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移动设备在学生和教师群体的普及率逐渐提高,“互联网+”技术促进教育模式的转变和人才培养,现代教育技术以深入应用于学校中,教辅类的移动应用程序(简称教育类App)被广泛应用与工作管理、课堂教学、日常生活之中。作为新兴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移动设备引导学生从娱乐转变为自主学习,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教育类覆盖脑力开发、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网络教育、资料工具、职业教育考试类、协作交流等领域。探究教育类APP在甘肃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传统教学结构性变革、学生个性化成长,提升教学管理和学习质量,推动甘肃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移动应用程序;教学管理;智慧教育
一、甘肃省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APP)使用现状分析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联合开展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规范教育类APP信息服务,清理整治违法违规教育类APP,净化网络空间,保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办好甘肃网络教育。省教育厅对全省教育类APP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排调查汇总和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分层调查统计,了解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类APP的使用基本情况,共包含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培训APP。如由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为全省推广的《教师学苑》,适用对象为甘肃省全体教师,发布人文素养、教育咨询、教学风采类文章,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了解最新教育咨询,学习优秀教学风采,教师通过阅读每篇文章积累学分,修满学分可获得继续教育的学习证书。
第二类为教育管理类APP,主要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及安全教育等。如《校迅通》《智慧树》《翼校通》,由兰州市教育局推广的《兰州市安全教育平台》等。
第三类为辅助课堂教育教学的APP,主要用于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由师生在教室内共同使用或者由教师单独操作,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如《乐智云校园》《学乐云教学》《嗨学课堂》《课堂宝》等。
第五类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及开发智力的APP。如《作业盒子》《一起作业》《作业帮》《小猿搜题》《有道词典》《数独》《左右脑》等。
第六类为课外扩展阅读类的APP,用于课外读书学习教育活动。如《Kindle阅读》《百度阅读》《涂书笔记》《微信阅读》《豆瓣》《当当云阅读》《有书共读》等。
第七类为互动类APP,主要用于家校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如《亲子共成长》《问学》《高考升学帮》《掌通家园园丁》《智乐园家校互联》等。
二、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在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特征
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教育类APP的学习可摆脱区域、时间、环境的束缚,打破教与学的传统,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由学习。教育类APP在教学计划管理中,具有以下六点特征:
(1)良好的移动性和在线性。随教师及学生的个性需求在任意区域执行,例如学生请假,教师开展课堂时,学生也可在家参与学习,教师出差培训也可通过APP给学生布置作业等。
(2)及时性的社群交往功能。学生、老师和家长通过APP相识交流,分享教学管理经验、学生学习经验、疑难问题解答等。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开展小组讨论,开展名师工作室活动,家长参与互动探讨学生培养方式等。
(3)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育类APP中普遍地将游戲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整合,使得教学过程更丰富有趣,交互性更强,学习结果反馈更加及时,让学习者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
(4)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因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环境与思维模式具有差异性,从规模化无差异化到面向个性定制需求的精准化、个性化、适应性供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性学习类APP,补齐自己的短板,通过反复学习强化训练专题模块等,寻求自己感兴趣的模块拓展学习,使学习者能够得到全面而有特色的发展,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元化个性需求。
(5)智慧型教育学习。教育类APP可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式,智能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通过校内外、课堂内外、线上线下,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塑评价方式,跟踪监测教育学全过程,根据进程对学习者进行缺陷分析及学习路径推荐,由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扩展到综合性、过程性的多维度评价,实现基于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
(6)适应情景的交互性。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真实或仿真开展课堂实验,学生在情境中收集信息与证据,对问题进行科学性的论证,让学习者积极学习,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教学互动中来。
三、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的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强网络终端安全防护及互联网出口安全策略。各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网络安全设备设置了相应的网络安全策略,对外网访问策略限制访问色情、游戏等均有限制,过滤掉色情、游戏类页面、弹窗,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访问而不受影响,并且互联网出口均有安全监测及防火墙设备,并建立的规范的安全流程及联动机制,确保了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安全使用。
2.对我省自主开发的教育类移动APP,及时与开发设计的第三方沟通联系,检测开发与设计过程中是否植入相应色情广告、暴力游戏、不良信息的广告推送或链接。确保了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与设计安全。
3.教育类APP种类较多,产品良莠不齐。有些收费的APP需要绑定银行卡,付费过程相对复杂,学校及家长做好鉴别帮助学生下载有益健康的APP使用,保护学生的利益。
4.部门间加强协作配合,积极引导APP运营方加强审核巡查,建立完善基本制度规范,提升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常态沟通、快速处置等长效工作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效,对自主开发的教育类APP,在签订协议时规范信息服务。
5.丰富完善举报渠道,广泛发动网民举报,充分发挥全民参与的方式,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的关注度,强化社会监督力量,形成良好的网络空间氛围。
四、结语
教育类APP为教师工作减轻负担,丰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将创新的学习理念融入传统的教学之中,微课、作业、考试都可装进学生的移动设备中,打造智慧型的教育学习环境。同时,教育类APP在实践探究中,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响应政策号召,做好安全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珑,王建华,张军等.移动学习在高等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6):34-38.
