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化学实验是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思维和科学抽象,概括和归纳出课本所得的结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一、如何做好探索性实验
1.设计实验
教师要要认真分析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教材,设计好探索性实验的内容和步骤.一般步骤是:第一,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实验中有关启发性问题,创造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情景;第二,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所收集的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或实验数据,做好实验的各项记录;第三,让学生对所收集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第四,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在分析、研究和处理材料、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形成概念或认识规律.
例如,在讲“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时,具体做法:第一,让学生观察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氨水、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五种水溶液的导电性和灯泡的明亮程度.第二,学生记录实验现象:都能导电;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水溶液导电时灯泡明亮;醋酸、氨水水溶液导电时,灯泡较暗.第三,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其原因.启发问题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与电解质溶液中的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分析出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里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引导学生分析出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里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少有关.启发问题2:应用电离理论和应用事实,分析五种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多少及电离情况.学生在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对第二个问题的思维兴趣大增.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写出五种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分析其电离情况,应用假设法.若五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即电离方程式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浓度相同,导电能力也相同,这与事实不符.从而分析推理归纳出盐酸、氢氧化钠、食盐三种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大于醋酸、氨水的电离能力.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进而分析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
2.掌握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是基础,教学是关键.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实验设计所需要的时间,每次实验的时间不宜过长,较复杂的实验也不宜超过5分钟,教师在不失科学性的条件下,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可进行必要的简化.
3.合理安排
中学化学中的验证性实验不能全部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上教师不能强求.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安排,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求之过急或要求过多.
二、探索性实验的优点
第一,从提出问题开始到形成概念、原理,最终解决问题为止,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思考、积极求索的学习情景之中.实验的成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迷惘到解决,最终结论的得出,使他们能初步尝到科学探索的乐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这种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提供的数据为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打下了感情认识的基础.
第三,能积极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建立离不开化学实验,在实验设计、仪器选择和改进上,同样离不开实验.
例如,在复习“气体制备装置”后,向学生展示烧杯、球形干燥管、单孔橡皮塞、导管、铁架台.教师提问:用上述仪器能否组装一套随时使反应发生,随时使反应停止的制CO2的装置.学生由于好奇性和求知欲的激发,兴趣大进,讨论激烈.启发问题1:CO2中可随时使反应进行和随时使反应停止的常用装置是什么?学生马上会联想到启普发生器.启发问题2:上述仪器能否组装成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同的装置呢?学生从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出发分析、探索.用什么装置代替启普发生器的容器呢?用什么装置来盛放大理石、盐酸呢?气体如何排出呢?当气体关闭后,液体与固体如何分开呢?带着这些问题思考组合:否定肯定.当他们组装出CO2的装置时,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兴趣大增.教师继续启发,除上述仪器外,你还可设计出几种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同的装置?当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有的学生马上提出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代替球形干燥管;用U形干燥管代替烧杯与球形干燥管等一系列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同的装置.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在学习中要解放思想、善于思考,利用已有知识仪器,进行知识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中学化学中的探索性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到求知活动中,做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可以让学生比较好地掌握化学概念和理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适用中学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如何做好探索性实验
1.设计实验
教师要要认真分析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教材,设计好探索性实验的内容和步骤.一般步骤是:第一,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实验中有关启发性问题,创造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情景;第二,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所收集的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或实验数据,做好实验的各项记录;第三,让学生对所收集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第四,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在分析、研究和处理材料、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形成概念或认识规律.
例如,在讲“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时,具体做法:第一,让学生观察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氨水、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五种水溶液的导电性和灯泡的明亮程度.第二,学生记录实验现象:都能导电;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水溶液导电时灯泡明亮;醋酸、氨水水溶液导电时,灯泡较暗.第三,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其原因.启发问题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与电解质溶液中的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分析出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里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引导学生分析出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里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少有关.启发问题2:应用电离理论和应用事实,分析五种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多少及电离情况.学生在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对第二个问题的思维兴趣大增.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写出五种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分析其电离情况,应用假设法.若五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即电离方程式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浓度相同,导电能力也相同,这与事实不符.从而分析推理归纳出盐酸、氢氧化钠、食盐三种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大于醋酸、氨水的电离能力.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进而分析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
2.掌握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是基础,教学是关键.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实验设计所需要的时间,每次实验的时间不宜过长,较复杂的实验也不宜超过5分钟,教师在不失科学性的条件下,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可进行必要的简化.
3.合理安排
中学化学中的验证性实验不能全部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上教师不能强求.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安排,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求之过急或要求过多.
二、探索性实验的优点
第一,从提出问题开始到形成概念、原理,最终解决问题为止,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思考、积极求索的学习情景之中.实验的成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迷惘到解决,最终结论的得出,使他们能初步尝到科学探索的乐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这种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提供的数据为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打下了感情认识的基础.
第三,能积极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建立离不开化学实验,在实验设计、仪器选择和改进上,同样离不开实验.
例如,在复习“气体制备装置”后,向学生展示烧杯、球形干燥管、单孔橡皮塞、导管、铁架台.教师提问:用上述仪器能否组装一套随时使反应发生,随时使反应停止的制CO2的装置.学生由于好奇性和求知欲的激发,兴趣大进,讨论激烈.启发问题1:CO2中可随时使反应进行和随时使反应停止的常用装置是什么?学生马上会联想到启普发生器.启发问题2:上述仪器能否组装成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同的装置呢?学生从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出发分析、探索.用什么装置代替启普发生器的容器呢?用什么装置来盛放大理石、盐酸呢?气体如何排出呢?当气体关闭后,液体与固体如何分开呢?带着这些问题思考组合:否定肯定.当他们组装出CO2的装置时,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兴趣大增.教师继续启发,除上述仪器外,你还可设计出几种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同的装置?当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有的学生马上提出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代替球形干燥管;用U形干燥管代替烧杯与球形干燥管等一系列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同的装置.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在学习中要解放思想、善于思考,利用已有知识仪器,进行知识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中学化学中的探索性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到求知活动中,做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可以让学生比较好地掌握化学概念和理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适用中学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