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在沭河边,长在沭河边。站在我家阳台上,东可俯瞰内沭河,南可俯瞰外沭河。推开窗户,掠过沭河水面的清风便扑面而来,弥漫氤氲水气的沭河似乎触手可及,而整个人则好像凌空漂浮在沭河碧波之上。不远处的内外沭河交汇处的双桥,绿树掩映,车辆如梭,行人如织,恰如一幅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沭河,古代又叫沭水,是沭阳的母亲河。沭阳,就是因为当初县治位于沭河北岸而得名。沭河穿越苏鲁两省,流经十多个县市区。在沭阳城区,现存的沭河从西北一路迤逦流向东南,绵延近20公里,刚好穿越整个城区,而且都是中心地带、繁华地段。后来,为引入淮沭河水,又开挖了一条东西向的外沭河,与老沭河相连。以外沭河为界,北侧的沭河叫内沭河,南侧叫老沭河。
我家就在内沭河和外沭河相交形成的河湾处。我曾无数次跨越沭河,沿着沭河两岸,穿梭来往于家和学校之间。这让我有机会亲近沭河,感受沭河两岸风光,春看绿柳垂绦、樱花烂漫,夏观荷叶田田、紫薇吐艳,秋踏乌桕红叶、金菊落英,冬赏漫天飞雪、满地琼瑶。不过,也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也许是美景易得不珍惜,那些年我对沭河竟然熟视无睹,全然没放在心上。直到我读到了尼采的一段话:“最高贵的美是这样的,她并非一下子把你吸引住,她不会做暴烈的醉人的进攻。相反,她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你几乎在不知不觉中把她带走,一度在梦中与她重逢。”我合上书本,凝视波光粼粼的沭河,恍然间似有所悟。尼采说的高贵的美,不正是眼前沭河呈现出来的美吗?
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沭河、观察沭河、琢磨沭河。我到处搜寻关于沭河的资料,成了同学们眼中研究沭河的“小专家”。
有年国庆长假,我习惯性地走上阳台和沭河来一段深情凝望,突然间,冒出一个念头,急切地想实地探究一下,沭河源自何处?沭河经过哪里?沭河流向何方?我跟父母谈了想法,全家人一合计,决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驱车沿沭河逆流而上,当天即赶到山东沂山南麓,膜拜了沂河源头泰礴顶。接下来,沿沭河顺流而下,马不解鞍,考察了沭河流经的沂水、莒县、临沭、郯城、新沂、灌云等县市。最后,风尘仆仆赶到黄海之滨燕尾港,虔诚地目送新沂河汇入黄海,一去不复返。6天的行程,让我初识沭河的全貌,领略到沭河全流域的风采,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源远流长”,什么叫“山高水长”,什么叫“有容乃大”,什么叫“百川东到海”,什么叫“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相比沭河上游的奔放、下游的雄阔,我还是对朝夕相处的家乡这段沭河情有独钟。她胸襟博大,用丰盈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沭阳儿女;她天生丽质,滋润了虞姬、刘清韵、吴江燕、吴海燕等无数才女佳人;她静水流深,孕育了胡琏、胡简敬、吕又祥、张朝瑞、李映庚等历代文臣武将;她灵动活泼,感染熏陶了吴印咸、魏鹭西、白夜、赤布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她据守要冲,吸引了项羽、韩信、宋江、韩世忠、赖文光等众多英雄好汉前来亮剑扬威;她勇往直前,彰显了吴苓生、朱沂涛、王华、柴米河畔七英雄等革命志士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她奔流不息,见证了刘少奇、陈毅、粟裕、张爱萍、李一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沭河,流淌的是水,流逝的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是历史,是文化,是精神。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仰仗沭河一渠水,历史上的沭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令人称羡的“鱼米之乡”。在古代沭河流经的沭阳县万北村,有江苏省最早的新石器遗址,距今已经7000多年。这里的先民们“逐沭水及其支流而居”,春种秋收,春华秋实,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平静生活。秦汉至北宋年间,我们的祖先利用这里一马平川、河流纵横、排灌便利、水足土肥的优越自然条件,在高地种植旱谷,在洼地种植水稻,使这里成为取之不竭的“水乡粮仓”,上交皇粮国税,收获有时甚至高过以富饶著称的苏湖一带。南宋及元明清各朝代,这里“鱼米之乡”的辉煌不再,但由于广大农民精耕细作,“地里绣花”,也时现丰收年景,繁华富庶虽不能比肩江南,但仍不失为淮海一大重镇。
