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我国的主会主义改造?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z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是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50周年。
  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私有制社会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对社会主义改造作出科学的评价,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为:
  第一,这关系到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决走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条件下取得的。如果否定了社会主义改造,那就是否定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样一来,就一切都谈不上了,半个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都会被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了。
  第二,这关系到能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如果否定了社会主义改造,那就是否定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根本谈不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了。因为党的基本路线不是别的,正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三,这关系到能不能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正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如果否定了社会主义改造,那也就否定了在中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否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存在的历史根据。这样一来,改革要不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就会成为问题。由此,各种私有化、自由化的思潮就会泛滥起来,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会难以坚持了。
  正因为这个问题关系重大,我们对此是不能不认真地讨论清楚的。
  下面,我想对与评价社会主义改造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怎么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中共中央在1952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候,是计划用10年到15年来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的。而在实际上,从1953年算起,只用了4年,加上1949-1952年的3年,也只用了7年,社会主义改造就基本完成了。这是不是说明这项工作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甚至发生了原则性的错误呢?
  应当指出,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计划,是参照苏联的经验制定出来的。这个计划规定的时限,并不科学,因而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也正因为这样,这个规定就不能作为我们衡量社会主义改造的是非得失的标准。这条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方面的内容。
  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这个角度来说,当时提出的工业化标准(即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是太低了。毛泽东后来说过,我国要成为发达的工业强国,大约需要50年到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按照我们现在的估计,中国要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大约需要100年的时间。所以,即使我们在这15年间工作一直干得很出色,什么错误都不犯,到1967年,我国的经济虽然会得到比后来实际在1967年得到的更大一些的发展,但离开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也还会有一个相当遥远的距离。中国在那时也还只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不可能是一个发达的国家。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不具备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果这个理由可以成立的话,就用原定的15年时间,也是不应当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见,事情的要点,并不在于是15年还4、5年,而是在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这个角度来说,15年的时限就不是不可超越的了。为了判断这个时限是否可以超越,我们有必要把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作一点分析。
  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言,苏联并没有用15年的时间,因为那里的资本家不接受国家资本主义这一套办法,所以在革命胜利后不久,政府就把资本家的企业没收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时间虽然是大大提前了的,但比起苏联来,我们花的时间要长得多,工作也要细致得多。就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言,苏联从1917年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到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一共用了20年。但是,实际上,苏联从1917-1929年这12年间,基本上没有搞农业集体化。1929年时,农业中的社会主义成份还不到1%。苏联大搞农业集体化,是从1929年开始的。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作出决定,要求主要产粮区的集体化应在半年或一年内完成,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应在五年计划期间完成集体化任务。而结果,到1930年3月1日,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就达到了农户总数的56%;1934年,集体农庄已经拥有全国农户总数的75%、耕地的90%了。这就是说,半数以上的地区,集体化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其余大部分地区,也只用了4、5年的时间。与苏联相比,第一,我们合作化的基础比较好,合作化的高潮不是突然到来的。合作化高潮到来前夕,1955年6月,全国农户的60%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组织起来;全国农户的14.2%已经组织在农业社里面了。第二,我国各地的合作化都有一个典型试验、逐步推广的过程,不是用行政命令限期完成的。在合作化高潮到来之前,几乎每个乡都已兴办了若干个农业社,这些社都办得比较好,它们不仅使广大农民从实践中认识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而且为农业社的大发展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干部。第三,我国大搞农业合作化,是从1953年开始的,到1956年完成,也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并不比苏联短多少。苏联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粮食大幅度减产,牲畜头数也锐减。而中国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是逐年上升的。由此可见,根据苏联的经验,以我国是不是按照原定的15年期限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作为衡量进行这项工作是否适当、进展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不妥当的。当然,这项工作有时在有的问题上确实是急了一些。但这是方法、步骤上的缺点,不是方向、路线上的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
  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回归?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我们并且确认,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有极大的相似之处,这是不是意味着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复归?芽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还能说当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吗?
  问题的要点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否在实际上等同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应当看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有着重大区别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经济虽然占据领导地位,但在开始时私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这种私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是逐步被公有经济取代的。而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最后一年,即1952年,各种经济成份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19%,合作社经济1.5%,公私合营经济0.7%,个体经济72%,资本主义经济7%。就是说,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合计为79%,占到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到1957年,各种经济成份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33%,合作社经济56%,公私合营经济8%,个体经济3%,资本主义经济0.1%。就是说,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合计为97%,占到了国民收入的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一个时期相对下降,但这种主体地位本身,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不允许动摇的。
  第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种情况下还可能激化,但是主要的矛盾已经是生产的发展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矛盾了。
  党的十三大文件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己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由于中国己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同时又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我们既要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如果动摇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两极分化就不可避免,阶级矛盾就会激化,社会稳定就会遭到破坏,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可能发生变化,我们就难以集中力量去从事经济文化等的建设事业了。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告诫我们:“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比如说两极分化。中国有十一亿人口,如果十分之一富裕,相应地有九亿多人摆脱不了贫困,就不能不革命。所以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这个意见,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由此可见,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是极端重要的;把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等同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不妥当的。
  
  究竟应当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社会主义改造的是非得失 ?
