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11点5分。
  大地入静,万物朦胧。
  我独自在这朦胧的夜色里,醉汉般游走。恍惚兮四顾寂寥,飘飘乎不知何往。白天的热闹已然消尽,路上很少有车,行人更是难得一见,晃悠于朦胧中的我便显得很突兀。
  我不能停下脚步,因为我承受不了静止的痛苦。我只有在不断的晃悠中,才能消解病齿的暴虐。
  这是教训,刻骨铭心。
  早在两个月前,我便收到了两颗牙齿背叛的信息。医生也严肃地向我发出了当断则断的警告。但我总是念及血肉相连的情谊,风风雨雨一起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一事不谐便分道扬镳,情何薄也! 我希望能弥合伤痕,治病救牙,使其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孰料一念之仁,害人害己,伟堤蚁穴,终成大患。
  我在心里一百遍地悔不当初,一万次地咬牙切齿。如果现在可能,我一定让医生施以斧钺,将乱臣贼子惩以极刑,永绝后患。可牙科无急诊,医生开了两盒消炎与止疼药聊表怜惜之意,挥别之时,尚不忘殷殷叮嘱:不可过量。如不能止痛,就忍忍吧。
  我沿着人行道蹒跚而行。路边景观带长着许多桂花,有一些已经开了,偶尔会有一丝甜香随着夜风而来。前方交叉路口,灯光妩媚惝恍,流动着现代派艺术的幻象。
  天空飘下几星细雨。落在脸上,凉丝丝的,似乎有雨云在汇集。我想加快步伐,可脚下乏力,至多也就是加大了一点蹒跚幅度而已。
  我摆,我摇,我扭……默默祈祷着疼痛能轻一点。
  午夜,我踱进了小区。门卫坐在值班室里,头歪在一边,睡得正香。
  上楼,我抓紧护栏,把自己一级一级地往上拉,就如曾经登泰山紧十八盘一般。待到开门进屋,似乎离虚脱就差一米了。我把自己一下子扔到了床上。我祈盼着,缓释胶囊已经在体内建起了一堵牢固的防火墙。
  我和衣而卧,睡意铺天盖地,奔涌而来。
  可尚不足五分钟,痛感似乎一点一点觉醒,仿佛是从遥远的地心深处传来地震的丝丝声响,仿佛是从天边送来飓风的微微信息。
  我知道暴风雨就要来临。虽然我希望不如所料,但经验告诉我在劫难逃。
  忽然间,银瓶乍破,水浆迸出,琴弦乱颤,骤雨狂风,牙根深处如遭雷电暴击,直抵心尖。我“腾”地一下从床上蹦起。
  我在屋內奔走,在卫生间顿足,在写字台旁捶胸……
  我开门下楼,把自己再次投进黑黝黝的夜的怀抱。
  我走,我嗨,我无声狂吼。
  终于,魔鬼的演奏累了,歇了。我再一次把自己放倒在床上。如从地狱深处逃回,气若游丝,残喘微微。
  依然是五分钟左右,暴虐再次袭来,排山倒海。只这一击,我便溃不成军。止疼药,我已吃了三次,消炎药也吃了两次,可是,无效,无效,还是无效。
  隐约记得,有人用生姜塞患处,我试。
  妻子提醒,拿味精涂抹病牙,我试。
  朋友发来的验方,用盐、白酒、温水兑成溶液含漱,我试。
  我已无法控制行动。我张牙舞爪,呼天抢地,在客厅到卧室的有限空间里奔跑着,跳跃着。手不停地在牙疼的部位隔空抓挠着,因为皮肤已经不能触碰。嘴大张着,连续不断地呵气,就如满嘴塞着辣椒一般。我跪在床上,头抵着床垫,连续撞击,希望通过震动减轻疼感。我不停地捶着床边,从这头捶到那头,再从那头捶到这头,循环往复,就如疯狂的钢琴家演奏到高潮时的状态。
  疼痛如电击,如刀划,如牙签在肌肉里刺、挑、牵、拉,肆无忌惮。
  我又一次逃下楼去,向黑黑的夜寻求帮助,向微微的风诉说这非人的折磨。
  凌晨四点的小区,幽蓝,静谧。它不知疼痛的潮水在我的血管里激荡,奔腾;它无视攻城掠地的叛军在我的牙防重地撒泼,狂欢。
  夜,包裹着我,却不给我一丝抚慰。
  今夜,注定无眠……
  李元洪:中小学高级教师,苏州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其他文献
“活下来了。”大地将这四个字从滚滚岩浆中翻涌出来,破开阴黑的土层,从四面八方围过来。  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就像是许久不曾呼出过空气那样。绝望漆黑黏稠,顺着他微张的嘴灌进他的五脏六腑,比哮喘发作更令他难受,以至于他艰难呼出的那口气也是颤抖的——也许,那也是大地痛苦喘息的余音。  他已经分不清,究竟是自己,抑或是大地在颤抖。  他知道自己现在狼狈不堪。地动天摇的那一刻,他正沉浸在为梦想所付诸的实践中
期刊
下班前,部主任通知她,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她惊愕。料想过这样的时刻,但她更设想过比这要好得多的明天。  站在宽敞明亮、纸香墨香咖啡香四溢的采编办公室,她觉得四处是风,周身发冷。  她问:是一个都不留吗?  主任沉默,半天才说:总编办定的,名额有限,否则有你。  名额有限,但留下的为什么不是我?她全身鼓劲,可问出来的话依然弱弱的,细细的。  后来,同事告诉她,根本没听清她说什么,光听到牙齿打颤。 
