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化方法的中国资源型地区界定研究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ki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行研究中所称的“资源型地区”多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或是援引政府文件中的对应规定,缺少统一的、可供学术界进行量化和横向比较的判定标准。由于资源型地区是一个动态概念,藉由政府文件的指定显然不适合。同时本文研究的是包括不同尺度的资源型地区,而现有界定多围绕“资源型城市”展开,因此本文提出了资源型地区判定体系,并进行了相应分类界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可操作性和可信度,适宜推广到使用并作为学界对资源型地区研究的基础公识。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 量化方法 产业经济
  1. 问题的提出
  资源型地区作为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类型区域,是国家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长期以来,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其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矿竭油枯、当地失去支柱产业之后,将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在学界和政界关注资源型地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同时,我们遗憾地发现现行研究中对资源型地区的认识较为混乱和模糊,缺少统一的、可供学术界进行量化和横向比较的判定标准。因此本文以量化方法着手,旨在通过现有的统计数据和各地产业形态,依据发生学的原则进行资源型地区的界定。
  2. 国内资源型地区界定的研究进展
  在资源型地区的判定问题上,沈镭(2005)提出从用“质”和“量”两个指标来界定资源型地区,包括主导产业研判和资源产业产值、就业等量化数字[1];于言良(2006)从文献梳理着手,按照现有政策文件梳理界定出全国共有130座资源型城市和60座资源枯竭型城市[2];徐向国(2006)提出了衡量资源型城市转型所处阶段及转型成功与否的指标体系[3],为资源型地区的判定提供了动态视角;蔡飞等(2010)引入区位熵指数对我国主要省份资源型产业进行了定量排序,并据此判定何为资源型地区[4],但该研究以省级为空间尺度,可能存在着范围过广造成小尺度地区判定失真等问题。其它研究论文中对资源型地区的判定问题也多有涉及,总的来说目前呈两类观点:以构建评价体系、建模推演测算为主的“认定派”和以政策梳理、政府公告收集为主的“归纳派”,前者利用AHP法、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实证分析等各类管理学工具进行指标体系设计,后者通过对国家现有的各类文件、政策的归纳汇总,从找梳理出经由国家层面认定的资源型城市及地区。公允来看,上述两类方式分别具备不同的研究价值,但以实证分析的认定法为主、规范分析的归纳法为辅的资源型地区判定方式是可行的。当然在具体操作时仍需要根据研究主体有针对性的进行选取,否则仅仅为判定某地区是否属于资源型地区、而非解决其相关问题的话意义不大。从现行的资源型地区判定方式上,以该地区资源型产业的产值在区际间是否具有相对优势与资源型产业所用劳动力在区际间的相对比重进行判定的思路[4]是值得尝试的,尽管该方法需要由于上述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3. 资源型地区界定思路
  李东霖(2011)尝试提出了资源型地区的界定和评价体系,但缺乏量化指标体系作为支撑[5],蔡飞(2010)基于區位熵理论从资源型产业生产总值和劳动力两方面对我国省级行政单位进行了资源型地区判定[4],但该方式指标体系略显粗糙,尤其是未能区分先导性指标和滞后性指标,因此无法对资源型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做出判定,不利于资源型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认识。
  在资源型地区的判定思路上,本文秉持如下原则;
  (1)发生学原则:即该地区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且该地区未来的发展也与当地资源利用关系紧密。但要注意,这里的资源型地区强调该地域当地资源的关系,对于从外地尤其是国外获取(进口)资源并发展其下游产业的地区而言,显然不能归为此类。
  (2)动态原则:即考察资源型地区既要看它的过去,更要看它的现在与未来,即作为一个全过程来考虑。因为存在着资源型地区在长期转型后资源性产业在当地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的情况,这类地区在过去某个时段可称之为资源型地区,但转型后已不再是了,因此这里需明确资源型地区是一个具体时段内的定义。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仅从定性角度去确定资源型地区,主观因素太多,也易于陷入地方政府对“贫困县”、“贫困地区”称谓划分时争抢戴帽、导致事与愿违等情形,难以做到科学、准确;而仅从定量角度去确定资源型城市,过于机械,难以将很多不宜用数据表示的复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难免偏离现实。需考虑利用量化分析工具,如熵指数等,以及定性问题定量化的评价工具,如AHP(层次分析法)等。
  本文采用量化方法刻画出资源型地区的优势产业,并综合考虑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的具体特征。为此笔者引入“区位熵指数”的概念。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熵指的是“比率的比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能够排除由于产业所在地区经济模式差异导致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判定失真等问题。
  区位熵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 Q越大说明当地主导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越具备比较优势,S和P分别为该地区GDP和人口数占全国的比重。
  一般说来,在早期以矿业等资源的开发采掘为主,即体现为“城因矿兴”,此时主要体现为短期流入的劳动力均以采掘业和初等加工业为主,体现为P值较高、S值较低、Q值较低;即可将随着资源型地区逐步发展,将由采掘业逐步向矿业冶炼、加工制造业、衍生服务业等拓展,此时体现为资源型产业劳动力比重(而非劳动力数量)逐步降低、资源型产业GDP比重逐步提高,即P值较低、S值较高、Q值较高。按照上述思路并结合当地资源余量能够对能够划分资源型地区不同生命周期,但需确定具体指标的临界值。本研究中选用H.J.Nelson的判定标准[6],即在计算出各区位熵的均值(M)和标准差(S.D)基础上,以高于“均值加1个标准差”作为区域优势产业的标准。   4. 资源型地区界定体系
  一般而言,资源型地区的主导产业即采掘业和原材料加工业,根据不同地区优势资源的不同,也存在如煤炭型资源型地区、有色金属型资源型地区等不同提法。在本文中,在蔡飞(2010)[4]等的研究基础上,添加了强调资源余量的指标,用于考察其发展阶段,共同组成资源型地区判定体系。因此本文共构建了下述三个指标:
  S1(资源产业地区GDP区位熵),代表该地资源产业的产值占该地GDP的比重与全国资源产业占全国GDP比重二者之比,用于反映某地资源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按上节判定思路,即有:
  上式中,S1代表该地资源产业的地区GDP区位熵,P1代表该地资源产业产值占当地GDP的比重,Q1代表全国资源产业占全国GDP比重。
