外显的约束,其本质是与教师的自我觉醒和自主成长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教师个体真心认同时,师德师风的硬性要求,才会真正地刚性地蓬勃地得以实现。
灵感笔记
因此,当教师把时间给了工作,甚至可以说是把生命给了工作,“爱岗敬业”已经稍显苍白和乏力。或许,在文字里已难以找到可以用来形容的词章。逝去的“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12年带病坚持让妻子背上讲台的赵世术,独守全县最偏远村校的王洪春……乍一看,觉得不可思议,当榜样要讲奉献,奉献离我们似乎那么遥远。但当我们自己迷恋于孩子们那清澈见底的双眼,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研究学习模式的改革,为了家访一位留守孩子而不惜跋山涉水,一边想着自己的幼小孩子一边加班至深夜……我们逐渐领悟:这一切将时间和生命的付出,源于教育的伟大与崇高,源于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源于生命律动的自然与和谐。
于是,教师把灵魂放回原处,一路向前,不再四处张望,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工作岗位上。每一份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课间活动、午间休息、交通车现场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落后的、顽皮的、聪明的学生,都需要去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感伤、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段,都需要及时总结……
这一切细节凸现的真实的暖,发生得那么自然,好像水到渠成。心中所有的置疑瞬间烟消云散,始终坚信付出无怨无悔,定将桃李芬芳,教育中那些感人的事例乃至奇迹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我们的教师走上了这条幸福的道路,得到了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高尚的师德,更是教师提高师能的持久的内在动力。
我一遍遍地轻轻地摩挲着《好教师在我身边》的书名,不经意间回忆起这半辈子从教的人生轨迹,才发现,原来在教书和育人间的回忆是这样美好。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张张图片,用知识,用智慧,用真情,用温暖,去赴一次次与学生们美丽的心灵之约。没有多余的华丽辞藻,身边的教师们用最简单的举止言语诠释了榜样是怎样形成的。
时光匆匆从指缝中悄然溜走,沧桑如霜慢慢爬上双鬓。岁月无情,青春易逝,能留住的仅有那颗依然年轻的心。或许,所有的老师有着大体相同的心境:一生做了一件事,一件事做了一生。这就是我和我身边的教师们的无悔青春。
繁星,依然在天幕中閃耀。思绪,随一篇篇故事飞扬。耳畔响起“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佛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掩卷深思,气韵悠长。榜样不再只是存于书中的颂扬,不再离我那么遥远,也不再只是我生命的一瞥。在平凡的岗位干着不平凡的事便不再平凡,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教育的动人情景中成长为榜样。于是轻松,于是豁然,载着心中的眷念,串起春秋的脚步,我的人生在期待的目光里,继续向前……
从儿时开始接受的榜样教育自是不少。但是,榜样始终给自己一种疏离的感觉,总觉得大凡老师拿给大家学习的榜样,只立于圣人的高处、存于书中的颂扬,离自己是那么远。如今,这榜样加上了“身边的”,即可让人顿悟,其实榜样离自己很近,很近。阻碍我们去发现、去感知的,仅仅是自己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
于是顿悟,原来,做榜样也可以如此平凡而简单,只是因为一种坚守的精神。相信每位教师都会在课堂的舞台上,常常陶醉在被学生满意地接受时那种眼神,那种表情,那种获得存在感的愉悦中。其实,最能打动学生的,是在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过程中,坚持用自己的人格品行潜移默化地去实现着两者的和谐统一,即教好书,育好人。这样的教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这种本质的坚守,在这本书中被清晰地表述为:“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从教半辈子,我都在不断追问一个问题:教师的工作是什么?教师的工作,除了其课程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因素,最重要的应是同时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基于这样的责任,我们会发现:专业只是一个点,做人才是一个面。关于教师的做人,我们当然首先想到的就是师德,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只有当师德鲜活地屹立起来,师能才能生动地提升。因此,师德、师风、师品、师智、师能、师表,就不是一种关于“教育良心”的界定,而是对教师岗位的一个必然的要求。
我看到,每每写工作述职时,教师们都会认真而慎重地写上四个铿锵有力的字一爱岗敬业。为什么要这样写?源于对自我存在的重视和职业生命的回甘,放低自我可以学习,重视自我才能成长。所以,对于师德师风在心灵内在的约定和行为外显的约束,其本质是与教师的自我觉醒和自主成长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教师个体真心认同时,师德师风的硬性要求,才会真正地刚性地蓬勃地得以实现。
灵感笔记
因此,当教师把时间给了工作,甚至可以说是把生命给了工作,“爱岗敬业”已经稍显苍白和乏力。或许,在文字里已难以找到可以用来形容的词章。逝去的“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12年带病坚持让妻子背上讲台的赵世术,独守全县最偏远村校的王洪春……乍一看,觉得不可思议,当榜样要讲奉献,奉献离我们似乎那么遥远。但当我们自己迷恋于孩子们那清澈见底的双眼,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研究学习模式的改革,为了家访一位留守孩子而不惜跋山涉水,一边想着自己的幼小孩子一边加班至深夜……我们逐渐领悟:这一切将时间和生命的付出,源于教育的伟大与崇高,源于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源于生命律动的自然与和谐。
于是,教师把灵魂放回原处,一路向前,不再四处张望,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工作岗位上。每一份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课间活动、午间休息、交通车现场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落后的、顽皮的、聪明的学生,都需要去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感伤、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段,都需要及时总结……
这一切细节凸现的真实的暖,发生得那么自然,好像水到渠成。心中所有的置疑瞬间烟消云散,始终坚信付出无怨无悔,定将桃李芬芳,教育中那些感人的事例乃至奇迹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我们的教师走上了这条幸福的道路,得到了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高尚的师德,更是教师提高师能的持久的内在动力。
我一遍遍地轻轻地摩挲着《好教师在我身边》的书名,不经意间回忆起这半辈子从教的人生轨迹,才发现,原来在教书和育人间的回忆是这样美好。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张张图片,用知识,用智慧,用真情,用温暖,去赴一次次与学生们美丽的心灵之约。没有多余的华丽辞藻,身边的教师们用最简单的举止言语诠释了榜样是怎样形成的。
时光匆匆从指缝中悄然溜走,沧桑如霜慢慢爬上双鬓。岁月无情,青春易逝,能留住的仅有那颗依然年轻的心。或许,所有的老师有着大体相同的心境:一生做了一件事,一件事做了一生。这就是我和我身边的教师们的无悔青春。
繁星,依然在天幕中閃耀。思绪,随一篇篇故事飞扬。耳畔响起“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佛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掩卷深思,气韵悠长。榜样不再只是存于书中的颂扬,不再离我那么遥远,也不再只是我生命的一瞥。在平凡的岗位干着不平凡的事便不再平凡,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教育的动人情景中成长为榜样。于是轻松,于是豁然,载着心中的眷念,串起春秋的脚步,我的人生在期待的目光里,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