期刊
黄建国的小小说《谁先看见村庄》,全文寥寥千余字,与传统小小说相比,缺乏明确的故事情节,也缺乏传统小小说所推崇的反转和翻三番之类的技巧,甚至缺乏鲜明的主人公形象。但作者通过漫不经心的乃至有些“微不足道”的人物对话,来暗示人物性格和心理冲突,生动丰满。  小说一开头用极简的笔墨含蓄地交代了人物、地点和主要情节。人物是“她们”,从“长途汽车”和“南方”等字眼可以知道两人在南方打工,回老家乡下过年。  第
期刊
那时候,  总是黄昏把我们从野外赶回小村,  好像把一群冬天的小鸟,  从野外赶回黑洞洞的小树林。  妈妈用一个很吓人的故事,  把我们捂进被窝,  我们就在被窝里竖起耳朵,  静静地听着外面的声音……  谁家的小狗在叫唤?  通往村外的小路上谁在行走?  老槐树枝在响……  谁在弹琴?  风在胡同里奔跑……  一阵一阵……  一会儿来推推我们的纸窗,  一会儿来撞撞我们的大门……  那时候每一个
期刊
又近冬季,我望着宽大的落地窗,忽然想起故乡的冰窗花了。  冬日的傍晚,天灰扑扑的。风像带着一把利刃,直往骨头缝里扎。  不久,天上飘起了雪花,雪花随着风落在窗台上,透过木格子的玻璃窗,能看到雪铺到地上,薄薄的一层。不一会儿,雪就停了。  窗台上不多的雪花,不时地被风吹走,打着旋儿,飞成雪粒,迷蒙成一片。  室内是安暖的。  炉火烧得正旺,母亲用煤钩子掀开炉盖,煤块通红,火苗一蹿一蹿的,像火舌一样舔
期刊
郑板桥在《瑞鹤仙》中云:“清风来扫,扫落叶尽归炉灶。好闭门煨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挑灯煨芋,芋香伴寒夜,二三知己,围炉夜话,静雅如高古宋画。  冷凝冬日,风雪之夜,山芋粥解决了饥渴,给人安慰。雪夜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琥珀,乡村就是蜷缩在琥珀心中的小虫子。寒夜客来,温贫暖老的山芋粥,棉衣裏身一样熨帖和亲切。  汪曾祺说:“对于土里生长而类似果品的东西,若萝卜,若地瓜,若山芋,都极有爱好,爱好远过桃李柿
期刊
听母亲说,她嫁给父亲那天下着大雪,大片大片的雪花,白茫茫的,遮天蔽日,几米外看不见人。父亲赶着雪地里的马爬犁,带着一袋小米,从几十里外的大山来接母亲。没有聘礼,那一袋小米,解了母亲一家当时的饥寒交迫,救了弟妹的命。那年,母亲18岁。  母亲嫁给父亲那年正赶上闹饥荒。姥姥去世早,姥爷常年有病。母亲是长女,过早承担起养家的重担。看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弟妹饿得面黄肌瘦,命不保夕,母亲不得不早早嫁人,换
期刊
今冬大雪时节,忽然想寻一只瓦缸,那种最粗鄙的陶土烧制出来的,不需釉彩,不需图绘,最本色的瓦缸。脸盆般大,到小腿肚高,就够了。  起因是我在菜场上看到了满目的香肠腊串,红彤彤、油光光,饱满结实,一挂一挂如张灯结彩,用喜庆的形式炫耀着一种满足。吸引我的不是它们的味道,而是它们勾起了我对那些深藏家族印记的年味儿的追忆。  瓦缸用来腌鱼。这是门手艺,虽然并没有尝试过,但我想试试。  江南人家都有腌货的传统
期刊
它叫野香蕉  野香蕉这个名字应该是后来才有的,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我不敢说,起码在江苏的盱眙应该是。因为盱眙不产香蕉,香蕉是热带或亚热带水果,而盱眙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界处,气候条件不允许香蕉生长。我见有人在院子里种过一棵香蕉树,夏天叶子长了好大,也很绿,郁郁葱葱非常好看,只是结不出果子,还没入冬就枯萎了,软塌塌地瘫了一地。  野香蕉长在盱眙的山里,其他地方应该也有,我猜应该是一个见过香蕉的人给它
期刊
“啊!我的天!”正在书房里写作业的我听到一声尖叫,发生什么事了?我赶紧跑向了客厅。妈妈正站在体重秤旁,嘴里一边咕哝着什么一边又再一次踏上体重秤。“妈妈,您怎么啦?”我不解地问。“不行,不行,我一定要减肥!”妈妈咬牙切齿地握紧了拳头。  妈妈特别臭美,自从她生完弟弟之后,一下子胖了好多。“减肥!减肥!”成了她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我仔细看了看妈妈,好像她的腰上确实多了俩“游泳圈”呢!我也朝妈妈挥了挥小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