[2]乔军,吴瑞华,熊才平.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及前景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2)
作者简介
李秀琴(1990—),女,汉族,中学二级教师,现工作单位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从事数据中心相关工作。
(作者单位: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
关键词:移动应用程序;教学管理;智慧教育
一、甘肃省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APP)使用现状分析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联合开展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规范教育类APP信息服务,清理整治违法违规教育类APP,净化网络空间,保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办好甘肃网络教育。省教育厅对全省教育类APP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排调查汇总和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分层调查统计,了解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类APP的使用基本情况,共包含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培训APP。如由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为全省推广的《教师学苑》,适用对象为甘肃省全体教师,发布人文素养、教育咨询、教学风采类文章,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了解最新教育咨询,学习优秀教学风采,教师通过阅读每篇文章积累学分,修满学分可获得继续教育的学习证书。
第二类为教育管理类APP,主要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及安全教育等。如《校迅通》《智慧树》《翼校通》,由兰州市教育局推广的《兰州市安全教育平台》等。
第三类为辅助课堂教育教学的APP,主要用于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由师生在教室内共同使用或者由教师单独操作,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如《乐智云校园》《学乐云教学》《嗨学课堂》《课堂宝》等。
第五类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及开发智力的APP。如《作业盒子》《一起作业》《作业帮》《小猿搜题》《有道词典》《数独》《左右脑》等。
第六类为课外扩展阅读类的APP,用于课外读书学习教育活动。如《Kindle阅读》《百度阅读》《涂书笔记》《微信阅读》《豆瓣》《当当云阅读》《有书共读》等。
第七类为互动类APP,主要用于家校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如《亲子共成长》《问学》《高考升学帮》《掌通家园园丁》《智乐园家校互联》等。
二、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在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特征
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教育类APP的学习可摆脱区域、时间、环境的束缚,打破教与学的传统,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由学习。教育类APP在教学计划管理中,具有以下六点特征:
(1)良好的移动性和在线性。随教师及学生的个性需求在任意区域执行,例如学生请假,教师开展课堂时,学生也可在家参与学习,教师出差培训也可通过APP给学生布置作业等。
(2)及时性的社群交往功能。学生、老师和家长通过APP相识交流,分享教学管理经验、学生学习经验、疑难问题解答等。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开展小组讨论,开展名师工作室活动,家长参与互动探讨学生培养方式等。
(3)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育类APP中普遍地将游戲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整合,使得教学过程更丰富有趣,交互性更强,学习结果反馈更加及时,让学习者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
(4)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因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环境与思维模式具有差异性,从规模化无差异化到面向个性定制需求的精准化、个性化、适应性供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性学习类APP,补齐自己的短板,通过反复学习强化训练专题模块等,寻求自己感兴趣的模块拓展学习,使学习者能够得到全面而有特色的发展,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元化个性需求。
(5)智慧型教育学习。教育类APP可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式,智能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通过校内外、课堂内外、线上线下,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塑评价方式,跟踪监测教育学全过程,根据进程对学习者进行缺陷分析及学习路径推荐,由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扩展到综合性、过程性的多维度评价,实现基于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
(6)适应情景的交互性。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真实或仿真开展课堂实验,学生在情境中收集信息与证据,对问题进行科学性的论证,让学习者积极学习,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教学互动中来。
三、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的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强网络终端安全防护及互联网出口安全策略。各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网络安全设备设置了相应的网络安全策略,对外网访问策略限制访问色情、游戏等均有限制,过滤掉色情、游戏类页面、弹窗,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访问而不受影响,并且互联网出口均有安全监测及防火墙设备,并建立的规范的安全流程及联动机制,确保了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安全使用。
2.对我省自主开发的教育类移动APP,及时与开发设计的第三方沟通联系,检测开发与设计过程中是否植入相应色情广告、暴力游戏、不良信息的广告推送或链接。确保了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与设计安全。
3.教育类APP种类较多,产品良莠不齐。有些收费的APP需要绑定银行卡,付费过程相对复杂,学校及家长做好鉴别帮助学生下载有益健康的APP使用,保护学生的利益。
4.部门间加强协作配合,积极引导APP运营方加强审核巡查,建立完善基本制度规范,提升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常态沟通、快速处置等长效工作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效,对自主开发的教育类APP,在签订协议时规范信息服务。
5.丰富完善举报渠道,广泛发动网民举报,充分发挥全民参与的方式,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的关注度,强化社会监督力量,形成良好的网络空间氛围。
四、结语
教育类APP为教师工作减轻负担,丰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将创新的学习理念融入传统的教学之中,微课、作业、考试都可装进学生的移动设备中,打造智慧型的教育学习环境。同时,教育类APP在实践探究中,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响应政策号召,做好安全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珑,王建华,张军等.移动学习在高等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6):34-38.
[2]乔军,吴瑞华,熊才平.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及前景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2)
作者简介
李秀琴(1990—),女,汉族,中学二级教师,现工作单位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从事数据中心相关工作。
(作者单位: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