  
  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衡量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否正确和必要,主要的标准应当是看这种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破坏作用。
  我们看到,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即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比如,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变成公私合营工业之后,每个工人的平均年产值,1952年为9297元,1953年为10800元,1954年为13401元。1955年,公私合营工业比私营工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平均高一倍。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合营工业的产值比1955年增加了32%,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的营业额比1955年增加了15%。又比如,农业生产在这期间基本上也是逐年上升的。1956年,农业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4.9%,其中粮食比1955年增产4.4%,稻谷、小麦、薯类、烤烟、茶叶等的产量都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即1957年的计划指标。畜牧业的情况稍差一些,但也没有发生农民大批宰杀牲畜致使畜牧业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这些事实生动地表明,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没有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成了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尤其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为中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间,尽管我们犯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这两个错误都是由于党在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主观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并不是由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定要发生的),但整个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相当可观的。在这期间,我们基本上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又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在这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从总体上来看也还是相当快的。工农业总产值,1952年为810亿元,1978年为5634亿元,1953-1978年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1952年为349亿元,1978年为4237亿元,1953-1978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1.4%;农业总产值1952年为461亿元,1978年为1397亿元,1953-1978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7%。1957年和1978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据世界的位次变化为:谷物3→2,棉花2→3,猪牛羊肉2→3,化学纤维26→7,布3→1,煤5→3,原油23→8,发电量13→7,钢9→5,水泥8→4,硫酸14→3,化肥33→3。除了少数农副产品产量的位次保持不变或稍有后退外,谷物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位次都明显提前了。这些事实,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初步的、但又是有力的显示。
其他文献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元老,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近日,翻看有关他老人家的一些资料,发生在他身上的几件小事,尽显出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读来使人颇受启迪。    在进退去留的考验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董必武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和精力难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曾先后三次主动提出把领导岗位让给年富力强的同志。1956年
期刊
1939年5月25日,中共中央东南局下发了由曾山起草的《关于悼念黄道同志的通知》。通知指出:“正当抗日战争进入新的阶段,正需要无数的忠实于党、忠实于民族事业的优秀干部去完成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的时候,我们党的领导者之一黄道同志死去了,他的死,不但是党的损失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损失。但我们不落泪,仅向死者致以无限的哀悼,并号召东南党的同志,在前线在后方更加忠勇地奋斗而完成黄道同志未竟之功。”陈毅得知他的战
期刊
密云遮星光,万山乱纵横,  黄河上渡过抗日英雄们。  摩拳擦掌杀气高,  是我们铁的红军。  吓掉汉奸魂,猛虎扑羊群,  冲锋向前进。  只见那白军连跑又带滚,  猛打猛冲又猛追,  追到太原城。  这首《东征抗日歌》形象地记述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到山西的伟大壮举。1936年2月到5月发起的红军东征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亡国灭种危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继续坚持“攘外必
期刊
那个年代生存着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倔强地试图挣脱世事无形的束缚,渴望自己能够支配那不可捉摸的明天,都曾经在时代的暴风骤雨下迈着蹒跚的脚步,去寻找一方心灵暂时栖息的场所。  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我只能模糊地对30年前的岁月有这么一个模糊而肤浅的印象。但我的爷爷从那个年代开始延续至今的深情追求,却让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感悟,它们具有沉甸甸的分量。  “文字工作好似一把梯子,我在这把梯子上一格一格爬了十
期刊
1946年5月30日,滇系国民党军第六十军第一八四师官兵在师长潘朔端将军率领下于辽宁海城起义,走向光明。这次起义开了东北战场国民党起义之先声,对国民党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打乱了蒋介石妄图“先南满,后北满”“先关外,后关内”,“三个月内消灭东北共军”的图谋;正如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6月6日社论《不可抗拒的力量——论海城光荣起义》中说:“这一起义不仅代表了国民党军队中广大士兵群众与有正义感的军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战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即开始对二战中受害国的灾民进行救济活动。中国是受日本法西斯强盗侵略时间最长、遭受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是联合国救济的重点国。1946年春,“联总”曾派代表到张家口晋察冀边区首府和晋察冀解放区联系救济事宜。当时晋察冀军区把晋察冀画报社刚出版的画报丛刊《晋察冀的控诉》通过“联总”向世界各国发行,揭露日寇在晋察冀犯下的滔天罪行。但因国民党蒋介石破坏和
期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  中国共产党在改变中国历史前进方向、引领中国社会形态变迁的总体进程中取得的这个划时代的伟大胜利,无论在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还是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具有着极其重要、极其崇高的地位和意义。  “根据中国特点,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
期刊
在解放战争晋北战役中,由周士第、贺炳炎、廖汉生指挥的晋北野战军,自1946年6月16日起接连解放了朔县、山阴、宁武、繁峙和代县五座县城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崞县制高点段家岭。紧接着一举解放了北同蒲铁路线上重镇轩岗,全歼守敌一个团。部队立即挥戈南下,进军崞县城。十几天来一直是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堪,行军十分困难。在一个雷鸣电闪、风雨交加的深夜,我们全旅到达崞县城外围,驻扎在上王、下王、三韩和白
期刊
娄烦县米峪镇乡在抗日战争时期属静乐县。该乡位于静乐、交城、方山三县交界处的云顶山脚下,距静乐县城约100公里,除向北一条河川与外界相通外,四面被崇山峻岭包围,森林茂密,沟壑纵横。抗日战争时期,以米峪镇乡为中心,周围1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没有日军据点,这种情况在碉堡林立的敌占区是十分少见的。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敌我形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这里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山西新军工
期刊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水利建设自始至终受到自然条件、生产关系和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快与慢、高潮与低潮、顺利与曲折、健康与失误都与这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纵观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对水利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产生过三次变化:从建国初期“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利必须为国民经济全面服务”,“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