当然,像长江、黄河一样,沭河带给两岸人民的,也不全是岁月静好、欢乐祥和,也有触目惊心的洪涝灾害。特别是金宋对峙、黄河夺泗入淮之后,沭河变成了“洪水走廊”。山东沂蒙山区只要稍有大水,便会居高顺河下泄,导致沭阳“水漫溪头没稻田,俄顷陆地可行舟”,人民流离失所,凄苦不堪言说。民间流传歌谣:“沭阳县,倒霉鬼,两年要来三场水,庄稼淹尽无收成,摸点鱼虾糊糊嘴。”史书甚至记载,因为水患频发,叠加宋金对峙,兵连祸结,沭阳全境万户萧疏,田园荒芜,人烟断绝,竟然有近百年时间不设官府,成为朝廷衙门弃地。谁能想象,曾经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竟然悲惨沦落至如斯。
翻开沭阳县志,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凡在沭阳历史上留下好名声的县官,无不与治理沭河有关。如沈括依托沭河开百渠九堰,得上田7000顷;万叶封开挖南北向三条河流,用来疏解沭河水患,群众分别称之为东万公河、中万公河、西万公河;袁枚一到任,便发动百姓整治沭河,修渠筑堤,加固子堰。如果说,一部沭阳史,半部是沭河,那么,一部沭河史,至少七分是治水。然而,旧社会历朝历代的沭河治理,皆是治标不治本,注定以失败告终。只有新中国实施的“导沂整沭”工程,才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伟业,从此根绝了沭河水患,其贡献彪炳千秋,必将永载史册。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沭河,历尽苦难辉煌,正在绽放新的光彩。对这条古老的河流,沭阳人民从来都是髙看一眼、厚爱三分、百般呵护、千般眷顾。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沭阳人民多次对内沭河、外沭河和老沭河进行疏浚整治,砌护坡,造驳岸,植树种草栽花,布置各式亭台楼阁,架起虞姬桥、沈括桥、袁枚桥等近20座桥梁,铺设30公里彩色人行步道,建设青少年广场、袁枚广场、沭河公园、月季园等河滨公园,整修了清代石工驳岸,沿岸复建了怀文亭、南薰门、吴印咸故居,让古老的沭河脱胎换骨,犹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的生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新时代,沭阳200万人民瞄准“全面领先苏北”目标,正抖擞精神、全力以赴争创“苏北工业第一县、苏北教育第一县、苏北最美县城、苏北最美乡村”,沭阳未来可期,沭阳前程以锦。作为沭阳日新月异的一部分,沭河也必将变得更加美丽!
朱墨兮: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高三(7)班学生,沭阳县小作家协会会员,沭阳摄影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文学作品、攝影作品、绘画作品、楹联作品在县级以上比赛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编辑 沈不言 [email protected]
沭河,古代又叫沭水,是沭阳的母亲河。沭阳,就是因为当初县治位于沭河北岸而得名。沭河穿越苏鲁两省,流经十多个县市区。在沭阳城区,现存的沭河从西北一路迤逦流向东南,绵延近20公里,刚好穿越整个城区,而且都是中心地带、繁华地段。后来,为引入淮沭河水,又开挖了一条东西向的外沭河,与老沭河相连。以外沭河为界,北侧的沭河叫内沭河,南侧叫老沭河。
我家就在内沭河和外沭河相交形成的河湾处。我曾无数次跨越沭河,沿着沭河两岸,穿梭来往于家和学校之间。这让我有机会亲近沭河,感受沭河两岸风光,春看绿柳垂绦、樱花烂漫,夏观荷叶田田、紫薇吐艳,秋踏乌桕红叶、金菊落英,冬赏漫天飞雪、满地琼瑶。不过,也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也许是美景易得不珍惜,那些年我对沭河竟然熟视无睹,全然没放在心上。直到我读到了尼采的一段话:“最高贵的美是这样的,她并非一下子把你吸引住,她不会做暴烈的醉人的进攻。相反,她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你几乎在不知不觉中把她带走,一度在梦中与她重逢。”我合上书本,凝视波光粼粼的沭河,恍然间似有所悟。尼采说的高贵的美,不正是眼前沭河呈现出来的美吗?