  S2(地区劳动力区位熵),代表该地资源产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数的比重与全国资源产业劳动人口与全国总劳动人口的比重二者之比。用于反映该地资源产业所用劳动力是否相对其它行业比重较大。即有:
  上式中,S2代表该地资源产业的劳动人口区位熵,P2代表该地资源产业劳动力占当地总劳动力的比重,Q2代表全国资源产业劳动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比重。
  R(当地资源余量区位熵),代表资源未来的可用水平,即现有的资源地区在未来各期内能否可持续发展。上文中就An资源丰度难于测算和横向比较等问题提出了计算流量的思路,即将资源产业细分为以开采、采选、挖掘等为主的资源初次获取,以及在初次获取基础上对资源进行再加工的冶炼、提炼等二次利用。
  5. 我国资源型地区界定分析
  基于上述公式我们进行了测算,其中原始数据取自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并进行了汇总和筛选。按照上述思路和公式测算了各类区位熵,形成的最终结果如表1所示。
  按判定思路所选用的H.J.Nelson的判定标准,即在计算出各区位熵的均值(M)和标准差(S.D)基础上,以高于“均值加1个标准差”作为区域优势产业的标准。故对上述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如下: 据此计算出的分省资源区位熵作为优势产业值为1.420292496,即大于该值的省份视为在产值方面以资源型产业为优势,即具备资源型地区的条件之一;同理,就业人数区位熵的优势产业之为1.744784045,即大于该值的省份视为在就业方面以资源型产业为优势。
  当地资源余量区位熵代表资源未来的可用水平,设计了基于流量的计算思路。即将资源产业细分为以开采、采选、挖掘等为主的资源初次获取,以及在初次获取基础上对资源进行再加工的冶炼、提炼等二次利用,然后考察各省在初次获取和二次利用之间的产值比率,在資源型地区发展初期,体现为开采为主、加工为辅的产业格局,随着资源型地区的不断发展加工比重逐步提高,而在资源型地区的晚期,将出现开采快速下降、加工比重逐步下滑的局面。因此我们利用初次获取和二次利用两方面产值之比可近似刻画出资源型地区所处阶段,结合其他两类区位熵,能够更有效地给出清晰地判定分析结果.下表中计算了深度加工和初次开采的产值及其比值、以及分省加工深度区位熵(即各省深度加工与初次开采产值比Di与全国深度加工与初次开采产值比D0二者之比).见表3
  按判定思路所选用的H.J.Nelson的判定标准,即在计算出各区位熵的均值(M)和标准差(S.D)基础上,以高于“均值加1个标准差”作为区域优势产业的标准。故对上述数据进行了计算,如表4所示。 据此计算出的分省加工深度区位熵作为优势产业值为15.7498,即大于该值的省份资源型产业加工深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重要的资源加工地区,可借助其他指标共同判定该地区是否属于资源型地区、该资源型地区处于何种发展阶段。
  6. 我国资源型地区界定与分类
  根据上述测算的各类区位熵以及判定标准,我们使用数据筛选等方式对资源产业产值区位熵、资源产业就业区位熵、资源产业加工强度区位熵进行了梳理,结果如表5所示:
  由于资源型地区的界定按照本文的思路较为严格,且包含有多维度刻画,故我们取资源产业产值区位熵、资源产业就业人数区位熵任居其一的判断标准,即只要在这两方面中存在至少一个方面在全国处于优势产业地位,即认定该地区为资源型地区。按照表2-7的归纳,判定的资源型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辽宁、青海、天津、甘肃、河北等7个省级行政区。
  在认定资源型地区之后,为深化对其的认识,我们需要对其按照优势资源产业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大体来看,可将资源分为有色金属、黑金属、非金属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五大类型,相应的,若某资源型地区上述资源产业在全体资源产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则可将其分类为诸如有色金属资源型地区、黑金属资源型地区,等等。
  依然使用纳尔逊临界值判定方法,我们计算出各类资源的作为不同优势产业的分类标准,如表6:
  在界定出临界值基础上,我们就本研究所划分出的7个省级资源型地区代入,逐一进行各指标的对比你和分类,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红色加粗字体为高于纳尔逊法所计算出的临界值,代表该产业产值、就业人数等指标显著具有优势,即能够将其划分为以其所对应资源种类为主的资源型地区,蓝色粗体部分是该省在各类资源种类上均未有超出“均值加一个标准差”的种类,因此从便于分类角度考虑,对其各资源种类在本省的相对竞争优势予以标明。见表7
  根据上表的标注和划分,可将我国资源型地区进行如下分类:即辽宁、河北属以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为主的资源型地区,其中辽宁在非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种类上也有很强的优势;天津、甘肃属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资源型地区,其中甘肃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本省内具备相对优势;内蒙古属以有色金属和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地区;山西属于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地区;青海属于以有色金属为主的资源型地区,在本省内具备相对优势。
  小结
  本文按照发生学原则对资源型地区进行的判定分类,其结构与我国现状较为贴合,从方法论意义上具有客观、高效、动态等优点,适宜作为资源型地区研究的公认基础性界定标准。
  同时,本研究对资源型地区的判定与分类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能够利用栅格数据或其他经济地理数据的组合推广到按照流域范围、山脉走向范围、地级市范围等不同尺度、不同标准的地区之中,这里的“地区”作为区划概念能够更为灵活高效,从而进行更为实用的资源型地区划分与认定。
  注释:
  ①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资源类别,数据源自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沈镭.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5.
  [2]于言良.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3]徐向国.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2006
  [4]蔡飞,金洪.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中国资源型地区判定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2):142-144
  [5]李东霖. 资源型地区界定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6]Howard J. Nelson.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Cities: Urban Growth Patterns. Journal of Geography,1969,68(4)
  作者简介:尹建军:男,身份证号:310107196705165439单位:河南现代交通道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职务:董事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加强高速公路的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增强其运营效率;二是深化服务质量,展示“窗口”风采;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引入竞争机制;四是精简机构,降低运营成本;五是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六是积极地拓展高速公路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措施  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期刊