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沭河、观察沭河、琢磨沭河。我到处搜寻关于沭河的资料,成了同学们眼中研究沭河的“小专家”。
有年国庆长假,我习惯性地走上阳台和沭河来一段深情凝望,突然间,冒出一个念头,急切地想实地探究一下,沭河源自何处?沭河经过哪里?沭河流向何方?我跟父母谈了想法,全家人一合计,决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驱车沿沭河逆流而上,当天即赶到山东沂山南麓,膜拜了沂河源头泰礴顶。接下来,沿沭河顺流而下,马不解鞍,考察了沭河流经的沂水、莒县、临沭、郯城、新沂、灌云等县市。最后,风尘仆仆赶到黄海之滨燕尾港,虔诚地目送新沂河汇入黄海,一去不复返。6天的行程,让我初识沭河的全貌,领略到沭河全流域的风采,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源远流长”,什么叫“山高水长”,什么叫“有容乃大”,什么叫“百川东到海”,什么叫“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相比沭河上游的奔放、下游的雄阔,我还是对朝夕相处的家乡这段沭河情有独钟。她胸襟博大,用丰盈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沭阳儿女;她天生丽质,滋润了虞姬、刘清韵、吴江燕、吴海燕等无数才女佳人;她静水流深,孕育了胡琏、胡简敬、吕又祥、张朝瑞、李映庚等历代文臣武将;她灵动活泼,感染熏陶了吴印咸、魏鹭西、白夜、赤布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她据守要冲,吸引了项羽、韩信、宋江、韩世忠、赖文光等众多英雄好汉前来亮剑扬威;她勇往直前,彰显了吴苓生、朱沂涛、王华、柴米河畔七英雄等革命志士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她奔流不息,见证了刘少奇、陈毅、粟裕、张爱萍、李一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沭河,流淌的是水,流逝的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是历史,是文化,是精神。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仰仗沭河一渠水,历史上的沭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令人称羡的“鱼米之乡”。在古代沭河流经的沭阳县万北村,有江苏省最早的新石器遗址,距今已经7000多年。这里的先民们“逐沭水及其支流而居”,春种秋收,春华秋实,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平静生活。秦汉至北宋年间,我们的祖先利用这里一马平川、河流纵横、排灌便利、水足土肥的优越自然条件,在高地种植旱谷,在洼地种植水稻,使这里成为取之不竭的“水乡粮仓”,上交皇粮国税,收获有时甚至高过以富饶著称的苏湖一带。南宋及元明清各朝代,这里“鱼米之乡”的辉煌不再,但由于广大农民精耕细作,“地里绣花”,也时现丰收年景,繁华富庶虽不能比肩江南,但仍不失为淮海一大重镇。
当然,像长江、黄河一样,沭河带给两岸人民的,也不全是岁月静好、欢乐祥和,也有触目惊心的洪涝灾害。特别是金宋对峙、黄河夺泗入淮之后,沭河变成了“洪水走廊”。山东沂蒙山区只要稍有大水,便会居高顺河下泄,导致沭阳“水漫溪头没稻田,俄顷陆地可行舟”,人民流离失所,凄苦不堪言说。民间流传歌谣:“沭阳县,倒霉鬼,两年要来三场水,庄稼淹尽无收成,摸点鱼虾糊糊嘴。”史书甚至记载,因为水患频发,叠加宋金对峙,兵连祸结,沭阳全境万户萧疏,田园荒芜,人烟断绝,竟然有近百年时间不设官府,成为朝廷衙门弃地。谁能想象,曾经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竟然悲惨沦落至如斯。
翻开沭阳县志,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凡在沭阳历史上留下好名声的县官,无不与治理沭河有关。如沈括依托沭河开百渠九堰,得上田7000顷;万叶封开挖南北向三条河流,用来疏解沭河水患,群众分别称之为东万公河、中万公河、西万公河;袁枚一到任,便发动百姓整治沭河,修渠筑堤,加固子堰。如果说,一部沭阳史,半部是沭河,那么,一部沭河史,至少七分是治水。然而,旧社会历朝历代的沭河治理,皆是治标不治本,注定以失败告终。只有新中国实施的“导沂整沭”工程,才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伟业,从此根绝了沭河水患,其贡献彪炳千秋,必将永载史册。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沭河,历尽苦难辉煌,正在绽放新的光彩。对这条古老的河流,沭阳人民从来都是髙看一眼、厚爱三分、百般呵护、千般眷顾。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沭阳人民多次对内沭河、外沭河和老沭河进行疏浚整治,砌护坡,造驳岸,植树种草栽花,布置各式亭台楼阁,架起虞姬桥、沈括桥、袁枚桥等近20座桥梁,铺设30公里彩色人行步道,建设青少年广场、袁枚广场、沭河公园、月季园等河滨公园,整修了清代石工驳岸,沿岸复建了怀文亭、南薰门、吴印咸故居,让古老的沭河脱胎换骨,犹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的生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新时代,沭阳200万人民瞄准“全面领先苏北”目标,正抖擞精神、全力以赴争创“苏北工业第一县、苏北教育第一县、苏北最美县城、苏北最美乡村”,沭阳未来可期,沭阳前程以锦。作为沭阳日新月异的一部分,沭河也必将变得更加美丽!
朱墨兮: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高三(7)班学生,沭阳县小作家协会会员,沭阳摄影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文学作品、攝影作品、绘画作品、楹联作品在县级以上比赛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编辑 沈不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