【摘 要】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建筑企业要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缓解资金紧张的矛盾,必须推行企业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优势,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加速工程结算價款资金回笼,确保企业资金链的正常周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资金管理 财务风险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保证资金链条的正常周转循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和数字经济的到来,中小企业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基于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劣势,中小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才战略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总结中小企业实施人才战略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人才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人才 战略  据我国资料显示,就国内注册企业
期刊
【摘 要】 低碳经济是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时下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为环境审计模式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文章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构成出发,并简要论述了基于低碳经济条件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必要性,同时也研究了低碳经济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审计模式 研究  本文分别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问题的提出
期刊
【摘 要】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挑战,如何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民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进而解决农业发展瓶颈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长久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表现出资本有机构成本高、收益低,自然风险大等特征。加入WTO后,弱小分散的小农户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更增大了市场风险。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仍处于“真空”地带,据统计, 截止到2011年12月末,
期刊
【摘 要】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重地,黑龙江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更是突飞猛进,成为拉动黑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相对而言,我省的民营经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以家族式管理为主,与发达城市的民营经济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对此,黑龙江的民营企业必须要进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解决当前我省民营经济中的各类不足,推进民营经济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黑龙江 民营企
期刊
【摘 要】 在金融市场上,优质的大企业客户的贷款一直是各大银行的宠儿,虽然现在国家制定各种方针政策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掌握远不如对大企业贷款业务的掌握熟练、稳定,金融市场机制的限制,政府政策的制定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如何让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上有所大的突破,怎样让中小企业的贷款容易、顺利、稳定便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出现,投标人为适应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且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投标人必须在投标方面做深刻思考,怎样能投中标, 怎样能投好标, 投标人首先要详细了解每个投标工程的实际情况,然后结合地理位置、地质资料、气候资料、资源情况、交通运输情况等各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最后才能研究确定采用何种投标报价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工程
期刊
【摘 要】 针对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及相应对策问题,介绍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对货币资金的控制、企业对实物资产的控制、关于企业对外投资控制和工程项目控制,探讨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缺陷问题,主要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问题、内部会计控制的科学和系统性存在问题和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问题,提出了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提高认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期刊
【摘 要】 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将煤炭经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粗放模式,代之以“资源-加工利用-绿色产品-再生资源利用-产品”为特征的环保型矿山发展模式,推广运用了以矸换煤充填开采技术、矿井巷道的“煤巷化”布置技术、复杂地质环境下地表岩移变形特征及建筑物下开采技术、废弃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热电联产技术、水处理技术、原煤井上、下洗选技术等七项的技术创新,为煤炭企业的绿色循环发展探索出一条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